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拥有和睦的邻里关系?快向孔子抄作业

2023-05-30闫燕秋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3年1期
关键词:里仁邻里关系和睦

闫燕秋

怎样才能拥有和睦友好的邻里关系?孔子在两千年前就给出了答案。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冬天发生的两条新闻事件:

2022年11月7日,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犯罪嫌疑人王某良因一棵樱桃树引起的邻里纠纷行凶,致7死2伤,本人也在作案后跳河自杀。

2022年11月8日,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某小区,因两家的孩子在幼儿园打架,被打男孩的家长鲁某某带着孩子上门兴师问罪,掌掴另一家的男孩,其爷爷也在拉扯中骨折。事后,鲁某某受到法律制裁。

很抱歉,在辞旧迎新的大好日子提这两桩糟心事。可是,倘若它们能唤醒我们对邻里关系的新认知也是非常值得的!

两千多年前,孟子说:“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在古代,共处一井田的乡亲们,平日里出入友爱,患难时共同守护,疾病来了互相护持,才有了亲近和睦的乡邻关系。从古至今,中华民族都非常重视邻里关系。“千金买户,八百买邻”“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好,赛金宝”等金句比比皆是。我们祖先早就知道,只要邻里和睦、团结友爱、守望相助,何愁不能防御盗贼、战胜意外灾害?

睦邻友好不仅是古时农耕文明下的生存之道,更是今日提升生活幸福指数的绿色通道。

我家的邻里关系仿佛是梦中桃花源

小时候,我住在农村。至今记得小时候生病的情景:东家大嫂送来鸡蛋饼,西家大娘送来母鸡汤,南边的大婶送来糖三角,北边的姐姐送来荷包蛋……都带着热气儿。因为这些关爱,我的病顿时好了许多。农忙的时候,家人会把我寄放在邻居家。我帮年轻妈妈们逗小孩儿,她们护我安全,提供免费午餐,还会给我洗头、扎小辫儿。

不仅乐受,我们也乐施。谁家孩子上学交不起学费,爸爸总会慷慨解囊;谁家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他总会悉心辅导。免费“小课桌”,我家早就有了。妈妈是裁缝,经常免费为邻居们缝缝补补,还用一年积攒的花布头给邻居家的孩子们做新衣,立春时缝制“春鸡”。

那时候,邻里之间也会因为一棵石榴树、一架葡萄藤而起纠纷,但是街坊四邻大人小孩前来相劝,没有语言暴力,矛盾即时化解,皆大欢喜。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描绘了一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景象。因为邻里和睦,我觉得自己从小就住在桃花源里,直到现在。

长大后,虽然住在城市里,我也自然而然地传承着睦邻友好的家风:邻居生病住院,无人看护,我像陪伴家人一样精心陪护;邻居家孩子作文不好,我像教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辅导。当然,邻居也给我提供了很多便利。我出门旅行时,他们帮我料理花草;我心情不好时,他们帮忙排忧解难。我们亲密有间,同舟共济,其乐融融,幸福感爆棚。

每每想到和睦的邻里关系,我就感慨,我们活在这世界上,谋生也谋爱,总需要以衣护体。可以打个比方,假如和家人的关系是我们的“内衣”,那一墙之隔的邻里关系便是离我们身体最近的“外衣”。如此说来,人一辈子能处好邻居,等于有无数件舒柔的“外衣”,这难道不是难得的好福气?

那么,关于邻里关系,孔子怎么看?《论语》里又是怎么说的?

需要主动营造睦邻友好的邻里关系

孔子告诉我们,邻居是可以选择的,我们要主动选择好邻居。《论语·里仁》中提到“里仁为美”,杨伯峻先生站在睦邻友好的角度,把“里仁”解释为住在充满仁德之风的地方,把这句话翻译为:住的地方要有仁德才好。很多人买房时选好社区、好物业、好邻居是没有问题的。毕竟,良禽择木而栖,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同时,我认为邻里关系和婚姻关系、亲子关系一样,也需要用心经营。

★和睦的邻里关系要怎么经营

我们常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你善待他人,才会被人善待;被人善待,继而会更善待人。我们要主动对邻居好,好善乐施,有施才有得。孔子也是这样认为的:

