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纸媒社会正能量传播的四大创新路径探析

2023-05-03李春华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纸媒平台建设读者服务

摘要:近年来,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传统纸媒积极拥抱新媒体技术,通过搭建新媒体传播平台,丰富媒体传播形式,做优做强媒体传播内容,加强对受众的用户体验,凭借自身“国家队”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在媒体激烈竞争的新媒体时代,传统纸媒逐渐焕发了“第二春”,获得了越来越强的传播效果。作为主流媒体,纸媒承担着弘扬社会正气、传递社会正能量的重要职责。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法,以焦作日报、都市晨报、成都晚报和银川日报四家纸媒为例,通过对这四家纸媒的传播载体、内容报道、平台建设和媒体服务进行研究,分析了纸媒做好社会正能量传播的创新路径,得出了纸媒应当通过创新载体形式、推进公益报道、创建全媒体平台、细分服务性报道等方式加强自身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社会正能量的传播。

关键词:纸媒;社会正能量;传播载体;内容;平台建设;读者服务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3-0130-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河南省社科联项目“地市党报记者的传播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124410402

纸媒作为传统主流媒体,肩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引导舆论、聚焦热点事件、关注社会民生等重要职责,其应当利用独家信息资源优势,依托话语权威性与公信力,丰富传播手段,开发新的传播渠道,增强品牌价值与影响力,将传播价值定位于受众精神文明需求,帮助公众树立健康、正面的人生观,促进社会正能量的传递[1]。

因此,如何在传播过程中融入正能量价值理念,成为纸媒制定传播策略的参考标准。本文以焦作日报、都市晨报、成都晚报和银川日报四家纸媒为例,从探究纸媒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创新路径,希望为纸媒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基层公众的传播目标实现,提供帮助与借鉴。

一、创新载体,讲好基层一线的故事

(一)创新载体形式,建立多元化的传播渠道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传播技术得到普遍适用,对传统纸媒产生一定冲击[2]。为了适应多元化的传播趋势,纸媒应当在原有基础上,对载体形式进行丰富与创新,打造多元化立体式的媒体矩阵,扩大传播范围和品牌影响力。以河南省焦作市焦作日报为例,在纸质媒体出版的同时还打造了焦作日报数字报刊平台,同时与微信等互联网社交平台携手合作,建立了焦作日报APP和焦作日报视频号,利用社交网络信息更新快、受众覆盖范围广、互动程度高等特点,实时发布新闻内容,由渠道单一、纸质出版的传统传播模式,向多元化、数字化、移动化的传播模式转型,以更好服务于不断变化的传播需求,弘扬社会正能量。

(二)定位正能量价值观,讲述基层一线的故事

作为我国权威性象征的主流媒体,报纸在开展新闻报道时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弘扬主旋律,坚持反映正能量。在反映现实问题,关注社会议题的传播价值定位下,纸媒的采访报道工作应当是对基层一线故事的真实记录与深度剖析[3]。仍以焦作日报为例,为了贴近基层群众生活,其在头版、要闻、时事、政治、财经、社会、民生、广告等原有版面基础上,不断调整专栏类型,根据基层受众的传播需求,相应增加了科教卫、文学、历史、交通、时评等基层专题故事,或者推出特刊专版,如2023年2月24日的《【地名故事】河南传统村落:韩愈故里苏庄村》历史版面和《焦作高铁!重要提醒!》以及2022年1月13日的《疫情緊急求助:你留言 我来办》公益版面;2022年6月16日的《夏季,警惕食物中毒》、《我市首个移动核酸检测实验室停泊市人民医院》科教卫版面,2022年5月21日的《漫谈杨清喜的文学情缘》文学版面,2022年8月17日的《加快推进我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交通版面,2023年1月20日的《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我市2022年农业农村工作亮点回眸》新农村版面等等,报道内容始终围绕基层一线的生产实践活动,真实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这些来自人民群众的真实的报道,自然受到读者受众的关注和欢迎。纸媒一方面要深入基层生活,深入群众,寻找基层故事的独特性与亮点,把握基层群众的关注点;另一方面,要关注基层受众的情感需求和精神世界,引入受众所关心的话题,提升人文关怀,传递地域历史文化特色,以基层故事呈现地域特色,传承地域文化,传播正能量价值观[4]。

二、推进公益报道,彰显社会责任

(一)推进公益报道,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公益报道彰显了以人为本、社会正义等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尊重、关怀公众群体为出发点,为困难群众提供慈善救济和经济帮助,是纸媒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重要创新路径[5]。以江苏省徐州都市晨报为例,其在《身边事·公益徐州》专题版面中,刊登了《很多健康孩子被弃是因家长无知》《热心人奔走多日,为盲女联系医院》两篇公益报道,第一篇报道讲述了作为一名临床经验丰富的退休儿科医生——庄汉秀老人以72岁高龄,坚持在当地福利院中从事了长达四年的义工服务工作,为被遗弃的儿童治疗疾病,帮助其逐渐恢复健康;第二篇报道讲述了经营小吃生意的热心读者吴师傅,在看到关于盲女刘芹的新闻报道后,主动帮助其联系多家医院,最终得到矿山医院的免费医疗救助。两篇报道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普通百姓投身公益活动的新闻事例,传播了无私奉献爱心、珍爱生命与健康、热心救助他人等正能量价值观,为鼓励公众自发参与公益事业,树立了榜样典范。

