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落实途径

2023-05-10李文娟

关键词:双减政策核心素养

李文娟

摘   要:“双减”政策的实施背景下,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通过阐述“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深入分析当前“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途径,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数学;“双减”政策;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04-0019-04

“双减”政策的推出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保证了学生学习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在小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这也符合“双减”政策下提质增效的要求。小学生在學习过程中不用再为了较多的学习任务而发愁,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成长。

一、“双减”教育政策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一)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在当前教育课程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发展。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较深,导致当前大部分小学生学习数学时负担非常重,所以教育部门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推出了“双减”政策,其主要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业任务和校外培训负担,以期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因此,数学教师应当积极贯彻教育政策,高效利用课堂,降低学生课后的学习负担。

(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双减”教育政策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要放松对学生的培养,而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出数学学科的综合性、人文性等优势,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三)重视学生身心健康与个性化发展

除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之外,“双减”教育政策还尤为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政策文件原文中,便明确指出教育、教学工作要“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纵观以往的小学教育与管理,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对学生身心健康保护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另外,“双减”政策是基于中小学生心理现状,让学生课后拥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和思索,形成其自我的素养能力特长,具有与众不同的个人价值。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当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对学生予以身心保护,并采取因地制宜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

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依然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甚至还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的知识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这样则难以真正达到“双减”政策提质增效的目标。

(二)教学过程枯燥

目前,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教学环节不紧密,教学过程沉闷、枯燥,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缺乏生气。这样则不利于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掌握数学课程中的相关重难点知识,不利于“双减”政策提质增效目标的实现。

(三)学生学习主动性弱

在“双减”政策的推行下,减轻课业负担,学生作业量得到了大幅度减少,但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尚未主动投入到数学课堂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这样则不利于小学生的数学水平提升,严重制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增强。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途径

(一)巧创游戏情境,增添数学情趣

对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活泼好动、爱玩是其天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这一身心特征来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玩的同时学习数学知识,将传统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教“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章节知识时,数学教师首先教学生一首儿歌:“退位减,我会算。减9找1……减1找9”,以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计算。然后将提前准备好的1~9的数字卡片找出来,再从班上挑选出9个学生分别扮演“好朋友”这个角色,教师写下练习题16-8=?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儿歌中“减8找2”这一内容寻找到“好朋友2”,让好朋友2同被减数内的个位数相加,最终获得结果为8,完成算式16-8=8。当学生了解清楚游戏玩法后,便可以进行游戏。先由教师在黑板上写出需要学生进行计算的习题,然后抽学生到讲台上,根据习题准确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然后再将答案计算出来写在黑板上。这种有趣且新奇的“找朋友”小游戏,不仅学生兴趣高,而且在参与过程中掌握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数学体验。

(二)利用直观教学资源,强化学生的直接体验

抽象的数量关系对于小学生而言晦涩难懂,而数形结合就可以让这些抽象的东西变得直观,甚至是实物,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感知活动,诸如,思考、验证、观察、操作等,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图形拉近学生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其感受到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好处,这样才能将数学思想真正植根于学生的内心,为其后续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搜集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物品(如图所示),要求学生动手量一量、数一数、看一看,去感受物体面、顶点、棱长的特征,对棱长之间的关系量一量,有利于学生形成有关长方体的表象。随后,可以通过PPT将实物图形抽象成为平面立体图形,让学生观察整个过程,不仅能够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而且有利于他们形成空间观念。

(三)采用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明白分数算理

算理是指运算法则的形成原因,也就是“为何会这么算”。只有理解了算理,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运算法则,并灵活加以运用。由于分数概念较为抽象,相关运算比较复杂,因此,学生在理解分数运算算理时困难较大。为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采用数形结合的办法,这既符合学生形象思维的需要,而且也能将复杂的算理简单化、直观化。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圆片、方块、小木棒、卡片等道具开展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去感知异分母分数加法,从而明白“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在处理异分母分数的时候需要先将其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然后进行加减。在学习分数乘除法法则的时候可采用直观的图形开展教学,运用多媒体呈现这些图形及其变化,便于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知,从而加深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展示了一个大长方形,若要计算1/2×1/4,笔者先把长方形均分为两块,其中一份就是1/2,然后将其再均分为四块,将其中一小块用阴影显示,就表示为1/8。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了。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要生搬硬套地讲解公式,而应通过相应的情境去引导学生,从中体会感知,把相同数的连加抽象为乘法算式,最终明白分数乘法的意义。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空间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正如先生所言,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彰显出新课改与核心素养所具备的作用。而在现今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中合理利用数字资源导入教学,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变传统课堂的枯燥无味,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

例如在六年级学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各类符合长方体与正方体形状的物体,制作成微课视频,在课堂教学时为学生展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几何形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随后提出问题:“同学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和正方体构成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并踊跃回答问题,“有电冰箱、饼干盒、魔方……”,教师要对学生的答案予以肯定与赞扬,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这两类几何图形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体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感受更为直观、立体的几何图形视觉冲击,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认识。

例如在五年级学生学习“确定位置”这一单元时,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数字教学资源的利用价值,提前搜集相关的动画视频或是制作简易的flash动画,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使学生对“位置”这一概念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观看完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先将教室布置成演唱会,再为学生设计进入“演唱会”需要的门票,让学生随机抽取,并根据门票上面所写的位置寻找自己的座位,部分学生若不知道如何找位置,教师此时就可以引导其他学生帮助他们,借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之后,教师就可以将课堂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会发现拥有自主权的学生不仅能将任务完成的很棒,还能带来无限的惊喜。当学生在拿到“门票”进入演唱会之后就会充满好奇,在课堂的表现就会更加积极活跃。通过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确定位置的意义以及其在生活中的運用价值,也能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予以有效的提升。

(五)重视实践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在数学课堂上借助教具也是教学的方式之一,学生借助使用教具进行理论知识的探索,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在教具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或者采取一些科学小实验的方式来验证数学知识点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开展动手制作的课外活动时,教师作为指导者对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要进行详细的介绍,对于制作的成品可采取留存的方法,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印迹。同时,在学生进行制作和分享之后,从制作工艺、美观程度、知识点掌握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一些奖励,以保证大家动手操作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了正方体之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实践活动:用粘土制作一个正方体,仔细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属于正方体,说出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将正方体的每一个面涂上不同的颜色。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让学生对正方体的面、棱及表面等知识点进行深刻学习,促进知识点的吸收和记忆。

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但是与语文与英语这些学科相比,数学拥有较强的抽象性与推理性。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结合起来,通过实验加深对数学理论知识的认知,例如:在“平行四边形”教学时,学生要知道什么是平行四边形,通常情况下,教师会直接讲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但是学生印象不深刻,这时可以采用学生亲自实验的方式,让他们去主动发现平行四边形是如何产生的。实验时,为学生准备两条颜色不同、宽度不同的长方形透明彩带,让他们将两条彩带交叉,如此便可以获得一个正方形,再不停旋转,让学生观察会有怎样的变化,动手实验后,再借助多媒体播放不同重叠四边形的动态图,引导学生观察四边形的共同特征。

四、结论

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因此,“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为了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便需要教师紧密结合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创新教学策略,优化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这样便能够让小学数学课堂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建成.小学数学简约教学中体现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06):106~109.

[2]邱绍源.把课堂交给学生——关于提升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的思考[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12):73~75.

[3]“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生作业减负增效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J].新智慧,2021,(28):1~3.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核心素养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