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04-27朱芸莹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思政课高校

朱芸莹

摘 要: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重要的时代价值,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珍贵的教学素材。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融入红色文化资源,既有助于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也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打造出有理论深度、情感温度、实践力度的课堂。目前,还存在着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融合深度不够、教学方式创新程度不高、新媒体新技术应用力度不足等问题。要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机结合,需立足传统课堂教学讲好红色故事、开展实践基地教学弘扬红色精神、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传承红色基因,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活”起来、“亮”起来、“强”起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思政课;红色文化资源;高校;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8.06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资源蕴含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育人价值,应充分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主阵地的作用,把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堂结合起来,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

1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理论与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以精神与物质形态存在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善用红色文化资源,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机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能使思政课堂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进而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1.1 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的理论深度,让学生善思善想

高校思政课具有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先进文化资源。“马克思主义是红色文化形成的理论根源和思想基础,红色文化发展史始终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密不可分。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坚持政治性和理论性相统一,坚持思想性与理论性相融合,既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深度,又有利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与此同时,大学生能在思政课中正确领会红色文化精神,增添积极向上的力量,不断加深对党的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提升思想高度、拓展思维宽度、延伸视野广度,做到有所学、有所思、有所悟,更好地满足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力争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大学生。

1.2 有益于加深思政课的情感温度,让学生入脑入心

红色文化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者有机结合的统一体。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能够给大学生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用红色故事滋养时代新人,从一个个生动的红色故事中感悟初心与使命,汲取昂扬奋进、团结拼搏的精神动力,引发强烈共鸣,激发爱国情怀,使大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用红色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红色精神彰显出鲜明的时代价值和力量,能够感染并激励大学生,使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融入,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能够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加深思政课的情感温度,使大学生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

1.3 有利于提高思政课的实践力度,让学生真学真用

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扩展和深化,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中,可以丰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助力思政课实践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红色旧址、红色文物等物质层面的红色文化,是对红色文化精神的阐释,蕴含理想信念、爱国主义、责任担当、奋斗精神等方面的教育资源,是高校對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体现了革命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能让新时代大学生加注成长成才的“营养剂”,补足精神之“钙”。通过现场实践教学,给大学生提供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的教学感受,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大学生进一步深刻地去感悟红色文化,将红色精神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强化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以实际行动,赓续红色血脉,争做时代新人。

2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运用中面临的困境

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思政课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近年来,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得到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在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相融合的过程中,仍面临融合深度不够、教学方式创新程度不高、新媒体新技术应用不足等现实困境。

2.1 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融合深度不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思政课教师虽有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融合的意识,但是并没有完全把握好二者的关系,未能很好地将鲜活的素材和资源进行整合让其转变成为有效地教学内容。红色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育人价值没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而是更多地停留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层面上,注重内容形式,缺少深入分析,导致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思政课堂与红色文化资源联系不够紧密,缺乏有效融合,没有贴近学生的实际,难以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打动学生的心灵,大学生在课堂中不能持续地接受影响与教育,不能深刻地理解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核,红色文化育人功能受限,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2 思政课堂的教学方式创新程度不高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中的作用得到不断挖掘,但教学方式创新程度还不够高,课堂中更多地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内容浅显化等问题。部分教师只是简单地进行历史回顾,通过课件展示红色文化的相关资料,对于情境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参与互动式教学等方式的运用不够。对于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挖掘还不足,缺少互动、分享和交流,影响了学生课堂参与度与实际的学习效果,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中没有得到较好发挥,未深入了解红色文化、感悟红色文化,难以增强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

2.3 教学中新媒体新技术应用力度不足

互联网快速发展,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提供了多样化的方式,也给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思政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使红色文化的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行为方式等受到网络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他们对学习形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媒体新技术作为红色文化资源嵌入高校思政课的载体和平台应该得到有效利用,但在实际的思政课堂教学中,还未能充分运用现代新媒体新技术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创新转化,对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还不足,使红色文化教育缺乏生动性和亲和力,思政课堂缺少吸引力和时代感,抬头率、点头率不够高。

3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有效应用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要求。面对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将红色文化资源嵌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找准关键点、切入点,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切实提高育人实效。

3.1 立足传统课堂教学讲好红色故事,让思政课“活”起来

红色故事有思想、有温度、有深度,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能够带给新时代大学生以精神的激励、思想的触动、心灵的启迪。要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法,将生动鲜活的红色故事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堂中。在思政课堂中讲好红色故事是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让红色故事能够更好地入耳入心,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增强思政课教学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使大学生深刻领悟红色精神,汲取红色力量。立足传统课堂教学讲好红色故事,要思考时代特征、学生特点,紧贴现实需要。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完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讲好红色故事的能力,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故事的价值意蕴,做到用心用情用力,讲准讲深讲透。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讲好红色故事,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拉近与红色故事的时空距离、心灵距离,深深感悟红色故事的思想内涵,在课堂中提升参与感、体验感和获得感,真正让红色文化深入内心,让红色精神融入青春血液,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3.2 开展实践基地教学弘扬红色精神,让思政课“亮”起来

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开展实践基地教学是提升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要环节,能够使思政课教学富有感染力和针对性,可以让思政课变得更立体、更生动、更鲜活,直抵人心,增强红色文化育人的实效性。红色文化资源使大学生的精神得到滋养,要充分利用并发挥现场教学资源的优势,积极营造出传承红色文化的氛围,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课堂。依托博物馆、革命旧址、故居、纪念馆等开展实践教学,探访红色足迹,通过正面熏陶、互动体验等方式开展教育,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深刻地感悟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英雄气概和伟大人格,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精神所带来的力量,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产生共鸣、学有所得,激发出爱国热情,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志,强化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自豪感、荣誉感与归属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课堂所学转化为实践能力,将红色文化蕴含的精神内化到自身的实际行动中,使红色精神传承不息。

3.3 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传承红色基因,让思政课“强”起来

2022年4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提出,“互联网深刻塑造了青年,青年也深刻影响了互联网。”互联网改变了大学生的求知途径和思维方式,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有着鲜明的个性,易于接受新事物,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種网络工具。要科学把握时代的显著特征和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和思政课教学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新媒体新技术的优势,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红色文化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与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融合,让思政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生动性。可将图片、视频、动画等技术手段灵活穿插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将视、听、触相结合,打造出体验浸润式、多维立体化的教学情境,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和时代感,增强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功效,让红色文化入耳、入眼、入脑、入心,使学生深刻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充分领悟学习红色精神,在新时代当好红色文化的弘扬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N].人民日报,20210627(0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07/12/c_1127647536.htm,20210712.

[3]渠长根.红色文化概论[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7:94.

[4]刘建平,周蓓,莫丹华.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 打造高校思政课“金课”[J].中国高等教育,2021,(1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青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7.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资源思政课高校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