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畔绣娘

2023-05-30郭笑

山东画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绣品大院张家

郭笑

在熙熙攘攘的芙蓉街东边,有个濯缨泉。相传,南宋时金兵南下,守将关胜拒降,率部与金兵血战时,曾在此洗濯枪缨污迹,后人便称此泉为濯缨泉。亦传因《沧浪歌》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而得名。老济南人称它为『王府池子』。『藏』在古城深处的它,是来往游人感知泉城魅力之处。

张家大院位于王府池子北侧,张氏先祖曾是『明德王驾前带刀指挥』,一六六八年张氏家族的先人张国泰购置了这片宅基地,至今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走进张家大院,可以看到一个摊位,上面摆满了绣着花朵的手帕、香包,还有装裱好的生肖绣像。摊位后面有一位戴着套袖的老人,那便是泉畔绣娘张汝芍。

择一事,爱一生

张汝芍从十几岁学习鲁绣,至今已近五十载,当年正值花季的她因高考失利进入了济南刺绣厂,那是一个由民间手工艺小组发展而成的国有企业,性格文静的她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番新天地。张汝芍生于书香世家,从小热爱文艺,在厂里,她的艺术天赋逐渐展现出来,绣品配色得体大气,曾多次在厂里举办的比赛中夺得好名次,得的奖金比工资还多。

鲁绣不仅让她把爱好做成事业,还像是一根红线,让她收获了一段美好的姻缘。她的丈夫王新民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1975级国画班,是厂里的技术骨干,也是国画高手,他们在刺绣厂相识相爱,很多绣品都是丈夫绘图她来绣,其中一幅名为《虎》的作品最为珍贵,至今摆在张汝芍的小房间里。那是当年他们送给儿子的生日礼物。这幅《虎》将鲁绣的粗犷与细腻相结合,生动逼真,颇有“虎啸天魂住,龙吟地魄来”的气势,把鲁绣擅长表现中国书画笔墨效果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退休后的张汝芍依旧没有停下手中的针线,直到2008年,丈夫的突然离世带给她巨大的打击。“我们感情很好,当初有很多作品都是他亲手为我画的底稿,他去世了,我的精神支柱也坍塌了。”丈夫去世后,张汝芍去了广州,也暂时放下了鲁绣。换了环境的她逐渐适应了没有老伴陪伴的生活,但故土难离,时隔六年,张汝芍又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回到了张家大院,鲁绣便成了她的精神寄托。她受邀开办了鲁绣馆,还在张家大院创办了自己的“露天鲁绣小店”,因为弟弟和弟媳在院子里开了家饭店,店里的生意很红火,平时也会吸引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春有芙蓉花开,夏有鸟语蝉鸣,秋有绯红晚霞,冬有雪落屋檐,日日夜夜,岁岁年年,这样有烟火气的日子也算惬意。

泉畔绣娘和她的鲁绣

鲁绣是中国北方民间刺绣的代表,擅长表现中国书画的笔墨效果,有清隽淡雅、粗犷中见精微的风格,在我国刺绣届有相当高的地位,素有“南有苏绣、北有鲁绣”之称。如今的张汝芍是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绣、机绣”传承人,老济南记忆馆鲁绣馆馆长。

1954年,老艺人王玉珍首创了机绣长针绣针法,为现代鲁绣注入新的生机。张汝芍是机绣的第三代传承人,不同于当代新兴电脑刺绣,亦不同于纯手工刺绣,这种绣法需要人与缝纫机默契配合。张汝芍的居室不大,甚至局促,四处堆满了各色的绣线和布料,最显眼的是床前的一架老式一五缝纫机,那是她的嫁妆。小小的房间弥漫着果香,她说那是她多年的习惯,会放一盆苹果在卧室,绣活的时候闻到那香气心情会很愉悦。那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和逼仄狭小的生活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却更加令人钦佩。

多年来,张汝芍为了刺绣不辞辛苦,绣累了上床歇歇,歇够了再接着绣,经常工作到凌晨。她绣制了无数作品,其中有一幅“非卖品”名为《五子夺莲》,所绣内容为五童子嬉戏追逐、争夺莲蓬的场景,童子淳朴古拙,憨态可掬。这是一幅以刺绣技艺模仿天津杨柳青年画效果的绣品,曾荣获“荷花杯”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金奖。其中以打籽绣突起饱满的颗粒感表现童子的皮肤质感,非常逼真,令人叹为观止。那童子争夺的莲花色泽鲜艳夺目,每朵花瓣都用7种颜色呈现,整个作品生动展示出鲁绣绣饰鲜明而不脱离实用的传统艺术风格。

匠心筑梦,薪火传承

新冠疫情暴发后,旅游业受到冲击,尤其是2022年底,大家都在家“宅”着,张家大院门可罗雀,张汝芍就在网络上开直播,让更多的人通过这种新的方式了解鲁绣。在直播中,她的重点不是介绍枯燥的技法,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和大家聊天,聊聊每一幅绣品背后的故事。很多感兴趣的粉丝也会在直播中下单,买下她的绣品。

但是,让传统手艺更为长久地流传,在时代的发展中赋予它生生不息的力量,还需要更多人的努力。张汝芍的弟媳李进莲和邻居程绍诗都是她的“弟子”。三九严寒,大家围炉绣花,闲话家常,好不惬意。70多岁的程绍诗,说起鲁绣来像孩子般兴奋,对“回针绣”“轮廓绣”等技法如数家珍。张汝芍说:“她们技法熟练了,也可以绣一些香包、手帕、枕套这样的小玩意儿。让传统工艺走进生活、美化生活,才能实现它的意义。”

作为非遗传承人,张汝芍每周二都会到济南新航实验外国语学校给孩子们讲解鲁绣工艺,把鲁绣融入青少年的美学教育,让孩子们从传统文化中获得精神滋养。孩子们很珍惜跟张汝芍学习的机会,班里有一位男生名叫王竣熙,他认为“绣花”不是女孩的专利,学习鲁绣可以使自己精力集中,磨炼耐性,让自己变得更加沉稳。

在那“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老街巷,张汝芍用她近半个世纪的岁月守護着鲁绣这门传统技艺,她以针代笔、以线填色,表达着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水西桥外濯缨泉,日暖清秋放鸭天。”天南海北的游客流连于这方被文化浸润的老街小院,把这小小的绣品连同对泉城美好的记忆一起带回家乡,赋予它新的意义。

无论是在街巷还是在课堂,有张汝芍在,鲁绣就不会被人遗忘。区别于以现代科技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博物馆”式的保护,活态传承能更有益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编辑/王立群)

猜你喜欢

绣品大院张家
“霸王”不在家
张家塬村村歌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幸福大院”可以有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Hong'an Embroidery: A Dance of Needles and Threads
张家贵 藏石欣赏
秀秀台
“文革”后的孙犁与“大院”中的《芸斋小说》
山西大院照壁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