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开封闭的心灵,用理解唤醒迷失的自信

2023-04-04叶梨梨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5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自信理解

[摘要] 培养学生良好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是教育自始至终追求的目标。本文梳理了小学生不自信问题的成因,并针对家庭教育、自我表现、学习成绩这几个主要原因展开探究,提出了通过拉近师生距离、给予学生鼓励、家庭教育指导的解决方法,为小学教师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帮助。

[关键词] 心理教育;封闭心灵;理解;自信

如何调解学生的心理情绪、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以及引导学生打开心门,这是小学教育中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与教师之间有着天然的“年龄代沟”,教师的成人思维被学生所排斥,学生的幼稚思想令教师又很难感同身受,这就导致与学生沟通、带领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的难度不断提升。教育是一门艺术,心理教育又何尝不是教育艺术中的一种呢?让学生找到倾诉的对象,用理解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人格品质的教育手段。

一、小学生存在不自信问题的成因

1.家庭教育产生的影响

据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身上都会存在受到家庭教育影响而形成的习惯,有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这些习惯可能伴随孩子一生。小学生身上出现的不自信等心理问题,也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如家长期望过高、批评激烈、长期负面暗示、设立目标过高、家庭过度保护等。如果不能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单靠教师的努力让学生完全摆脱自卑心理是比较困难的。

2.缺少表现自我的机会

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的学生相对外向、开朗、乐观,因为此阶段学生的生活阅历浅薄,能够影响心情的因素较少,情绪转变相对较快。比如,上一秒还在哭,下一秒已经被喜欢的东西所吸引进而开心地玩耍。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依然出现不自信心理的原因,极有可能来自他们的外向表达、展现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比如,上课时,教师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给了他人未曾给自己;儿童节活动时,别的同学能上台表演节目而自己只能做观众;同学一起玩耍的时候,自己的表现不如别人亮眼等。上述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小学生出现不自信的心理。毕竟长期的羡慕会伴随着自我对照,总是能看到别人的优势和自己的不足。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不自信,甚至会出现对自我的厌恶,变得愈发封闭内心、拒绝交流,不自信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嚴重。

3.学习成绩导致的自卑

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能直观感受到自己与同学之间存在的差异。部分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会特别在意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总会认为同学们会在背后嘲笑自己不够聪明。这种敏感心理导致的猜想就像“魔咒”一样始终萦绕在他们的心头。再加上自己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提升,这种不自信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的后进生因为严重不自信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不自信与自卑就像是一朵双生花一样牢牢扎根在学生的心中,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必须及时进行心理引导教育。

二、解决小学生不自信问题的有效方法探究

1.自我反思,用教育态度的转变拉近师生距离

在针对学生自信心丧失的问题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制定教育计划,也不是搜集教育资料,而是转变自己的教育态度,尤其是面对学生时的姿态和语言。通过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得知,小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天然的年龄“鸿沟”。学生喜欢的东西教师不理解,教师的说教学生不接受,因此导致师生之间的矛盾越积越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没有解决,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问题反而愈发恶化。因此,教师要汲取之前的经验,通过自我反思来转变教育态度,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例如,缺乏自信的学生十分抗拒与教师进行接触,回避与教师的对话、对视,这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极为不利。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自身的不自信之外,也与教师日常对待学生的态度有关。比如,在学生犯错的时候,有些教师会直接制止学生并严厉批评,要求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保证今后不会再犯。但是,这样的行为只会让学生感到教师的严厉与可怕,心里只有对教师的敬畏,并没有起到教育作用。同时,由于学生感到教师很严厉,在与教师交谈时就更加不愿意表露自己真实的想法,不愿意对教师打开自己的心扉。那教师又如何才能帮助他们重拾自信呢?因此,教师在日常与学生相处时就要注意自己的态度,比如学生违反纪律、言行不当、不自信时,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面对问题,为学生分析问题的严重性并给予建议,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命令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才会向教师吐露自己的心扉,帮助教师顺利解决学生不自信的心理问题。

仔细观察那些存在不自信问题的学生,可以发现,越是不够自信的学生越是会回避展示自己的机会,不敢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不敢报名参加节目表演,平时在学校不敢表现出一点“出格”和引人注目的地方。因为他们害怕被注意到,害怕这种注意带来的不是肯定而是嘲讽,因此就会回避他人的目光。可是,许多学生不够自信的原因就是外在的展现需求得不到满足,总是看着别人得到肯定而自己只能旁观,自卑心理才会越来越严重。因此,教师就要多给予学生鼓励,满足学生的外在展现需求,让学生在鼓励声中慢慢重拾自信,敢于展示自我。

例如,班级中有一些学生平时从来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非常不自信,总是认为自己回答问题一定会出错,出错了就会受到大家的嘲笑。针对学生不自信的表现,教师要分三步来解决问题:首先,随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注视的目光,保持学习兴致的高昂;其次,要为这些学生设计从简单到复杂的针对性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获得自信、习惯展示自我;最后,面对学生不自信的问题要对症下药,找出学生不自信的根源问题,使学生不自信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小学生打开心扉、重拾自信的过程非常缓慢。有的学生很快就能展现出自信乐观的态度,而有的学生则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开导,长期下来才会有所改善。因此,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并为学生准备一份“心理健康记录表”,追踪记录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化。