《论语·雍也篇》6.5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原思是孔子的学生,字子思。宰是家宰、管家的意思。这句话可翻译为:原思做了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他小米900斗的报酬,他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多余的就给你的邻里乡亲吧!”这句话既反映了孔子处理钱财的态度,也彰显出他倡导的邻里相处之道:自己有所富裕,便要去周济邻里乡亲中穷困的人,施予财、施予爱。

★遇到不喜欢的邻居怎么办

民间还有句老话叫“搬不走的邻居”,我们难免会遇到不喜欢、看不惯的邻居,或者原本不错的邻里关系因为利益冲突变得不睦。这时候又该怎么办呢?强迫自己喜欢做不到,放任自流又很糟糕。没关系,《论语》中有妙招:

《论语·里仁》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对于这句话通常的解释是,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孤独,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伴。”这样理解对于解决现实问题实在无关痛痒。为了解决看不惯邻居的苦恼,今天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分析。

《说文解字》对孤的解释是:“孤,无父也。从子,瓜声。”本义为没有父亲或父母双亡的孩子。据此,“德不孤”就是不止有(我)这一个德(是对的)。再来说“邻”字,一提到“邻”,我们往往会想到“比邻”,其实“比”和“邻”是两个不同的词,“比”是并排,挨得很紧,“小人比而不周”就是这个意思;“邻”是一前一后,在方位上是相对的关系。

因此,“德不孤,必有邻”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道德上不止我这一个是对的,连对立面都在我的包容范围之内。也就是说,我们的德涵盖的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我们所追求的是一种百花齐放,允许事物保持多样性、多面性的状态,并不要求大家都亲附和顺从于我,以我为中心。

如此理解,我们待人接物的包容度一下子就高了,也没那么多看不惯了。放在邻里关系上,邻居和我们观点不同、饮食习惯不同、消费倾向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利益不同……都很正常啊。若能这样想,你的邻里关系就会顺畅许多。

★心直口快总是得罪人怎么办

在邻里关系上还有一个突出问题,有些人说:我这人性格太直,特别容易得罪邻居。自己不愿意改变性格,邻居又搬不走,仿佛陷入死局。别担心,从《论语》中可以找到破局的密码。

《论语·公冶长》5·24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微生高姓微生,名高,是个以直爽著称的鲁国人。醯(xī)是醋的意思。从字面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人向微生高借醋,他到邻居那里转讨一点儿来给人,孔子不因此认为他性情直爽。这样直译没有错,但理解起来却很吃力,就问你一个问题:到底微生高该不该帮别人借醋呢?回答该或不该好像都不对。

所以,它是很值得推敲的。既然这句话的核心是“直”,那我们今天就从“直”入手探讨。

《左传·襄公七年》中写道:“正直为正,正曲为直。”“直”是和“曲”相对的概念。我们惯常对直的理解是快、不经思考、不过脑子,这是口快,并不等于心直。相反,口越快,内心往往越逼仄。我们可以往深里想一层:微生高自己明明没有醋,为什么没有向对方直言相告?这个行为背后可能有恐惧、虚荣心等很复杂的心理。所以,虽然他的行为直来直去,孔子却不认为他性情直爽。

同样,我们说话做事太快,不经思考,只顾自己省劲儿,因为言语不谨慎而得罪邻居,自己并非没有责任。不能因为自己有话就说,想说什么说什么就给自己发放一张免责金牌。

综上所述,孔子真不愧是新时代邻里关系的促醒者。假如我们能及时意识到睦邻友好的重要性,并按照《论语》中的相关内容矫正认知、调整行为、重塑家风,那么在新的一年里,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都会大幅提升。千家万户幸福了,各个社区和睦了,和谐的民风、社风也会由此蓬勃发展,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里仁邻里关系和睦
“和睦”
你会怎样做?
齐心
见贤思齐
经典语录
2016年温州中考作文题 | “邻里关系”
温州卷
生物-生态组合技术在和睦桥港水质改善中的应用
城市社区异质性与社区凝聚力——以社区邻里关系为研究对象
基于邻里关系传播与模式合并的谱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