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谚语资源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价值

2023-05-30舒其镇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价值

舒其镇

[摘 要]自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课程资源建设日益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谚语是民间集体智慧的结晶,既生动形象,又蕴含哲理,具有巨大的教学价值。从课程资源的视角来看,谚语能丰富教学语言的表达形式;从育人价值的视角来看,谚语能提升学生关注社会现象的意识,增强学生感悟生活哲理的能力;从方法啟示的视角来看,谚语能启示教师要重视使用隐喻教学法,为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知识世界搭建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谚语资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04-0053-03

20世纪下半叶来,神州大地上流传着一句名言:“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被人们简称为“猫论”的名言,无论是社会贤达,还是普通百姓,几乎人尽皆知。追溯“猫论”的起源,它本是四川农村中的一句俗语:“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猫论”得到了广泛传播。1986年,这句话还被摘登在美国《时代》周刊上,影响力迅速扩大,成为改革开放后家喻户晓的名言,展现出谚语独具一格的魅力。作为民间集体智慧的结晶,谚语通俗易懂、结构凝练、语言生动,在民间广为流传,具有经验传递和道德教育的双重功能,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和理念相贴近。下面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相关教学实例,简要阐述谚语所蕴含的教学价值。

一、丰富教学语言的表达形式

简练生动的谚语,既反映了民间积累的经验与智慧,在内容上具有思想性;又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体现了较强的语言艺术性。同时,谚语所表达的思想立场以及所具有的乡土气息、生活气息使人感觉亲切,并为人们喜闻乐见。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在对高中学生讲述这些对于他们来说熟悉度较低、抽象度较高的内容时,如果照本宣科、不接地气,容易让思想政治课堂枯燥无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其思维虽然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导,但仍然不能摆脱形象思维和感性经验的支持”[1],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倘若在教学中使用大量晦涩难懂、远离学生生活的话语,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入耳入脑又入心将何从谈起?让学生既能听得见、记得住,又能悟得深、用得上,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努力的方向。

下面列举的谚语,简练生动,并且能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如谚语“一分价钱一分货,十分价钱买不错”是商品价值规律的通俗表达,谚语“先尝后买,知道好歹”是人们消费经验的总结,谚语“涨时重势,跌时重质”是股票市场形势的概括,谚语“有钱不买半年闲”体现了理性的消费观,谚语“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告诉人们商品流通要注意成本,谚语“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告诉人们储蓄投资重在积累……将这些谚语运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不仅能传递知识与经验,而且能体现崭新的语言风格,为教学语言带来“源头活水”。进一步来说,这些具有内在知识力量的谚语,蕴含着人们的智慧。这里以“有钱不买半年闲”为例进行分析。这句谚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其中的“半年闲”,泛指个人暂时不需要的商品。经济学家告诉我们,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如果商品买回来就闲置,其使用价值将被浪费,不符合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这句谚语不仅蕴含着上述经济学原理,还体现了理性消费的观念,提示人们应根据个人的需要合理购置商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这句谚语,既能习得有益知识,又能获得思想启迪。简练生动的谚语所传递出的经验和智慧,体现出它的课程资源价值。

二、提升学生关注社会现象的意识

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可以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能力的课程。从学生成长的视角来看,如果说小学阶段教育的重心是培养学生的感性能力,使他们以艺术化的方式看待生活,那么中学阶段教育的重心则在于发展学生的理性能力,使他们的视野逐步从个体的私人生活扩展到群体的公共生活,加大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力度。谚语是社会生活的一扇窗口,透过谚语,可以管窥社会面貌。下面试举三个例子。

1. 20世纪50年代末,“大跃进”运动全面开展,一些地方虚报粮食产量,谚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就直接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面貌。今日回看这句谚语,不难发现它犯了严重的主观主义错误。粮食生产有其自身的规律,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粮食产量保持相对稳定,与“人的胆量”并无直接关联。学生通过这句谚语,可以加深对“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的认识。

2.在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民间流行的谚语是:“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互助组好比石板桥,风吹雨打不坚牢;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人民公社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该谚语反映出老百姓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美好想象。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差距是明显的,有一句谚语记载了当时农民出工的状态:“喊破嗓子敲破钟, 社员迟迟不上工;村边候,路边等,到了地头坐个坑。”还有一句谚语描述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你上坡,我上坡,圈圈画得一样多; 你下田,我下田,圈圈画得一样圆(当时用画圈圈来记工分)。”这句谚语为学生理解这一时期的复杂现象提供了资源。

