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高中“深度体验”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

2023-05-26谈万余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农村高中课程开发课程

摘要:农村高中“深度体验”课程的建设,呼应了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要求,切合了农村高中生的实际状况,能有效突破办学发展瓶颈,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农村高中“深度体验”课程开发可以从如下四个维度开展:突出自主,促进学科体验;追求综合,丰富实践体验;培养技能,加强劳动体验;磨炼意志,强化耐苦体验。

关键词:“深度体验”课程;课程开发;农村高中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05-0046-04

农村高中,是一个地域性概念。《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并明确了“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目标。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是一所地处苏北的农村高中,有着9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普通高中“农进城”办学的教育布局调整的大潮中,学校能坚守农村,并实现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深度体验”课程的有效开发与实践推进。

“学习是一种基于精心设计的体验的社会化过程”[1],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好的教育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深度体验:活动不是浅尝辄止,学生能有自觉而主动的心理性和身体性投入;活动中获得的认识与情感不是浅薄的、贫瘠的、从众的,学生能获得真切的、丰富的、深刻的认识和产生多元的、积极的、强烈的情感反应[2]。学校“深度体验”课程侧重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系统建构与实践推进。

一、突出自主,促进学科体验

体验,是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的高频词。较之于城市高中学生,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弱。为了实现教学质量的“洼地崛起”,学校在教学管理层面的“管”“卡”“压”,在教师教学层面的“盯”“盘”“磨”,以及在学生学习层面的“背”“默”“刷”,曾经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取得过一些效益。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考越来越突出“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3]的考查形式,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在学科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应试教学管理体系,已经难以适应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要求,难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一度处于瓶颈期,于是,学校在学生学科自主体验的促进上进行深入实践。体验学习由于是一种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就与自主学习有机融合[4]。在教学实践中,学校逐步完善了“四自体验”的策略。

(一)自学

以課堂为枢纽,学生通过自学成长实现积极情绪扩建,培养课前自主预学、课中自立体验、课后自觉延续的自学习惯。各学科的学习过程,以学生自学为先导,再辅以同学与教师的助学;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贯穿学习始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步养成学科自主学习的习惯,实现学科学习的持续发展。

(二)自教

以同伴组织为载体,通过“兵教兵”实现教学相长。学校开展局部教学板块由学生主持、学习小组互助、同桌互带等自教活动,丰富学生学习体验。自教,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代替教师进行局部微教学展示,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教学进行必要的补充;可以让学生进行书面的总结,然后通过板书和讲义的形式进行静态展示,与全班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当然,也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

(三)自现

以多维呈现为方式,通过自主展示学习活动,满足学生表现的期待。学生通过课堂“体验分享”、小组“交流展板”、板报“每日一题”、学科社团“学习小报”等自我展示方式来高频展现学习思考与成果,提升学科学习成就感。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跟帖”、教师“点赞”的方式进行及时的评点总结。

(四)自省

以自我反思为契机,通过习得性体验的批判总结实现自我发展。通过“学习笔记”、“同伴评价”和师生共建的“学习成长记录袋”,引导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其中,毕业学生典型的“学习笔记”和“学习成长记录袋”在其他年级传阅,并在校史馆“校友学习经历”展台展出,实现自主学习反思意识的代际传承。

“四自体验”学习策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点由外在参与到内部建构,由学习流程到学习体验的生成与发展。

二、追求综合,丰富实践体验

农村高中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根据学科间知识的关联性,改变单一学科逻辑的育人方式,打破学科间的分割,构建综合性的学科文化[5]。

(一)乡土传统文化活动

在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层面,学校因地制宜组织学生开展乡土文化调查活动。典型案例有“草炉饼”的实践调查。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学生个人根据草炉饼的加工、销售、食用、演变等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写观察笔记。二是小组集中研讨观察笔记背后的价值取向,从饮食传统、现实生活、人性修养等多角度进行系统梳理,并制作表格。三是小组集体完成实践调查的思维导图(如图1)。四是打通学科壁垒进行综合性研究学习。语文学科,进行针对性记叙文写作和评论性写作;数学学科,对草炉饼的销量做统计分析,推算最佳日产量;外语学科,做面向外国人的广告推介;物理学科,对烤草炉饼用的海芦苇的着火点低、燃烧值大与草炉饼麦香持久进行关联研究;生物、地理学科,对苏北小麦和中国北方小麦纤维长度差异与家乡草炉饼、北方馒头劲道感差异进行关联研究;等等。

(二)乡土生活现象论坛

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乡土生活现象。这些现象往往表面平淡,实则极富韵味。生活是学习的源泉,缺少了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思考,仅仅在练习或考试中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学生往往只能联系零碎肤浅的生活经历,很难做到细腻深刻。乡土生活现象的挖掘,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1.捕捉生活中细微的感受。生活中常常会有稍纵即逝的小发现、小感触,及时盘点、思辨,往往会有精彩的感悟。如有学生在上学路上发现一菜农用污水清洗即将要售卖的蔬菜。围绕这一现象,教师组织开展“瞧,这蔬菜”的话题辩论。

2.抓住生活中细小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村民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肯定也在随之变化。若能抓住这样细小的变化,以点带面,以小见大,这样的探究也很有意义。如有学生发现邻居小学生错把麦子说成韭菜,针对这一现象,教师组织开展农村学生“不辨菽麦”的现象交流。

