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问题研究

2023-05-30张清华徐艳利杨勇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14期
关键词:金融支持信贷乡村振兴

张清华 徐艳利 杨勇

摘要:我国当前正处于世界百年之大变局的风口节点,为了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导下全国各地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构想,为推动中国现代化社会的进步贡献自身力量。文章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双循环战略格局,立足于乡村经济的发展,从金融支持的角度去分析乡村振兴发展。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有三个,首先是以吉林省为例,分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逻辑与现状;其次是探究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中存在的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农业保险推进艰难、农村居民金融素养较低问题,最后,从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完善农村保险、提高农村居民金融运用能力三个方面给出当前我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新时期金融在乡村振兴事业中的作用发挥,助力新时代下的乡村振兴发展。

关键词: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信贷;融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是在“三农”基础上提出新时期新阶段的治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理论成果之一。同时,新时代下,根据世界发展现状、中国国内发展现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金融业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更加艰巨、作用更加凸显。鉴于此,本文在探究过程中,聚焦“双循环框架下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

一、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

(一)金融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两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它以两种方式表现出来:一方面,金融市场的进步跟随着金融市场规模的拓宽和各类金融产品的激增,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更多资金路径,提升政府资源配置效率,加快了乡村振兴建设的步伐。另一方面,乡村振兴计划对城乡资源流动,引进整合大规模资金、技术等资源有促进作用;财政整顿成效明显,公共财政规模扩大。随着时间的演变,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改善应提供金融机构的融资途径,这将刺激金融市场。

(二)金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体现

一是金融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经费来源。乡村振兴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化不可分割。很多乡村企业进入到农村区域,目前农村的基础设施,如路面、水电设施等无法有效匹配上企业的发展,无法满足企业的良好运行与发展。同时,乡村振兴包含农民居住环境、文娱水平的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要进一步提升,政府要持续提升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改善居民休闲空间,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以此完善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优化乡村基础设施,提高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对资金成本的要求更高。金融发展可以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金融支持。金融机构收集社会分配的费用,金融的中介力量借助于储蓄來实行投资,进一步增加了资本实用价值。完善的金融体系能够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促进多个行业的运行。如证券市场的直接借贷性能,它既保证了金融业稳定发展,又弥补了商业银行贷款期限短和企业融资成本高的困难,还为企业提供了多种融资工具,在鼓励当地企业发展的同时,满足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需要。金融市场的进步也为政府提供了更便捷的融资通道,它确保了政府对当地环境和医学教育的投资,并有助于政府职能的高效执行。

除此之外,金融市场能够使企业投资农村得到允许,为公司提供金融支持,有效提升市场的功能,完善资源配置水平,推动乡村振兴,可以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参与,满足乡村振兴资金需求。

二是金融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乡村振兴被视为区域振兴战略的基础与前提。农业是中国主体基调或根基最深的行业,也是其他生产部门发展的起点,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服务业是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然而目前,农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慢慢降低,加工/制造和服务业变成了主导位置,并且比重持续上升。由于资本以利润为导向,产值高、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现代企业很容易获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入,推动生产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发展。产业振兴必然伴随产业架构的改善,产业架构调整需要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资金再分配。金融市场独特的融资能力加快了这一进程,简而言之,金融机构改变对不同行业的金融支持,通过调整不同生产部门的贷款利率、贷款期限和贷款期限资本来加速行业改变。然而,农业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等金融组织更是忽视了对农业的投资,将大额资金投向高利润、低风险的第二、三产业,因此,政府需要对农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如今,为满足农业发展资金需求,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我国推出了农业产业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

三是乡村振兴建设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金融为乡村振兴建设供应资金支持,基于金融一体化价值,促进乡村产业结构的协调,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大的业务发展空间。乡村振兴可以促进成本、技术等资源的互通,助力城乡一体化战略。

