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及其解决途径

2023-04-06张钱丽

公关世界 2023年6期
关键词:乡村教师乡村振兴

张钱丽

摘要:教育的强盛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强盛。乡村教师不仅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更是乡村建设的知识力量。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教师队伍质量不高,规模小,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感不足,教师自身成长速度缓慢等不同程度上的问题。本文就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的困境进行研究分析,并从顶层发力、中层聚力、基层助力三个方面提出解决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教师,高质量建设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我国“三农”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农村地区的发展出现发展上的小高峰,与此同时乡村教育的问题也逐步进入大众的视野。不断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对缩小我国城乡差距,不断推进城乡教育公平,乃至实现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建设一支高质量且庞大的乡村教师队伍,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公平,而且对新时代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乡村振兴下推动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教育部在2022年工作要点中明确表示,要坚持将乡村教育同乡村教育振兴双管齐下。在国家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我们要最大限度发挥教育振兴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乡村振兴人才的作用。因此,乡村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教育的重中之重,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问题也成为当下社会的热点问题。如何激励新青年一代投身到乡村教育教学建设当中,如何提高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也成为乡村振兴工作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之一。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着重强调乡村振兴中的人才队伍建设,其中要着重把握乡村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建设。[1]

一个人遇到一个好教师,一个学校拥有一个好教师,一个民族培养源源不断的教师,那么是这个人的幸运,是这个学校的荣幸,是这个民族的希望。目前我国乡村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吸引大批优秀的教师到乡村任教,更重要的是将优秀的教师留在乡村,让这些优秀的教师彻底融入到乡村生活当中,以乡村教育为信仰,以身为一名乡村教师为荣。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将这些优秀的教师留在乡村,为乡村教育振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二、当前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的困境

新时代乡村教育的主要矛盾表现为农村百姓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同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与城镇化矛盾相互交织,导致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拉大,乡村教育发展不足,乡村教师质量队伍参差不齐,加之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组建一支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成为迫切的现实需求。

首先,乡村教师数量质量均不达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明,发展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我们要不断促进乡村义务教育的发展。[2]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乡村教师在人数和质量上均难以满足乡村教育的需求。2018年相关教育统计数据显示,乡村教师人数仅有300万名,仅占全国教师人数的四分之一,乡村教师数量与乡村教育发展需求极度不平衡。

在乡村教师质量方面,我国教育长期以城市教育为基调、国家对乡村教育关注不够、教育资源城乡分布不均等原因导致乡村学校难以吸引高质量教师队伍到此任教。此外,乡村学校班级人数过多,教师教学压力大,乡村教师自身教育理念落后,知识结构单一、落后等,也是乡村教师难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质量的主要原因。

其次,乡村教师生活教学环境差,教师职业发展缺少平台。一方面,乡村经济发展质量不高,难以为乡村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和教学环境。较低水平的薪资福利待遇,使得教师难以安心从事教育事业;加之乡村学校难以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得乡村高质量教师人才严重流失。

另一方面,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缺少平台。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有权从事进修和参与其他形式的训练。教师在职业培训中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但是就目前在乡村开展的教学培训来看,大多数仅为简单且短期的到相关学校进行集中的学习培训,对于自主选择的学习或者培训的机会几乎为零,一些高质量的教学平台更是难以寻觅。

最后,人文关怀不足。目前我国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但是从整体上看,物质条件与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乡村学校的人文环境,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教职工的宿舍环境。大部分乡村教师家和学校距离较远,且因为教学任务重等原因,需要住在学校的宿舍,但是恰恰大部分乡村学校难以保障教师的住宿环境,甚至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连基本的宿舍都难以为乡村教师提供。硬件设施是留住乡村教师人才的硬道理,只有让乡村教师住得安稳、踏心、放心,才能吸引一线教师到乡村任教,乡村教师才愿意扎根于乡村教育事业。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随着我国发展迈进新时代,乡村教育问题不容忽视。教育的返贫问题、教师队伍质量不高问題等,依旧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乡村教师的高质量建设问题是办好乡村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要联合顶层发力、中层聚力、基层助力,不断促进乡村教师的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振兴当中,我们要以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促进乡村教育的现代化,真正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系当中,九年义务教育是从属于公共物品属性的,政府在其教育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为保证乡村教师队伍可以长期且高质量的发展建设下去,政府要发挥顶层设计的作用,为乡村教师的高质量发展建设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经费支持和组织保障;学校要发挥中层聚力的作用,完善相对应的配套设施,让乡村教师能够安心从教,乐意提升自身;教师个人要发挥基层助力的作用,乡村教师个人要不断学习以促进自身发展。

1.顶层发力:政府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保障乡村教师的基本权益[3]

首先,提高乡村教师的福利待遇。乡村教师的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离不开政府制度的支持和保障。正如我国在201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所规定的:“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分项目、按比例分担”“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除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4]。政府应着力提高乡村教师的福利待遇,以吸引更多高质量的教师人才到乡村任教,让原本就在乡村任教的教师更安心地扎根在乡村,为乡村振兴助力。

