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术期一体化管理模式对颅内动脉瘤破裂DSA介入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①

2023-05-09江里英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残疾围术住院

江里英

(福建省邵武市立医院,福建 邵武 354000)

颅内动脉瘤是指在颅内动脉壁发生局限扩张,形成瘤状突出,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其破裂出血后致残率为33%,病死率为40%[1]。对其进行治疗主要有开颅手术夹闭及血管内介入治疗两种方式,而血管内介入治疗因具有效果明显、恢复快、住院短等优势,被广泛应用[2,3]。已有研究显示,实施介入治疗的患者预后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与干预措施的实施有很大关联[4]。而围术期一体化管理模式是以患者整个手术过程形成医护一体的一个高效系统,包括术前评估、术中麻醉及术后康复等,多学科共同协作互相补充,达成较好预后效果及加速康复的目的[5]。因此,本研究观察围术期一体化管理模式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介入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10~2022-11本院接收的80例实施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治疗的患者。纳入标准:(1)DSA证实为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患者;(2)年龄≥18周岁,且≤80周岁;(3)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4)首次确诊,未经相关治疗者;(5)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假性动脉瘤,继发性动脉瘤如感染性动脉瘤等;(2)受试者患有其他颅内血管畸形,如烟雾病等;(3)全身基础情况差,预期寿命低于1年;(4)术前合并严重心、肝、肾、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出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5)入院伴有感染性疾病;(6)严重精神疾病、无法交流的患者;(7)造影剂禁忌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饮食、体位、康复等内容宣教,介绍注意事项如绝对卧床、尽量避免用力咳嗽等;术中注意保暖,协助患者采取适当手术体位护理;术后每日监测患者体征,问询是否有不适感,发现特殊情况及时上报,并进行相应处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一体化管理模式,具体为:(1)建立围术期管理小组,除了常规肿瘤团队外,还增加老年专科医师、麻醉师、营养师及高年资护士。术前通过宣传手册、微信公众号提前对患者进行知识宣教,包括讲解康复步骤,使患者清楚围术期相应注意事项,倡导预住院患者进行术前评估等,初步评估破裂风险,经DSA造影后,明确患者动脉瘤大小、部位等,筛出高风险人群,尤其合并高血压患者,予以重点预防宣教及加强术后监测等干预措施,另开具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处方,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2)术中关注麻醉前预保温及术中的体温维持,可预防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3)术后保证饮食营养适宜,晚餐尽量在5:30PM之前,避免积食影响脑部供血;督促患者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要保证充足睡眠;根据患者情况适宜进行康复训练,引导患者适当进行主动运动;尤其术后镇痛的处理要规范,包括规范围术期镇痛用药的方案、术后疼痛查房、镇痛质控制度等;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和处理,如早中晚三次及时监测患者脉搏、血压等,一旦怀疑发生血栓栓塞,进行DSA检查,依患者病情确定是否需要溶栓治疗;并嘱患者术后及时遵医嘱复查DSA,观察动脉瘤栓塞的变化情况。整个围术期过程中,根据患者心理状况,及时通过鼓励进行心理干预,维持患者情绪稳定。

1.3 观察指标

(1)围术期情况: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2)并发症发生:术后至出院期间,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脑积水、脑血管痉挛、脑梗死、下肢静脉血栓、再出血。(3)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情况[6]:出院时采用GOS评价预后情况,其中Ⅰ级为死亡;Ⅱ级为植物生存,仅有最小反应(如随着睡眠/清醒周期,眼睛能睁开);Ⅲ级为重度残疾,清醒、残疾,日常生活需要照料;Ⅳ级为轻度残疾,残疾但可独立生活,能在保护下工作;Ⅴ级为良好,恢复正常生活,尽管有轻度缺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围术期情况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t=1.381、0.887,P=0.171、0.378),而干预后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8.882,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术期情况

2.3 并发症发生率

干预后,观察组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50%(3/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χ2=4.501,P=0.034),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40,n(%)]

2.4 GOS分级

观察组GOS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U=2.072,P=0.038),见表4。

表4 两组 GOS分级比较[n=40,n(%)]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因其发病快、致残率和病死率都较高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临床广泛关注[7,8]。及时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对颅内动脉瘤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但此类患者围术期并发症风险高,有效的围术期护理于降低围术期并发症风险、改善预后至关重要[9,10]。围术期一体化管理模式涉及术前、术中及术后整个围手术期,可协调多学科资源整合患者从术前评估到术后康复成医护一体的专业平台,整体全面地推进术后康复,提供有效医疗服务。

本研究中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而干预后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提示围术期一体化管理模式对颅内动脉瘤破裂DSA介入手术患者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能明显减短住院时间,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这可能是因为围术期一体化管理模式从患者术前开始,通过提前进行健康宣教,采取术前评估,初步筛出高风险人群,予以重点关注,让患者提前对疾病及术后恢复有一定了解,减少患者的担忧恐惧情绪,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采取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等方式,及术中的保暖等有效避免部分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术后对疼痛的重视,有效且规范的术后镇痛是患者积极配合与快速恢复的前提,这些都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中,观察组GOS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良好、轻度残疾等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围术期一体化管理模式干预颅内动脉瘤破裂DSA介入手术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这是由于采用围术期一体化管理模式术前提前对患者进行干预,进行术前评估,估测破裂风险人群,采取预防性宣教等举措,通过宣传手册、公众号等形式提升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程度,规范健康教育行为,缓解患者心理不适感,以免干扰预后恢复;术后从止痛、饮食、睡眠、运动等方面干预,加深患者对该病的恢复及相关注意事项的理解,协调患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围术期全过程,诱导学习健康行为,引导家属督促其进行健康管理,从而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围术期一体化管理模式对颅内动脉瘤破裂DSA介入手术患者有较好预后效果,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发生。

猜你喜欢

残疾围术住院
妈妈住院了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