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重勾连”:法治教育专册“活动园”使用策略

2023-04-28郑玲雅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3年4期
关键词:法治思维道德与法治

郑玲雅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教材是法治教育专册,内容以宪法精神为主线,旨在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活动园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占比重较大。要用好活动园,教师可尝试如下策略:构筑勾连的基点,丰富法治生活经验;找准勾连的锚点,深化法治精神认同;搭建勾连的支点,促进法治思维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专册;活动园;法治思维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教材是法治教育專册,内容以宪法精神为主线,旨在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1]教材设置了多个栏目,其中活动园在这些栏目中的占比最大,且高于其他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活动园的比重。这是教材的亮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应借助活动园,创设真实丰富的生活情境,促使学生实现从教材知识向生活实践的过渡,完成普及宪法常识向发展学生法治思维的跨越。

然而,法治教育专册四个单元的活动园编排分散,其隐含的逻辑关系和活动主旨不易被发现,需要教师从不同的维度,分析其逻辑结构,挖掘其价值指向,将其转化成可操作和运用的教学内容。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课为例,教师尝试以前后勾连、单元贯通的方式,构筑勾连的基点,找准勾连的锚点,搭建勾连的支点,帮助学生丰富法治生活经验,深化法治精神认同,促进学生法治思维的发展。

一、构筑勾连的基点,丰富法治生活经验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课的活动园紧扣课文主旨,带领学生从公民的基本权利出发,认识公民行使权利时的界限,再将学生的视野延伸到公民应履行的基本义务。结合情境和实际生活,学生认识到公民既享有权利,也需要履行义务,从而树立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理念。

(一)勾连单篇与整体,明确活动园的目标和内容

教材对活动园的安排体现了整体构思的特点。一个单元里,每一个活动园都是以前面的内容为基础进行设计的,各篇之间相互勾连、前后呼应。由此可见,只有把各篇勾连起来研读,才能通盘把握活动园的逻辑结构。六年级学生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认识较为模糊,容易将二者割裂开来,存在“重权利,轻义务”的认识误区。备课时,教师可从内容、形式、主体等方面对本课的活动园进行统整分析,梳理活动园的目标、内容以及学习方法(如表1),引导学生初步整理已有的法治生活经验,尝试在生活中学习法律。

(二)勾连内外与彼此,厘清活动园的结构和体系

图片、文字资料和案例是活动园的构成部分,每个活动园既有这样的基本结构,又以一定的逻辑关系和知识体系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形成单元和教材结构(如图1)。勾连内外与彼此指的是实施活动园既要不断向内深入探析活动内容,又要向外适度延展活动范围,根据学生认知起点和生活经历重构活动序列,补充与本课学习密切相关的活动,为学生深入感知和研讨奠定基础。

本课安排了七个活动园,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知道宪法全面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不能滥用权利,而后了解公民的基本义务、人权及人权公约。这些活动园紧扣单元主题“我们是公民”,结构完整,逻辑严密。

在教学“公民的基本权利”板块时,教师将前三个活动园进行勾连。首先指导学生分组搜集信息,接着让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从“了解基本权利”“宪法保障权利”和“行使基本权利”三个方面进行汇报。交流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时,学生展示了多组照片:用弟弟妹妹的出生证说明公民享有生命权和生育权;用父母工作的照片说明公民享有劳动权;等等。教师还补充了“文盲”和“辍学”等相关概念,说明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接着,学生完成活动园1的序号题和活动园2的连线题。在后续的学习中,这些资料又被多次呈现和讨论,实现了一“园”多用,引发了学生更多的思辨和质疑。特别是在讨论关于“文盲”和“辍学”的话题时,学生不仅关注到了“受教育权”,还将视角转向了“义务”,延展了思维,推进了活动的深度和广度。这样的勾连丰富了活动内容,提升了活动价值,更重要的是将晦涩难懂的法律知识转化成了浅显易懂的学习内容,实现了教材与生活、认知和思维的同频共振,深化了学生对法治生活的理解。

二、找准勾连的锚点,深化法治精神认同

认同法治精神,就是认同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证据,依法解决问题的原则。活动园包含丰富的法治信息。教师应借助其真实、开放的情境,带领学生以活动园为跳板,积极地向生活领域过渡,让学生深化对法治生活的理解,强化对法治精神的认同。

