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思维:让古诗词教学充满文学魅力

2023-05-10侍青丽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

侍青丽

摘   要:古诗词属于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极高的文学鉴赏价值。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引入艺术思维内容,需要教师做好教学规划。教师可通过渗透形象思维,确立审美思维,启动抽象思维,建立文化思维等方式,激活生本学习热情,增强生本学习体验,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艺术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9-010X(2023)05-0016-03

艺术思维是指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意识和无意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交织融合的思维方式。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艺术思维内容,符合古诗词教学特点,且与学生学习诉求高度一致。因此,教师要从形象思维、审美思维、抽象思维、文化思维等多个方面展开设计和组织,在充分阅读、讨论、感知、内化中完成学科认知构建。与此同时,初中生思维活跃,对古诗词学习有个性追求,教师需针对学情引入艺术思维内容,助其学习。

一、渗透形象思维,激活生本学习热情

古诗词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传承的使命,其文学魅力无限,古诗词阅读本身是一种文化洗礼,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学习见识,增强文化品位。学生阅读古诗词时,首先关注的是形象内容,教师从形象思维启动角度展开设计,引导学生重点关注诗词形象特点,找到鉴赏的切入点,可顺利调动学生形象思维的引擎。

如教学《钱塘湖春行》。教师先进行示范诵读,对诗句内容进行梳理,要求学生反复诵读,并结合相关注释解读诗句内容,找出诗句中关涉的景物,分析景物特点。学生在诵读体验中逐渐找到阅读路线,开始归结诗句关涉到的景物,“孤山”“寺庙”“亭楼”“湖水”“云雾”“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绿杨”“白沙堤”等各具特点,集合到诗歌之中,创造出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学生可选择其中一些景物做重点解读,结合诗歌关涉地域,分析其特点,为诗句鉴赏提供素材信息。在此过程中,教师参与学生互动鉴赏活动,对诗句涉及景物进行对应讨论,逐渐达成鉴赏共识。在教学中,教师重点解读“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诗,要求学生结合景物特点进行重点分析。学生进入古诗词阅读环节,需要清晰感知一些具象性的景物,教师可要求学生先做形象分析,再感受作者情感的表达,让学生真切感知借景抒情方法应用的效果。此外,学生感性思维比较敏感,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设计,应根据形象思维进行引导,逐渐进入到鉴赏核心,进而掌握作者的情感走向。

二、确立审美思维,增强生本学习体验

古诗词的美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时,一般关注的是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因此,教师要提出具体的阅读鉴赏要求,以确定审美思维的起点。在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喜欢名句,因而可从名句鉴赏角度展开设计,组织学生鉴赏,体悟作者情感走向,以便产生学习共鸣。同时,学生对古诗词内涵的解读呈现个性化特征,教师对此需要有理性思考,以提升教学设计的适合性。

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教师从鉴赏角度展开设计,先引导学生聆听配乐诵读音频,让学生划分出节奏,然后让学生集体讨论诗歌内涵,挑选精美诗句进行鉴赏探究。学生进入鉴赏学习环节,其目光都聚焦在名句上,教师适时提出鉴赏要求:这句诗“诗中有画”,这些“画”美在哪里?不妨从构图美、线条美、色彩美等角度展开思考和分解。学生进入鉴赏学习环节,根据教师引导展开审美性鉴赏。黄河、烽烟、大漠、夕阳等景物组合到一起,形成一幅完美的图画,虽然画面有些寂寞,但却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孤烟直”是最为独特的景色,当大漠风停之时,这些烽烟直插入云端,画面呈现立体感,具有很强的层次性。黄色的沙、碧绿的水、火红的夕阳、青色的烽烟,这诸多色彩的汇集,让画面感更强烈。教师为学生鉴赏规划路线,学生审美思维顺利启动,在阅读、欣赏、讨论、感知、体验之中形成鉴赏认知。因此,审美与鉴赏融合可以创造出深度阅读契机,加之教师的巧妙设计和引导,能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触动。

三、启动抽象思维,提升生本学习感悟

古诗词内涵丰富,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时,要注意做深度发掘,真正体会“意在诗外”的特点,特别是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诞生背景、社会现实做深度研究,发掘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归结出深刻的哲理,或者是作者的情感追求,这样能够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开阔学生阅读学习的视野。需要注意的是,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其学习体验、认知成长才会更为顺利。

教师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时,要做好寓意发掘,启示学生展开深度思考,以便找到解读古诗词的秘诀。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这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其离情别绪溢于言表。作者选择角度比较独特,通过长江轮渡形式展示送别场面,描绘看到的特殊景色,借景抒情,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感受。特别是诗中的景色描写堪称经典,气势磅礴,令人耳目一新,虽然表达的是送别之情,但却能够给读者带来诸多心灵震撼。教师要求学生展开鉴赏性学习,应围绕送别之情展开思考,对作者浪漫主义风格进行鉴赏性感知,对诗句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进行深度发掘。学生从词句角度展开梳理和感知,可顺利打开鉴赏学习的程序。诗中“月下飞天镜”“万里送行舟”“山随平野尽”等都非常经典出彩,不仅寄托了作者的离别之情,而且表现出了作者“仗剑去国”的决心和意志。李白号称“诗仙”,其创作风格大气浪漫,这是诗歌鉴赏需要关注的重点,假如学生对作者身世不是很清楚,教师就需要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做必要解读,为学生顺利进入鉴赏环节提供必要帮助。

四、建立文化思维,培养生本学习能力

古诗词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从文化视角展开教程安排,组织学生进行文化活动学习,会给学生创造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一诗一文化”,古诗词有丰富的内涵,每一首古诗词都寄托了一代人的情怀和追求,如果能够从文化角度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的感知体验会更为深刻。

《黄鹤楼》是作者崔颢站在黄鹤楼上的畅想所得,是比较典型的怀古诗。诗人看到眼前的美景联想到“仙鹤”“仙人”飞去,而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再联系到自身的经历,远离家乡四处奔波,自然有诸多愁绪涌上心头。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围绕这首诗表达的情境展开创意编辑,以小品文形式呈现作者的心境。学生对古诗内涵和作者情感有了一定的了解,自然理顺读写路线,根据自身理解展开读写设计。之后,教师从文化视角展开设计和引导,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到读写环节,在亲身体验中完成阅读认知内化,这个操作过程带有文化洗礼的特点,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由此可见,一个简单的改写任务,可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再配以教师设计的读写方案,规划的读写程序,可从技术角度、文化角度、情感角度展开教学,给学生创造丰富的学习契机。与此同时,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也能从表象走向深刻,并获取丰富的信息素材,从而在深度研学中建立文化认知。

综上所述,教师有意识地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艺术思维内容,组织多种形式的阅读学习活动,都能够创造更多的学习契机,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做具体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对学情做客观分析,以便做出准确判断,并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展开组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互动讨论中达成学习共识。在此过程中,教师推出的多种阅读任务、鉴赏活动、评价活动都能够给学生带来心理触动。

参考文献:

[1]王平平.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音乐的融合探微[J].中学课程资源,2022,18(06).

[2]曹正学.品诵·欣赏·体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讨[J].亚太教育,2022,(15).

[3]刘成祖.浅析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22,(26).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多角度探究古诗,全方位加厚底蕴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人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