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业财融合下供水企业如何优化内部控制管理

2023-05-30彭飞

今日财富 2023年15期
关键词:管理效率业财供水

彭飞

内部控制已成为提升企业管理效率“最有价值”的途径,更是吸引着众多国内外学者展开基础理论的研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所推荐的COSO内部控制五要素理论,已应用于各类企业中实践,有序地优化了内部控制,提升管理效率,并且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当前,“水务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所关注的焦点行业,更是关系着社会民生、生产生活。供水企业在日常的运营过程中,必须更新管理理念,树立业财融合的新思维模式,积极探索内部控制的优化路径,实现经济活动的经济性与效率性,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规范内部管理活动,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一、基本理论概述

(一)业财融合的概念

在新时代背景下,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纷纷着手推进信息化建设,例如建立业务模块、整合信息资源等,尤其是通过信息技术将企业内部的财务与业务工作相互结合,将企业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进行数据匹配与共享,共同助力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即业财融合(Integration of Business and Finance)。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引入业财融合的管理理念,强调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中全方位地对企业的业务拓展提供支持,依托于价值链经营视角,实施统筹管理,整合企业内部各项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有序地破除业务与财务数据信息间的壁垒,消除信息“真空地带”,通过各部门间数据共享、通力协作,促进企业运行效率的提升,帮助企业有序防范风险,实现价值创造。

(二)内部控制理论

现代企业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下,要进一步优化内部管理、整合资源配置,从而有序推进业务拓展。由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日益重视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即企业内部构建制度体系,加强监督与执行,提高工作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强化制度体系的控制与约束机制,促进企业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高效实施,提升企业经营与盈利水平。外国专家提出了COSO内部控制五要素框架,这亦是美国证券交易所(SEC)唯一推荐的内部控制工具,主要包括五个模块,强调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运作的全流程,企业要强化责任意识,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各层级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控制,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提升管理效率,最终实现价值创造。

二、业财融合下供水企业优化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效率

供水企业具有准公益性的特点,为社会公众、工业企业提供供水等服务。在当前管理日趋复杂背景下,要优化内部控制,够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提升。引入业财融合的管理思维,能够引导财务管理人员聚焦于业务活动与财务数据的融合,通过信息软件完成繁琐的核算工作,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管理职能,对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强化资源运用,为业务发展与管理决策而服务。

(二)促进业务与财务的衔接

供水企业将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有机融合,能够强化内部控制,尤其是积极发挥财务管理精细化的作用,渗透于业务开展的各个环节,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合力,多维度地参与到企业内部管理中,提高财务管理效能,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与辅助。

(三)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供水企业引入业财融合的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营造业务与财务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良好环境,结合供水企业运营实际,进一步履行“水务工程”的社会责任,通过资源整合,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供水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足

随着“水务工程”的持续发展,供水企业的规模扩大、业务范围增加,员工队伍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在开展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部分人员合规意识不强,协作能力不足。尤其是新招聘的应届毕业生,直接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变不适应,无法尽快地投入到工作。在日常培训和实际工作中,对新员工企业文化的培训较少,不能更好地融入到企业中,不利于员工积极性的培养,甚至出现了流程不规范、违规操作的情况,可能会产生潜在的风险隐患。

(二)内部控制活动不足

部分供水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部分环节的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存在着风险隐患。例如,按2021年国家发改委第45号文《城镇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规定,供水企业定员定编,如果企业内部按照不相容岗位设置相关人员,会存在人员不足的问题,因此实际上有部分不相容的岗位无法分离,比如物资采购和审批管理环节、工程预结算环节,存在一个部门或某个关键岗位说了算的情况,职权过大、岗位职责模糊,内部控制无法监管到位;又如,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对预算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预算编制不科学,导致在日常开展工作中,存在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

(三)风险评估不足

供水企业存在超前投资管网建造、水厂建设等固定资产大的特点,因此在实施风险评估中,缺乏定量评估,无法有效地量化风险概率、可能的损失,所采取的措施设计不科学,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可能因防范措施不力而进一步扩大损失。供水企业大多未建立风险管控预警体系,没有结合企业经营实际、市场动态等,对重要的财务指标设置阈值,且在应对策略的制定过程中流于形式。

(四)信息传递与沟通不足

随着供水企业規模扩大、业务增加,信息传递工作成为阻碍管理效率的“痛点”与“难点”。信息传递不及时的矛盾,导致信息沟通效率较低,无法及时的响应,甚至可能给企业运营管理效率造成影响。例如,供水企业在开展项目建设过程中,在前期策划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多个部门,因存在沟通不足,会导致前期的测算缺乏信息支持,在融资决策、资金管理等层面出现偏差,甚至影响项目的推进,导致企业的运转效率不高。同时,在公司的信息沟通机制中,信息从自上而下传递较为顺畅,但员工如有疑问,或信息反馈,自下而上的沟通并不畅通。

(五)内部监督控制不足

随着供水企业的规模持续扩大以及业务增多、部门增加,为了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监督,已着手构建了内部监督体系,但在具体的应用中存在着一些不足。所设置的内部审计部门,相较而言独立性并不强,尤其是很多审计工作主要是由内部审计部门执行,而内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属于同级关系,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可能碍于情面等情况,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提出解决办法。

