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的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2023-05-22陈书星何诗莹

旅游纵览 2023年5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OBE理念

陈书星 何诗莹

摘 要: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新业态新发展模式的出现,导致旅游行业人才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文章基于OBE理念,剖析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必要性,提出以行业和企业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拓宽校企协同育人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解决路径,旨在提高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效果,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关键词:OBE理念;旅游管理类;校企协同

中图分类号:F590-4;G64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19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特色专业旅游管理”(SJ-TSZY2019-001);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校企协同的旅游管理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GDJG202104);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校级教改项目“基于OBE理念的专业实践改革研究——以旅游管理为例”(2022JG24);2022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服务业数字化发展与管理创新研究基地”(2022WZJD013);省级会展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研究团队(2021WCXTD018)。

引言

近年来,旅游行业快速发展,传统旅行社到线上旅行社的转型升级,酒店行业中的标准化服务到个性化服务的转换,数字化会展、线上展会等的出现都说明了人才對于旅游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旅游企业对人才有了新的要求。但目前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旅游业高速发展的新要求,旅游管理类人才培养与旅游企业人才需求相脱节。围绕旅游管理类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现阶段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基于OBE理念,了解校企协同育人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和创新型旅游管理类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探索与构建旅游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

(一)学生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滞后于旅游行业发展需求

旅游行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业态的多元化出现,对旅游管理类学生有了新的要求,部分院校虽然已经在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但依旧未能满足旅游行业的需求。

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在理论知识模块,公共课程占据的比重较大,传统的计算机应用等信息技术课程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日后工作需求,部分高校更是由于大量招生的原因,开设国标要求的“4+x”课程中的专业必修课程时间较迟,多在第二学期或者第三学期开设,这就导致旅游管理类学生较晚接触到专业相关理论知识,也导致后续课程安排紧凑。此外,旅游管理类相关教材陈旧,如旅游电子商务、智慧旅游、旅游大数据、数字会展等国家级或省级课程教材大多是3年前甚至是5年前出版的,或者部分教材仅适用于高职高专类院校,无法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使用需求。任课教师在准备课程内容时还会遇到收集的案例很快过时的困境,如果继续引用陈旧案例,则会导致教学内容与最新的旅游市场情况不匹配。

在创新能力上,笔者在与旅游企业领导访谈中了解到,在旅游企业的转型过程中,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能脱颖而出,他们能够对项目主题、项目表现形式、宣传文案、宣传形式等工作内容进行创新,但学生由于缺乏相关教学场景而无法得到锻炼和提升。

(二)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满足岗位需求

在实践能力上,虽有部分本科院校在专业课程上设置实践学时、在第二学期至第七学期设置实践教学周、在第八学期设置专业实习的时间,但这些实践时间短、间隔长,导致实践效果不佳。在课程的实践上,任课教师较难从课程内容和现实市场需求出发安排课程实践任务;在实践教学周上,部分导师以布置论文为主,由学生自行调研完成;在专业实习上,部分导师对学生的职业引导不充分,导致部分学生的专业实习内容与旅游管理类专业相关度低。

此外,目前高校的“双师型”旅游管理类教师较少,部分教师几乎没有在旅游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且在日常工作中不积极主动了解旅游企业的新变化,缺少相关企业资源,对旅游企业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等了解不足,导致日常教学内容偏理论化,学生对旅游企业的真实状况不了解。

二、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校企合作形式流于表面、合作模式单一

目前校企合作项目内容丰富,但实质性合作多为学校为企业输送实习生,为企业解决短时期内的劳动缺口问题。笔者在与参与过旅游企业短期实习的学生访谈中了解到,在短期实习过程中除了短暂的培训,他们更多的是在完成手头上的任务,较少有机会学习到更多的工作技能,旅游管理类学生对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认同度与满意度较低,导致实习效果较差,影响了后续实习生输送等。较为深入的校企合作会邀请企业方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讨论,但限于客观条件,后续的具体建设依旧以学校自主完成为主。

(二)校企合作信息共享存在障碍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需要有良好的信息共享渠道,需要学校与企业的相互配合。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既想获取优质的人才资源,又碍于成本和客观条件未能深度参与校方人才培养建设;由于行业信息保护等原因,校方无法获取行业最新的学习资源,依旧按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培养,最终导致企业招聘的毕业生刚入职时无法较好地胜任工作岗位,周而复始陷入恶性循环,学校无法培养符合行业和企业需求的人才,企业招聘不到符合预期的员工。

三、OBE理念下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OBE理念是一种基于学习成果或者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主要围绕学生的核心利益,采用逆向思维,紧紧抓牢产出或成果对学生进行培养,已陆续被高校应用于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新时代,旅游行业和企业出现了新业态,对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有了更新的要求,此外,在以下诸多具体因素的加持下,基于OBE理念的校企协同育人是必要的。

(一)国家政策的支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先行先试,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创新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强调要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探索建立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学校为基点的产教融合新路径新模式。多年来,职业教育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现代制造业一线新增的就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教育,职教人才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和部分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2]。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有利于培养符合旅游行业和企业需求的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二)行业和企业发展需求

