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台的构建路径探析

2023-05-03李秋云贾恩礼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

李秋云 贾恩礼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带来极大便利,教育领域也同样如此,新媒体凭借方便快捷的优势逐渐运用到高校教学的各个方面,比如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新媒体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得以凸显。面对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充分利用新媒体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台,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式,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法等方法,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课程学习、线上活动、咨询服务和信息交流四个方面提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台的构建思路,探索如何最大程度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提高高校心理育人效率。最后,基于新媒体的特点对高校教育工作研究者提出新的要求,加强其对新媒体的认识和了解。新媒体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文章只是对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台的构建路径进行初步探析,以期为高校线上、线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台的搭建提供可参考的思路,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互联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4-0170-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职业兴趣量表的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开发和应用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SJYB1320;2021—2023年度常州大学思政工作研究会课堂立项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MF21020600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互联网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1]。对于涵盖了大学生群体的10-19岁、20-2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13.5%、17.2%。从互联网的应用上来看,近10.3亿的用户使用即时通信,也是在所有应用类型中人数占比最多的方式[2]。新媒体是新的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是一种创新性的媒体形式,相较于传统的媒体形式,能够实现获取信息更便捷,内容更丰富的要求[3]。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到来,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高校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

首先,新媒体的传播具有广泛性和及时性,能够更快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和活动通知的传达[4]。以心理活动信息的传播为例,以往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知的发布,要经历至少三个层级,涉及的步骤繁多,大大降低了活动通知的时效性,而如果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能够实现将活动信息直接发布至广大学生群体中,实现信息的高效传达,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途径更多,形式更丰富。以往的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主要以文字为主,但是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其他数字资源往往较难实现大范围的传播。在新媒体平台上,诸如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片、心理放松音乐、心理剧短片等数字资源的传播成为可能,而且运用微信公眾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相关教育资源的推送更迎合学生的喜好[5]。

最后,新媒体能够突破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具有交互性的特点,能够极大地方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6]。疫情中,因为居家隔离,很多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但是教学进程需要继续推进,在国内几乎大部分高校均开始借助于新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现有的线上教学平台也在不断地更新升级,不仅能实现知识的传播,更能通过线上问答、线上调查等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除此以外,借助QQ、微信等平台的线上咨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封控期间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不能面对面沟通的难题。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对的挑战

第一,封控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复杂化。对于学生来讲,疫情使得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场所受限,大部分学生学在宿舍,玩在宿舍,娱乐方式以及社交活动的丰富性大大降低。长期处于熟悉而又封闭有限的环境中,缺少一般性的社会交往,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加剧了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现象,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虽然互联网教育的形式更加灵活、及时、便捷,但是它主要依赖于网络环境,容易出现借题发挥、造谣生事、舆情滋生等现象,这将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影响[7]。再者,在以往情况下学生的日常精力大多数都指向于现实生活中,而一旦发生特殊情况,因为外界环境信息来源闭锁,其关注点便转向了能够突破场所限制的新媒体,面对从新媒体渠道中获取的各种信息,无论是否属实总会和自己的周边生活状态做出对比,从而产生一些心理变化[8]。

第三,虽然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线下教学的困难,但是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更是要求大学生操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很多大学生在课余的时间外出做些实践活动以及实验活动[9],但这一点依靠网络新媒体发挥的作用有限。另外,网络的丰富性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无疑是更大的诱惑,更加容易让学生沉浸在新媒体的娱乐性中而无法自拔。

(一)构建灵活多变的课程学习平台

在突发情况下,基于网络平台的在线课程形式为广大高校所接受。从使用体验上来讲,以腾讯会议为主的在线会议平台因为能够实现小组讨论、师生在线互动等功能,所以是最接近于线下教学的。对于网络课程平台,现在最为广泛运用的是慕课平台。“慕课”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也是一种新型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具有大规模、课程开放、网络课程三个特点[10]。基于慕课平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安排和当前的学生情况,选择符合需求、内容适合的高质量课程,并将链接发给学生进行学习。基于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灵活运用慕课平台上的优质课程,自主地选择各章节内容,推送给不同年级或专业的大学生群体,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与此同时,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也可以作为参与者,应用慕课平台进行课件设计,创新教育内容,录制优质的网络课程,并最终利用互联网传播广泛的特点,实现知识的共享。

