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研究

2023-05-30龙晓虹白禹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龙晓虹 白禹

摘 要:文章将地方普通高校随机抽取的部分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公民素养量表和数字公民素养问卷采集研究数据,以DEMATEL方法分析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根据这些影响因素的原因度和中心度构建了因果关系图,确定了影响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关键因素为高校政策、文化环境、ICT基础设施、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调查研究确定的12个影响因素的中心度取值范围为4~6,排列顺序为R2﹥R8﹥R1﹥R6﹥R10﹥R7﹥R12﹥R9﹥R4﹥R11﹥R3﹥R5,其中R1、R2、R6、R8、R11和R12的原因度均大于0,其余6个影响因素的原因度均小于0。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DEMATEL方法;综合影响矩阵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3-0055-0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数字资源逐渐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因此,公民数字素养的提升对于数字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1]。高校大学生除要学习专业领域知识外,还必须提升数字素养,数字素养教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2]。需要注意的是,数字素养教育与传统的书本教育存在较大差异,高校在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之前,必须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数字素养现状,并积极探索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

索兴梅、滕星选择某民族大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方式全面采集研究所需的数据资料,基于文化适应理论模型进行了数据分析,以了解影响大学生数字素养的主要因素[3]。但是,该研究的结果不够全面。耿荣娜采用文献调研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从不同维度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数字素养的主要因素,并利用DEMATEL模型进行计算,提取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4]。但是,该研究的分析结果不够精确。傅海伦、张丽、王彩芬利用AHP层次分析法软件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当代大学生的数字素养发展现状,并深入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因素[5]。但是,该研究的适用性较差。可见,传统的研究方法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因此,笔者以非省会城市的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公民素养量表和数字公民素养问卷采集研究数据,以DEMATEL方法分析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以期精准确定影响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的主要因素。

1 研究對象和研究工具

1.1 研究对象

由于我国不同区域的数字素养教育程度不一致,各地大学生的数字素养参差不齐[6],故笔者仅针对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生开展数字素养影响因素研究。为了提升研究结果的代表性,笔者在地方普通高校的大一至大四年级在校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500人作为研究对象,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占比情况如下页图1所示。

1.2 研究工具

为了便于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选择数字公民素养量表和数字公民素养问卷作为主要研究工具,以有效获取用于分析地方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的数据信息。数字公民素养量表的建立是以概念分析、专家访谈为核心的,在心理学与社会学理论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研究对象的网络形象[7]。在应用三层理论框架建立数字公民素养量表的过程中,顶层理论框架是为了理解人与网络的交互而构建的;中层理论框架是针对网络社会观点构建的,目的是深入了解数字公民的思想意识及计划想法;底层理论框架的构建以人机网络为核心,是建立数字公民素养量表的基础。笔者基于三层理论框架,从互联网政治活动、专业技能、本地/全球意识、批判性视角和人际网等五个维度设计了数字公民素养量表的具体题目,详见表1。为了保证该表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笔者开展了实证研究,分析了该表的信效度影响因子,并以该表为基础设计了高校大学生数字公民素养问卷,题目除25道数字公开素养量表题目外,还包含出生地、年级、至今使用计算机的年限等地方高校大学生基本信息相关的题目,目的是得到人口统计特征变量。

2 研究方法

2.1 构建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笔者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收集研究数据,利用维果斯基活动理论模型(见图2)分析影响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的主要因素[8]。为了便于分析,笔者将维果斯基活动理论模型中的共同体与劳动分工合并为一个维度,并通过文献分析法得到如图3所示的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内的数字素养影响因素总数为12个,记为R1~12。

2.2 基于DEMATEL方法的影响要素识别模式

笔者基于矩阵与图论分析理念[9],结合相关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采用DEMATEL方法进行决策实验室分析,以了解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判断特定影响因素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地位,进而提取影响大学生数字素养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策略,具体的识别模式如图4所示。笔者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初步筛选出影响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因素,将相关数据导入MATLAB软件进行量化分析,得到以下直接影响矩阵公式。

M=(δab)m×m

其中,M表示直接影响矩阵,a、b表示随机选取的两个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δab表示因素a对因素b的影响程度,m表示影响因素数量。考虑到不同因素的所属评估维度不同,为了便于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笔者对直接影响矩阵公式进行了处理,得到如下规范化矩阵公式。

