APP下载

材料研究方法课课程思政建设与探索

2023-05-30王志远李兴龙何欢王丹房大然杨静

高教学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建设目标协同育人课程思政

王志远 李兴龙 何欢 王丹 房大然 杨静

摘  要:对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是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和实现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材料研究方法作为材料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推动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协同育人的重要阵地。该文结合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内容及特点,充分挖掘课程当中的思政要素,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经典人物故事、大国重器及前沿发展动态等方面进行讨论,将课程知识要点与思政元素进行有机结合,以立体多元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实现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的教育目标,同时为高校材料类专业方向的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材料研究方法;思政要素;协同育人;建设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4-0193-04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an effective way and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al reform and realize the three-wide educations. As a core course of material major, Research Methods of Materials is important to promote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politics. Combined with the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terials research methods, this paper fully excavat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urriculum,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 classic character stories, important tools of great powers, and cutting-edge development trends, organically combines the knowledge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imperceptibly realizes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material special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Methods of Material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egrated education; construction goals

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建设,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可见,思政建设不仅仅涉及马克思主义原理等课程,而是要融入各类专业课程,同向而行,互相配合,从而满足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和期待[1-2]。

材料研究方法是材料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针对从不同角度测量、分析材料,同时掌握材料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材料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在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思政要素,能够在传授具体专业相关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软硬兼修,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贡献的新时代人才。

一  材料研究方法课思政建设的目標

材料研究方法课程的目标涉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通过学习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显微镜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拉曼光谱分析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技术等,进而掌握材料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常用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达到学习知识的教学目标。通过思政要素的引入,将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融入材料研究方法课程中(表1),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及敢于挑战的精神,深入理解国家的科学技术由孱弱到壮大的过程,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充分认识先进的科学技术、专业知识对提高综合国力、造福人民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以此使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不仅能够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  材料研究方法课课程思政要素的挖掘

(一)  以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引出材料研究的意义

材料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从远古的石器时代到后来的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及当前的半导体和信息时代,伴随着每一种新材料的出现,都能看到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跨越发展。当前,面对纳米科技带来的种种革新,人们对材料的研究也更加深入。“材料是基础,材料是瓶颈,材料是先导”,材料是与时代发展、国家工程密切相关的重要学科,具有显著的跨学科特征。而材料研究方法课程的目的就是“授人以渔”,让同学们通过掌握各种先进的材料研究方法和手段,能够深入分析和研究材料的性能、组织形貌、晶体结构与制备工艺之间的内在关联,以达到性能优化调控或材料设计的目标。

(二)  以过去国内外发展差距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当讲到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时,引出与X射线及晶体学有关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让学生意识到,在1901年伦琴因X射线的发现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中国由于当时的封建制度和落后的科技正在经历无限的黑暗。此时引导学生思考当时中外武器差距,由此引出材料及材料研究的重要性。而想要提高材料的性能,就必须对材料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引出研究方法。通过这个例子的讲述,不仅将学科内容和科技史有机结合起来,还能深刻理解国防与材料发展的一致性[3],结合下面我国所取得的成绩,使学生明白我国虽然在近代落后于其他国家,但是正在取得非凡的成就,在此过程中不应该骄傲自满,而是要保持头脑清醒,自觉维护革命成果。通过上述例子让学生明白本学科的重要性,而不是仅仅将眼光聚焦于知识层面的学习,还能有意识地拓宽战略上的思维,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  以经典人物故事激发积极进取精神

在讲解材料表征仪器发展过程中,引出我国近代在材料研究领域涌现的一大批爱国科学家,他们具有强烈的民族尊严,敢于吃苦、甘愿为中国民族的崛起默默奉献的无私精神。吴有训院士以精辟的理论和实验分析全面认证了康普顿效应,在此期间,吴有训院士整理了上百篇实验笔记,核对所有数据,在哈佛大学教授提出异议时亲自前往哈佛大学,当场演示实验过程,动作娴熟,实验结果准确。回国后开创性地发展了多原子气体散射X射线的理论,并且为国家培养了钱伟长等伟大科学家。抗战期间,吴有训院士为学生胡伦积写下“科学精神,在精细与有恒”的励志短语。这不仅仅是在激励年轻人,更展示出老科学家自己精细有恒的工作态度,同时也寄托了对后辈科学工作者持之以恒工作的希望。还有黄兰友等学者,出国积极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回国设计了第一台中型、大型电子显微镜。这些科学家将个人使命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新中国的材料分析事业作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贡献。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家的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科学家艰苦奋斗、求知报国的精神,能促使学生把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当作人生追求,通过感受科学家磅礴而伟大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产生从老一辈科学家手中接过接力棒的信念,在根本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由内而外的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和不断创新。

(四)  以大国重器增强民族自信心

为了不使学生在单调的学习深奥复杂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失去学习兴趣,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完这门课程到底能够做一些什么事。比如俄歇电子能谱可以研究金属和合金晶界脆断问题,进一步研究复合材料制造工艺等,而这些与大国重器比如C919国产大飞机、“蛟龙号”载人潜水艇和和“天宫一号”飞行器等息息相关。引出国际先进水平的同步辐射实验方法体系[4],以大国重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为例,讲解该光源的高强度、宽波谱、脉冲性和偏振性等特点,建立使用前沿技术研究材料的思维概念,并讲述上海光源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5]、有机框架结构材料和石墨烯材料研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同学们清晰地认识上海光源为我国材料科学领域研究提供的重要支撑。并且,2019年6月,我国在北京怀柔地区启动建设了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通过多种尺寸、实时和全过程的物质结构形成和演变过程分析,可以揭示材料微观组织形成和进化机制,分析材料微观结构,从而为材料科学、化学、能源、环境和组织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强大支撑。研发出一种新材料,评价这种材料的好坏程度终究要落到材料研究领域上。将所学知识体系与实际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抛去所学知识是空中楼阁的想法,踏踏实实地学习,并且通过大国重器的引入,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目前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五)  以材料前沿研究及发展动态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

