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研究

2016-03-12石磊

考试周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课外实践融合教学初中历史

石磊

摘 要: 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以课堂讲述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研究了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历史教学规律,讨论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中的若干问题,包括设问、计划、实施、讨论、评价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课外实践 融合教学

1.引言

在多元复合的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中,初中生认知历史的途径更丰富,解读历史的角度更多样。传统学院派的历史理论体系和史料知识,迫切需要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初中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2.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认知意义

从认知角度看,初中生学习历史具有三个层次:一是认同,即能够接受书本的史学观点;二是印象,即深刻记忆教学大纲的知识体系;三是思考,即将历史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以史为镜。

2.1形成文化认同

历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道德认知。学生对课本中夏商周的青铜文化、汉唐的丝绸之路、两宋科技发明等史实的认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有助于人格的塑造。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网络游戏、文学小说等常对大纲教学产生干扰,部分学生开始质疑史实的真实性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课堂教学形式的局限又无法为学生提供考证和思辨的机会,导致学生对历史的误读和曲解。

2.2加深知识印象

在教学实践中,多数学生认为历史以“识记”为主,缺乏对历史知识系统性和规律性的认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即希望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模式,使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的历史,营造学以致用的氛围。

2.3深化知识思考

以史明鉴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的。初中历史教学是通识性和框架性的,着力于建立学生对历史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历史学习中的思考习惯。然而,课堂教学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难以为学生的拓展阅读和社会实践提供平台。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很有必要。

3.融合教学实施的关键问题

融合教学的本质是以课堂教学为框架,通过课外教学补充知识和内容,形成学生的自主思考,该教学模式主要涉及若干程序。

3.1设问

设问是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融合的纽带。设问的形式主要有三种:首先,核心专题,即是在教学前由教师确定某个历史主题。如以“灿烂的宋元文化”中宋代科技的教学,课堂中着重通过图文和视频阐述宋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对宋代科技的兴趣,尤其是活字印刷术、造纸术等。课外则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技,形成横向对比。其次,课后设问。即是教师在课程知识讲述后,根据本课程及大纲要求,提出若干问题,由学生查阅资料或自主回答。如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学,为了增强学生对红军行军路线和艰苦生活的体验,可布置学生走访属地的红军遗迹、访问老红军等。再次,自由发问。即是在课程结束后,由学生自由发问,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组织讨论,确定若干题目,交由学生课外研究。这种模式增强了学生研究历史的主动性,体现了教师对问题讨论方向的把握。

3.2计划

计划是对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如何融合的具体安排。教师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知识体系的预设与穿插。预设,即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在教学主线中预设若干适于开展课外讨论与研究的话题。穿插,即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设置课堂与课外的时间比例、先后顺序,形成课堂——课外——课堂的交互模式。另一方面,组织学生拟定课外学习计划。在历史教学中,学生的课外实践技术,要交由学生自主拟定,教师主要负责计划的可行性评价。课外学习计划的形成包括头脑风暴、合理遴选、方案细化等。如“难忘九一八”的教学中,课堂教学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北大营、东北抗日联军等知识要素,课外实践要求学生加深对上述史实的理解。在头脑风暴中,学生提出:①图书馆查资料;②网上下载照片;③实地考察北大营遗址;④访谈抗战老兵等学习途径。合理遴选阶段,教师将①和②作为主要途径,删除③,保留④,并帮助学生联系相关机构。方案细化阶段则要明确实施的时间、方式、人员、预期效果等。在计划制订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集中精力,控制课外实践的范围。课外实践的目的是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初中生的精力和阅历有限,要着眼于较小的知识点,展开集中课外实践,突出重点、围绕主题,防止随意发挥。二是注重研究方法的教学与指导。课外实践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教师要注重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怎样阅读史料、怎样做问卷调查、怎样撰写访谈记录等。

3.3实施

实施是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融合的关键,主要问题是构建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联系途径。具体而言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以拓展阅读深化知识理解。课堂教学受时间的限制,无法向学生展现历史的细节与全貌,只能提纲挈领的讲述框架,有所重点的讲述重要历史事件。然而,历史本身是丰富的,有些有肉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发明创造,则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如分析陈胜吴广为什么起义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秦朝的律法、经济文献,体会陈胜吴广当时的处境,如果不起义,即使不被饿死,延期到达目的地也会被处决。因此,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铤而走险。

另一方面,以调查走访探究问题本源。课堂教学以知识讲述为主,学生侧重于被动地接受结论。部分学生对结论产生抵触,或存在其他见解而较难获得表达和探索途径,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外实践的调研与走访模式,为学生探索问题提供平台。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章节中,通过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形成物质生活的对比,增强强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调查走访注重方法和形式,在教学中要侧重于方法论的教学。

3.4讨论

讨论是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总结阶段。该阶段主要涉及:一是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成果展示。在课外实践中,学生接触了社会、阅读了资料、形成了思考,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围绕课堂的教学大纲,即开展有目的的课外实践活动,而不是任由学生阅读一些材料或参观若干场地。二是注重成果的点评。这是该阶段教师的主要工作,将课堂与课外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要注重表扬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要注重具体问题的深入分析,防止仅是对学生做了什么,进行流水账似的概括,这个阶段一定要触及历史知识的本质;要注重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即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关于研究方法、思维方法的形成与培养。

3.5评价

评价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整个过程的记录与评估。该阶段作为教学方式持续改进的依据。要真实记录教学的过程,包括教案、照片、资料、学生作业等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开展学生的访谈,记录学生对教学模式融合的感想。要研究教学的程序设计。何时引入课外实践,课堂教学与课外时间之间的时间占比如何确定等问题。

4.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是历史教育的框架和线索,而要使学生深刻掌握历史知识,学会思考历史、运用历史,则需要通过适量的课外实践予以补充。这样才能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相互融合。本文围绕初中生认知规律和历史教学规律,从设问、计划、实施、讨论、评价五个方面,分析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乌日娜.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10).

[2]李雪.初中历史教材组织方式的反思[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11).

[3]刘蕴莲.浅谈课程改革对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地位的有利因素[J].学科教育,2003(9).

[4]张扬.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研究[J].历史教学,2002(6).

[5]田品.论初中历史中的概念教学[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课外实践融合教学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如何实现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