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育人背景下小学英语绘本与教材融合的策略研究

2023-05-30苏春花

英语学习 2023年3期
关键词:课程育人融合教学绘本教学

摘   要:将绘本教学融入小学英语教育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促进课程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阐述了绘本与主教材融合的必要性,基于教学实践探讨了两者有效融合的原则,并通过课例阐明如何运用绘本开展基于教材的衔接式教学,深挖文本资源,以全方位育人为目标,有效设计教学活动。

關键词:课程育人;绘本教学;融合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英语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课程资源育人功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开发素材性英语课程资源时,要注意选用具有正确育人导向的,真实、完整、多样的英语材料,如与教材单元主题情境相匹配的英语绘本、短剧、时文等学习材料。”(教育部,2022)程晓堂(2015)提出,语言学习是通过在语境中学习有主题意义的语篇实现的,绘本与教材的融合为语言学习提供了真实的语境和丰富的语篇。由此可见,从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来看,与教材相融合的绘本是极好的育人载体,能够在真实的主题语境中推动学生心智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提升其人文素养。

要想有效发挥绘本阅读的育人功能,阅读教学应该从“重能力”转向“重素养”(王蔷,陈则航,2016)。也就是说,从传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走向全方位的核心素养的提高。绘本阅读教学因而要顺应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走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变革,实现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

绘本与英语教材有效融合的原则

与教材融合的绘本教学就是以绘本为载体,连接教材开展教学。在选材方面,教师应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能力和生活经验,在分析完教材内容后,从主题意义、语言知识乃至育人方式等维度选择相应的绘本。笔者认为,与教材相融合的绘本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单元主题一致性原则

教材是根据话题进行编排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在相关主题语境下学习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能力(毕玲,2018)。在补充课堂教学资源时,教师可以将是否与教材单元主题相同或相似作为绘本选择的标准之一。将同一主题的教材内容与绘本融为一体,体现了主题情境和意义一致性。在融合教学中,教材提供语用的基本范例,绘本成了有益的补充,既巩固了教材中的内容,又丰富了情境,呈现了新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以下简称“教材”)五年级上册Unit 8 At Christmas时,笔者融合了《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三级下)》The Best Time of All。教材语篇以圣诞节为话题讲述了Mike一家在节日期间做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如buy a Christmas tree、put pretty things on the tree等。与之相融合的绘本则讲述了小朋友们应Ben的邀请参加圣诞派对,爷爷扮演圣诞老人带给了他们很多欢乐,他们一起度过了快乐而有趣的时光。绘本洋溢着朋友之间的友爱和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将教材与绘本教学融为一体,主旨上互相呼应,主题上互相映衬,体现了主题情境和意义的一致性。

2.教学内容关联性原则

教材内容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和重点,也是判断学生英语认知水平的重要依据。与教材内容关联的绘本延展了教材,丰富了文本,架构了与生活间的联系,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教师可以立足语言知识或语言功能,寻找含有与教材同类主题词汇或者相关句型的绘本,从而扩充学生的语言知识,搭建语用平台。只有把握好教学内容关联性原则,才能更好地发挥绘本的作用,使其成为教材的有效补充。

教材五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的话题是动物,单元语言知识中的重点句型为“I have an animal friend. It is white. It has four legs and a short tail. It can run and jump.”,相关语篇内容描述了fish、rabbit等动物的外貌特征和基本能力,结构清晰,内容简单。笔者选择了《跟上兔子》系列绘本五年级第1季Mother! Dear mother! 作为融合性绘本,它与教材内容视角相同,主题相似,用第三人称描摹动物母亲的形象,呈现了dolphin、fox、lion、elephant等十种动物,基本的语言结构为“Does a dolphin have a mother too? Sure! A dolphin has a mother too. Just like you and me. She swims fast. And she is smart. Is your mother smart too?”绘本内容的结尾部分回归到人类,突出“母爱”这一主题。作为教材的补充,该绘本延展了教材,充实了内容,架构了文本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3.文本难度系数相当性原则

克拉申“i+1”理论提出,学习者只有接触到足够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才有可能吸收,才有可能输出(Krashen,1981;转引自杨莹子,2009)。与文本难度系数相当的绘本是学生可接受的,也是符合其认知发展规律的,更是与教材有效融合的关键。内容过难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过易又不利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如此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笔者认为在绘本难度选择上教师可以借鉴教材内容,小学三、四年级总词量以100—300词为宜,五、六年级可以达到300—500词,生词量不宜超过总词量的5%。对于同年级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在绘本篇幅的长短和生词的数量方面因人制宜,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

