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路径

2023-05-14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党务工作党务队伍

张 君

(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处 上海 20003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 对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党组织要发挥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切实履行高校党组织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责任,就需要发挥好基层党务工作者的重要作用。 但高校在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方面与新时代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新时代新形势新使命的背景下,如何加强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以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这是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新时代加强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一)坚持党对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明确的, 但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则存在较大差距。 ”[1]在高等教育领域,党的全面领导在基层执行时依然会遇到一些挑战,例如“末端执行不到位”,这主要是由于党的建设工作力量有所不足。 作为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政策的直接组织者、执行者,党务工作者的工作能力直接关乎党的政策制度能否在基层落地。 新时代各高等院校正时刻对标上级要求,努力组建一个专职主导、结合专兼职、人员充足的高质量党务工作团队,已在队伍规模设计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推动了党务工作队伍的能力升级和效能提高。

(二)提高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工作能力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之后,党中央将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向更深层次推进。 基层党务工作者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分子工作、民众服务,并严格地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全方位提高基层党组织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高校党务工作队伍需通过自我完善和科学的组织培养以适应新形势、新挑战,为增强高校党建工作成效和专业化发展赋能提质。

(三)为党的事业培养后备人才的必然要求

在高校,党务工作者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角色之一。 党务工作者依据党在意识形态、群团工作、教育等方面的决策部署,在政治建设方面,教育青年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团结凝聚广大青年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接续奋斗;在思想教育方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引导广大青年,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为培养时代新人奠定思想基石;在组织架构方面, 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进一步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员党性教育。 因此,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是培养合格的党的事业建设者的重要保证。

二、新时代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加强高校党的建设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成果丰硕并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尽管如此,我们与党中央对高校党的建设工作要求仍有一定的距离。 2023 年6 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重点要放到加强教育管理、提高质量和发挥作用上来[2]。 然而高校在将党的领导融入管理和教育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需要进行全面梳理,完善结构,确保党的路线方针能够在各层级务实推进。 目前,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在标准化建设方面仍需要完善。

(一)党务工作制度化建设不够充分

一是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有关制度的落实需要加强。 2021 年出台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对高校基层党务工作提出了要求,其中指出“高校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应当在编制内配足”[3]。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编制数量有限,导致高校党务工作者人数一般较少,部分高校存在分配不充足、质量不高、配备不及时的情况。 二是党务工作者招聘准则的制定标准化不高。 高校党务工作有着独特的政策性、专业性和政治性,所以,对于党务工作人员在政治素质、专业背景、责任意识、廉洁作风等方面有着全面和系统的要求。 然而,一些高校对于设定高校党务工作者准入门槛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仍存在着对党务岗位专业性要求不严的实际问题。 另外,当前高校党务工作专职人员数量较少,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主要处于数量配齐阶段,尚未完全实现对入职综合素质的标准化要求。 三是党务工作者的考核奖励制度设置规范性不足。 在全面系统审查党务工作队伍履行党组织建设职责、廉洁政治建设职责、思想政治工作职责等方面,在全面综合评估党务工作队伍推动实现党建主要任务的情况上,有的高校仍存在规范性不足的问题。 总的来说,考核系统过于倾向共性的考核,缺少了对于特定群体的专业评价;过于把重心放在述职结果评议上,而实际执行过程的真实考察却不足;倾向于年度考核评价,而对于纵向发展的对比分析不够充分。 评估标准相对含糊,指标系统的准确性和细致程度不足,这不利于激活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积极工作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党务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当前,高校对于党务工作高素质备用人才的培养力度亟待加强。 第一,高等学校基层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 制度基本已全面施行, 但对其继续培养、发展机制仍有待出台相关政策,在立德树人、教学科研等领域发挥核心作用的政策措施还需完善,“双带头人” 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的创新效果还不够明显。 第二,党务工作者通过特定学习提升自我能力的通道不够畅通。 教育部尽管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设立了专门的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但因为项目的总体规模较小,对党务工作人员的覆盖面小,难以充分达到提升自我学习能力的期待和实际需要。 年轻的党务工作人员的职业生涯较短且职务内的发展机遇有所限制, 综合历练、一线的基层经验和多个岗位的锻炼的机遇和向外拓展锻炼培训的机会相对不足。