其次,完善乡村教师的结构队伍。政府可以参考、借鉴公务员的分流政策,根据学科的不同、学年的不同,制定统一科学的招聘计划,招聘优秀的教师到乡村进行服务,以补充乡村教师当中的青年教师队伍,为乡村教师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我国在2015年颁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这些也为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建设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除此之外,政府可以创新乡村教师的编制制度。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多的编制名额,在现有的编制管理制度下,实行备案制等同工同筹制度,妥善解决乡村教师的编制问题,解决乡村教师的后顾之忧。

最后,组织保障。针对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要保证其顺利落实到各个乡村学校当中,落实到每一个乡村教师头上。特别是在政府各个上下级部门当中,要贯彻落实上级部门下发的指令,为乡村教师的成长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使得乡村教师、乡村学校、学生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2.中层聚力:学校完善配套相关设施

环境要素在培养一名高质量的乡村教师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这里的环境要素主要包含了良好的学校环境和学术环境,比如良好的同事关系、教学环境等。

首先,学校要搭建教育教学培训的平台,保障乡村教师的晋升之路。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拦路虎是“留不住”高质量的乡村教师。乡村学校可以和城市学校联合搭建平台,运用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的方法,不断激励乡村教师参与到教育教学培训中来。在教育教学培训当中,不断提高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成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乡村教师。比如,可以让部分优秀的城市教师给乡村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培训、授课;也可以搭建“一对一帮扶”小组,让优秀的城市教师带队,为乡村教师的长期高质量发展进行指导和“帮扶”。在优秀教师的指导和带队下,不断提高乡村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以保障乡村教师的晋升之路。

其次,不断完善乡村教师的人文环境。相较于城市环境,乡村的生活环境和教学环境都远落后于城市。艰难的生活条件,加上薪资水平不高、教学任务重等因素,大大降低了乡村教师留在乡村的意愿。为此,乡村学校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不断建设、完善学校配套的基础设施,以保障乡村教师的居住环境和教学环境。甚至可以根据不同的乡村教师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居住环境的改善,让乡村教师在学校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最后,提高社会各界对乡村教师的认同感。[5]乡村教师的成长同乡村的教育发展密切相关,但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乡村文化却呈现凋零的尴尬局面,甚至乡村文化的没落使得乡村教师的角色得不到社会大众的认同。有些人会觉得到乡村当教师是一种“不积极”“不上进”的行为。这使得乡村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大幅度降低,只能“随波逐流”到城市学校进行任教或者“另谋出路”。

因此,政府和学校要双管齐下,不断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重视乡村教师的个人发展,让乡村教师在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和人文环境下不断提高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激发乡村教师以乡村教育为己任的职业责任感。比如,在全社会号召尊重乡村教师,各级党政部门、学校部门要对乡村教师尽到应有的人文关怀。城市教师有的福利待遇,乡村教师也不能少;城市教师没有的关心关怀,乡村教师也要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乡村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可程度,认可乡村教育,并不断坚定为乡村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

3.基层助力:教师个人不断学习,促进自身发展

教师要积极参与到教学团队当中来,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一方面,乡村教师要根据自身的学科以及学科发展的前景,主动参与就职前的培训、在职时的培训以及其他的一些辅助性教学教研的研修班,不断提高乡村教师自身的眼界和职业素养。

另一方面,在研修学习当中,乡村教师要积极转变心态和思维,注重将乡村教育教学同当地的乡土文明结合起来。乡村教师在不断深入了解自己所在的乡村、乡风、乡情的过程当中,结合当地学生的实际,更好地挖掘贴合当地实际的教育教学素材。因地制宜进行教育教学,大大提高乡村教学质量,教出优秀的乡村学生,在更大程度上赢得乡民的认可和尊重。在乡村,乡村教师是为数不多的乡村文化人,在乡村振兴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作为乡村教师,理应自觉承担起乡村知识分子的责任,在成为乡村孩子们老师的同时,承担起传播、振兴乡村文化的责任与担当,为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教育振兴尽一份力。

四、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我们在重视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以便为乡村振兴的推进培养更多的可用人才。助力乡村教育,不断发展乡村教育事业,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因此,在顶层发力上,国家从政策制定上进行统筹把握,为乡村教师队伍高質量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经费保障、组织保障;在中层聚力上,学校要从环境要素上进行把控,不断完善乡村教师的教学环境、学术环境,以保障乡村教师住得安心、教得用心;在基层助力上,乡村教师个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价值认同,不断提高自身对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明确乡村教师的职业责任,以饱满、昂扬的乡村教师情怀去助力乡村教育的振兴、发展。

参考文献:

[1][2]杨伊静.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解读[J].中国科技产业,2022(03):32-34. DOI:10.16277/j.cnki.cn11-2502/n.2022.03.018.

[3]张学敏,尹春杰.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22(10):146-153.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EB/OL].(2019-01-07)[2022-07-15].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1901/21 b0be5b97e54c5088bff17903853a0d.shtml.

[5]刘善槐.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多维目标与改革方向[J].教育发展研究,2018(20).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桂林541006)

(责任编辑:李雪威)

猜你喜欢

乡村教师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试论引领乡村教师走向自觉阅读的方略
20世纪乡村教师在文化历史沿革中与乡村生活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