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网络直播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2023-05-30龚建峰卢思宇

传播与版权 2023年3期
关键词:网络直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龚建峰 卢思宇

[摘要]文章在阐述网络直播的内涵、分类、特点的基础上,基于SWOT分析网络直播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现在网络直播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引领网络舆情、拓展教育空间的优势,其也存在网络直播内容吸引力不强、网络直播平台监管力不足的劣势。同时,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受众多元可接受性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网络多元文化冲击和受众媒介素养有待提高的挑战。为了增强教育实效,文章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价值引领,强化舆论引导;注重内容建设,创新技术加持;增强网络监管,提升媒介素养;打造官方平台,推进网络育人。

[關键词]SWOT;网络直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表现形式日益丰富,新媒体内容传播获得长足发展,网络直播应运而生。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网络直播快速发展,其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也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方式由传统线下教学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转变,“网络直播+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时空限制,增强了高校师生的交流互动,满足了学生自我学习的需求,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网络直播相关理论问题

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03 亿,较2020年12月增长8652万,占网民整体的68.2%[1]。网络直播延伸至社会各个行业与领域,已成为新媒体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一)网络直播的内涵

2016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明确界定了互联网直播的概念,网络直播即“基于互联网,以视频、音频、图文等形式向公众持续发布实时信息的活动”[2]。网络直播成为发布实时信息的重要载体。笔者认为,网络直播离不开四个要素:场景、人物、内容、创意。场景主要指网络直播的场域及其氛围,可增强受众的沉浸式体验;人物主要指参与网络直播的人物,包括网络直播博主、受众,两者基于网络直播内容进行互动交流;内容主要指网络直播传递的信息、展示的产品以及营销的方式等;创意指为了增强网络直播效果,网络直播博主采用的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方式方法。这四个要素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以保障网络直播的顺利进行。

(二)网络直播的分类

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电商直播、游戏直播、体育直播、真人秀直播、演唱会直播的用户规模占网络直播行业用户规模增长的前五名,电商直播和体育直播成为2021年该行业发展最为突出的两类业态。可见,网络直播的内容与形式是丰富多样的。第一,游戏直播。游戏直播指主播将自己玩游戏的过程实时传播到网络上的一种直播形式,满足受众对游戏内容的需求,凝聚受众的社群归属感,激发受众的社群乐趣。第二,真人秀直播。真人秀直播最大特点是场景生活化,根据场景细分直播内容,涉及制作美食、户外运动等生活场域,满足受众虚拟社交需求。第三,体育直播。体育直播以直播各种体育赛事为主,面向庞大的粉丝群体,具有较强的用户黏性,其内容还延伸到体育明星粉丝见面会、体育训练营和体育后康复与治疗等方面。第四,电商直播。电商直播既可以直接向受众推销商品,又可以利用明星粉丝效应,为品牌造势,提升品牌影响力。第五,政务直播。政务直播是通过与大众展开双向互动,进行政务信息的传播,以便民众参政议政,促进政务的公开与相关政策的实施。第六,慢直播。慢直播是一种以固定机位全方位展示场景的原生态直播,既没有直播者,也没有引导解说词,更没有后期的视频剪辑与处理,以长时间的内容持续直播引发受众情感共鸣。

(三)网络直播的特点

第一,时效性强。相比传统媒体的单线式传播,网络直播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利用互联网技术采取多线传播,通过移动终端等实时传播完整的内容,并由网络直播平台以录屏的方式进行后台保留,满足了受众随时随地观看的需求,增强了传播灵活性,丰富了受众的观看体验,贴近新时代人们的媒介生活习惯。第二,便捷性强。当前,5G技术、云计算、AR/VR技术的发展,为网络直播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一方面,网络直播以技术为框架,依据算法推送内容,精准定位受众,聚焦流量,受众覆盖面广;另一方面,受众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相关网络直播信息和内容,并且网络直播传播速度快。第三,互动性强。在网络直播过程中,基于网络直播平台的信息共享机制,受众可以实时发送文字、图片、语音等,与网络直播博主或者其他受众进行交流互动,形成弹幕文化、粉丝效应,其既可全程参与网络直播内容、更新动态,又在一定程度上缩短自身与网络直播内容之间的距离,实现真实的交互体验。第四,直观性强。通过网络直播,受众可以同步感受与了解直播事件和内容,直观性强,尤其是涉及投票、咨询、重大事件发布会等内容的网络直播,受众在网络直播平台的直播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同步知悉内容、同步参与过程、同步获取沉浸式观感,整个直播过程呈现直播内容与受众之间一对一的网络直播服务姿态。此外,网络直播的内容没有剪辑与加工,这种真实、直观的方式更容易赢得受众关注与青睐。

