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微项目教学发展学生关键能力

2023-05-30张增光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关键能力苏州园林

[摘 要]情境化、问题化、微型化的微项目教学,一方面能解决课堂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歧义点等,促使学生积极地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另一方面对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表达等关键能力有积极的作用。文章以说明文《苏州园林》的教学为例,就微项目教学的设计和操作进行阐述。

[关键词]微项目教学;关键能力;《苏州园林》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04-0007-03

当下,部分教师开展的说明文课堂教学仍然以讲授陈述性知识为主,具体表现为引导学生探究:说明的内容是什么?有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在分析说明语言时更是程式化,问“有什么作用?”,答“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等。不可否认,这些知识是有必要教授的。但如果教学中只是机械地教授陈述性知识,学生能学到的就会十分有限。甚至将来在融入社会时,学生可能根本不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这类教学没有脱离问答模式,缺乏高阶思维。素养时代,能力的发展是学生的根本需求。新课标在阐释“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时强调: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的需要;阅读叙事性和说明性文本,发现、欣赏、表达和交流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热爱生活,感恩生活。新课标还给出了相关的教学提示:应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简而言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发展关键能力的学习。

所谓关键能力,是个人实现自我、终身发展、融入主流社会和充分就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及态度之集合;在学科领域表现为潜在于个体身上并通过学习活动表现出来的个体关键特征;在阅读教学中表现为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从学习(认知加工)的角度来看,主要包含阅读能力(输入)、思考能力(加工)、表达能力(输出),这三种能力具有基础性、生长性、共同性、关键性特征。微项目教学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

微项目综合了项目和微课的优点。微项目教学指向将项目微小化后引入学科教学。其特点是问题化、情境化、微型化。课堂教学中,可以以学科的 2~3 个核心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微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多种学习资源在短时间内完成微型探究活动,进而获取知识、提高关键能力。微项目教学立足于解决课堂中的重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最终发展学生的阅读、思考、表达等关键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将复杂的内容实践化、趣味化,促使学生进行沉浸式学习,在积极的实践体验中解决课堂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歧义点等;另一方面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问答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微项目的设计基于教学实践、着眼在课堂应用、侧重学生体验。下面以选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的说明文《苏州园林》的教学为例,具体谈谈微项目教学的设计和操作策略。

一、《苏州园林》微项目教学设计

课文本来是叶圣陶先生为摄影集《苏州园林》撰写的序言。叶先生用准确透彻、生动优美的语言,从欣赏者的角度带领读者领略苏州园林之美。全文结构清晰,紧紧围绕着“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地进行描写,自然流畅,颇具魅力。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领略行文布局、语言运用之美,还能获得独特的说明文审美体验,进而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意趣。

此前,学生学习了《中国石拱桥》,对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已经有了大致了解,具备一定的说明文理解与赏析能力。本课微项目教学设计从学生关键能力发展角度出发,结合新课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要求,创设、使用符合教学的情境、任务,让学生在微项目的驱动下深入感受园林之美,学习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精美的特点并迁移运用相关知识。具体如下。

【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苏州园林的基本特征及本文说明顺序。2.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关键信息获取能力以及基于情境表达的能力。3.获得独特的说明文审美体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趣。

【微项目名称】园林设计。

【拟解决文本内容知识】明确苏州园林总特征及文章说明顺序,掌握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精美的特点。

【能力指向】自主阅读,获取主要信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和适宜的语言进行有条理、得体、连贯的表达;获得审美享受,提升审美能力。

【微项目实践】阐释设计理念,为园林选景、布局,园林介绍词撰写。

二、《苏州园林》微项目教学操作

【创设情境】

[有效导入]

老师现在要跟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请大家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苏州园林是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中的瑰宝。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园林进校园”活动,我校将在校园内设置一处园林角,定名为“厚朴园”,意在凸显我校“抱朴”的校训,扬“抱朴使厚”之意。现面向全校学子征集设计方案。学校将择优选用,并给予相应嘉奖。本节课,就请你们仔细阅读《苏州园林》,用所学到的知识来完成方案设计。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具有任务性的情境,导入教学,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梳理园林设计知识。

【活动一:说设计理念】

[教师提问]

设计“厚朴园”时,你们将秉承什么样的理念(“厚朴园”整体设计凸显什么特点),理由是什么?请读完《苏州园林》后,借鉴叶圣陶先生对苏州园林整体特点的描述。

[教师预设]

自然之趣或处处彰显图画美。苏州园林讲究的是无论身处何处,都如在画中。如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等都讲究图画美。因此我们认为,“厚朴园”也应给人一种无论身处何处,都如同在画中的感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整体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培养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活动二:选园林之景】

