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从六让:“双减”之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路径

2023-04-05江苏省南京市月华路小学丁其贵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8期
关键词:双减班级课堂

江苏省南京市月华路小学 丁其贵

“双减”就是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目的是让教育回归本真,减轻学生的压力,使其有更多的时间锻炼、玩耍,释放儿童的天性。“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如何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确保减负不减效成为教师要面对的首要问题。笔者一直在尝试、思考如何助力“双减”政策的落地,助力学生的成长。

一、从“心”开始,让学生成为“数学骄子”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内驱力是指学生学习的社会性需求。这种需求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这种需求一旦引起,学生便对学习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兴趣、主动积极的情感态度、良好的注意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努力,从而发动并维持学习行为的进行,使其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去。”作为一名教师,在对人的教育方面,我们应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积极的精神因素,激发他们的内驱力。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变学生被动式的学习为自主学习,让学生渴望去钻研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操作,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那么如何培养呢?在实际的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带一个薄弱的班级、基础薄弱的学生等情况。如果教师带着情绪,先一步给学生定下了教不好或者难教、教不了的主观意识,那是永远带不好的。

“双减”政策的实施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而是真实地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相遇的那一刻,学生就是教师课堂中的一个个学习数学的“骄子”,因为从现在开始,这就是属于教师的班级、队伍、舞台。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和心理暗示,在课堂上让学生勇敢地讲述所思所想、解题过程,学会大声质疑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

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强大信心,课堂中教师还要善于弱化自己的作用,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质疑以及学生间的互相补充,验证解题的正确性,教师在此环节中要极力提升薄弱学生的课堂融入度。

二、从“习”入手,让学生养成“自学习惯”

陶行知先生指出:“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具体表现是“大家的事大家做,大家谈,大家想”,以发挥个人和集体的创造力。根据陶行知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过程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组织指导,同学相互合作帮助,利用情境、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学会学习的目的。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是一种行为方式,是一种内心需要,笔者在教学生涯中,一直遵守师生间的约定。君子协定是双方的,对于教师而言,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深刻认知自己的课堂习惯,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时间和实践的作用下形成良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快速形成良好的学风,实现高效课堂。

以作业意识的培养为例,作业意识的培养,也就是对每次作业限时,这个限时是具体给出一个时间段。教师必须明确作业量正常完成需要花费的时间,从而给出一个大部分学生能完成的时间限度,作业量宜精不宜多。学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这样可以杜绝部分学生抄作业、互相对答案的情况,写完就交,进一步培养学生节约时间的良好习惯,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三、从“法”着眼,让自己成为“进步良师”

就学习方法而言,“双减”政策的落地,提高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无论是对教学能力还是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都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其实教学不可能有固定的方法,因为每一届学生都不一样,即使在大循环内,六年带同一个班,不同年龄,不同年级,随着生理、心理的变化,学生也处于一个变化的过程中,因此教师也是需要不断改变的。是教师适应学生,不是学生适应教师。

一位教师教学方法的成长史,其实就是自身不断学习的过程,取他人长处为己用。每位教师都有其优点,都有长处,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长处,并结合每一次学习,把接受到的新理论进行融合,形成自己的方法。“双减”政策下的教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从而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新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问学生是否认识,再请学生读。教师又问:“谁愿意说说你对有哪些认识?”学生回答:“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每一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接着,教师带来三个学具包,引导学生用学具包中的材料创造出。通过以上操作发现,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将知识重新建构,才能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绽放出自己的风采。

现在的孩子有个性、有想法、成熟快,社会和家长对教师期望值比较高,固有的僵硬式教学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现状。

四、从“行”发力,让学生绽放“个性思维”

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影响。 “双减”政策的落地,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如此,才能最大化地完成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教师需要想一想,是哪个环节忽视了,要转变教师的一言堂。

对学生而言,你得如雨后天晴般灿烂。一节课你得保持该有的规矩,但是你得有个片段给予学生灿烂。打个比方,你对学生严格要求惯了,突然来个互动,学生会刹那间觉得这个老师多好。反之,你放养惯了,突然来个严格要求,学生会觉得你这个老师不近人情,会觉得相当的委屈。

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成长,关注学生在家、在校的生活情况,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生存境界,从每一个细节中去关心他、爱护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绽放学生的“个性思维”。

五、从“评”突破,让学生树立“整体意识”

爱他就“捧”他,爱他就“坑”他。对于常态的教学,班级学生过一段时间都会觉得教师的手段就这么多了,教师的计谋、策略、套路他们都摸清了。学得好的自以为是,学得不好的“破罐子破摔”。这个时候教师就得 “捧”他, “坑”他。

“捧”与“坑”对于笔者来说其实差不多,原则上笔者会同时使用。例如,刚上完第一单元,学生在解题实践中,解方程错误率高达三分之一,一下子刷新了笔者的认知,这个时候笔者得找亮点,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写对。先有目的地帮助学生调整,然后问他的方法,以正确解题的步骤、经验验证错题的原因,培养学生正确解题的信心,树立提高正确率的目标。然后下一次降低出题的难度,学生忽然做得全对,自信心“膨胀”,非常开心,这个时候教师要表扬他,当着班级同学的面“捧”他。然后“鼓动”他自己提高目标,下一次或许继续再捧,但不超过三次,这样在一堆人飘飘然,觉得自己很厉害的时候,再提高难度 “坑”他们,让学生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加用功。学生有着“膨胀”的自信心,不认输,更加深入去研究问题、钻研题目,提升了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

对于教师而言,班级是个整体,个人强不代表班级强。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小组作用,每组间水平均衡,组内好、中、差搭配。这样既能带动薄弱学生又能起到组内互相监督的作用。

六、从“舒”构建,让学生享受“课堂快乐”

教师要注重每一节课的时间配比,20分钟新课,3分钟和学生沟通,缓解氛围,剩下的时间让学生自行提问,因为每一节课肯定有听不懂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提问,不要把问题带回家并养成习惯。教师不要把课堂安排得满满当当,说得太多学生不一定掌握得了。

新教师经常会遇到任务重,总感觉时间不够用的情况,这样矛盾就出来了——课少进度跟不上。每一册的内容都是有规律的,计算类、图形类、解决策略等,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教师可以对习题进行优化,无须题题讲,可将部分习题纳入小组抽查。

“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换位思考、角色互换,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站在维护家长尊严的角度处理问题,善于捕捉孩子的优点,并将优点放大。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快乐学习的学习方式的思考,还学生一个幸福感满满的童年。

猜你喜欢

双减班级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班级“四小怪”
美在课堂花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