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江西非洲贸易布局现状及对策

2023-05-30吴静

今日财富 2023年15期
关键词:江西留学生非洲

吴静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合作的不断深入,江西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布局取得了不小的成果,随着与非洲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江西省逐渐在非洲打造出“江西援外”等口碑效应。借此东风,希望更多江西民营企业加入与非洲国家意愿的经贸合作区建设和发展,形成倍增效应,推动江西与非洲制造业合作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江西对外贸易布局中与非洲的现有问题,进而在与非洲民间社会对接、园区运作、海外融资、市场运营模式、非洲留学生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一带一路”的建设为江西参与中国—非洲等既有合作机制赋予新的意义和生命力,2020年,江西对非洲的直接投资排名中国第二位。赣商张华荣创办的华坚集团在非洲工厂拥有超7000员工,累计出口过亿美元。他因此被称为非洲鞋王,还被授予“埃塞俄比亚工业之父”的荣誉。以他为代表的一批新赣商,正在继承前人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以卓越的眼界和胆识活跃于非洲国际贸易舞台。江西在非洲逐渐打造出“江西援外”“江西建设”“江西制造”等名片。因此,江西应抓住现在的契机,进一步深化参与“一带一路”上非洲的贸易布局,助力本省的经济迈上新台阶。

一、江西非洲对外贸易布局现状

(一)江西对非洲进出口额稳步增长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延伸,非洲是江西“走出去”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国家。江西与非洲的交往合作已有二千年之久,非洲是江西第五大贸易伙伴、第六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双方有稳定的经济交往基础,江西企业在非洲的影响力也在逐日递增。据江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前8个月,江西对非洲的进出口为199.6亿元,同比增长49.5%。2022年前三季度江西对非洲进出口同比增长50.4%。江西未来对非进出口贸易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二)江西与非洲投资项目加速推进

江西省一直保持对非洲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提倡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非洲建设。2018年10 月,“ 一带一路 ” 江西企业走进非洲国际发展论坛在南昌开幕。在此期间,中非民间商会南昌办事处正式成立,这标志江西企业进入非洲有了更好的联络媒介和服务保障,在对非投资中更具竞争力。如今,“江西投资”“江西援助”已成为江西在非洲发展的对外名片,在中国只有江西是唯一承担多哥和赤道几内亚两个援非农业示范中心的省份。巴布亚新几内亚国际会议中心、加纳共和国海岸角体育场等一批标志性援外工程项目及赞比亚卢萨卡卡翁达国际机场、加纳阿克拉四层互通立交桥、莫桑比克科隆马娜大坝等一批标志性的建设工程均由江西企业承建;总投资近2亿美元的刚果(金)腾远钴铜资源、瑞雅陶瓷工业、正邦集团埃及饲料厂等重点项目正加速推进。截至2021年1月,江西省企业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在非洲国家增长39.67%。2022年5月11日,江西国际作为项目总承包方,与肯尼亚集水和蓄水管理局正式签订了肯尼亚索伊·科鲁多功能大坝项目建设合同。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非洲带来了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民生状况。

(三)江西与非洲的投资渠道不断打开

江西省商务厅一直鼓励和支持江西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对非“三网一化”项目和其他各类投资合作项目。2021年9月中国(江西)与非洲国家经贸合作推介会在长沙举行。湖南省表示愿以中非经贸博览会为平台,与江西发挥各自优势,促使各领域对非合作,携手推进中非经贸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当下,大批江西企业涌入非洲市场,因此江西已成为助推非洲发展的中坚力量,不断推动非洲国家经济的长足发展。签约当天,多家江西企业与非洲在投资、贸易项目上达成协议,总金额高达10.1亿美元。未来将有更多的江西企业加入非洲投资创业的浪潮中,共同创造中非合作江西新篇章。