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资本、劳动力等资源因素会逐步向乡村流动和聚焦,一方面基于乡村振兴进程加速,资金、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在农村不断积累,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水平,推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人口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和多样化的投资需求正在为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场所。另一方面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提升企业生产技术,所有金融机构都必须提供能够使其金融市场更具竞争力的融资途径。此外,乡村振兴带来了大规模的资本积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大型企业集聚,形成规模经济,各类资金需求增加,金融连续性不断提高,金融结构体系不断优化,金融发展步伐加快。

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时期,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以吉林省的乡村振兴工作为例,吉林省取得了非常傲人的成绩,但在一些领域仍存在问题。金融作为乡村振兴中最为关键的生产要素,毫无疑问需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脱贫攻坚战争中,一些城市为了能够实现更好的全面性发展,在实践探索中逐渐摸索出如“金融+特色产业+贫困户”,“金融+生产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但是正如上文所述,在这些措施落实的过程中会受到外界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断点。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

1. 农村贷款供求比例失衡

在双循环新发展背景之下,不少地区的政府不断增加农业发展中的资金比例,但是从宏观上来看,同整个政府的整体支出相比依旧很低,对于乡村振兴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有限。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贷款供求失衡的情况。其主要表现在:大部分的信贷资金投入于基础建设以及棚户的改造工程中,但是对于当地重点农业合作项目以及集体企业的支持比例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其次当地政府提供给农民农业贷款的数额低于当地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的数额,最后农户的融资成本较高,随着贷款金额的不断增加,需要承担的利息率越来越高,部分农户对于贷款业务缺乏全面的了解,不敢进行贷款,不仅限制了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当地龙头企业的发展。

2. 担保体系不健全

一些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限制其正常发展的主要问题。尽管当前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友好政策支持小型企业做大做强,但是很多农村企业在实际发展中因为缺乏健全的管理模式,长期以来其融资结构以及担保信用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A地区30户小型企业中,有15家企业主选择担保的方式都是通过抵押房产实现金融支持。其次,不少地区省周围大部分的乡镇地区没有形成统一有序的担保组织,商业银行为了能够规避风险,对小型民营企业多是采取抵押或者担保的形式。最后,农业生产资金匮乏,担保人缺乏联系,虽然政府已经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例如推行固定资产抵押),但是很多措施无法落地,农村贷款难的问题依旧突出。

3. 信贷方式过于单一

在双循环新发展背景之下,政府不断增加农业发展中的资金比例,但是从宏观上来看,同整个政府的整体支出相比依旧很低,对于乡村振兴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有限。在基层的一些商业银行,受限于服务范围,导致政府下拨的资金无法有效利用。而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因为逐利性质,多发放小额的流动性贷款,在资金的其他用途方面,而农户筹集资金的渠道较为单一,95%以上都是来自信用合作社,农民往往需要借助民间贷款形式。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同农户的思想认知有关系,因为他们在寻求金融支持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资产评估费用过高以及服务周期较长等因素选择放弃贷款。另外地方性商业银行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人员的服务素质方面,同当前乡村经济发展的趋势明显不符,直接影响贷款的发放效率。

4. 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

部分商业银行以及地方商业银行虽然已经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建设工作中,但是从当前的实施结果来看对于防范金融风险的效果较弱。以吉林省为代表的现代金融农业支持风险分担机制为例,存在如下问题。首先在整个省区域范围内没有形成多元化管理的农业金融体系,农户的信用等级偏低,并且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不够,内部各种资金风险存在很大的问题,同时当前省农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对于资金的需求量很大,二者之间的矛盾迟迟无法解决。

(二)农业保险推进艰难

农业保险在当前大部分的农村地区推进较为困难,一方面在于农业保险本身的覆盖面较小,另一方面保险企业出于逐利因素考虑,不愿意在农村边缘地区展开业务,因此其信贷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受限。农业保险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农业保险经营机构较少。因为农村地区发生承保风险的概率较高,所以一些大型的商业保险企业没有在农村地区设置分支机构。如A地从事农业保险业务的企业只有阳光农业保险和中国人民保险两家企业,但是两家农业保险的数量以及所能够提供的金融保险资金远远无法满足当地农村人民的保险需求。另外这些保险企业所能够提供的支持业务有限,其参保范围仅限于一些普通的农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保险种类非常单一,不能对農业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

