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从『和而不同』开始

2023-04-15汪小龙

师道(人文) 2023年3期
关键词:冰壶摩擦力比赛

汪小龙

三年一届的“教坛新秀”比赛已进入倒计时阶段,闯入决赛的青年教师们用各自的“独门秘籍”做着最后的冲刺。他们有的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一遍又一遍在熟悉文稿的过程中寻找比赛的状态和预演教学的环节;有的则是定定地盯着电脑,好像是一名侦破“大案”的警察,一次又一次回看教学录像,并不时在笔记本上写下重要“证据”……我们组则显得与众不同,大家为了这次比赛,在最后本该争分夺秒的时间里却激烈地吵起来了,经过备课室的老师和学生们纷纷探进头来,好奇地向里面观望……这样的场景一直持续到了比赛,青年教师成了我们学校靓丽的风景,每天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向权威说“不”

我们组的老师们是真的“吵”起来了。“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从科学方法的视角来看,不仅有贯穿始末的控制变量法,还有简化测量的转换法,不加精确控制而是任性地推送冰壶,违背了控制变量的实验思想……”汪老师是科学组最为权威的老师,他不仅拿过自治区的名师赛一等奖,而且曾两次夺得全国比赛的冠军,他发言的分量不言自明,老师们纷纷点头表示同意。只有教学刚满一年的小杜老师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坚持认为“给学生提供直观的科学体验从而引发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思考,这样设计的价值要远大于科学结论本身”。一边是老教师各级大赛的经验和数十年教学的权威,另一边则是新教师“固执己见”的坚持,谁也说服不了对方,谁也改变不了彼此,所以,讨论的声音愈来愈大,像是真的吵起来了。

这个故事还得从克市三年一届的教坛新秀比赛说起。这项比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通道,只有顺利经过这个通道的老师,才有资格加入学科工作室的团队,有进一步成为学科带头人的可能,当然也就意味着在自己的学科领域站住了脚。

既然是比赛,就有比赛的残酷性,更何况是每三年才举办一次的专业赛事。从几百人参加的初赛笔试到几十人参加的现场抽题说课复赛,再到只有几个人参加的教学公开课决赛,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没有两把刷子是挺不到最后的。也正是这样超乎寻常的难度和挑战,赋予了比赛超乎寻常的分量。上到教育局下到学校,无论是哪一级的教育领导,还是学校的老师,都分外在意比赛的名次。

而这位据理力争的年轻教师小杜,恰巧就是打入本届教坛新秀决赛的老师,也是学校全部参赛选手中唯一一位成功晋级的年轻老师。按理说,他应该虚心接受老教师的指导,重新优化和修改实验设计环节,从而为赢得比赛奠定基础。可他毅然决然坚持自己的设计,恳请大家给他一次试讲的机会,他想用现场学生的真实感受给自己一个答案。考虑到时间紧迫,大家一致认为试讲宜早不宜晚,最好尽快展开。

由学生检验

第二天上午第一节课,八年级七班的教室里坐满了听课的学生和观课的教师。上课了,小杜老师的开场语里饱含着年轻教师的朝气和力量:“2022年立春日,中国北京冬奥会顺利开幕……在北京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冰壶混双循环赛中我国冰壶混双选手战胜瑞士队,获得胜利……”

和集体备课时预设的一样,课堂平稳有序地向前推进着。终于到了最让人担心和纠结的环节——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实验环节。汪老师也停下了手中的记录,略微调整了一下坐姿,带着某种期待认真注视着学生、观察着课堂。

杜老师额头上的汗珠一颗接着一颗不断往外冒,多到擦也擦不完。他背向学生,面向黑板,长长地吸了一口气,尽量调整自己紧张的情绪,带着略微发颤的语调说道:“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冰壶比赛的器材——冰壶和冰壶刷,现在马上要进行最重要的比赛环节,请各小组仔细阅读赛事要求,推选合适的选手到比赛场地。”随着一声“请双方运动员出场”的指令,现场一下子沸腾起来。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向着教室里的冰壶“赛道”聚拢,激动、欢快、兴奋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像是奏响了一曲课堂交响乐……

这节课上得太棒了!