3.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恢复进行。人们对平均分配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时间、效益越来越重视,“时间就是金钱”“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要想富,先修路”等是这一时期流行的谚语,它集中展现了当时人们充满信心、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通过这些谚语,学生能对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现象加深了解。

总而言之,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反映社会现象的谚语,能够让学生将目光投向社会生活,提升学生关注社会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三、增强学生感悟生活哲理的能力

朱光潜先生曾这样谈及中学生的特点:“中国学生们大半是少年老成,在中学时代就欢喜像煞有介事的谈一点学理。他们——包括你和我自然都在内——不仅欢喜谈谈文学,还要研究社会问题,甚至于哲学问题。这既是一种自然倾向,也就不能漠视,我个人的见解也不妨提起和你商量商量。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宜注重发达理解,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注重发达想象。”[2]学生个体在进入高中以后,对理性思考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即爱“谈一点学理”。正因如此,谚语传递出的经验和智慧,符合学生个体在高中阶段发展理性思维的需要。

培养青少年的理性思维,让他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正是培养科学精神的应有之义。将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谚语运用到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哲学道理。下面结合具体谚语阐述。“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劳动出智慧,实践出真知”讲述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听过不如见过,见过不如做过”“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拿眼看一看”“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反映了实践出真知;“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苦尽甘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福中有祸,祸中有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其中的“否和泰”“乐和悲”“苦和甘”“忧患和安乐”“福和祸”“远和近”揭示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属性;“涓涓之流,积成江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泰山不却微尘,积少垒成高大”描述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并启示要注重量的积累;“十个指头有长短”“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千人千品,万人万相”涉及矛盾的特殊性;“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过哪河,脱哪鞋”“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看病开方,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涉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处于理性思维快速发展阶段的高中学生,如能细心品味这些谚语,则能深刻地感悟生活哲理。

四、启示教师要重视使用隐喻教学法

“隐喻思维是谚语产生的基础。”[3]在认识和理解谚语的过程中,隐喻思维可以成为秘钥。学校教育日益追求逻辑化和精确化,隐喻因其模糊性、不确定性被挤压,而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边缘。教育是一项面向人的实践活动。对于一个健全的人来说,理智与情感并存乃是理想的境界。要达到这个理想境界,不仅要具备清晰明了的逻辑思维,还要具备充满想象的隐喻思维。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大量术语是以逻辑化、精确化的形式表达的,它们常常是抽象的语言,距离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对较远,这就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以具体形象的方式来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呢?

基于隐喻思维的宝贵价值,笔者从广为流传的谚语中获得了方法论启示,那就是使用隐喻教学法。这符合人的心理发展需要,具体来说,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隐喻思维符合人的认识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开始的,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其中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学生在进行理性认识时,倘若能借助已有的经验和感性认识,特别是在他们感知范围内的经验和感性认识,将会极大地激发他们进行抽象内容学习的兴趣。当学生感受到“所讲的事和理竟然是我所亲身经历过的和体验过的”[4]“所讲的事和理竟是如此奇妙,我也能捉摸”[4]时,抽象内容就不是“冷冰冰”的,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就再也不是“千里之外”,而是“近在咫尺”。下面,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通过举例说明隐喻思维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二课)在介绍“市场配置资源”中出现了经济学的经典隐喻“看不见的手”(教材原文为“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和调节着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看不见的手”最早出现在西方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著作《道德情操论》中,在其随后的专著《国富论》中再次提及。用“看不见的手”喻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能使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手可以抓握东西、操作工具,是人的力量象征,借以表達市场能够发挥作用;看不见的手是无形的,借以说明市场发挥作用也是无形的。这样学生借助隐喻“看不见的手”就能较为生动形象地理解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由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有时会失灵,因此政府会在必要的时候采取干预手段,对此可形象地描述为“看得见的手”在发挥作用。一只“看不见的手”,一只“看得见的手”,它们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经济社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将该现象形象地称为“手拉手,向前走”。运用隐喻“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可以使“市场发挥作用”和“政府发挥作用”等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由此使课堂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一如既往地关注课程资源建设,其指出“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拓展学生视野”,“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把通俗简练、生动活泼的谚语引入课堂,可以丰富课程资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源头活水”。

[   参   考   文   献   ]

[1]  谢树平.思想政治课程及其资源开发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299.

[2]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增补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9-10.

[3]  寇福明.汉英谚语对比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7.

[4]  张楚廷.试论课堂教学的深入浅出原则[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3):100.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价值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及实施策略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善用story time板块,提高英语有效教学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浅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分层教学的实施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