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教学资源助力有效学习

2023-04-10曹叶青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3年2期
关键词:重组有效学习数学素养

曹叶青

[摘 要]教学资源无处不在,它需要智慧的双眼去发现、灵巧的双手去利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组文本资源,助推学生深入学习;巧用生成资源,助力学生彰显个性;借用生活资源,助力学生探究理解;开发习题资源,助力学生建构认知。这样能营造生活化的探究氛围,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帮助学生探究与理解所学的知识,加速数学认知的有效建构。

[关键词]教学资源;重组;有效学习;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6-0014-03

新课程理念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达到发展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熟悉的、身边的教学资源,科学地进行重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助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稳步发展。

一、重组文本资源,助推学生深入学习

立足教材,高于教材,这是数学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数学教师要深入解读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综合考量教材这一文本资源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贴近学生的认知心理、对学生探究是否具挑战性等,从而科学重组文本资源,使其更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的学习探究,助推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入。

例如,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一课,解读教材发现本课只有一幅主题图,内容为文具盒长度、宽度的测量。由于例题给予的信息较少,所以教师需要整合教学资源,尽可能地让学生的感知更加丰富、深刻,探究不断深入。教师可为学生进行测量准备更多的素材,如生活中常见到的光明酸牛奶盒、旺仔牛奶罐、肯德基饮料吸管以及数学练习本等,这样能让学生更容易感知分米的存在,为建构1分米的长度积累丰厚的认知体验。

师:(出示准备好的各种物品)看,老师课前准备了许多有趣的物品,你们能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吗?

生1:旺仔牛奶罐高9厘米。

生2:光明酸牛奶盒高9厘米。

……

师:大家介绍得真好!老师想请你们给旺仔牛奶罐、光明酸牛奶盒都配上吸管,并猜一猜吸管的长度是多少。

生3:配9厘米长的吸管就可以了。

生4:不好用。万一吸管滑下去,就没法喝到牛奶了。

生5:长9厘米不行,够不着牛奶盒的底部啊!

生6:最好长10厘米。

师:有道理!老师在大家的学具篮中也准备了这样的吸管,请同学们找出来并量一量它的长度。

(学生找到吸管后测量其长度)

生7:我猜对了,就是10厘米。

师:10厘米的长度是很奇妙的,它还有个新名字,谁知道?

生8:我昨天预习了,知道10厘米等于1分米。

生9:是的。我妈妈给我讲的也是这样,10厘米=1分米。

师:真了不起!发现1分米=10厘米。想一想,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比1分米长或比1分米短?

生10:文具盒的长度比1分米长,宽比1分米短。

生11:数学练习本的长度超过1分米,宽正好是1分米。

……

师:那你能在自己身上找到1分米吗?

生12:我衣服袖口的长差不多1分米。

生13:我衣服上两个纽扣之间的长度也是1分米。

生14:我发现1拃的长度好像也是1分米。

……

智慧的教师不是搬运工,而是一个创造者。上述教学,教师选用学生熟悉的旺仔牛奶罐、光明酸牛奶盒等作为补充素材,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又让探究活动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专注度。其中,猜一猜吸管长度的探究活动,无疑是最具有思辨价值的。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10厘米的表象,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还能将10厘米与后续研究的1分米有机地联系起来,深化学生的学习感悟。因此,科学地补充、重组教学素材,可以把“教材知识过程化”落实在一个个具体的思辨活动中,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有效。

二、巧用生成资源,助力学生彰显个性

预设是教学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课堂上,要让学生学得扎实,教师就要做一个智慧的发现者,善于从细节中捕捉有效的生成资源,并利用生成资源促进学生个性飞扬,助推学生探究的深入。尤其是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作业中的错误,将其有机融入教学之中,引导学生积极反思错因,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辨析自己的学习行为、思考路径,让数学学习更加理性、充满智慧。

例如,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中,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13/14÷15/28×5/8+1/4=13/14×28/15×8/5+1/4=26/15×8/5+1/4=208/75+1/4=907/300。面對学生的错误,教师不应予以责怪,因为这样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对学生造成伤害,使学生再也不愿意去反思了。教师可把学生的错误精心设计并融入教学之中,使之成为学生辨错、纠错的素材,引导他们在争辩中明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理,实现高效学习的目标。

师:下面,我们做一次小老师,请看投影中的这道习题。(投影展示先前的错题)看完这道习题,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1:太粗心了。

生2:我觉得这个同学的审题习惯要好好培养一下,要多读题目,读清楚运算符号。

生3:还要先想好计算方法,再动笔,要不然会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的。

师:大家的想法、建议都很好。那么,现在把这道习题再做一遍。

(学生解答习题后通过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计算步骤和思考过程)

师:通过做一回小老师,你还有什么好的想法?

