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学府"新考古"

2023-05-30张媛媛

山东画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龙山文化山东大学考古学

张媛媛

进入栾丰实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大部头的书籍,书架上、桌子上、角落里,到处都是。其中有四本是二〇一六年六十五岁的他准备退休之时整理出版的个人考古文集,厚厚的四本书记录了他的考古生涯。

从一九七八年进入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开始,他就一直为考古事业而忙碌。他有两个身份:考古人和山东大学考古专业教授。虽已退休,但现在的他依然为考古事业奔波。采访的前一天,他才刚刚从仰韶文化的发现地三门峡回到济南。他背后的百年学府山东大学,已经为全国考古事业培养了无数人才,并成为山东考古界的一支重要力量活跃在一线。

考古学的魅力;

“前面永远是未知的”

栾丰实报考山东大学考古专业之时,对考古并没有过多的了解,他只是觉得“考古,考的应该是很古老的实物,和现实关系不大。无论将来发生什么变化,考古依然会有它的用处”。

他用“先结婚后恋爱”来形容自己和考古的关系。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他喜欢上了考古,并把它当成了终身的事业。他常常告诉学生:“考古最大的魅力就是,前面永远是未知的。”每一个人都有探索未知的欲望和冲动,“可能你一铲子挖下去,就能改变历史”。

改变历史的机会并不常有,但每当有新发现时,栾丰实都会满心欢喜。大学实习时,他在泗水尹家城考古工地上,用铲子挖出了一只龙山文化时期的圆雕石猪。时至今日,提起这只石猪他依然很开心。如今石猪就陈列在山东大学博物馆内,作为史前文明的器物代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那些让栾丰实欣喜的发现,都如同这只石猪一样,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1991年的夏天,麦子收了,玉米还没有长起来的时节”,作为丁公遗址发掘领队的他,受城子崖遗址发现龙山城址的启发,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丁公遗址外围是否也存在大型设施?“在第三次发掘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此前丁公遗址已经进行了两次发掘),我们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借了一批从事勘探的技工。”很快,技工们就发现了丁公遗址外围存在的一条淤土沟。“当年秋天学生发掘实习时,我们请考古所的技工帮助解剖了淤土沟一个很小的局部,但跟我们设想的环壕聚落不一样,里面的堆积比较高。”因此,又有了第二次贯通整个淤土沟的解剖。通过对土的细致研究,最终确定了这个“淤土沟”实际上是一道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墙。随后,发掘范围继续向外延展,发现了城墙外侧的壕沟,也就是护城河遗迹。

“这些发现让我们很兴奋,对我们的观点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此前,我们一直认为龙山文化时期是平等的原始社会,但城的出现让我们认识到此时可能已经产生了阶级。”这一发现,成功入选1991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也是山东大学考古队首个入选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项目。

考古学的转型;

“以年代学为中心的文化史研究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考古研究”

一步一步探索未知的世界,一点一点揭开历史的面纱。“过去研究的尖端问题,现在已经变成了常识。”栾丰实说:“以前挖出来的器物,需要比较一下,才能确定其具体时期和文化属性,现在就连本科生都熟知每个时期的特点,一下子就能辨别出器物的文化属性和所处的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考古已经走向了更深更广的领域。

就栾丰实个人来说,考古观念最初的转变,得益于山东大学与美国耶鲁大学合作的鲁东南地区考古调查。“1998年至2001年,在日照两城镇遗址,我们和国外的工作人员一起工作、一起讨论,在交流与碰撞中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以前考古的中心任务是把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的文化面貌特征和纵向的变化过程进行梳理与阐释,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年代学为中心的文化史研究开始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考古研究,我称其为中国考古学研究的转型时期”。

“就像我们说龙山文化时期农业发达,如何能证明它的农业发达呢?是完整的聚落、石器工具,还是稻子、黍子呢?”当考古有了更深层次的需求,就需要想办法去获取更多的资料。“我们用水洗土,把漂浮起来的东西晾干后进行分拣,然后找农学专家进行鉴定,就可以知道作物是野生的还是培育的。”分析碳氮同位素可知古人生前是以大米为主食还是以小米为主食,分析锶同位素可知古人是否出生时就居住于此,检测DNA可以判断亲族关系……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被运用到考古学中。

山东大学早在20多年前就开始了考古学的转型发展。2002年,山东大学成立了东方考古研究中心,并建立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石器考古、陶器考古四个实验室。2012年,在东方考古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山东大学又成立了文化遗产研究院,后又增加环境考古、人骨考古、陶器考古等多個实验室。

考古学的发展;

“考古专业的研究生供不应求”

纵观山东大学考古学科的发展史,从1928年齐鲁大学吴金鼎在城子崖发现龙山文化遗址开始,到1972年山东大学正式成立考古专业,再到2002年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成立,经历前期的准备、初创期的探索、转型期的发展,山东大学考古学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成熟。

2022年,恰逢山东大学考古专业成立50周年。作为山东大学考古学发展的亲历者与见证者,栾丰实应邀写了一篇回望山东大学考古专业50年的文章。文章中他提到:1978年是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发展的关键一年。这一年,考古专业的师资队伍得到了壮大;这一年,招生从四年一届改为两年一届。

“1982年,山大考古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但整个20世纪80年代,招收的硕士研究生不足十人。”考古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大学里的冷门专业。但在栾丰实看来,“无论什么专业,做好了都好,做不好都不好”。

“最近几年,考古学热了起来。我们现在有时一年就能招收六十多名研究生。”栾丰实笑着说,“我们考古专业的研究生供不应求呢。”各地陆续开始设立考古研究机构,原有的机构也在不断扩充编制,考古人才炙手可热。“2005年成立的青岛市考古研究所,从成立之初的五六个人,增加到了现在的三十人。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也从最初的十几人增加到了五十余人。”不只山东大学的考古队伍,各地市的考古队伍都在迅速壮大。

此外,与考古学相关的各种实验室纷纷建立起来,“现在即使是师范学院成立文博考古专业,都会先把实验室建起来”。在山东大学,考古专业的师生们不仅可以申请到国家社会科学类基金项目,还可以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类基金项目。

曾经“灰头土脸”的考古学,如今满身荣光,这背后是一代又一代考古人的努力。栾丰实在那篇回望山东大学考古50年的文章中郑重地写下很多名字:吴金鼎、刘咸、刘敦愿、蔡凤书、李发林……他们是山东大学考古事业的开拓者,是他们的前赴后继让考古学在山东大学生根发芽。栾丰实、许宏、方辉……50年,栉风沐雨,在百年学府考古专业的发展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名字承载起这份荣光。关于未来,栾丰实坚信,一定会更好!

(未署名图片由栾丰实提供)

猜你喜欢

龙山文化山东大学考古学
认知与传承:东西方考古学理论差异比较——以新考古学为例
辽代圹墓的考古学初步观察
两城镇的龙山文化城址和环壕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Paresse constructive
泾河中游龙山文化晚期特大洪水水文学研究
新发现
La nouvelle vision du succès de la carrière charitable
中国原始乐器“铃”初识
“比较方法”在考古学中的运用——考古学者的“利器”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