二、网络直播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SWOT

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3]当前,在网络直播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挑战,也迎来发展契机,笔者认为,基于SWOT分析网络直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优势分析(S)

1.引领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主要指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社会管理和其他社会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的交汇总和。在网络直播时代,网络生态复杂多变,信息海量骤增,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多元文化共存,因此正确引导网络舆情,规范网络直播信息,营造积极和谐的网络舆论氛围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想要筑牢网络思想政治育人阵地,有效应对网络多元文化冲击,就要直面不同的网络舆情,一方面时刻关注、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表征,采取有效措施分析和研判网络舆情,抓住事件焦点和关键,拆解各方矛盾症结,正确引导高校大学生理性对待网络舆情,形成正确认知;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育人作用,有效应用高校新媒体宣传平台进行网络直播,采用控制源头法、换位思考法、权威声援法等正确引导和有效干预网络舆情,实现思政内容的有效传播,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正确应对网络舆情。

2.拓展教育空间

当前,网络直播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使网络直播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教育教学载体,可以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潜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高校思政课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授课时间比较固定,受教育者的覆盖范围有限。随着网络直播技术的成熟,“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逐渐普及,这不仅扩大了教育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覆盖范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适应大学生发展阶段特征的同时,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有利于提升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劣势分析(W)

1.网络直播内容吸引力不强

内容是网络直播的源泉。当前,网络直播内容主要为“直播+电商”“直播+发布会”“直播+广告植入”“直播+活动”“直播+日常”,而“直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存在空缺。同时,在网络直播时代,网络直播内容存在去中心化、同质化、碎片化等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网络直播内容形成“信息茧房”,不利于信息的多元化传播。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精准定位网络直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网络直播形式,挖掘网络直播潜力,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有的网络直播平台,以思政内容为王,从而满足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求。

2.网络直播平台监管力不足

随着网络直播社会影响力的不断增强,网络直播不仅成为社会公众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而且深刻影响社会公众的生活方式。一方面,网络直播便捷、高效,受众可以通过网络直播进行交流互动,发布信息和内容,发表观点和看法。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作为网络直播受众群体之一,思维活跃,但是其信息鉴别能力仍需要增强,高校应加强引导,使其正确分辨事实,客观对待网络事件。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网络直播平台的内容监管,有效应对突发网络直播事件,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权,帮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提升网络媒介素养,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机遇分析(O)

1.全球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当前,全球信息传播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信息传播时代。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智能化、创新化、数字化成为大势所趋,这也催生了各类传播平台,包括网络直播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网络直播的时效性、真实性的特征,拓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与时间,紧跟数字化发展步伐,以高校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发挥高校思政课的创新性与创造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亲和力。

2.受众多元可接受性形成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满足了高校大学生对信息扁平化的需求。扁平化主要指新媒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简化了中间环节,使信息传播直达受众。一方面,在大数据精准算法的推介下,网络直播通过后台分众传播的方式,优化媒体信息,提升内容质量,规避信息同质化,从而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另一方面,网络直播通过优化与整合传播渠道,分类加工传播信息,从特定的渠道将信息内容传播给目标受众,满足目标受众的需求,以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此外,在分众传播的基础上,网络直播通过创新形式,与传统媒体相互借力,大幅度提高受众对网络直播的接受程度,从而促使受众多元可接受性的形成。

(四)挑战分析(T)

1.网络多元文化冲击

当前,一方面,网络直播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另一方面,网络直播凸显了意识形态的竞争。不同国家意识形态、不同地区文化通过网络直播进行传播。同时,网络直播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高校大学生重要的聚集、活动和实践场域”[4]。这既给网络多元文化提供了新的传播场域,也使高校大学生面临网络多元文化和思潮的冲击。在此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依托网络直播,筑牢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舆论阵地,积极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高校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担当使命,避免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的不良影响。