生4:计算前一定要先读题,再想怎么算。

生5:不急着动笔,看清楚运算符号后再动笔。

生6:一次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连续犯同样的错误。

生7:要学会倒过来想一想,这样就会有大的进步。就像刚才这道习题,可以先计算907/300-1/4=832/300,再计算832/300÷5/8=1664/375、1664/375×15/28=416/175,这样就会发现与原来题中的第一个数13/14完全不一样,所以很容易判断是错误的。

师:很奇特的方法,你们听懂了吗?用这个方法把自己的计算过程检验一下。

(学生运用这个方法进行检验)

生8:4/3-1/4=13/12,13/12÷5/8=13/12×8/5=26/15,26/15×15/28=13/14,就是原来题中的第一个数。

生9:我发现用这种方法进行检验,原来加就变成减,原来除以一个数就变成乘以……

课堂上给学生充足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就能够自由飞翔。教师在教学中的首要任务不是讲解错题以及错题怎么订正,而是引发学生对错题的关注,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适时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尝试,静静等待,就会看到鲜花盛开。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对错题的分析,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争辩,以实现思维碰撞、个性飞扬,从而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三、借用生活资源,助力学生探究理解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数学课堂中,教师可借用生活资源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感知数学、理解数学,进而掌握数学,实现有效学习。同时,教师要善于寻找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连接点,使之成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有效资源,引导学生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智慧。

例如,教学《平移和旋转》前,发现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较为准确地判定顺时针、逆时针的运动方向,而在平面的方格图中却较难判定这两种运动方向,出现不少的错误。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方向的认知不深刻,经验欠缺,以及相应的数学思维还不发达。教师可在本课教学中巧用钟面知识,让学生深刻理解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方向的有关知识。

师:(出示钟面)这是什么模型?

生1:钟。

生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生3:1大格就是30度,1小格是6度。

师:同学们对这些知识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时针的运动。正常情况下,时针是怎么走的?

生4:(旋转时针)从12这个位置,它会向1、2……11、12方向运动。

师:你的操作很规范。这样的运动叫作顺时针运动。下面,利用学具篮中的材料做个钟面,并尝试作顺时针旋转,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做钟面,并旋转时针)

生5:我发现一个规律——顺时针旋转时,指针指向的数字越来越大。

师:真了不起!如果指针指向的数字越来越小呢?试试看,有什么发现?

生6:就和刚才的运动方向相反。

生7:这样叫作逆时针旋转。

师:很好!那下面继续进行操作,不过不是拿在手上了,而是放在自己準备好的方格纸上。请同学们尝试进行这两种运动,体会其中的奥秘。

生8:我发现旋转都要先固定一个点,然后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且指针旋转会形成一定的角度。

生9:可以把它与图形的旋转结合起来,这样更容易把握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是怎样运动的。

……

从上述教学能够发现,借用生活资源进行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辨析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等问题,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增添助力。因此,教师应学会开发和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并有机地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在真切的体验中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也更加有效。

四、开发习题资源,助力学生建构认知

用好教材中的习题,并创新开发习题资源,是助力学生认知建构的重要途径,也是更好地发展学生智慧与能力的有力抓手。例如,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比较”的练习课教学中,教师紧扣教材习题,灵活采用适合的方法进行改编,使之源于课本、源于生活,却不拘泥于教材。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地进行思考,不断深入探究,有效实现认知建构。

师:看看大屏幕,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1:辣椒老师给我们呈现一个新的画面——聪明的喜羊羊也遇到了学习上的难题,请我们来帮助它。

师:是什么样的难题呀?

生2:喜羊羊准备在一个长9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中剪去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问,应该怎样剪?剩下部分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生3:这问题还真有点难,因为在哪里剪没有说明。

师:对!那同学们小组合作一下,看能不能思考出几种不一样的剪法。

(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小组合作探究之中,拿出长方形纸尝试操作,并讨论各种剪法)

生4:我们从长方形的一个顶点剪下正方形,发现剩余部分的周长还是原来长方形的周长,即(9+6)×2=30(厘米);面积=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即9×6-2×2=54-4=50(平方厘米)。

生5:我们从长方形的长边上剪下正方形,发现剩余部分的周长要比原来长方形的周长多出2条小边长,即(9+6)×2+2×2=30+4=34(厘米);面积=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即9×6-2×2,与前面的结果一样,也是50平方厘米。

生6:我们从长方形的中间剪下正方形,剩余部分就像一个“回”字,周长明显比原来长方形的周长多了一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即(9+6)×2+2×4=30+8=38(厘米);面积=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即9×6-2×2,与前面的结果一样,也是50平方厘米。

生7:经过研究,我们发现这样从长方形中剪下正方形,剩下部分的形状各不相同,周长也是不一样的,但面积都是用长方形的面积减去正方形的面积。

……

从上述教学发现,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之中,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也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重要方法,更是提升他们思维活力的重要途径。课堂上,教师没有出示图形计算的练习题,而是将练习题设计成帮助喜羊羊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探究并深入思考,从而实现学习的不断突破。

综上所述,教师要做一个教学资源的开发者,灵活地借用生活资源,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以及教学中的生成资源,科学地整合多方资源并融于教学之中,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获得感知、产生灵感,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更加有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 参 考 文 献 ]

[1] 孙芳.用好课程资源,让课堂更多姿多彩: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3(20):53.

[2] 林秀丽.善用错误资源促进有效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 小学数学教育, 2014(10):23-24.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重组有效学习数学素养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有效学习的研究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