乡土生活现象论坛活动每周举行一次,每一次的话题选择需先进行集体征集,然后筛选出比较有意义的话题,每周推荐两则,让全班学生进行选择。胜选话题的提出者为主讲,落选话题的提出者为主持,两人共同组织一期话题讨论。确定好话题之后,让全班学生共同思考准备。结合民主推荐,确定4到6位学生主评。根据话题的特点,可以采取正反方辩论,也可以进行多角度思辨挖掘,还可以进行自由引申。话题交流以学生主持互动为主,学生交流感受,剖析原因,协商对策。教师进行必要的调控协助与点评。

跨越学科的综合学习与联系生活的实践调查,能有效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

三、培养技能,加强劳动体验

劳动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高中劳动课程教学主要靠教师带动学生,在充分的理论知识教学基础上,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能力,如果没有实践环节,学生仅了解教材的表面内容,劳动教育就会落空,更阻碍学生思维的开发。本质上,劳动教育是一种教育实践,首要属性是教育性。但传统的劳动教育的教育性被忽略,出现了实践误区,以直接参与劳动代替劳动教育设计。

劳动教育是农家子弟成人成才的基础,也是农村高中全人教育的重要内容与途径。学校是劳动教育传统校,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劳动教育曾经享誉省内外。近年来,学校劳动教育在传统劳动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完善。

学校劳动教育,以班级为组织单位。一是卫生打扫与日常整理。这既包括日常的卫生值日,还包括班级负责的绿化区域的清洁卫生与日常养护工作,班级还开展教室物品的整理与住宿生的内务整理评比,以此提升每个学生日常生活自理的能力。二是校园轮值活动。学校每天都有一个班级分工进行全天候志愿者服务活动,主要负责学校公共区域卫生打扫,校园各功能区的执勤,以及对校园生活与管理的观察,在此基础上形成志愿者服务活动小组日报。三是主题绿化区域承包活动。通过双向选择落实年级、班级对校园绿化区域的包干养护,并将其作为课程学习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将平时的养护管理与各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学科+”是普通高中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新路径[6]。比如,标语牌宣传语的拟写,与语文课程学习相结合;园艺设计修剪,与美术、劳动课程学习相结合;植物介绍与日常护理,与生物课程学习相结合。四是基地劳动选修课程的教学。学校充分利用农村乡土教育资源的优势,与施教区内临近村居、企业签订了劳动实践协议,每年按计划组织学生到劳动实践基地——蔬菜大棚、苗木园、养殖场、村镇企业等地进行定点劳动实践。在基础年级,对经济作物种植养护、常见编织物的编制方法、家禽水产动物养殖、村镇企业智能设备使用等进行逐级选修。学校还着力推进了学生家庭劳动实践活动。通过榜样示范,引导学生自觉分担家务劳动,适度参与农业劳动,深度体验农村生活。乡土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课程实践,拓展了学生的课程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劳动技能。

四、磨炼意志,强化耐苦体验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日渐增多,农村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较前有明显的下滑趋势。为此,学校在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培养上进行切实探索。

(一)从学校发展中汲取精神力量

学校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成长于国家和民族奋斗之中,发展壮大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学校是革命的熔炉,上冈青年抗日救亡服务团及后来的上冈中学生补习团中都有冈中师生,党员教师唐君照等人带领学生和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一边反扫荡,一边坚持教学,为党培养了一批抗日骨干。老一辈冈中人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學校精神的文化源头,在平时的教育管理中,学生通过参观校史馆,聆听冈中校友的专题报告,为培养吃苦精神、磨炼坚强意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学校还系统梳理并开发了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一是开发红色资料。学校先后开发了《民主革命时期盐阜英豪》《新四军在盐城》《赵敬之精神与风范教育》等校本资料。二是开展红色活动。“新四军的光辉历程”系列征文与演讲竞赛、“战火中的冈中”历史情境剧编演,让广大师生在情境剧中感怀冈中人的爱国情操和革命意志。

(二)在感恩教育中实现亲子沟通

吃苦教育的开展须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需要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配合[7]。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通过亲子沟通引导学生培养感恩品质,引导学生体谅家长生活的不易与支撑家庭的艰难,培养学生耐苦品质。一是通过仪式活动加强亲子沟通。比如成人礼,家长与学生一起参加,通过家长和学生互换信件的形式引导家长和学生了解彼此的关切,更学会从对方的角度思考如何相处,引导学生懂得体谅家长,感恩家长。二是通过调查活动熟悉家庭情况。学生通过对父母健康状况、打工环境状况和家庭经济状况的专项实践调查,深度了解家长生活的不易。活动引导学生关心家长健康,关心家庭发展,并逐步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主动分担家庭负担。

体验式教学,是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方向。学校“深度体验”课程开发的实践,遵循由课内学习到课外学习、由实践活动到劳动历练、由实操层面到精神层面循序渐进地立体推进,为农村高中的课程开发与内涵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样本。

参考文献:

[1]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

[2]周文良,陈明英,米云林,等.根植缄默知识以促进学生深度体验[J].全球教育展望,2012(10):24.

[3]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36.

[4]度伯.自主体验与合作学习[J].教育科学研究,2022(7):1.

[5]殷世东.综合实践活动育人方式的逻辑与课堂教学重构[J].教育科学研究,2021(11):94.

[6]徐霞,陈亚.“学科+”:普通高中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新路向——以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为例[J].中小学德育,2022(8):48.

[7]吴维煊.让“吃苦教育”回归教育本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5(7):103.

责任编辑:石萍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高中语文‘公民体验式学习的实践研究”(D/2021/02/343)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2-12-16

作者简介:谈万余,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校长、党委书记,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农村高中课程开发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还需完善的农村高中语文教学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浅谈农村高中班主任管理
如何打造农村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