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游客观展体验的展览反思:以“西京印迹—大同辽金元文物展”巡展观众调查为例

2023-03-30王承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3期
关键词:文物展辽金西京

王承媛

(大同市博物馆,山西 大同 037009)

近年来,临时展览的举办是博物馆一项必要且重要的业务活动。馆际间临时展览的交流也成了促进业务学习、促进博物馆宣传的一种趋势。对于馆际之间的临时展览,根据展览举办方和举办地的不同,临时展览可分为引进展览和外展两类。从博物馆自身来说,根据自身馆藏文物特色及地域文化特点,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临时展览并赴外地展出,可以有效宣传本地历史文化,增强异地观众对博物馆及城市的了解和认识,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引进展览则可以丰富博物馆的展览和展品种类,使公众在博物馆汲取更多的知识,让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最大化、社会效益最大化。而无论是博物馆推出的外展还是引进的临时展览,都要做到以人为本、贴近观众,还应开展观众调查、对观众需求进行深入研究与了解,这在博物馆展览中显得尤为重要且必要。

1 “西京印迹—大同辽金元文物展”巡展概况

2016年8月起“西京印迹—大同辽金文物展”(2018年1月更名为“西京印迹—大同辽金元文物展”)在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亮相,这是大同市博物馆馆藏辽金文物首次走出大同,在公众面前展示,至今为止走遍全国13个省近30个地市(图1)。展览的持续巡展,归功于策展组不断升级展览内容,不断修改展览大纲,不断扩充展示内容,使整个展陈内容、展品再到辅助陈列效果都更加饱满。

图1 长沙博物馆展出照片

“西京印迹—大同辽金元文物展”巡展6年来,文物数量从最初的70余件(套)提升至现在的140余件(套)。巡展过程中不断增加配套服务:一是举办专业讲座,围绕西京文化的方方面面,为公众带去丰盛的文化大餐;二是举办与展览相关的社教活动,注重与当地地域文化结合、碰撞,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和灵感;三是开发专业的APP、语音导览和二维码讲解,让每一位观众都能自如地徜徉在展览之中;四是推出展览科普书籍,作为对展览的一种补充,让历史信息更精准完备地呈现在公众面前。随着展览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升级,展览走进他乡的同时,更让西京文化深入人心。“西京印迹—大同辽金元文物展”巡展走出大同、走向全国,不仅有效宣传了大同、宣传了山西,更吸引了展出地游客入晋、入同,带动旅游及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2 “西京印迹—大同辽金元文物展”巡展观众调查反馈

促使“西京印迹—大同辽金元文物展”巡展不断完善的原动力和指南针,就是基于展览开展的观众调查(图2)。观众调查能够在观展者与策展人之间搭建起桥梁,当调查数据及时有效反馈给策展人的时候,会使展览不断完善,更贴合观众的观展需求。“西京印迹—大同辽金元文物展”在长沙博物馆和马鞍山市博物巡展期间(图3),大同市博物馆先后开展了两次观众调查,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604份。综合两次调查数据,“西京印迹—大同辽金元文物展”参观群体和信息反馈总结如下。

图2 观众调查扫码海报

图3 马鞍山市博物馆展出照片

第一,观众构成。从性别看,参观观众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从年龄看,18至24岁占比最大,占总人数的91.3%,其次是25至44岁的观众群体占7%;从地域构成看,本市参观占96.6%;从学历看,专科、本科的受调查占比最大,占95.4%,其次是研究生,占比3%。由此可见,观众自主扫码参与观众调查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年轻人,虽然这种方式不能代表所有的观展游客,但也能说明博物馆的受众群体在逐步年轻化、高学历化,这种现象也说明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在逐步发挥作用。

第二,观展行为。根据“西京印迹—大同辽金元文物展”展览后台数据统计,从参观展览的时间和在博物馆停留时间统计,可得出有半数以上的观众参观展览停留时长为1~3小时。在博物馆停留时间低于5小时的人数居多。数据说明民众对展览和博物馆的喜爱度整体较高,博物馆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定期更换临时展览和增加社教活动场次等措施,使观众在博物馆停留更长的时间。

关于与谁来博物馆参观的问题,选择家庭参观的占比较高,占比约23%;其次是和朋友或家人一起来观展,占比约22.4%;个人单独参观占20.4%;学校组织、单位组织、跟团旅游的占比较少,不到10%。针对观众多久参观一次博物馆的调查,每年参观3次或以上占总人数的38.87%;每年参观1到2次人数占总人数的37.98%,大概每两年参观一次的人数占15.29%。可以看出观众对于参观博物馆的热情比较高,但仍然有小比例民众对参观博物馆不感兴趣,这需要我们找到解决办法,比如,定时更换临时展览并且提高临时展览的质量,可以提高民众参观博物馆的热情度。与报刊等媒体合作,增强跨界宣传和联动,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民众的认可度。

关于了解展览的途径方面,网络占37.25%,最高;报刊和亲友推荐各占27.69%和27.42%,旗鼓相当;广播电视、旅行社推荐已不再是观众获取展览信息的主要渠道。由此可以得出,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近三成观众是通过网络知晓展览信息的,传统的媒体方式和人际间宣传推荐也很重要,伴随国家对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推行,越来越多的人都愿意走进博物馆,到博物馆“打卡”也成了一种新风尚。

第三,观展目的。想在博物馆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新的感受占比35.3%;觉得博物馆环境舒适,随便进去看看占比25.62%;觉得博物馆和其他休闲场所一样,适合跟家人朋友一起休闲娱乐占24.54%。数据说明三成以上的观众以获取知识为主要目的来参观展览,知识获取的对象既有自我提升,也有子女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观众意识到去博物馆观看展览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开阔眼界、增长见闻的重要渠道。

