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应用型院校审计专业课证融合的实践研究

2023-04-01吴川惠

山西青年 2023年6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专业课职业技能

吴川惠 田 真

西安欧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1+X”证书制度是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发布的一项重要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1+X”试点工作旨在推进职业技能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互融互通,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能力的同时,能具备多项职业技能。这种拥有教育性和职业性的双重新型证书,能够实现学历和职业能力的融合,缩短就业适应期,促进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岗位能力与技能应用的有效衔接,拓展职业教育精准育人能力。应用型院校重在“应用”,在新形势下,以更新的教育理念,满足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全面提高教学实践水平,是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随着数据时代的来临,行业对审计专业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不仅要熟练审计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审计业务技能,而这与“X”的实施相呼应。因此,探索“1+X”证书制度下,审计专业的课证融合实践体系,以紧随智能时代下审计行业岗位变化、人才需求改变、课程体系优化、创新实践平台,尝试解决审计人才职业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重构课程融合高水平人才的教育新模式,培养新商科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一、应用型院校审计专业课证融合内涵

应用型院校审计专业的课证融合,通过专业对接、课程对接、教学全流程的有机植入、多学科场景叠加,深入推进X 证书考核内容及技能要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机融合,打造围绕课程体系的岗位、证书和竞赛融合机理,为行业、企业选拔、输送高水平技能人才,助力审计技能证书持有者实现高质量的专业对口式就业。

首先,课程体系与岗位能力的融合。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兴起,审计行业越来越智能化和数字化,从而对于审计专业课程的知识、能力与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审计岗位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将审计专业课程与X 证书相衔接,以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重构融合型全课程模块化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学中运用新构建的教学模块开展教学工作,形成“课程—教师—实训—实践”相衔接的全流程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及学生就业能力。

其次,课程评价与证书考核的融合。将智能审计等级证书综合考核与课程期末考核、期中考核、平日考核等有机融合,“证考融合”或“以证代考”,实现X 证书考核结果与人才培养考核结果互认。

最后,课程与专业竞赛的融合。审计专业常见的竞赛不多,一般由审计软件开发公司与高校、行业协会共同举办,竞赛多以审计实务项目为依托,要求团队协作完成,其涉及专业面广,考核标准细致、严格,能够检验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同时学生在竞赛中也能反思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推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效衔接。

二、应用型院校审计专业课证融合实践体系构建

(一)审计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解析

审计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主要是智能审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三个级别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职业技能要求,适用于应用型本科学校的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工程审计、资产评估、财务会计教育等财经商贸类专业。智能审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以智能审计为主线,覆盖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第三方咨询服务行业的审计、会计、税务、财务分析、风险控制、财产清查、资产管理、财务管理、投资管理、银行公司业务、银行风险管理、保险风险管理、财务顾问、资产评估等工作岗位群[1]。表1 给出了智能审计职业技能中高等级要求描述:

表1 智能审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二)审计专业课证融合的课程内容

基于审计专业学习任务和岗位工作任务衔接设置课程,以模块化课程教学模式,根据岗位工作任务需求重构课程知识体系,依据分析的智能审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应的工作能力等级要求,将其转化为知识和技能点并与学习任务一一对应,实现学习任务、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三者的有效统一。在混合教学模式下,审计专业课程基于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反向课程设计,结合情境式教学,将课程依据审计实务流程将课程重构为审计业务承接、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等五部分。基础知识模块主要包括审计基本概念、审计责任以及审计底稿与审计证据;审计业务承接模块、风险评估模块属于审计过程,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及所处环境,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评估,识别重点风险领域,制定总体审计策略;风险应对模块属于审计过程在具体审计循环中的应用部分,主要包含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筹资与投资、生产与仓储以及货币资金循环的审计,对于每个循环的控制测试以及实质性测试进行详细讲解;完成审计工作模块包含完成审计工作及出具审计报告部分。由于学生没有实务经验,为了达到专业理论与职业技能的有效融合,使学生能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接触到岗位技能的训练,在审计基础知识模块,特别是审计底稿与审计证据这部分内容,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真实实务案例及审计底稿进行学习,同时邀请行业资深专家对审计实务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同步学习,加深学生对于审计基础知识的理解,为后续审计实践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审计专业课证融合的实践模式

审计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过程中,需要整合学校内外部资源,搭建多元化混合教学模式。在校内资源中,充分利用智能审计实践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校外资源中,通过与会计师事务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搭建校外实习基地,开展移动式课堂、行业资深专家进课堂等方式,实现教学情境校内、校外混合,教学师资校内行业混合。在课程设计上,创新性地引入案例项目制教学,行业专家与校内专职教师共同担任项目导师,指导学生实践学习,很好地整合课程所能获得的学校资源以及行业资源。具体实践教学模式如图1 所示:

图1 审计专业课证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四)审计专业课证融合的评价体系

根据智能审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深入把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及要求,认真分析其与日常课程教学的联系,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将证书标准有机融入教学体系,相继实现课程教学对证书内容和标准的全覆盖。为了体现实施学业水平和职业技能的双重考核方式,第一,针对“1”的学业评价,采用“项目+成果”的方式,项目主要通过实训任务和案例分析方法,考核学生对审计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应用能力,由教师和行业专家进行评定,形成实践报告成果考核学生审计实务能力。第二,针对“X”证书的评价,主要落脚在学生的职业技能习得上,通过院校和第三方机构组织的智能审计等级证书考试,以智能审计实践平台为依托,确保培训与评价效果。

三、应用型院校审计专业课证融合实施保障措施

首先,融合行业标准、职业技能以及实务能力,打造立体化教学资源,构建线上学习—测试模块、线下教学—任务模块,通过梳理审计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将适合学生线上学习的内容制作成课件或视频放到网上,交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线下通过实践任务检验学生线上知识的实务运用能力。其次,深入了解各“1+X”证书的内容,组织审计专业教师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师资培训、考评员培训等,鼓励教师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师资培训考核。最后,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方式,通过教师挂职、学生轮转实习方式,打造理实一体化的学习型组织,构建高素质高技能双师教学团队,推进专业课证融合顺利实施[2]。

四、结论

基于“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课证融合决定着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通过解析职业等级证书标准,挖掘课程内容体系,重构学业和技能双重考核模式,推进审计专业课证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落实应用型院校审计专业“1+X”制度,实现学习者职业经历、工作能力和培训经历的等值转化,建构高等院校培养高质量审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模式。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专业课职业技能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