在课堂教学时,除了让学生了解过去的成就,还要紧跟时事,培养学生对当下及未来的思考。讲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XRF)时,结合2020年12月我国从月球带回来土壤这一时事,不仅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到当前我国发展现状,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XRF具有非破坏性等优点。再以研究方法对能源材料研究的推动作用为例,介绍国家在大力促进锂电、光伏等企业发展的同时,吸引世界各国先进企业在中国建厂,比如特斯拉等。向学生介绍先进企业具备的优越研究条件的同时,还能让有意向找工作的学生提前了解就业前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国际化的眼光,使学生的發展适应全球发展的潮流,培养学生立足国家看世界,从中深入理解“中国特色”,坚定中国立场,从而使学生视野开阔,立足自己,放眼未来,这是高校教育非常重要的任务。

(六)  以理论结合实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理论和实验的结合是一种知识的迁移和扩散的过程,也是知识相互渗透和转化的过程。在材料研究方法理论课程基础上,配套实验教学16课时,包括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扫描电镜观察样品形貌及热重-差热曲线的测试和应用等。实验之前,带领学生观摩了解实验器材,现场强化学习各种实验器材的构造与原理,学习仪器操作。介绍仪器中每个零部件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协同关系时,也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在实验中及生活中,个人独立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协作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在X射线衍射实验室对比进口和国产的X射线衍射仪,比较其价格、精密度和使用寿命等参数,并将同一样品在不同的仪器上进行测试,通过测试结果直观地比较仪器的性能差别。让学生了解进口仪器和国产仪器的差别,理性地接受我们在高端仪器方面还有很大空间,急需解决“卡脖子”问题,同时激发学生科技兴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除此之外,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包括夯实的专业知识、开拓创新的能力、综合的分析能力和积极勇敢的表达能力。例如,在实验中,通过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不仅能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好奇心,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能激发他们的科学创新精神。实验室安全是开展各项实验活动的必要前提,严格遵守实验室的相关制度及正确操作仪器,这也是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安全意识及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的前提。

三  材料研究方法课课程思政建设措施

(一)  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 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强调“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6]。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的情谊可以影响到学生的一言一行,所以制定和落实教师思想政治道德规范显得尤其重要。除此之外,还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相互结合,将已有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又在实践当中进一步提升理论高度,并且将其作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指导思想。最终对教师队伍提出六点要求,坚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由此可见,教师需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材料研究方法教学的促进作用,充分学习、积极思考并将思政案例与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更多地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

(二)  提升课堂质量、优化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和途径。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变化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长久地维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专业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课本教学外,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或者以开展具体的实验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问题为导向从而避免专业知识导致的枯燥的学习氛围。例如,当学习到X射线衍射分析物相结构时,结合实验可以看到每个材料测得XRD的峰的位置并不相同,而峰总是起起落落。换一个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来看,如同人生一样总是有起有落,无论何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  创建课后良好学习氛围,树立学生正确“三观”

课后的学习环境是学生的第二个“教室”,身边的同学则是他们的第二个“老师”。然而,良好的学习氛围多半也是需要老师积极并正确的引导。良好的学习氛围,包括良好的学习环境的营造,以浓郁的文化氛围影响学生,美好的环境能塑造美的心灵。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包括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讨论,这是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也是同学之间对知识的不同见解,也是知识火花迸发的开始,更是学生将课上所学知识点和思政案例有机结合的关键,从而扩宽学生的战略性思维,并且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  结束语

在高校开展思政建设,回归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是为国家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组成。通过将课程知识和科技历史、材料研究领域中榜样的故事、大国重器、前沿动态及实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在潜意识中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求知报国的精神,同时培养学生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并且引发学生对未来的思考。“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在课堂上不只是传授科学知识,除了“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引领学生获取正确的价值方向,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领导科学,2017(2):4-5.

[2] 石中英.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6):9-1.

[3] 汪官锋,彭林辉.浅论材料发展史与国防科技发展史的联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4):59-60.

[4] 文闻,张立娟,付亚楠,等.上海光源在材料科学上的应用[J].现代物理知识,2019,31(5):9-26.

[5] WANG L G, ZHOU H P, HU J N, et al. A Eu3+-Eu2+ ion redox shuttle imparts operational durability to Pb-I perovskite solar cells[J]. Science, 2019,363(6424):265-270.

[6]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王沪宁出席[J].党建,2019(4):4-5.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背景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创新教學体系研究”(2019GGJJG433);2021年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程“《材料现代研究方法》”(2021XJKCSZ-28B);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面向个性化培养的‘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优化——以功能材料专业为例”(2020JG-A05)

第一作者简介:王志远(1983-),男,汉族,河北保定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猜你喜欢

建设目标协同育人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旅居养老综合体的建设特点和发展现状分析
加强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探讨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思路及体系
探讨高校无线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