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方法初探

2023-04-10邢彦萧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3年2期
关键词:文本细读教学方法阅读教学

邢彦萧

[摘 要]文本细读是基于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文本,通过反复阅读的方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情实感,并在阅读过程中提炼出文本主旨思想的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采取细读关键字词、细读文本内容、小组合作细读等文本细读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快速走进文本意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学生学好语文知识奠基。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细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6-0023-03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篇幅大都较短,文字架构简洁,但是文本所隐含的情感要素比较丰富。要想快速、准确地提炼出文本的情感内涵,体会作者抒发的真实感受,就要进行文本细读,仔细品味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和每一句话。因此,语文教师应紧紧围绕文本内容以及学生的需求,运用自主探究、互助合作、情境创设、创意联想和趣味导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文本细读,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细读关键字词,理清写作主线

字词是构成文本的基本单位,一篇质量上乘的文章往往由一些具有鲜明特点的关键字或优美的辞藻构成。因此,在阅读文本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将能够体现文本真正寓意的关键字词找出来,再将这些字词串联到一起,逐句逐段地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这样不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且整个阅读过程也会变得更加轻松。

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这篇课文向学生阐释了“有爱,生命就有希望”的道理,通过描写地震后父亲寻找儿子的焦急心情与父亲坚持不懈地在废墟中挖掘儿子的场景来赞美父爱的伟大,通过描写儿子被救出后的表现来体现儿子的勇敢。学生在阅读这篇课文之前,可以先找一找文中体现父亲执着精神的关键字词。比如,描写父亲在废墟中挖掘儿子时,文中细致刻画了父亲的外貌与表情特征:满脸灰尘、布满血丝、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学生可紧紧围绕这些关键词对本段内容进行细读,提炼出伟大父爱的主题思想。接下来,学生继续在文中寻找描写儿子勇敢、不畏惧死亡的字词或者句子。如“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句话,一方面写出儿子在危难之际仍心系同学,不顾自己安危的品质;另一方面,将父子之情升华到了顶点。学生在细读这些文字时,脑海当中就会浮现出这对父子的身影,受到深深的触动。

由此可见,在细读每一篇文本时,只有紧紧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字词和语段,才能快速理清文本的主线。同时,在查找关键字词时,应当对这些字词出现的位置做好标记,并且理清这些字词之间的关联性。比如,文本开头部分出现的关键词一般起到承接下文的作用,中间叙事部分出现的关键词则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结尾部分出现的关键词主要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学生应先明确每一类关键词在文本中发挥的作用,再将其串联到一起,这样才能逐渐提升阅读水平。

二、细读文本内容,探究主旨思想

每一篇阅读文本都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每一个故事或诠释了一个道理,或抒发了作者的真实情感。阅读不仅需要了解文本的表层含义,更重要的是要挖掘文本的主旨思想与表露出的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对所学文本进行反复阅读。阅读次数以三次为宜,第一次是粗读,了解文本的大概内容与故事梗概,找出文本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发生的主要事件、描写的主要景物等;第二次是精读,理顺文本脉络,提取文本主线,如时间主线、空间主线、故事主线等;第三次是细读,确定文本的主旨思想,找到文本的点睛之笔,从而驾驭整篇文本。

以《桂林山水》为例,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桂林山水清、秀、奇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无限热爱与赞美之情。学生在阅读时,刚开始要对课文内容进行粗读,找出文中描写桂林山水清、秀、奇的好词好句。比如,描写漓江的景色时,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在描写桂林的山时,作者将山的形态比喻成老人、巨象和骆驼;在描写山的秀美时,又将其比喻成翠绿的屏障与新生的竹笋。从这些比喻句和拟人句中可以看出作者情感细腻,将桂林山水清、秀、奇的特征描写得丝丝入扣。

当学生通过粗读提炼出这些优美的语句后,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细读,挖掘文本的主旨思想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由于学生在第一个环节里整理出了描写桂林山水清、秀、奇特征的好词好句,因此在细读环节,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作者的情感转承方面,即从这些优美的句子中准确提炼出课文的核心思想,使阅读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比如,作者在描写漓江的水与桂林的山时,通过文字表达出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其中的点睛之笔莫过于课文的最后一句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作者利用这句话将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升华到一个制高点。作者乘着小舟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划行,两侧的山峰、清澈的江水,在作者眼前清晰可见,整个人仿佛置身于一幅自然天成的美丽画卷当中。这时,一阵微风吹过,作者如同走进了一个真实的梦境中。由此可见,《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主旨是通过桂林山水抒发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文本细读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对文本内容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三、设置讨论问题,小组合作细读

小组合作是小学语文阅读課堂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具有以下优势:能集合学生群体的力量,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进而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时,教师应遵循能力均衡的划分原则,使每个小组中阅读能力处于高低强弱的学生的数量保持相对均衡。教师向每个小组提出需要合作讨论的问题,小组成员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探讨,最终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设置讨论问题时,既要紧紧贴合文本内容,又要让问题具有针对性。学生根据讨论的问题,可以提炼出文本的主线或挖掘出文本的深刻寓意,并沿着这条主线或寓意对内容进行理解。