[课件出示]

《苏州园林》一文中描绘了许多景观,你觉得哪些景观可以放置在“厚朴园”?仔细阅读文中各个景观的说明文字,先思考各处景观的特点,再选定景观,最后参照下面的资料为相应的景观命名。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宋 苏舜钦《沧浪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

——清 汪琬 《再题姜氏艺圃》

君到姑苏见,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唐 杜荀鹤《送人游吴》

[举例引导]

老师先来抛砖引玉。我特别喜欢《苏州园林》中述及的亭子,所以我的想法是在“厚朴园”中设置一处亭子。我将它命名为“厚朴亭”,以应和我们园林角的名称以及我们学校“抱朴”的校训。那么大家有什么想法呢?

[教师预设]

设置假山池沼、亭台轩榭、花草树木、花墙廊子等景观,分别起名:一迳抱幽山(假山)、玲珑池(池沼)等。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整合信息、迁移运用、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自身的语文素养。

【活动三:布园林之格局】

[教师提问]

景观选好之后,我们该如何布局这些景观?在进行景观布局之前,我们首先要考虑园林角整体的设计追求。作为类似苏州园林的建筑,“厚朴园”的设计追求应该是什么样的?

[举例引导]

根据叶圣陶老先生的介绍,苏州园林是不讲究对称的,依据是“园林是美术画而非图案画”。所以,老师的设计也将遵循这一原则,如在一侧放置亭子后,另一侧便不再放置亭子。

[优化引导]

经过我们的布局,“厚朴园”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看起来仍略显粗糙。为了使园林角更具韵味,我们可以对哪些细节进行优化呢,叶圣陶老先生又给了我们哪些提示?如建筑物应为白墙黛瓦。依据: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厚朴”的“朴”有朴素自然之意,因此色彩不宜艳丽。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整合信息、迁移运用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活动四:撰写介绍词】

[引导启发]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厚朴园”,我们可以写一份园林介绍词。如何写好这份介绍词呢?首先要像《苏州园林》一样有总写,有分写,由主到次,条理清晰;其次要注意使用从文中学到的多种说明方法;再次要注意语言表达不仅要严谨,还要活泼、灵动;最后要注意介绍词不一定面面俱到,应留给人自由感受和想象的空间,可以全方位,也可以选择某处景观具体推荐。

[具体提示1:注意写作顺序]

《苏州园林》先总写苏州园林的特点,再分写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是按总分顺序进行的介绍。

对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等,则由主到次进行说明。如主要建筑亭台轩榭分布比较广泛,应该放在第一个介绍;假山、池沼在园林中主要起联通作用,重在增加自然之趣;花草树木、花墙廊子是装饰,紧密配合主要建筑,起到点缀作用。可以仿照作者的写作顺序。

[具体提示2:关注说明方法]

请阅读文章第三段至第九段,找一找作者都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说明方法来呈现一幅完美的图画的?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例如,“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就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这两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苏州园林同传统宫殿、近代一般住房作比较,把苏州园林比作美术画,以突出蘇州园林的设计追求自然之趣的理念。

[具体提示3:妙用语言]

(1)选词的精妙:“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2)用词的独到:“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3)用词的严谨:“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佳作展示]

展示写得较好的介绍词,并与学生共同评价。以下内容节选自学生所写的优秀介绍词。

我校的“厚朴园”很美。美就美在亭台轩榭的布局新颖别致。我国传统的亭台轩榭的布局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而我们“厚朴园”的亭台轩榭的布局则追求随意、自由,由此更加新奇有趣。

我校的“厚朴园”很美。美就美在花草树木的映衬相得益彰。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藤萝的造型奇特,而藤萝花则珠光宝气,二者交相辉映,一片繁华,赏心悦目。

设计意图: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写作顺序、说明方法,并感受文章语言的严谨、灵动之美;另一方面给予学生创作的自由,提高学生表达的兴趣与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引入微项目,不仅能解决教学问题,而且能实现从单纯知识传授向关键能力发展和素养培养的转变,有助于落实新课标中的相关理念要求,提升阅读教学实效,丰富语文学科的教学样态,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活力。

[   参   考   文   献   ]

[1]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毕玉鹏. 初中信息技术微项目教学设计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21.

[4]  张增光.基于语言交际的说明文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17):63-65.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关键能力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修复面貌之谜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浅析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
从关键能力培养看文秘专业教学改革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国际贸易》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论技工院校软件高技能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
苏州园林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