T=M-1+M-2+M-3+…+M-m

其中,M-表示规范化矩阵,T表示综合影响矩阵。该公式将多个直接影响分析矩阵的计算结果结合起来,可完成对综合影响情况的计算。笔者在代入实际调查数据后,获得了最终影响度计算结果,把影响度与被影响度相加可得出中心度,用以反映特定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的影响力。另外,影响度减去被影响度可得出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的原因度,通过观察原因度与0的大小关系,就可以明确判断该影响因素属于原因因素还是结果因素。

3 研究结果

3.1 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的直接及综合影响矩阵

笔者邀请了大学生代表,以及数字素养教育科研人员、发展规划行政人员等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对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打分,为了便于计算,分数分为0分、1分、2分、3分和4分,分别对应两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影响程度为无影响、低影响、一般影响、高影响和极高影响。笔者记录所有打分结果,选择出现频率最高的分数作为最终评分,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的直接影响矩阵,详见图5。笔者利用MATLAB软件进一步对该直接影响矩阵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如图6所示的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的综合影响矩阵,用以展示所有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

3.2 影响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关键因素

如下页表2所示,笔者采用DEMATEL模型对各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评分进行了计算分析,根据不同影响因素的影响度和被影响度计算出各影响因素的中心度、原因度。为了提升研究结果的直观性,笔者提取中心度和原因度数值绘制了如图7所示的笛卡尔直角坐标因果关系图。其中,中心度可反映特定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原因度可描述该影响因素对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影响程度,帮助研究者直观判断影响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关键因素。

4 研究结果分析

表2中原因度大于0的影响因素为原因因素,分别为高校政策、教学管理、ICT基础设施、文化环境、监督机制和评价体系;原因度小于0的影响因素为结果因素,分别为教师素养、数字化意义、数字原住民、数字资源、机构合作和多元教育,这些影响因素会受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发挥不同的影响作用。结果因素与原因因素相比,对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影响更加直接。根据分析结果,笔者认为高校应从教学任务与监督机制两个环节入手,提升教师素养,改善大学生所处的信息化大环境,制定有效的教育方针,提升大学生的數字化意识,并在课程规划指导计划的作用下开展多元化教育,利用完备的基础设施不断丰富数字资源。

根据图7所示结果,笔者筛选出5个影响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的主要因素,分别为高校政策、文化环境、ICT基础设施、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这些影响因素具有驱动作用,高校可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制订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有效开展数字素养教育活动并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

除上述关键影响因素外,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效果参差不齐。其中,多元教育的中心度虽然达到5.14,表现出较高的重要程度,但该影响因素极易受到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不能被视为关键影响因素;数字资源、机构合作因素的中心度、原因度数值较平均,说明二者都属于综合影响因素,仅在多种影响因素的影响下才能对大学生数字素养产生较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田丽,葛东坡.儿童数字风险及影响因素研究[J].青年记者,2022(12):43-46.

[2] 蒋敏娟,翟云.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公民数字素养:框架、挑战与应对方略[J].电子政务,2022(1):54-65.

[3] 索兴梅,滕星.文化适应理论框架下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3):215-222.

[4] 耿荣娜.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科学,2020(9):42-48.

[5] 傅海伦,张丽,王彩芬.基于Fuzzy-AHP质疑式数学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20(1):52-57.

[6] 文九,黄芙蓉.数字鸿沟视野下青少年数字素养的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5):84-86.

[7] 谢革新,李惠芝,曹琼.PISA视阈下中职学生数学素养调查研究:基于苏北X市中职生的调查及与普高生调查的比较[J].职业技术教育,2020(32):70-75.

[8] 杜岩岩,黄庆双.何以提升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基于X省和Y省中小学教师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1(4):62-69.

[9] 黄高湧.通过数学实验教学落实高中数学建模核心素养[J].数学通报,2021(6):40-44.

(编校:冯耕)

收稿日期:2023-02-13

作者简介:龙晓虹(1974— ),贵阳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白禹(1986— ),贵阳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2022年度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聚焦‘数字素养孚育创新创业人才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22B007。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
微信环境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信视域下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模式构建研究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做法探析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和措施研究
论辅导员对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
试论影响高校大学生信仰多元化现象的原因
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思考
山西民办高校大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成因研究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