以《小英雄雨来》为例,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如果采取集体阅读的方式,不但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而且阅读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学生阅读与分析课文内容之前,教师将学生划分为4人合作学习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即小组每个成员细读一个自然段,將自己的阅读心得在小组中分享。当小组划分完毕,教师向学生提出合作讨论的问题:“请各小组讨论一下,通过细读这篇课文,你们认为小雨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设置这一问题是由于课文的每个自然段都有对雨来心理、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可以从中提炼出雨来的性格特点。

通过小组成员合作细读的方式,学生在每一个自然段中找到刻画雨来的文字,从而快速解决了合作讨论的问题。比如,鬼子在搜查交通员李大叔时,雨来很镇定,面对鬼子的丑恶嘴脸与恶狠狠的表情,毫不畏惧,而且还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当鬼子用糖来诱惑雨来时,雨来不但没有接过鬼子手中的糖,而且没有回答一个字。当鬼子气急败坏地抽出亮闪闪的钢刀来威胁雨来时,雨来用刚毅的表情说道:“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当鬼子把雨来打得皮开肉绽时,他仍然挺起胸膛说:“什么也不知道。”直到鬼子开枪的那一刹那,雨来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游向远处。通过阅读文中对雨来动作、行为和语言的细致描写,学生提炼出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机智勇敢、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小英雄。通过小组合作细读的方式,学生认真体会雨来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从雨来同鬼子的对话中快速提炼出课文的核心思想。这种凝聚集体智慧、发挥集体合力的细读方法,能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文本的故事脉络。每个小组成员的想法在合作阅读中都会发生碰撞,一些正确的思路与观点脱颖而出,激发着学生的阅读热情,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四、细读通篇内容,联想故事画面

由于小学生的专注力相对较弱,所以在阅读篇幅较长的文本时往往会半途而废;或者在阅读前半部分时还能细细品味文本的寓意,但在阅读后半部分时就会采取一带而过的方法,导致阅读效果不尽如人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阅读课堂中应引导学生先对整篇文本进行细读,并想象文本中的某一处景物、某个人物或者某个真实场景,再将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同学分享。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长城》一课为例,这篇课文篇幅较短,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阅读。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对文本内容进行细读,在细读过程中想象长城雄伟壮丽的画面。比如,描写城墙顶上的方砖时,作者写道:“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这句话说明方砖很宽,五六匹马可以并驾齐驱,学生可以由此想象出长城方砖宽阔的画面。再如修筑长城时,作者写道:“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这句话主要说明长城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学生在细读时,可以联想劳动人民辛勤劳作时的场景——劳动人民一边抬着千斤重的条石,一边擦着额头的汗水,在烈日下,多少人倒在蜿蜒的山岭上。

当这些场景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画面用画笔描绘出来。比如,有的学生用素描的手法,将劳动人民抬千斤条石的场景勾勒出来,将一滴滴汗珠画得很大很大,透过这些汗珠,能够感受到当时底层劳动人民在修建长城时所付出的艰辛,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创意联想的方法,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炼出整篇文本的主旨思想。尤其在文本出现具象化的人物、场景或景物时,学生的脑海中能第一时间模拟出这些要素,这对他们深入挖掘和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通过文本细读,构建趣味课堂

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炼出文本主线,全身心地投入阅读情境当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文本内容制作成生动、形象、鲜活的教学课件,使学生与视频画面产生情感共鸣,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形成。

以《有趣的汉字》为例,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由于课文本身就属于趣味性阅读文本,因此教师可以提取出其中的趣味性元素,并将其制作成视频教学课件展现在学生面前。当学生细读完这篇课文后,可以和视频画面进行互动,加深对文本内容的认识与理解。比如,“土”字的甲骨文写法主要有四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一横上面加一竖,在横与竖的交点位置有一个凸起的小土包;第二种写法是一横上面画一个类似椭圆的图形,椭圆的上面、左面、右面分别有三个短竖;第三种写法是一横上面画一个类似椭圆的图形;第四种写法是一横上面画一个半椭圆的图形。教师可以将“土”字的这四种甲骨文写法呈现在大屏幕上,引导学生在欣赏有趣的甲骨文的同时,逐步了解我国文字发展与演化的历程。这样,学生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课文内容上,并对甲骨文这种字体的演变过程产生深刻印象。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细读的方法对一些有趣的汉字进行仿写,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文本细读的技巧,为学好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种带有趣味性的阅读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所创设的真实情境中。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一旦文本阅读过程充满趣味性的元素与气息,就能瞬间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可以自觉地对文本进行分析和思考,还能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文本细读作为学好语文知识的一条有效路径,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及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应以语文教材为纲,以学生的主观需求为契合点,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通过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利用文本细读的方法,使学生快速找到文本的主旨思想与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为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文本细读教学方法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