二是新农业承保率偏低。目前很多省的新型农业主体已经趋于完善,以吉林省为例,该地区主要包括小型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以及当地的龙头农业企业,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构成了稳定发展的新型农业载体。只有加大对新型农业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才能够提高现代化发展速度,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更加稳定的动力。但是从吉林省农业保险服务对象来看,其目标主体还是在农户方面,新型农业主体市场依旧空白。

三是农业保险未与现代金融机构建立联系。农业灾害每年带给我国的经济损失数不胜数,如吉林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每年都会因为台风暴雨天气影响农业产业的正常推进。基于该因素,不少农业保险企业对于吉林地区的农业信贷投入缺乏信心,农户获得金融资源支持的能力因此减少。当前农业保险企业同当地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范围有限,基本集中于支付保费,政策补贴,发放理赔等保险业务中,更加深入的合作关系还有待推进。

(三)农村居民金融素养较低

目前,我国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时期,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以吉林省的乡村振兴工作为例,尽管经过多年的高速进步,吉林省取得了非常傲人的成绩,但在一些领域仍存在严重瑕疵。金融作为乡村振兴中最为关键的生产要素,毫无疑问需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脱贫攻坚战争中,一些城市为了实现全面发展,在实践探索中逐渐摸索出如“金融+特色产业+贫困户”,“金融+生产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但总体而言,农村居民的金融素质偏低,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首先对金融知识的储备较少。通过访谈了解,大部分农村居民对基础金融知识的了解甚是匮乏,甚至对贷款利率,商业银行存款操作流程等基本信息全然不知。在遇到金融法律问题时,他们也不会运用相关金融知识维护自身的利益,这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为何选择在农村地区进行金融诈骗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金融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大部分的农村居民因为受教育水平不高,又被当地的生活环境所影响,致使他们不愿意在金融学习上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自然在运用能力上无法与当前社会发展同步。

三、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1. 提高农村信贷配给水平

作为金融组织,商业银行机构需要认清自己在乡村振兴战略体系中的关键位置。商业银行机构应该积极推动易地搬迁和支农支小再贷款等的发放及后续管理工作,紧紧围绕“三个聚焦”实施运作,在遵循政策发展要求的情况下遵守市场运行规律。同时,也要做好效益工作,强化部门管理,对于贷款的方法和定价工作进行差异化管理,稳定保证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与国际水平接轨。在信贷工作中,应该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工作素质,重视人才的培育以及引进,为后续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 强化农村信贷作风管理

我国农村信用建设水平普遍落后于发展中国家,接下来需要通过各种社会渠道采集个人用户信息,然后对有用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一个信息共享以及评价的平台,该平台连接全国各个地方的乡镇企业以及信用村。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帮助地方金融信贷工作有效降低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在推进农村金融信用机制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贪污腐败问题,尤其在一些较为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这种现象较为突出。针对地方性的贪污腐败问题,建立工作问责机制,强化监督,将个人信用和工作表现同具体的奖惩机制挂钩。

3. 创新健全担保方式

(1)创建系统的风险评估方法,使金融机构能够合理评估乡村企业的市场环境、发展前景风险水平等。确保金融机构借出的资金安全及时收回来。积极发展符合乡村企业资金需求的股权质押、知识产权等无形质押融资新产品,以此提升乡村企业融资服务水准。针对企业无形抵押贷款的估值,需要创建相应的估值系统,帮助金融机构评估产业价值,跟进产业风险管控。

(2)金融机构要改进和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创建合理、科学的项目评级和信用体制,与乡村企业项目的特点相结合,对模型的检测不仅为企业增加了历史财务数据,还分析了企业后续等非量化因素。在实施信贷融资时,将资金集中在有回款保证的项目上。