(三)党务工作队伍晋升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第一,高校的党务人员岗位发展规划没有得到科学处理。 一些高校未能将相关人员纳入人才发展规划系统,同样在组织层面也没有进行深度思考和长期设计规划。 第二,综合型的党务人才培养力度不平衡。 在一些大学具有党务管理和教研能力、擅长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的综合性党务人才培养机制还尚待完善。 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中,中共教育部党组提出:“推动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落实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和保障激励机制,实行职务(职称)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 ”[4]但在实际发展中,高校党务工作人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方面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撑。 第三,相关人员在教育培训力度方面不均衡。 当前,对高校党务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往往呈现出时间短、单一化、不深入的特点,教育培训结果与预期有一定差距,不能充分满足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需要。

三、新时代加强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路径

(一)完善高校党务工作人员选拔制度

科学且规范的选拔制度是形成高素质专业党务工作队伍的基础和关键,也是保障高校党建可行性的根本保证。 一是需要建立清晰的标准化选拔制度。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注重选拔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党员学术带头人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 注重从优秀辅导员、骨干教师、优秀学生党员中选拔学生党支部书记。 管理、后勤等部门党支部书记一般由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 ”[3]这为基层党支部书记和党务工作人员的选拔确立了明确的准则。 二是应明确清晰的工作职责。 以党章和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依据,综合考虑各基层党组织的岗位层次与教职工构成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是要制定科学的选拔流程,强化监督体系,注重建立科学的团队结构,优化团队发展质量,严格落实职位需求和选拔流程的全过程公开,坚决贯彻“任人唯贤”的理念,并根据“人岗相适应”的原则,进行综合选拔配备,旨在基层树立讲人品、讲责任、讲实效、讲作风的明确导向。

(二)优化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培养策略

针对高校党务队伍进行教育和培训,培养高素质和专业化的团队,是落实党的组织路线、强化党的建设的必要条件。 第一,制定高质量的培养计划。在高校党委领导下,坚持目标导向,通过对当前情况的全面深入且充分的调研分析,结合新时代高校党建的主要任务目标和高素质党务队伍的具体需求,遵循全方位的建设逻辑,强化落实,以构建具有过硬政治素质、高超业务能力以及高尚师德师风的高质量党务工作队伍为核心目标,明确制定出满足实际需要的党务队伍教育培养计划。 第二,开展高质量的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它有助于提升高校党务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增强履职担当能力。 教育培训的质量及成效,主要取决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选择、培训模式和评估方法等因素。 在规划和执行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教育培训时,要综合考虑高校党建的发展需求, 开设对应岗位需求的专项培训和需求培训,进行各级别和分类的培训,以确保培训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既要加强通识教育,又要重视特定岗位的专业能力培养, 根据工作要求学习和补充相关知识,从而提升教育培训的直接效用和实际效果。 第三,塑造优质的储备队伍。 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党建是一个持续和系统的工程,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党务团队以持续优化其架构。 高校应重视梯队建设,强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优化待选的人才库,注重在日常事务和突发事件处理中发掘年轻党务储备人才。

(三)健全高校党务工作队伍激励机制

2018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 对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作了具体规定, 要求改进考核方式,充分发挥考核对干部的激励作用[5]。 第一,注重对职业的激励反馈。 职业是我们实现个人理想、坚定理想信念的桥梁, 在岗位上要保持斗争精神,明辨是非,忠于工作,勇往直前,这是做好高校党务工作的重要保证。 党组织通过及时准确反馈工作落实效果,激发党务工作队伍敬业奉献的内驱力。 第二,科学的考核和评估。 建立多层次的分类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率。 常态评估主要对日常党务活动和定期的组织任务进行标准化以及效果性考察;专项评估则主要针对党建专项特色工作建设的可持续性、号召力考察;年度考核则是对综合系统任务的全方位考察,包括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工作机制的优化情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 第三,坚持岗位动态调整。 在基层党组织和业务部门增强交流轮岗政策支持,充分实现岗位与人员之间的匹配。 严格执行干部升降相关规定,形成竞争激励的优胜劣汰制度,拓宽党务工作人才发展流动的空间。

结 语

高校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方阵地,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 基于调查研究和前人研究成果,本文指出新时代加强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必要性,梳理了现阶段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高校党务工作人员的选拔制度、优化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培养策略、健全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激励机制等对策,多措并举,形成新时代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路径。

猜你喜欢

党务工作党务队伍
市政府召开党务会议
新环境下党务工作开展有关问题分析
做党务,我们有资格证!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新形势下做好党务工作的思考
大力推进地方党组织党务公开
工程管理类事业单位如何做好党务工作
感受参加党务干部培训班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