2.受众媒介素养有待提高

受众的媒介素养主要指在面对网络海量信息时,受众能否正确选择有效的信息内容,通过新媒体提高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包括信息资源的使用方式方法、利用信息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信息资源内容的批判能力等。当前,高校大学生作为网络直播的活跃分子,其充分利用新媒体正确筛选信息内容等媒介素养亟待提高。同时,高校思政教师也应转变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熟练使用网络直播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大学生实现便捷的双向互动交流。只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提高网络媒介素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依托网络直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网络直播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

为了适应网络直播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价值引领,强化舆论引导;注重内容建设,创新技术加持,即以优秀文化为建设内容,运用网络直播技术创新思政育人内容;增强网络监管,提升媒介素养,即完善高校网络直播制度和体系,提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网络媒介素养;打造官方平台,推进网络育人。

(一)坚持价值引领,强化舆论引导

在网络直播时代,“网络直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坚定正确的舆论导向。第一,“网络直播能够在某一话题或社会事件讨论中迅速汇集形成强大的舆论影响力,在舆论事件的生成、扩散与建构中发挥核心圈层作用”[5]。要充分发挥网络直播的作用,高校就要通过官方直播媒體,正确报道舆论热点,正确引导讨论焦点,依据事实形成正确结论,并精心设计网络直播过程,形成闭环式的舆论处理方案,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高校应在网络直播中融入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关的人物与事件等元素,弘扬正能量,发挥网络直播的传播力与感染力,并联合主流媒体,形成合力,共同实现正确的价值引领与舆论引导,增强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

(二)注重内容建设,创新技术加持

第一,“网络直播+思想政治教育”依托技术加持,以“内容为王”,着眼于长远发展,精准定位,利用VR等技术将高校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技术化,并精准传递给高校大学生。同时,高校可以通过网络直播技术转化“网络直播+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内容,打造具有吸引力、亲和力且实效性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思政辐射效应。第二,高校可以利用网络直播平台,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范围,结合地方特色制作网络直播内容,向受众传递更有特色和价值的优质信息,激发受众兴趣与情感共鸣,形成对高校大学生、社会大众等多层面的思政价值引导。

(三)增强网络监管,提升媒介素养

首先,高校要建立把关制度,进一步完善高校关于网络直播的相关制度规定。其次,高校要采取网络实名制,安装过滤软件,建立和完善网络直播的信息检测体系,提高高校网络直播人员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加大网络直播监管力度。同时,作为“网络直播+思想政治教育”的把关人,高校要监管网络直播内容,保证传播内容的正确性。最后,高校要提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网络媒介素养,增强两者的政治敏锐性,从而实现保护他人合法权益的绿色直播和不造谣、不传谣的文明直播。

(四)打造官方平台,推进网络育人

当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高校思政育人的需求。首先,网络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体验,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打造高校官方网络直播平台,与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静态传播实现优势互补,加强“线上+线下”交流互动,改变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其次,高校要积极培育高校大学生网络主播,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展现思政教育内容,实现网络直播平台从“带货直播”转向“价值直播”。最后,高校要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为载体,打造网络直播精课,邀请专家学者开展讲座,增强网络直播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2-02-25)[2022-11-03].http://www.cnnic.net.cn/n4/2022/0401/c88-1131.html.

[2]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EB/OL].(2016-11-04)[2022-11-03].http://www.cac.gov.cn/2016-11/04/c_1119847629.htm.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陈志勇.网络空间治理背景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8(12):110-114.

[5]麦尚文,杨朝露.从议题互动到“场景融合”:网络直播的舆论功能与生态重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3):83-92,170-171.

[基金项目]2022年河北师范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创业竞赛课题“嵌入、分化、融合:网络直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功能探究”(项目编号:BE20223314423)。

[作者簡介]龚建峰(1998—),男,内蒙古鄂尔多斯人,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卢思宇(1999—),男,北京大兴人,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网络直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从新媒体艺术角度浅析网络直播的娱乐创新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浅析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