把冬奥融入教学,把冰壶比赛作为突破学科知识的载体,趣味十足,不止学生喜欢,老师们也很欣赏这样的设计。看得出来,学生的参与性很高,活动效果非常好!

教室后面听课的老师们窃窃私语,纷纷给出了自己的评价。在大家一边谈论一边走出教室的时候,汪老师若有所悟地向讲台上的杜老师竖起了大拇指。

后来,他跟我们说,那一刻,他想到了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教育必须从解放学生的双手、双脚、头脑、时间、空间开始,要让学生在自由的生活氛围中感受到教育带来的欢乐和喜悦。”也是那一刻,他决定放下经验,和年轻教师一起,向权威说“不”。

重省创新

时间重新回到老师们第一次集体备课时,那一次大家的讨论十分激烈,矛盾也很集中,老师们争议的焦点就是课堂的容量和教学的完整性。重点恰恰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而小杜老师镶嵌冬奥的场景设计大有喧宾夺主的架势,由于学生过于热烈和激动的体验,消耗了原本预留给解决教学重点的时间,致使探究性实验仅仅停留在了实验设计的层面,而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却并未发生。

所以评课议课老师们的意见大多也都一致,汪老师也极为赞同。只不过,他从创新的视角看到了这节课另外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太少关注像今天这样让学生‘发疯’和‘失控’的课堂了。当然,我也极为赞同大家对教学设计的评价和解析,只不过,今天的这节课,让我看到了以前不曾看到的东西。以至于引发了我对教学的新思考。”

他略微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冬奥镶嵌式设计,给学生认识摩擦力、思考摩擦力、体验摩擦力和研究摩擦力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这种新设计不仅让我们感觉意外,连参与其中的学生也感觉非常的意外。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和传统的教学实践里已经走得太远了,远到让学生索然无味,远到让我们‘轻车熟路’。于是,在我们突然面对这种大胆而又创新的设计时,一方面被它的新奇和趣味所吸引,而另一方面却又被传统紧紧地钳制,用一贯的和传统的思路来分析和审视这种创新,当然也就很自然地陷入了否定的误区。既然这是一种全新的设计视角,我们就不能完全遵照传统的解析方式和评价视角来看待这节课,我们的评价也要跟着课堂的改变而主动创新。”

把这节课作为实验情境的创设和引子,重点聚焦在对摩擦力概念的建构上,充分利用学生参与冰壶比赛的情境体验,紧紧关联概念和学生体验的联系,帮助学生深刻体会摩擦力方向中的“相对性”这一逻辑要点,同时又能结合活动体验,提出合理的科学猜想和假设,再由猜想和假设为发端,进一步完成实验设计,形成基于情境的实验分析。在教学逻辑上形成思维的闭环,灵活地把教科书的内容一分为二,就此断开,让第一节内容成为第二次探究性实验的前置性实验,即实验前的实验。这样,既尊重了杜老师的创新设计,也兼顾了学生的现实体验,即便是观课教师和决赛的评委,也能从传统的教学维度中看到教学设计和实践的完整性、创新性。

大家用“和而不同”的教学主张重新评析了这节课,也为这节课走出校园注入了力量。一节课的背后,是一个能够明辨方向、看清主流并能果断取舍的团队,他们或许争执过甚至吵闹过,但“干戈”最终会在彼此包容和欣赏的课堂里回归平淡;或许,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执著,他们才会一次又一次站在教学创新的路口,一次又一次探索和发现新的天地。

猜你喜欢

冰壶摩擦力比赛
冰壶比赛中运动员疯狂擦冰为哪般
在“冰立方”里推冰壶
『摩擦力』知识巩固
理顺摩擦力
透析摩擦力
找冰壶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