随着传媒手段的进步,纸媒的传播活动也不局限于文字和图片,纸媒在推进公益报道时可以积极采用多种传播手段,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平台,推进公益报道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为扶弱济困、爱心帮扶等公益活动争取最大的帮助和最多的关注。2022年11月,河南各地的蔬菜出现了销售难、运输难的局面困境,焦作日报迅速行动,所有记者全部到田间地头,开展爱心助农活动。焦作日报从11月20日开始,连续多天开辟专题版面进行助农报道。新媒体平台开通了“您的声音我在听”爱心助农通道,公布了爱心助农电话和二维码,并举行了多场爱心助农带货直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焦作日报团队帮助菜农销售蔬菜10万余公斤,有效解决了菜农的卖菜难问题。

(二)支持公益事业发展,彰显社会责任

纸媒作为主流媒体,应当提高人文关怀,响应读者关切,支持公益事业健康、顺利发展,以公益专栏和公益报道的形式,宣传公益服务理念,与行政机关、法律机构加强合作,提供法律事务咨询、公共行政服务等公益惠民项目,为困难群众提供救济途径,引导受众舆论,传播公益慈善的正能量价值观,彰显社会责任[6]。作为市级范围内发行量排名第一的纸媒——江苏省徐州都市晨报,始终关注与支持公益事业,设置了《身边事·公益徐州》栏目版面,以专题报道的形式,定期对地方公益项目和公益活动进行宣传,其刊发的《我想有份工作,不给家里添负担》报道了徐州市残联每年定期组织残疾人专场就业招聘活动,为其寻求工作岗位与就职机会,并充分考虑到残疾人行动不便的特殊情况,先确定职位信息,再通知各行政区内的残疾人前去面试应聘;同时从行政事务角度,指导残疾人利用互联网行政服务管理系统,查询招聘信息、发布个人求职简历。发表的《临近高考查出白血病 男生病床上坚持备考》,号召公众为患病考生捐款,帮助其筹集治疗费用。连续报道的《8岁海花将能看到这个世界》,追踪报道了胡庆红照顾先天性白内障孤儿的无私献爱心事迹。在都市晨报的公益宣传推动下,城市文明程度大幅提高,徐州市在全国公益慈善城市100强评选中,荣获了“七星级公益慈善城市”的美誉。

三、创建全媒体平台,打造传播新阵地

(一)创建全媒体平台,提升精神文明感召力

基于媒体融合发展,纸媒应创建全媒体传播平台,丰富传播形式,拓展传播范围,开发移动端传播渠道。以成都晚报为例,在成都文明创建全媒体平台的统一运营管理下,成都晚报得到成都市文明办的鼎力协助,设立了成都志愿者网站和成都志愿者APP,建立了中国文明网成都站和与之对应的成都文明网APP,每天发布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新闻,宣传“文明成都”价值观,鼓励受众“做文明市民,与文明同行”。在“讲文明,树新风”的传播理念指导下,成都晚报先后与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媒体加强合作,建立微博主页,申请微信公众服务号,开发微成都门户APP,定位“在成都、爱成都”城市微博社交应用,依托社交网络的用户资源优势,与受众交流互动,了解、反馈受众需求,提升精神文明感召力,持续传播社会正能量[7]。

(二)打造传播新阵地,树立文明城市形象

为了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纸媒应当向数字化、移动化方向发展,打造传播新阵地,提升自身品牌价值,传播精神文明新风尚[8]。将成都晚报作为分析案例,其利用互联网资源平台,发布纸质刊物的数字电子版,并在网站首页设置了成都志愿者网站、《成都晚报·书香成都》周刊电子版、成都晚报官方微博的窗口连接,涵盖公益项目、读书活动、社交互动等多个领域,成功实现传播模式转型,打造了多元化、全媒体的传播新阵地。成都晚报始终将构建“文明成都”与宣传城市文明,作为最高传播目标,关注城市文明建设,将爱心公益、好人好事、文明事迹与相关活动作为重点报道对象;开发成都志愿者APP与成都志愿者网站,更新公益活动消息,发布公益新闻,为志愿者之间相互交流、组织发起或报名参与志愿活动提供便利平台,鼓励受众共同为城市文明进步作出贡献,凝聚社会正能量,树立成都文明城市形象。

四、细分服务性报道,提供“服务指南”