(一)真实勾连,让活动链接生活

法治教育专册中的部分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有一定距离。教师应围绕课文主题,利用活动园链接学生的真实生活,鼓励学生通过资料搜集、调查访问、实地参观等途径做好学习准备。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课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义务”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三个板块。根据单元目标和本课主旨,教师对七个活动园的设计意图和逻辑关系进行研读,从以下两方面设计了“发现身边的‘权利和‘义务”预学单。其一,教学“公民的基本权利”板块时,引导学生参照活动园搜集资料,如:上网搜索,筛选资料;请教他人,记录要点;查阅书籍,做好笔记;自我回顾,整理图文。同时,引导学生参照活动园中的案例,查找身边的类似事件,初步认识权利不是绝对的。其二,教学“公民的基本义务”板块时,引导学生初步阅读活动园的内容,对照生活中履行或不履行国家、社会和家庭义务的事例。如此,教师围绕权利和义务两大关键词,引导学生初步阅读活动园,选择生活中的相关事例,将法治学习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带着问题和想法走进课堂。

(二)情境勾连,让探究聚焦问题

法治教育专册的教学必须从教转向学,基于学生的法治生活“问题”展开教学。[2]教师立足活动园提供的丰富情境,在实际教学中敏锐捕捉学生的兴趣和困惑,对活动园进行二次设计,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活动园3的主题是“权利有界限”,学生踊跃分享了“邻居占用楼道养狗”“小区大妈随意占用公园绿地晾晒衣物”等案例。这些案例与活动园3中“高叔叔装修影响邻居休息”的情境非常相似,均指向“权利失去界限”这一问题。教师抓住这一问题,将几个案例勾连起来组织探究:高叔叔有装修自家房子的权利,但不应该侵害邻居的休息权;同样,狗主人有养狗的自由权,但不应该侵害邻居使用公共楼道的权利……通过探究,学生对“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维权方式的认识,教师出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根据其中的条文,可以得出结论:楼道属于该栋楼房的公共领域,而不为某个业主单独享有。楼道是由全体业主共同享有的,因此无论是业主还是物业管理企业都不得擅自占用楼道,损害其他业主的共同利益。这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依据。经过讨论,学生提出了以下方案,以解决前面几个案例中的问题:(1)和养狗的邻居有理有据地沟通解决;(2)请物业或社区出面协商;(3)拨打投诉电话;(4)向法院起诉。

勾连具体情境,使学生对“公民的权利是有界限的”这一知识的探究变得更加生动。学生阅读法律条文,感受法律的作用,增强了学法、用法的意愿、能力,对法治精神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

(三)开放勾连,让课堂联动社会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法治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向现实生活延伸,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在实践中逐步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如结合学校组织同学们外出春游这一事例,教师设计了“外出活动中学生的生命安全该如何保障”这一问题,并在班级进行“热点追踪”,指导学生结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进行辨析。有学生从未成年人的角度出发,阐述外出活动中的学生享有生命健康权,教师在活动管理中应尽职尽责,保障学生的安全。也有学生认为自己是生命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最后,学生以连环画、法治小报、情景剧等形式展示成果。整个过程是一次围绕真实事件展开的综合实践。经过个体的独立学习和全班的激烈讨论,学生加深了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理解: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生命健康权等权利;作为公民,我们也有义务遵守国家的法律规定。如:过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等。在开放式的社会体验中,学生将知法、守法的价值观深植于心。

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拓展诸如模拟法庭、采访法官等联动社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思考、判断、辨析的过程中,培养法治思维习惯,强化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

三、搭建勾连的支点,促进法治思维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好活动园提供的思维线索和工具,搭建支点,勾连“法”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让学生能在生活中看到“法”、摸到“法”、感知到“法”,从而促进学生法治思维的发展。

教师勾连活动园1、2,让学生比较宪法颁布前后的公民权利和义务(如表2);勾连活动园1、2、4、5、6,让学生理一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勾连活动园5、6、7,让学生列一列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用可视化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全方位的权利保障。

此外,教师还积极尝试用思维导图(如图2),帮助学生梳理公民的基本权利,将分散在各个活动园中零散的知识整理成系统、外显的思维导图,并设置部分空格,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判断等理性分析的过程。直观形象的思维工具打通了活动园之间的内在關联,打通了“法”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联。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认知链,习得了思维方法,获得了思维能力的提升。

法治教育专册为培养诚实守信、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具有民主观念与法治意识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基础。“三重勾连”策略,通过梳理活动园的内在关联、探究活动园的目标和价值、拓展活动资源,丰富了学生的法治生活经验,深化了学生对法治精神的认同,发展了学生的法治思维。这种勾连不仅包括活动园内部的勾连,还包括活动园与学生生活、社会、时代等的勾连。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还可探讨活动群之间的勾连、不同内容之间的勾连,为道德与法治教学带来更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道德与法治教材法治专册介绍[EB/OL].(2017-08-28)[2023-3-30].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20170828/sfcl_20170828/201708/t20170828_312493.html.

[2]张福华.基于“问题”的法治教育专册教学例谈[J].中小学德育,2021(2).

(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法治思维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用法治思维创新群众工作
运用法治思维推进精准扶贫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