四、业财融合下供水企业优化内部控制管理的路径

(一)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是供水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与总基调。供水企业要从人力资源培养、宣传与教育、企业文化建设等维度,营造内部控制环境,并帮助全员树立业财融合的理念,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加强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针对关键性岗位,则可以采取内部推优、轮岗轮训等方式,从而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加强员工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其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熟悉企业文化,帮助新入职的员工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岗位适应性,增加团队凝聚力。对内要营造良好工作环境,调动员工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在内部通过宣传、讲座、培训等,传递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构建和谐、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水平。

(二)优化企业内部控制活动

供水企业的经营活动呈现出日趋复杂性,必须提升优化内部控制活动,提升团队整体协作能力,从而有序地将企业发展目标与管理相结合,实现业务与财务的融合,提升决策效率。明确岗位职责,推进流程规范化,将内部控制活动嵌入到整体生产运营的全流程,结合供水企业的经营特点,针对不同的岗位、设置与之相对应的职责,提高全员的合规意识。优化制度体系建设,科学划分岗位职责,通过加强培训,提高作业流程的规范化、统一性。明确各部门、岗位职责,规范自身的行为活动,加强协作与沟通,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例如,供水企业定岗定编定员时,必须严格不相容岗位设置,以避免存在着职权过大、岗位职责模糊的情况。尤其是关键岗位,如物资采购、审批管理等,优化内部控制活动,提升供水企业的经营效率。

(三)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供水企业在经营实践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类潜在风险,必须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有序开展风险的识别与防范工作,从而确保企业的有序经营、稳健运作。风险无处不在,供水企业要加强风险识别能力,动态跟踪市场需求、行业动态等,特别是结合“水务工程”的部署,着力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供水服务,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并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在开展风险分析过程中,要结合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尤其是在开展风险识别环节中所识别的新的潜在风险源。结合供水企业存在超前投资管网建造、水厂建设等固定资产的情况,在项目建设前期财务管理、风险预警等工作必须提前介入,严格项目可研调查工作,进而有序防范风险。立足于供水企业的经营实际,加强对市场信息的捕捉,提高对信息数据的分析能力与挖掘能力,从而分析企业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风险发生概率等。在采取风险分析过程中,对风险度进行定量识别,可采用公式“风险度=发生概率×影响程度”,对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发生损失程度等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采取积极的风险应对措施,以减少和消除损失。

(四)优化企业信息与沟通机制

目前,供水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已建立了信息化平台,有序地提高了信息与沟通机制。结合企业运营实际、经营规模、业务拓展等,要进一步完善信息的传递环节,丰富内外部沟通渠道,有序地提升供水企业的经营效率。在经营实践过程中,不仅需要内部联系,提高信息流通效率,还需要与外部加强沟通,构建门户网站,与用户、供应商等进行有效沟通,不断丰富沟通渠道。例如,供水企业要向用户提供更为高效的服务,包括水费缴纳信息平台等,使用户能够足不出户进行水费的查询、预存预缴等。又如,供水企业内部设置了多个业务部门,要引入数字技术,加强各环节的有序衔接与沟通,从而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例如,供水企业在开展新项目建设中,通过优化沟通渠道,实现投资部、业务部、财务部、基建部等联合作业,提升工作推进效率。

(五)建立完善企业的监督体系

供水企业在优化内部控制过程中,要构建完善的监督体系,从而有序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加强业务与财务之间的匹配与监督,从而发挥经济效益,促进企业营造良好的内控氛围,提高经营与管理效率,为企业稳健经营保驾护航。完善内部监督体系,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设置内审部门,并定期和不定期开展监督,尤其是要加强对重点领域的审计工作,例如供水企业新项目的建设、大型设备的采购等,从而有序地提升资金管理效率,加强风险防范。在开展内部审计过程中,针对重大资金的使用,要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特别是在新项目建设前,要加强前期调研、可行性分析,进一步提升决策的有效性与前瞻性,促进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在开展监督过程中,对于发现的重大风险问题则及时上报管理层,由管理层及时对经营情况进行有序调整,从而有效防范风险。在实施内部审计中,尤其要加强对财务、资金等方面的审计工作,提高资金管理效率,为企业实现价值创造。

结语:

在全社會“水务工程”建设的推动下,供水企业亦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在保障社会民生、助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内部管理的日趋复杂性,树立业财融合的管理理念,积极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引入COSO内部控制框架体系,从五个维度对供水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展开分析,理论联系实践,探索具体的优化路径,促进企业营造良好的内控氛围,提高经营与管理效率,为企业稳健经营保驾护航。具体包括:一是,营造良好工作环境,调动员工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二是,明确岗位职责,细化业务项下具体工作,推进流程规范化;三是,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的风险识别、分析、防范能力;四是,优化企业信息与沟通机制,构建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五是,建立完善企业的内、外部监督体系。

(作者单位:台山市利成乡镇供水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管理效率业财供水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企业财务共享下怎样推进业财融合
勘察设计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基层发电企业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基于BIM技术提升建设项目管理效率的探讨
分区分压供水在雕鹗水厂供水中的应用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年内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