4.绘本内容趣味性原则

绘本是一种融合视觉艺术和语言艺术的图画书,能给读者提供较直观、较真实的视觉感受,因此深受学生喜爱。不同的年段在绘本题材和内容的选择上会有所不同,三四年级可以选择韵律感强、语言复现率高的内容,五六年级可以选择故事性和趣味性并重的绘本;在表现形式上,三、四年级的学生更偏爱对话类绘本,五、六年级的孩子则更中意叙述类绘本。此外,教师还需要考量绘本中的图片元素,三、四年级可以选择颜色明艳、图片信息更为具体的绘本,五、六年级学生对绘本图片不会产生过大的阅读依赖,所以选择可以更灵活一些。

绘本与英语教材有效融合的课堂实践

绘本与教材的融合教学可以穿插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如学习前的前置性阅读、学习中的嵌入式阅读、学习后的拓展性阅读。笔者通过学情分析发现,目前英语教材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难度不大,因此课时比较宽裕。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其语言能力,笔者在每个单元都会选择一册绘本作为补充素材开展常态化融合教学活动。在教材三年级下册Unit 4 Wheres the bird?的story time板块教学后,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语言使用情境、深化单元主题意义,笔者选择了《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一级下)》Caterpillars Home进行拓展式融合。该绘本讲述毛毛虫在青蛙的帮助下寻找自己的家,在途中见到了各种动物和他们的家,最后化茧成蝶,在天空中找到了自己的家的故事。 笔者使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开展阅读教学,通过不断融合教材内容,挖掘绘本的育人元素,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

1.再现教材内容,丰富主题意义

《课标》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利用结构化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部,2022)。因此,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开展融合性教学之前,笔者创设与教材主题一致的导入情境,调动学生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活经验,激活背景知识和学习经验,为后续的学习搭建支架。

课堂伊始,笔者组织学生回顾和讨论教材内容,借此深化主题意义,关联绘本主题。

[教学片段1]

教师呈现教材中展示小鸟位置的几幅图片。

T: Look, Where is the bird?

S1: Its under the desk.

S2 : Its on the chair.

S3 : Its in the desk.

S4 : Its behind the door.

S5 : Its in the tree.

T: Yes. First, the bird is under the desk. Next, its on the chair. Then, its in the desk. Finally, its in the tree. But where is the birds home?

SS: The tree.

[教学片段2]

文本内容呈现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T: Look at the bird. How does it look like?

S1: Its colourful.

T: Do the children like it?

S2: Yes, because they talk about it.

S3: The children say “How beautiful!”

T: They love them, but why dont they keep the bird as a pet?

S3 (思考了一會儿,举手): Because birds are our friends. And the tree is their home.

T: Yes. The tree is the birds home. What about caterpillar? Where is his home? Today we will learn a new picture book Caterpillars Home.

[设计意图]

在教学片段1中,教师通过小鸟飞过地点的对比,启发学生思考小鸟的家到底在哪里,通过思考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大自然才是鸟儿的家。在教学片段2中,笔者让学生讨论文中的孩子们是否喜欢小鸟,不断用问题启发学生,使他们认识到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小鸟,并顺势导入绘本Caterpillars Home。上述两个教学片段创设了问题情境,基于教材情境引导学生开展非知识性话题讨论,从教材中“讨论鸟的位置”到“保护鸟类”,深化了教材的主题意义。同时,话题从鸟儿的家过渡到毛毛虫的家,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使他们快速进入文本情境。

2.基于语言基础,提升语言能力

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吸收和内化课堂上学到的新知,并在语言运用中去实践。教材中该单元的教学内容为表达物品位置,其知识性目标是介词in、on、under、behind,核心句型为“Wheres ...? Its in / on / under...”。绘本在故事情节铺开的过程中既复现了教材中的目标词,又拓展了同类词below、beside、by,其中反复出现“Frog looks on a rock. Caterpillar looks under the rock.”的句式,这些内容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教材中的词汇,又拓展了新词,并且在不同的情境中复现了句型结构,为他们的语言表达提供了丰富的变式。

[教学片段3]

T: Where does the lizard live?

S1: A lizard lives here.

T: Where?

T: A lizard lives on the rock.

