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思想的融合与发展策略分析

2023-04-06路敬文

中学政史地 2023年3期
关键词:案例师生法治

路敬文

●甘肃省通渭县平襄初级中学

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关法律的内容都是通过枯燥的理论进行讲解的。有些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忽略了课文后面附带的案例分析,导致学生缺少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以及课程进度适当调整教学方案,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一、开展法治教学的重要性

我们经常可以在网络上看见有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报道。未成年人做出违法犯罪行为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的法律意识不够强,做事不考虑后果。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思想,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让学生约束自己某些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从而避免悲剧发生。

二、开展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空泛。

教材中的文字都是概括性很强的抽象文字,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搬教材或者教辅上的文字对学生进行灌输,导致学生根本无法理解相关内容,如,法人、自然人、权利、义务等法律术语。如果教师对这些专业术语不加以解释,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灌输,就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2.教学内容与案例无法有效结合。

如今是万物互联互通的时代,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各种法律信息,但是却不能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例如:某大型网络公司利用公民的隐私信息获利,侵犯了公民的哪项权利?对于这种问题,有些学生并不能活学活用。

3.师生互动少。

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讲课与听课割裂的情况。有时教师突然抛出一个问题,学生的反馈是沉默。这种尴尬的教学环境非常不利于课程融合。

三、相关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大对时政热点的关注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选择一些广为人知的法律案例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根据案件的判决结果说明新课中提及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对案件分析的讨论度,让整个课堂“活起来”,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学生对案例进行研讨分析,不仅可以提高法治意识,也提高了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2.开展模拟法庭等活动加深印象。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可以围绕一个案例,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法律知识进行探讨。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不仅可以加深印象,还可以对我国法律庭审制度有初步的了解,增强对我国法律制度的信心。

3.提升教师自身的法律素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对学生言传身教是主要的责任。法治基本理论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础,所以,教师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学习进度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

4.学生主导课堂,教师进行辅助。

让学生主导课堂的好处就是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学生们可以试着利用生活案例分析法律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从他们的讲解中获取一定的反馈。简而言之,知识的获取从教师单向输出变成了师生间的双向输出。

5.信息化教学提高知识吸收率。

教学设备的更新迭代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利用网络。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一段关于热点案件的相关报道作为导入,让学生大致了解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通过融入法治思想,能够让学生们对于自身有更加深刻的思考,让他们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是禁止的。师生树立法治思想,不仅是政治课程的一次重大改革,也是提高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案例师生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麻辣师生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