伴随着农旅产品直播、虚拟旅游、数字会展等旅游新业态新发展模式的涌现,旅游市场需要更多的高质量人才。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可以提供最新最贴近旅游市场的人才培养场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因此是必要的。

(三)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在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学生既是学校与企业保持良好关系的纽带,也是最直接的获益者。学生可以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拓宽专业知识面,掌握专业技能,锻炼自身创新能力,提高专业认同度,洞悉行业前沿资讯,通过大学四年的打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之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学校可以利用企业优质资源,根据行业和企业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的需求融入教学内容,培养“双师型”教师[3],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企业在早期参与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使学生提前融入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人才招聘成本,同时为企业发展储备优秀人才。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前沿的、优质的学习资源,与学校共同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优秀人才,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获得成就感,提升对本专业和企业的好感,以此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率与影响力,带动专业招生,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多方主体共赢。

四、OBE理念下旅游管理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路径

(一)以行业、企业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想要培养高素质、符合行业需求的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首先要针对目前行业及企业的最新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旅游管理类国家教育质量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旅游行业发展的趋势设置特色课程,并根据企业需求确定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每门课程(包括公共课程)中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4],如计算机类课程上需要为学生讲授旅游宣传海报绘制、宣传视频制作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思政课程上要讲授与红色旅游相关的理论知识、旅游商务英语知识等。其次,高校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实践实习活动合理安排每学年的教学计划。例如,除了固定的公共课程安排,第一学年可以安排旅游学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对旅游管理学科有基础认识。第二学年与第三学年可以安排旅游管理类各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期间穿插企业进校、到企业见习学习、到企业進行集中授课等活动。第四学年是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写作阶段,大部分院校将毕业论文放在第七学期开始到第八学期结束,将毕业实习放在第八学期进行,而由于毕业论文开始时间早于毕业实习时间,且毕业论文定稿时间与毕业实习时间有重叠,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无法紧跟社会实践,论文内容质量不佳,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在第四学年,高校可以在学生实习结束后安排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发现问题并形成选题,在实际工作场所中获取真实数据,更有利于毕业论文写作的开展。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导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这有利于企业方及时了解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拓宽校企协同育人方式

校企协同育人不能仅停留在形式上,在根据行业导向、企业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后,双方要努力拓宽校企协同育人方式,从多渠道加强沟通交流,为此可以通过开设企业讲座、企业导师参与课程授课、举办专业技能竞赛、学生顶岗实习等方式提高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质量,并且建立协同育人机制,确保校企合作项目有序开展[5]。具体来说,高校邀请旅游企业为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开展专业讲座、宣讲会时,应注意讲座内容的由浅入深,除了企业介绍、工作岗位介绍等宣讲内容,还应有旅游企业管理、工作岗位实际案例介绍等内容,向学生介绍行业及企业最新情况;邀请旅游企业高层管理者和一线从业者参与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教材的编订、专业实践实习任务的设计等内容时,针对专业课程,理论知识部分可由校内教师讲授,实践知识部分可由企业导师讲授或者由校内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场所完成教学;举办专业技能竞赛时,竞赛主题应由高校和企业双方商定,竞赛内容应当是旅游企业经营场景转化而来的,可邀请企业人员担任比赛评委或比赛指导教师,如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开展讲解员大赛、旅游线路设计与营销比赛等。此外,双方应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引导旅游管理类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攀登计划”项目等,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学生参加顶岗实习阶段,应配备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学校可使用相关实习平台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学校和企业应定期开展座谈会共享学生实习经验等。校企协同育人形式多样化,有利于旅游管理类专业特色化发展,所以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将企业用人需求与学生学习需求融入专业课程内容教学、专业英语教学、专业实践、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中,培养面向旅游行业和企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旅游管理类人才的重要保障,优秀的人才培养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应从“双师型”教师培养和引进企业兼职教师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高校应建立旅游管理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鼓励教师参加行业知识讲座培训,考取专业技能证书,利用寒暑假期间安排部分教师到企业进行轮岗挂职锻炼,从而熟悉旅游企业各部分工作流程,掌握实践教学能力。但在与企业访谈中得知,部分院校派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更多的是名义上的安排,教师没有实际参与工作,且会打乱企业的岗位工作安排。因此,如何更好地规范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学校和学院应实施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政策,培养教师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高校要引进旅游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一线从业人员作为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的兼职教师,参与实践课程内容教学、专业竞赛、实习等环节。通过“双师型”教师培养和引进企业兼职教师,充分利用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五、结语

基于OBE理念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校企协同育人有利于推进旅游管理类专业特色化发展,对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要顺势而为,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项目,谋求与高质量旅游企业的深度合作,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着手,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实现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8)[2023-03-12].http://cpc. 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10.html.

[2] 叶秀进.基于“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22(1):134-136.

[3] 屈小爽.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培育研究: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2):121-124.

[4] 迟媛.基于OBE理念下的应用本科型院校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高教学刊,2019(21):26-28.

[5] 彭诗茗,叶娅丽.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定制旅游订单班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8):232-235.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OBE理念
基于OBE的软件类课程混合教学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校企协同,提升地方高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水平
OBE理念下高职教师成长机制的评价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物理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
强化校企协同培育 提升人才培养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