S1: On the rock.

T: So a lizard lives on the rock. (在黑板上抄写句型,并强调lives on) Where does the other animals live?

S2: A worm lives under the rock.

S3: A spider lives below the tree.

S4: A duck lives behind the tree.

S5: A fish lives in the river.

[设计意图]

在绘本中反复出现的句式“... looks ... the ... A ... lives here.”,对于学生的理解和表达来说难度比较大。笔者基于学生的语言基础,以话轮不断推动其思考和表达。学生从刚开始的简单复述文本内容到说出具体位置再到精准表述 “A lizard lives on the rock.”,实现从词组到句子,从偏差到精准,语言表达能力逐步提升。

3.拓展学科边界,超越语言学习

英语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为了更好地发挥人文性功能,教师必须深入挖掘语言学习中的非语言元素,实现语言学习育人的目的。本绘本既是语言学习类绘本,又是科普类绘本。在毛毛虫寻找家的过程中,它遇到了许多动物:蜥蜴、鸭、蜘蛛、鱼。绘本并同时呈现了不同动物的居住地。

[教学片段4]

T: The caterpillar and the frog meet some animals. Where do they live?

S1: A lizard lives here.

T: Where?

S1: On the rock.

T: So a lizard lives on the rock. It is his home.

S1: Yes.

T: What about the other animals home?

...

T: So different animals live in different places. They have different homes.

在上述案例中,师生通过对话强调了home这个概念,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视角从位置迁移到动物的居住环境,了解了不同动物的居所。

绘本中的图片蕴藏着丰富的含义,既给学生提供了阅读支持,又对文本进行了补充。Caterpillars Home这一绘本就蕴藏着丰富的科学价值,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阅读后,教师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发现毛毛虫在找家的过程中也完成了蜕变,化蛹成蝶,最终寻找到了自己的家。学生从静态的图片中发现线索,教师又通过视频展现毛毛虫的一生,帮助学生扩充知识。至此,英语已经不仅局限于交际的功能,更是人文知识的载体。

4.塑造思维品质,推动学习进阶

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反映了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英语学习活动观将学习活动分为三个层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教育部,2022),不论在哪个层次,教师都应该以任务驱动,变“给予”为“引导”,改变学生的知识获得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发散性和创新性,从而推动学习的进阶。

教师呈现毛毛虫和蜥蜴相遇的场景并用语言创设情境:“Frog looks on a rock. Who does he see?”学生回答:“A lizard.”当看到蜥蜴,青蛙和毛毛虫之间又会展开怎样的对话呢?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发挥想象,将所学内容进行了有效迁移并创新了句式。

[教学片段5]

S1扮演毛毛虫,S2扮演青蛙。

S1:Look! A lizard!

S2: Yes. A lizard lives here, on the rock.

S1: Oh, I see. The rock is his home. But wheres my home?

S2: Dont be sad. Ill help you find your home.

S1: Thank you. You are helpful.

在表演中,学生使用了文中的词句,如“A lizard lives here.”“ Ill help you find your home.”等。他们还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使用了“Wheres my home?”等句式,更根据情境性和交际有效性的原则创造性地使用了“Dont be sad.”“ You are helpful.”等句式。学生呈现出来的對话比绘本文本更为丰富和完整,体现了思维的逻辑性和创造性。

上述活动塑造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将学习理解的过程变成主动思维的过程,将应用实践的过程变成了创新思维的过程,将迁移创新的过程变成了多元思维的过程,学生在塑造思维品质的过程中实现学习能力的进阶。

结语

绘本与教材的有效融合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计划地、系统地将教材和绘本相融合,并从育人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能够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学习能力,优化思维品质,培育文化意识,从而达到课程育人的目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方位的提高。

参考文献

毕玲. 2018. 结合教学实践谈绘本与课本融合的基本原则[J]. 英语学习, (6): 16—19

程晓堂. 2015. 英语学习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J]. 课程·教材·教法, (6): 73—79

教育部. 202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蔷, 陈则航. 2016.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苏春花

中小学高级教师,三井实验小学教师发展处主任,常州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小学英语)。

猜你喜欢

课程育人融合教学绘本教学
五项教育,推进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育人
生态育人之初探
从图画的背后读出含义
基于文体意识的小学语文绘本教学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不同计算机语言融合教学方法的探索与体会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研究
如何有效实现民族体育融入现代中学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