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意识的策略

2023-05-30周轶群

广西教育·B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核心素养

【摘要】本文论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策略,提出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挖掘“阅读与欣赏”文本元素、“表达与交流”元素,向学生渗透社会责任意识;在设计语文作业时,通过写作教学、跨学科作业设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开展主题阅读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等具体做法,凸显中职语文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中职语文 社会责任意识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5-0121-03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社会责任”定义为:“个人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社会责任意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中职教育的宗旨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撑,而中职语文学科具有文以载道、文道并重的特点,其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笔者结合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语文学科教学实际,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同时,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课堂是发挥学科课程育人功能的重要阵地,为了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特色,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功能和作用,精心选取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素材,使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协调统一、相互促进,进一步凸显中职语文学科的育人作用。

(一)挖掘“阅读与欣赏”文本元素,感知社会责任意识

中职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名家名篇,具有较大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文本中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元素,引导学生在阅读与欣赏文本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社会责任意识。

例如,对我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具有责任心的高素质会计人员是企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因此,作为一名未来的会计人员,学生要树立责任意识,既要对自己负责,又要对企业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在教学《“大国工匠”彭祥华》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出工友们对彭祥华的评价;思考彭祥华获得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和中国中铁“十大专家型工人”称号的原因;找出文中体现彭祥华大国工匠职责担当的情节;说一说,彭祥华除了技艺精湛,还具备哪些优秀品质等。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学生由此及彼深刻意识到作为一名会计人员,除了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还要立足岗位、奉献社会,做到对职业坚守、对事业传承,这也是在职业中体现出的社会责任意识。只有具备了这一点,学生才能在未来工作岗位上实现个人的理想与价值。

(二)挖掘“表达与交流”元素,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针对“表达与交流”模块教学提出明确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和从业技能,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不同职业的人身处不同的场合,面对形形色色的交流对象,要学会倾听与表达,并能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应当具备的技能之一。学生只有懂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将来才能在工作中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为此,教师应当充分挖掘中职语文教学“表达与交流”中的育人元素,通过创设情境、即兴表演、模拟体验等多种教学活动,使语文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阵地。

以《口语交际:即席发言》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即席发言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出众的口才,提高学生在未来工作中与人沟通的能力。如对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而言,其基本的社会责任就是保证企业客户能够得到优质的服务,而学生掌握了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的技巧,既可以很好地解决与客户之间的冲突,保证物流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又能充分彰显自身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因此,引导学生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是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立足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以“如何处理客户矛盾”为主题,结合物流服务与管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客户沟通典型事件,开展即席发言的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要用心与客户进行沟通,才能形成高度的职业社会责任意识,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在设计语文作业时渗透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课程标准》强调要突出中职语文教育实用性的特点。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将课程学习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有机结合,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形成社会责任意识,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语文作业是中职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从不同层面设计语文作业,培养、拓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对此,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作为着眼点,不断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过程中既巩固课堂所学,又可以进一步提升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

(一)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写作的过程是接受教育和被教育的过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时事热点进行写作,可以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如《让她穿护士服走吧》这篇文章讲述了护士叶欣在2003年因抢救非典患者不幸染病犧牲的故事,表现了叶欣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和舍己为人的职业精神。结合本节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要求,笔者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为切入点,要求学生在课后以“疫情下的责任与担当”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写作前,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素材,并将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在此基础上厘清写作思路;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不同侧面展现各行业的从业人员的责任与担当。这样教学,学生既可以通过习作加深对社会责任意识的认识,又能够从中接受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精神教育。

(二)在跨学科作业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跨学科学习的核心是整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将中职语文教学与不同专业的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为学生设计跨学科作业,融入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凸显“大语文”教学的要求。以《飞向太空的航程》一课的教学为例,课文以时间为顺序,回顾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充分彰显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以及敢攀登、敢超越、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社会责任意识,这为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供了契机。为此,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基础上,结合数学、美术、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设计以“我的航天梦”为主题的跨学科作业,让学生通过阅读更深层次的科普类图书,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创作读后感、剪报、演讲稿等;还可以结合神舟十三号的载人航天精神,利用Photoshop等软件绘制最美“航天梦”。这样的跨学科作业设计,让学生理解“航天梦”的内涵、价值与意义,思考看似遥远的“航天梦”实际上与自己密切相关,从而树立起为实现“航天梦”而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

三、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个人的职业社会责任感体现在工作中就是自己能独立判断、选择并接受相应的后果,不怨天尤人;做事时精益求精,善始善终,而不是马虎草率、敷衍了事;做到心中有他人、有社会、有国家等。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语文综合实践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学习空间,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提供平台。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育人契机,把社会责任意识根植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真正让学生“活起来”“做起来”,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分工、学会合作,形成勇于为他人分担、为集体尽责、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责任意识。

(一)在主题阅读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美国社会学理论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认为:“学生通过观察榜样人物的行为,相应地会去模仿他们而习得一些社会行为。”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营造沉浸式的学习氛围,通过开展人物传记等主题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单一的课本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从中了解当国家、社会有需求时,英雄模范人物所体现出的奋不顾身、坚定前进的精神,并潜移默化地根植内心。如在教学《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一课中,笔者以社会责任意识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人物传记阅读活动,精心挑选了《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此生属于祖国——功勋科学家黄旭华的故事》《邓稼先:中国著名科学家传记(青少年励志读本)》等书籍中的经典篇章,把不同类型、不同文体的文章放在同一个主题中,并制作了一张阅读闯关地图,让学生通过闯关活动将几本书中的内容串联起来,激发阅读兴趣,深入感悟文本内容,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深刻感知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这样的语文主题阅读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将理论知識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阅读实践活动中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夯实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中职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增加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玩中学习,在活动体验中夯实社会责任意识。比如,在“绿色伴我行——‘走进生活 关注环保宣传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以“实践环保情,绿色伴我行”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历时一周,旨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发展观念,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团队成员首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开会讨论,制订行程计划、确定调研地点,再结合现代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这门课程中所学知识设计调查问卷、访谈提纲,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开展调查,并以多种形式呈现小组实践成果。在成果展示课中,学生作为小老师讲述自己对垃圾分类的理解;作为创意设计师展示小组制作的变废为宝的作品;作为绘画师描绘绿色环保主题手抄报;作为演讲者讲述什么是绿色生活等。如在以“美丽中国绿色环保科普行动”为主题的社会实践环保活动中,学生积极做好环保宣传,并号召学校周围群众与师生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学生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后,收获颇丰、感慨颇深,有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这次开展调查研究,我的任务是收集资料,我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任务。……我第一次认识到合作的力量多么大……我第一次在群体中实现了自我价值……”这样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找到自我价值搭建了平台,创设了机会,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为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奠定了基础。

总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权利义务观。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反思感悟,学会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从而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孙晶.立德树人视域下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亚太教育,2020(11).

[2]李香玉,刘洁.培养责任意识,强化责任教育[J].教育家,2020(10).

作者简介:周轶群(1976— ),广西柳州人,高级讲师,在职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核心素养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