(3)贷款担保体制逐步完善。乡村企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融资风险较高,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抵押贷款等传统的贷款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在我国乡村企业大发展的前提下,金融机构要完善融资保障体系,对融资模式进行新的探索。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同样也是各乡村企业的主要资产,商业银行要将金融环节的潜在风险承担起来,有效降低单个金融机构面临的金融风险。

(二)推动完善农村保险

推进农村保险的实施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首先从政府层面考虑,需要继续加大政策的扶植力度,做好农村地区的保险制度建设,对于保险企业落户提供政策支持以及优惠政策。通过设置任务完成任务的方式给这些结构提供一定比例的奖励补贴,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经营效果,同时能够降低农村地区的建设开发费用。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应该放开对投保农民和农业生产集体的资金支持力度。通过和农业保险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制定各个阶段的实施计划,推动农村地区“保险+信贷”新模式的开展。最后为了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可以鼓励当地农村生产集体或者当地龙头企业等以组合的方式共同参与农业保险,建立联合信用体系,降低经营过程中出现风险的概率。

另外,需要对资本市场进行完善。一系列关于融资风险模型的研究也清楚地表明,大部分乡村企业在募集资金时采用的是股权融资而非债权融资。如今,我国金融市场持续进步,一系列市场化改革也在相应展开,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将眼球放在乡村企业,使得这些企业的资金流入也在增加。毋庸置疑,证券交易所的金融支持将对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产生重大作用,但在这个时期区域证券交易所的发展仍需持续提升,而股权融资方式还存在很多瑕疵和缺点。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说,改善资本架构、优化股票市场资源是乡村振兴中企业长远进步的核心环节。

(三)提高农村居民金融运用能力

首先,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同城市居民的差异一直以来都是限制这部分群体提高金融素养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在金融学习方面投入更多的教育成本,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建设,二者相互促进,实现良性循环。

其次,推动农村金融学习。不得不承认农村地区金融学习氛围不浓厚和当地的宣传工作不理想有着直接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需要当地政府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部门共同努力。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在农村教育资金上给予倾斜,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另外,一些农村地区的基礎设备相对落后,并且居民文化素质不高,金融机构可以定期举行下乡活动或者通过电视广播媒介宣传金融知识。

最后,健全农村金融教育体系。金融教育目前大部分只是在高校推广,在其他教育阶段尤其农村小学中基本没有涉及。应该遵循从娃娃抓起的教育方针,将金融教育工作普及到中小学教育阶段,通过定期开展金融讲座或者开设相关方面的课程全面提高金融素养。

四、结语

金融业的进步推动了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金融支持加快了农村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文化产业的发展,缓解了就业压力,帮助解决了“三农”问题,促进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也可以提高民众的个人幸福感。此外,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资金需求、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刺激了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金融行业要积极转变思想,探索多重路径,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力群.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农村金融供给研究[J].农银学刊,2021(02):17-32.

[2]胡晓芬,雷小宁.新形势下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举措[J].金融博览,2021(09):61-62.

[3]马健瑞,胡国良,麻鑫鑫.充分发挥多层级优势,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J].中国发展观察,2020,244(27):38-41+37.

[4]王非.新发展格局下农信机构高质量发展转型之路—以福建农信为例[J].福建金融,2021(01):30-36.

[5]农发行总行党校课题组.担当有为 守正创新 有效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J].农业发展与金融,2021(02):55-57.

[6]胡滨,星焱.新发展格局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战略思考[J].中国农村金融,2021(05):38-40.

[7]李建平,梅晓光.“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理论探讨,2021(03):133-138.

[8]郑瑞强,郭如良.“双循环”格局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进路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3):19-29+183.

[9]王金胜,王枫.“双循环”视角下我国推进乡村振兴的逻辑路径与对策研究[J].乡村论丛,2021(02):35-44.

[10]王博,毛锦凰.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J].宁夏社会科学,2021(02):82-89.

(作者单位:辽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金融支持信贷乡村振兴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金融支持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