(二)构建形式多样的线上活动平台

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心理活动的开展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特殊时期,活动场所受到限制,一些依赖于场地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无法开展,这就需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转变思路,开发设计线上心理团体辅导活动[11]。上面提到的在线会议工具除了能够提供教学方面的功能外,也能进行部分团体心理咨询活动,而且因为是处于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各自身份可以选择性公开,对于一些不善交流,“社恐”的学生来讲更有利于敞开心扉,投入活动之中。除此以外,现今各种小程序、软件等新媒体工具的开发,也能极大地丰富心理活动的形式,比如心理微电影的拍摄、心理海报的设计、心理电影配音大赛等活动,既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也极大地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

(三)构建方便快捷的咨询服务平台

新媒体的出现无疑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的一次冲击,现在的高校基本都已转变了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日常工作当中,以应对突发情况的发生。比如,以往的心理咨询中,往往采用的是面对面咨询的方式,但是在特殊情况下,这种咨询方式受到极大的限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心理中心可以通过构建在线咨询服务平台进行心理咨询工作,如开通微信公众号,设立在线预约功能,并利用公众号宣传心理咨询专用QQ账号、微信账号等,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的预约平台进行预约,并通过QQ和微信与预约的咨询师进行线上的咨询,从而突破了场地和时间的限制[12]。此外借助此平台还能实现一些附加的功能,比如开发“知音信箱”或“树洞”的功能,及时解答学生的心理困惑[13]。

(四)构建高效灵活的信息交流平台

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新媒体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以及与学生的实时互动。比如通过论坛、博客、公众号等方式发布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推文、博客等,既可以达到宣传的目的,又能够在线与学生沟通交流。在此平台上还可以发布心理活动的相关信息,从而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效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做好测评结果的电子档案的整理与存档工作,并且对心理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建立在线的心理健康危机预警库,实现与学生所在学院之间的信息互通和交流。如大学生心理测评系统、个人电子心理健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等,都可以较好地突破时空限制以及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弊端[14]。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路

新媒体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对于大部分高校教师而言,仍将新媒体作为娱乐性质的网络工具。很多高校教师仍旧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上仍和传统课堂相一致,不能及时更新教学设计,课件和教案都过于陈旧。这就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主动剔除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内容,对自身的主体观念进行及时更新,做到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并分析和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利用好新媒体,改善提高自身的教学教法,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在乐趣中实现学习。

(二)增强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和学习

当下很多教师特别是老教师群体并没有掌握新媒体技术或是对新媒体技术掌握得不够透彻,从而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比如一些高校线上课程因为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不足,不会灵活运用新媒体的所有功能,从而不能给学生呈现精彩的心理教育课程。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更新学习提升自己,并能熟练地运用新媒体工具的各项功能,灵活地借助其他相关的辅助软件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同学们之间的交往与交流,在举行心理活动时要增强活动的丰富性,在不同的教育目的下,要能选择最适宜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三)加强网络监管以及思想政治学习

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良莠不齐,学生在从事网络活动时,容易出现造谣生事、舆情滋生等现象,这不仅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影响,还有可能引发社会舆情,带来更严重的社会影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学习,在面对此类情况时能够从容应对,理性解决。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督和管理,在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既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网络平台的负责人,在一些不涉及保密的情形下可以考虑进行网络实名制,从而加强对新媒体信息的监管[15]。

目前,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将来的应用以及平台构建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新的问题与挑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搭建好线上、线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台,从而实现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钱璐.新媒体视域下抖音平台的新闻类短视频内容生产实践探析:以中央新闻媒体的抖音号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24):40-42.

[2] 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08-31.

[3]孟芳芳,李晶,刘长锴.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改进途径简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8):36-37.

[4] 杨仑.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长江丛刊,2018(6):67-68.

[5] 肖荆,郭晓玲.高校新媒体教学实践策略分析[J].科教导刊,2020(30):78-79.

[6] 王建国.基于网络新媒体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分析[J].科技风,2015(23):198.

[7] 吴丽霞.浅析“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20(4):142-143.

[8] 翟舒妍.论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6):111-114.

[9] 胡雁波.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辅导员应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分析[J].大学:思政教研,2021(4):67-68.

[10] 刘盈,温薇.刍议慕课视角下农林院校会计学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构建[J].才智,2014(34):134.

[11] 冯志勇.新媒体环境对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中国报业,2011(22):79-80.

[12] 郭彦霞.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5,28(16):84-85.

[13] 黄小云,关明,班元元,等.新媒体环境下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台的对策研究[J].法制博览,2015(31):44-45.

[14] 韩丹丹.试析新媒体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山西青年,2021(21):161-162.

[15] 杨海,王晓晓.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2):82-83.

作者简介 李秋云,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贾恩礼,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信息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