(四)江西为非洲培养大量人才

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非洲留学生第二大目的国,仅次于法国。据统计,每年江西在非洲企业招聘当地员工约2万人,为49个非洲国家培训政府官员2757名,2021年在江西高校留学的非洲学生达2433人。江西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西省高校将依托海外孔子学院、友好院校等在海外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各种途径作用,吸引外国留学生来江西学习。中非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合作前景美好,招收非洲留学生既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实现双方的共赢,也是国际友好合作和发展经济的需要。非洲留学生来江西后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如传统中医药等,将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未来的 3 到 5 年中,中非合作将再次迎来新的增长点,江西将以抱团出海、多方合作的方式加强与非洲民营经济的合作,增加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鼓励和支持企业更多以“投建营一体化”“投资工程”等模式加入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开通更多江西与非洲国家之间的直航航班,鼓励江西企业增大对非洲特色农产品和食物如咖啡、可可、腰果、水果、牛羊肉以及红酒等的进口,未来江西与非洲的经济合作范围将会拓展得更深更远。

二、江西与非洲贸易存在的问题

目前,江西省与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多半为“外援”的形式,更多丰富的贸易合作形式还有待开发。

(一)非洲自由贸易区建设和一体化推进缓慢。非洲国家数量多,面积广,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国家物质基础落后。自贸区的启动将带来关税减免和非关税壁垒的拆除,势必会减少有些国家的外汇收入。一旦弱小国家出现财政吃紧的情况,再加上国家政府治理能力弱,必然会引起延迟实施合作协议。目前,在推进非洲自由贸易区建设和一体化过程中,江西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阻碍。

(二)园区运作不合理。在园区运作上,江西与非洲的合作园区存在建设成本高、同质化、制度壁垒等问题,缺乏统筹发展,因此还未达到规模化运作。2018年,江西与赞比亚合作的园区成为中国与非洲园区合作的示范案例,但是江西仍需找到更多与非洲的融合点。

(三)融资遭受瓶颈。江西企业在承包国际工程时,融资能力也成了企业必备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中小民营企业也加入了非洲承包工程的热潮,但是银行对于这类中小型企业信用或抵押贷款的门槛较高。加之中国的外汇市场严控也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使得这些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扶持。非洲国家容易出现预付款资金不足的情况,因此企业在承包工程时容易面临违约的风险。汇率和政治的稳定性又是两大容易导致企业违约的风险所在。

(四)市场运营模式单一。由于非洲的复杂政治局势和文化差异,江西企业在项目建设中暴露了沟通等问题。跨文化差异如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导致的各种冲突和矛盾,加剧了江西企业对非洲国家承包工程和投资项目的运营管理困难和投资风险。同时,国际承包工程依然是多数企业选择的安全方向,多元化业务开展明显不足。

(五)民营企业创新不足。大部分江西民營企业基本以传统产业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对研发的内在驱动力弱。随着全球不确定因素的加剧,导致企业盈利水平下降,缺少充足的研发资金。国际竞争中的压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生产要素的制约,直接导致了江西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乏。技术落后伴随而来的还有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这些因素阻碍了江西企业对外长期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目前,在江西民营企业中,有科技含量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机械、化工行业和部分医药生产企业,现代特色农业、新兴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中却很少有骨干民营科技企业,说明江西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依旧处于较低水平。

(六)非洲留学生未能发挥宣传作用。原因在于一是双方缺乏交流沟通。江西师范大学的问卷研究中显示,非洲留学生与当地中国学生的交流甚少,大多是“点头之交”,而本校中国学生则六成以上未与非洲留学生有过任何接触。原因主要是中国学生和非洲留学生是分开授课,且宿舍之间相距较远,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交集。二是交往频率低。虽然非洲留学生觉得中国学生好客友好,但大部分是偶然性接触交流,仅停留在一般性交际层面。加上语言的屏障,非洲留学生和中国学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也就很难为江西在非洲做出实质意义上的经济文化传播。

三、江西与非洲贸易的对策研究

(一)加大与非洲民间社会的对接。未来江西应扩大在非洲社会的宣传,要获取与非洲国家民间机构和组织的良好的信任和了解。从公民社会角度设计其切实需要的项目,找到双方经贸合作的新增长和新亮点,同时推动人文交流的蓬勃开展,共同营造良好合作环境,提升经贸便利化水平,从而更好参与全球产业合作,实现更大范围的均衡发展。