比如,从一年级学生入学开始,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并将测试的结果记录在册。在接下来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这份记录表就是教师开展教育引导的重要依据,学生在每个年龄段、每种教育方法下的变化都一清二楚,方便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保证了学生心理健康的稳步发展。

2.有效指导,实行正确的家庭教育跟踪记录

上面提到,导致学生不自信的主要原因有两点,除了校园生活带给学生的影响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环境给学生造成的创伤。学生在校园中,教师可以多多关心给予鼓励,帮助他们在学校重拾自信。但是,在家庭中,教师就显得“鞭长莫及”和“力不从心”。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家长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来改善学生不自信的心理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渠道与家长展开联系,向家长表明学生存在不自信问题的源头是来自家庭教育的错误引导,并且表达出想要帮助家长正确开展家庭教育的想法。通过这种线上的方式来逐渐帮助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使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来关心学生自信心提升的问题。比如,请家长反思自己是不是经常用严厉的语气來与学生对话;是不是经常表露出对孩子过高的期待;是不是在孩子无法满足自己的期待时表现出失望和气愤等。请家长在之后与孩子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多多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注意自己平时的生活态度,向孩子传达积极乐观的生活信念;不要总是去找孩子存在的缺点,而是通过寻找优点来引导孩子向着更好的榜样、更远的目标去努力。家长改变家庭教育方式之后,不再施加给孩子过重的压力,亲子关系得到了有效缓和。孩子不会再抗拒与父母进行对话,遇到的学习问题和生活问题也愿意寻求父母的帮助。家庭重新成为孩子坚实的依靠,为孩子自信心的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3.创设活动,通过生生互动探寻学生自卑源头

在与学生进行接触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年龄差、阅历差、身份差别,是阻碍师生关系更进一步的主要原因。学生对于把教师作为可以敞开心扉的对象这件事仍然抱有怀疑。而且,学生对教师存在一定的抵触和警惕心理是客观存在的,师生之间的思想无法保证真正的同步协调。这会导致教师忽略掉某些关键的因素。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心理教育活动,运用多种方法来深入探究学生的内心,找出导致学生不自信的问题源头,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如果说世界上只有一种人群能够让小学生对其敞开心扉,那一定是学生自己的同龄朋友以及同学。教师可以组织“秘密朋友”的活动,将学生的名字放在抽签箱里,学生抽到谁的名字就要和他结成“秘密朋友”,也就是在生活中和学习上默默地帮助他。每一名学生的“秘密朋友”只有对方和教师知道。这种心理教育方式的特点在于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不会公开表示这名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在结成“秘密朋友”之后,学生就可以把自己的发现与教师分享。比如,有的学生学习也好、人缘也好,他不自信其实是因为自己长得不好看。了解到这一点后,教师需要淡化学生的外貌焦虑,放大学生自身的优势,表示出对学生聪慧、友善等宝贵品质的欣赏,让学生理解内在精神力量的强大,不再纠结于外在的比较。同龄人更了解同龄人,同学是最好的倾诉对象。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教师很快就能发现更多导致学生不自信并自卑的问题根源,快速帮助学生重拾自信心。

后进生是指那些学习能力与班级中学生的平均值存在差异的学生,简单来讲就是学习困难、进步缓慢的学生。每一个班级都会有后进生,而后进生就是存在不自信心理问题的主要人群。后进生的不自信不仅来自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清楚认知,更来自他们与同学的比较。越是学习困难越注重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差距,在比较中不仅无法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反而会使这些学生陷入不自信的泥沼无法自拔。所以,教师要对后进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化解在比较中产生的不自信问题。

后进生的比较对象总是那些班级中学习表现较为优异的学生。这些学生平时最受教师和同学的喜爱。但是,后进生总是拿自己的劣势与别人的优势对比,两相对比之下,不仅差异明显加剧了学生的不自信,还容易使学生忽略掉自己本身存在的优点。这对学生未来的长久发展极为不利。教师的引导不是劝学生放弃对比,而是让学生选择适宜的对比对象,比如自己的同桌、背课文比自己快一点、解题速度不分上下的同学等。等到自己能够超越这些对比对象之后,再挑选一些更合适的对象来比较。比较是学生提升动力的一个有效方法,但选择的对比对象将决定学生是愈发自信还是越来越不自信。

综上所述,心理教育对教师教育契机的寻找要求很高。要懂得从学生交谈的话语和行为中发现学生心理活动的潜台词,与学生构建心灵联系的桥梁,才能做到打开学生封闭的心灵,用理解来帮助学生重塑自信。如果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直用成人的思维对学生实施苦口婆心式的劝导,完全忽略了导致学生不自信因素的探寻,那只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与不满,无法起到心理教育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明白学生没有好坏之分,把批评变为理解,帮助学生找回迷失的自信,才能很好地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芳,高美.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尊和自信的关系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34).

[2]黄荣荣.让每一个孩子都阳光自信——再谈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2020(31).

[3]李云矿.增强自信 充实心灵——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考试周刊,2020(39).

叶梨梨   浙江省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自信理解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