(一)细分服务性报道,贴近受众生活需求

纸媒应当将正能量传播与满足、贴近受众生活需求结合起来,坚持为社会公众提供详细准确、种类全面的信息资讯服务[9]。作为宁夏文化名片的一级纸媒银川日报,其传播理念为“服务老百姓,传递正能量”,为更好地服务民生,设置了《广角空间》《书香·银川》《贺兰山》等专题版面。在其专门开设的《贺兰山》版面中,刊登了诗歌《这一个梦》,散文《路灯》《香椿》和《说银川》等读者作品,鼓励受众以写作的形式,记录生活中的趣事和精彩片段;在该报开设的《广角空间》版面发表的《花香漫湖城》《满城绿意入画来》两篇报道中,以图文配合的形式,介绍了银川的特色景观园林,说明了绿化工程建设情况,展示了春意盎然、花卉满城的城市美景,宣传“生态城市”“绿化模范城市”发展目标。银川日报关注受众生活,不断增强报道可读性和实用性,为受众提供空气质量信息、生态环境调查、阅读写作、法治建设、政策解读、理论分析等多种信息服务,報道种类涵盖了生产实践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受众对衣食住行的新闻资讯需求,同时报道内容处处渗透着正能量价值观,抒发对城市的热爱之情,歌颂美好生活。

(二)提供“服务指南”,提高受众幸福指数

纸媒应当洞察国际形势,把握经济发展与法治建设的方针政策,解读受众所关心的社会议题,根据公众生活状态选择报道主题,定位“服务指南”核心品牌。银川日报在封面、要闻、社会综合、中国新闻与外国新闻等基础版面之外,结合热点事件、广受关注的民生话题,不定期推出服务类专题版面,如其聚焦“银川工业19条”新政而开设的专题版面发表的《银川工业19条五大亮点》《19条新政为企业发展送来“及时雨”》,详细分析了银川市政府为扶持工业经济发展而颁布的政策条例。“服务指南”的品牌定位,要求纸媒关注受众的想法与意见,提高报道的实用价值,为市民生产、生活提供行为指南,提升公众的幸福指数[10]。

近年来,各纸媒都加强了用户体验,相继增加了服务栏目,《焦作日报》在纸质报纸版面上专门增加《公益之声》栏目,专门进行社会公益宣传。另外,在新媒体平台开通了《找找吧》栏目,主要聚焦城市居民失物招领、寻人启事、群体帮扶等内容,获得了当地市民的广泛关注,也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获得了当地受众群体的一致称赞。

五、结语

新媒体刚兴起时,传统纸媒确实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纸媒发行量下降,收入锐减,甚至个别声名在外的纸质媒体最终消失,给纸媒行业带来了阵阵“寒意”。但是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传统纸媒重新焕发了“生机”,尤其是凭借其权威性和严肃性,在引导舆论和社会传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为权威主流媒体,纸媒应当创新载体形式,借鉴新媒体技术,补齐传播短板,丰富传播平台,建立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做优做强传播内容,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定位正能量价值观,讲述基层一线的故事;推进公益报道,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支持公益事业发展,彰显社会责任;创建全媒体平台,提升精神文明感召力,打造传播新阵地,树立文明城市形象;细分服务性报道,贴近受众生活需求,提供“服务指南”,提高受众幸福指数,推进传播路径改革创新,推动社会正能量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刘越山.融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转型的发展路径:基于对多家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作品的研究[J].全媒体探索,2022(5):36-38.

[2] 吕冬梅,陈玲,李禾,等.基于微信平台的科技期刊学术论文推广分析:以《中国中药杂志》為例[J].编辑学报,2022(2):198-201.

[3] 任蕾.融媒体背景下传统纸媒的转型研究: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21(21):46-48.

[4] 刘政.新媒体时代纸媒微信公众号发展途径分析: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为例[J].科技传播,2021(12):162-164.

[5] 王玉君.微信公众号助力传统纸媒扩大传播力之策略探析[J].中国传媒科技,2021(3):37-39.

[6] 吴来安.公共危机下新型主流媒体的广告图像传播:基于《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探索性考察[J].新闻大学,2020(10):34-54,119.

[7] 董园园.读者价值需求下纸媒与数字媒体融合服务体系的构建[J].绥化学院学报,2020(2):140-142.

[8] 陈诗.微信矩阵对传统纸媒的价值提升:以《新京报》为例[J].传媒,2019(6):68-70.

[9] 万小广,程征.“移动端还有巨大想象空间”:对话新京报传媒公司副总裁、北京热火朝天科技有限公司CEO刘炳路[J].中国记者,2015(5):59-62.

[10] 陆薇.传统媒体新闻评论在网络空间的实践探索及其启示:以“新京报评论”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4):38-41.

作者简介 李春华,记者,研究方向:新闻采编。

猜你喜欢

纸媒平台建设读者服务
保持开放心态,探索新媒体营销新形式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我国纸媒转型突破方案
纸媒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绩效提高途径探析
现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发展的新趋势研究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变革
图书馆如何注重服务细节 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