(二)整合非洲园区资源。根据非洲国家的现状,园区定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但要精选特质性产业,避免同质化。如农业上重点建设农产品种养加工基地,推动江西工企与农企的深度融合。园区在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上要做到合理布局,便利员工通勤。更重要的是形成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五通”框架的运行机制。如此,便于园区内企业通力合作,共享投资平台,形成包容开放的园区,最终促使园区与周边工业园区完成产业整合形成产业链。

(三)发挥融资的扶持作用。江西企业承包非洲的工程项目之前,在融资方面,首先,应对非洲本国的政策法规、通货膨胀率、外汇管制等事先了解清楚,做到胸有成竹。选择在自身能力范围内的非洲国家支持的项目,提前做好融资准备。其次,融资之前要做到因地制宜,提前对非洲的金融市场做好考察,准确判断当地的融资环境和政策。利用好中国帮扶企业的出口信用贷款及“外援”优惠贷款,这样可以享受中国政府的优惠贷款利率和风险担保的双保险,为项目顺利完成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聘请高层次专业人才来应对非洲融资环境和规则的复杂性。

(四)夯实市场运营的模式。江西企业本着平等合作的态度,提前掌握非洲当地的文化、民俗、语言背景,把控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为推动行业发展,开拓创新业务发展模式,尝试采取BOT、PPP 等业务模式。积极开发与工程承包业务相关联的产业链,争取实现多元化经营目标。依托中国政府层面的投资导向,江西企业还可以参与非洲当地城市的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园区综合开发等项目,但要注意统筹规划,提升企业的业务层次。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已创造一个良好的先例,被国家部委称赞为“江西国际模式”。

(五)增强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为了更好地融入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合作,江西民营企业必须培育自身的核心优势。加大研发创新的比重,增强企业的生命力,同时及时了解国际上最新的技术动态,与时俱进,生产研究出技术优质量高的产品。一方面,促进企业技术改革创新。结合自身的传统优势,江西民营企业将把技术创新作为第一要务,审时度势地利用一切有利因素进行技术创新,最终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产品研发。站在市场前沿掌握国际需求,江西民营企业将以市场作为指南针,不断对产品更新换代,牢牢掌握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高科技含量产品的蜕变。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江西民营企业通过与外国企业的深入交流,获取领先的技术,打造企业的技术含金量,积极推动企业向健康及可持续方向发展。

(六)发挥留学生的经济文化传播作用。近五年来,江西省外国留学生以每年10.00%左右的速度递增,极大地拓展了南昌对外进行经济文化传播的途径。作为中华文化传播的对象及媒介,留学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校是培养留学生的重要场所,应首当其冲地承担起留学生对江西文化推广的责任。一是设置一些非洲留学生和中国学生都可参与的课程,以小组的形式让他们有充分交流合作的机会,增进彼此的了解。二是开设跨文化培训和心理疏导课程。帮助非洲留学生了解江西的文化背景、价值观,行为方式等,从而更好地化解双方的文化差异,避免误解。三是通过学生社团的联谊活动,拓宽非洲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双向交流渠道。特别是在跨文化传播上,高校应组织“讲好中国故事”的活动,为中国话语传播出力。这些留学生对周围外籍人士特别是回国后对当地民众有直接的影响力,正面宣传能够让非洲人民更好地了解江西的经济和文化。

掌握“一带一路”倡议下与非洲的贸易布局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既是利于非洲的重要举措,更是加深江西与非洲长期稳定合作的重要方式。江西省政府正在开辟新的平台和渠道帮助江西企业“走出去”,全面响应并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未来将为江西企业“走出去”创造更科学、更持续的合作方法和途径,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作者单位: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文法学院)

猜你喜欢

江西留学生非洲
江西银行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我爱江西奶奶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