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动教育视角下的五育并举
——中小学劳动教育方案探究

2023-04-15余和高

师道(人文) 2023年3期
关键词:劳动技能评价

余和高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在践行“生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尝试从课程、节庆、活动、家庭、社会及志愿服务等方面开展劳动教育,以实际措施积极落实号召,加强劳动教育。

一、探究背景

马克思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对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组织实施、支撑保障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为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明确了方向。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同时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拉开了全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帷幕。

而笔者所在学校正在实行的“生动教育”探究,又赋予了劳动教育更高的要求。所谓“生动教育”,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动”起来,达到灵动有趣、生动活泼的效果。

基于此背景,在“生动教育”的视角下,在推进“五育”并举的过程中,学校立足学生的主体地位,系统性、创造性地开展劳动教育。

二、教育要求

(一)系统性

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注重系统性,从课程设置、教师配备、场所设备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地域的学生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遵循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教育体系整体完备,杜绝随意性和临时性。

(二)时代性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劳动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传统的劳动教育项目已不合时宜,如上山砍柴、下河摸鱼等。中小学要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开发一些具有现代特征的劳动教育项目,与工匠精神等时代精神紧密结合。

(三)协同性

2022年《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家庭要发挥劳动教育的基础作用,学校要发挥劳动教育的主导作用,家校协同,共同开展劳动教育。此外,也要发挥社会教育的效能,让学生投身社会,积极参与劳动,在社会中锻炼劳动技能。

三、教育措施

(一)以课堂为主阵地

课堂是落实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在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体、心理等特点,开发系统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同时逐层监管,严抓落实,使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表上排课、教师授课、学生上课,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

在开足必修课程的同时,还要开好选修课程。选修课程要运用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劳动技能,根据个人特长,紧扣学生特点,增强趣味性、体验感、获得感。如厨艺好的教师开糖水烹制选修课,上完课就有糖水喝,学生乐于参与,教师得心应手。

(二)以节庆为契机

我国节庆文化源远流长,节日氛围厚重浓郁。学校可以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劳动教育,如元宵节做汤圆、中秋节做月饼、重阳节扎风筝等,让学生在学习传统劳动技能的过程中感受节庆氛围,同时达到厚植家国情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目的。

此外,可利用“五一”劳动节等现代节日,布置假期劳动作业或开展校外劳动竞赛,如“五一小厨神”比赛、“五一环保小制作”比赛等,进一步凸显劳动节的意义。

(三)以家庭为延伸

除了学校里的劳动教育,还可以充分发挥家校联合教育的合力,拓展劳动教育空间,延伸劳动教育过程。在寒暑假等较长的假期,通过家校互动,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家庭劳动进行跟踪指导,举办家务劳动技能比赛,在网上展示劳动成果,让劳动教育贴近日常生活,融入家庭教育。

(四)以志愿服务为依托

志愿服务既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依托,到图书馆整理书籍,到博物馆当讲解员,到街道清理牛皮癣等都是志愿服务的方式。

将劳动教育融入志愿服务,可使学生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和理解,锤炼品格,完善自我,培养劳动服务同伴、劳动服务集体、劳动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

(五)以社会为背景

学生是社会的一分子,不仅要“一心读好圣贤书”,也要“两耳多闻窗外事”,积极地投身实践,广泛地参加劳动。家在农村的学生,可以利用周末或寒暑假,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家在城市的学生,可以到社会上开展劳动,如体验父母一日的工作,观察左邻右舍劳动人民的日常等。已满16周岁的中学生,还可以利用寒暑假做做兼职,锻炼劳动能力,提高劳动技能。

三、教育评价

目前尚无统一的评价体系和机制,中小学可根据本校实际,建立与本校劳动教育相配套的评价体系,衡量教育效果。其中要注重对劳动核心素养的评价,注重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可在期末设置考核项目,给学生评定出相应的分数或等级,并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还要坚持多元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相结合,将社会、学校和家庭等主体引入评价体系,采取定性和定量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有效地对劳动教育进行评判。

四、小结

劳动归根结底应该是“生动”而非“师动”或“校动”。中小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享受劳动的高尚品德,提升学生对劳动及其价值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注重“五育”并举,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劳动技能评价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劳动技能up up!
热爱劳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画唇技能轻松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