第四,观展体验。关于展览内容的参观顺序,有43.67%的观众很清楚,33.07%的观众一般清楚,16.33%的观众不甚清楚,6.93%的观众很不清楚。这表明我们临展在前期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参观流线的走向,把一位普通观众的代入感融入展览策划中。

第五,观展重点。关于各个单元展出内容的关注程度,在长沙博物馆和马鞍山市博物馆展出时,“北方锁钥”和“陪都生活”更让游客感兴趣,“以愿极乐”“窑火兴盛”两个单元平分秋色。“北方锁钥”和“陪都生活”两个单元,展品涵盖金银器、玉器、铁器、瓷器、铜器、木器等多种,从多个方面综合展现出大同作为文化重镇,曾经是“一代都城,三代京华,两朝重镇”,悠久的历史赋予了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积淀,留存至今的诸多文化遗产,正是这座城市璀璨历史的见证。在这两个单元,观众集中对大同辽金元时期的历史文化有了全面的认识,也从侧面反映出观众对于多元展品的接纳度更高。关于展览中对哪件器物最感兴趣或有印象,在长沙博物馆中,錾花金托盘和白釉剔花罐受关注度最高,而在马鞍山市博物馆内,菱花形双龙纹铜镜、彩绘雕花石棺、錾花金托盘三件器物最受欢迎。经过调查,錾花金托盘成了“西京印迹—大同辽金元文物展”的网红展品。

第六,观展收获。对看完此次展览对大同西京历史文化和文物是否有一定了解进行调查,发现有48.2%的观众只有一点印象,有39.7%的观众有了一定了解,有12.1%的观众表示看不懂。调查发现“只有一点印象”比“有一点了解”占比大,说明大同历史文化和辽金元文物在长沙和马鞍山民众中的熟悉度欠佳,同时表示“看不懂”的人数也不少。综合结果得出:针对大同西京历史文化和文物的了解程度,需要我们在展览中侧重对历史背景和地域文化差异进行关注,通过更多的辅陈手段和解读手段,包括图文版解读、多媒体视频、语音导览、说明牌解读等,丰富知识的获得渠道,增强观众的观展体验。关于什么方式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加深对展览的了解,在“提供系列讲座”“提供更多普及性的关于展览的书籍或读物”“相关互动活动”“多媒体影片”“语音导览或讲解”的多选选项中,“语音导览或讲解”和“多媒体影片”更受观众欢迎。说明一定程度上数字传媒比传统宣传更加亲民,更加有效果,可以为展览的宣传起到更加强劲的动力。

第七,观展建议。对于希望展览提供哪些服务,32.8%的观众希望普及地方历史文化,31.8%的观众偏向于地方人文,25.3%的观众道出需要考古知识的普及,10.1%的观众希望提供社教活动服务。经调查,除了希望展览能普及地方历史文化以外,对人文文化的期待也很高。

关于自由填写的游客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主要包括:关于文物展可以进行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并且能够提供定时讲解;在展厅能够播放与展览相关的影视宣传片;加大各种媒介的宣传力度;提供价格低廉的文创商品供选购;希望有在线观看展览的渠道;能提供更好的导览服务,不仅仅是人员配备,更多是需要网络或移动设备。

第八,观展影响。关于“西京印迹—大同辽金元文物展”的影响度方面,非常愿意将该展览推荐给亲朋的观众占55.23%,32.8%的人存在不确定因素,还有11.97%不愿意向亲朋好友推荐这次展览。这也反映出展览存在受众面和公众认可度方面的不足。关于通过该展览,观众是否会和家人一起去山西省大同市旅游这一问题,选择会去的人数约占据了46.24%,说明展览对大同的宣传还是起到很好的效果,视情况而定的观众也可能有意向去大同,作为潜在游客,而选择不会去的游客需要我们进一步得知原因,加以改善。

3 基于观众调查的反思与改进

综合两次巡展的观众调查结果,综合满意度都达到了90%以上,不满意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展览内容解释和缺少多媒体宣传等方面。“西京印迹—大同辽金元文物展”的展览内容虽然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但在体现服务观众“以人为本”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每次巡展的观展重点和展览重点的吻合度有些差异,这也跟南北方地域展览的受众群体有关,展览想给予观众的和观众的亲身体验到的存在一定差距。

策展人通过反思,对展览内容进行提升,使展览的解读更加通俗易懂,对展览配套的平面设计也进行了提升,使展览的视觉效果更加吸引眼球,使游客的观展体验更加良好。与展览相关的文创产品也基本设计完成,相信很快就能投入生产。目前,线上展览已成为趋势,“西京印迹—大同辽金元文物展”线上展览已制作完成并顺利上线,让观众可以把展览带回家,随时想看就看。宣传是提高临展影响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这两次调查我们发现有27.42%的观众是通过他人介绍得知展览信息,可见口口相传的力量即使在信息化发达的现在也是影响很大的,同时也说明展览质量是影响观众前来观展的重要因素,后期策展人会加强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联动,选择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强化对临展的宣传力度和宣传效应。

在“西京印迹—大同辽金元文物展”巡展“观众调查—改进—调查—改进”的不断推进中,为展览的策划和实施也提供了一些共性的借鉴。例如在博物馆外展中,因为展品要在各地不同博物馆、不同的场地中展示,展品陈列时要根据展厅、展柜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动线,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松弛适度,让观众获得良好的参观体验。

展览在策划初期,就应该从观众的角度考虑,策划出观众喜欢看、看得懂的展览,传统的学术型展览虽重视理论研究,却只有少数行业人士看得懂。在实际展览中,文字说明要尽可能通俗易懂,除了说明牌等传统平面解读外,更要综合利用多媒体、图片、模型等辅陈手段,全面调动观众的感官,从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等多个角度诠释展览内容,缩小文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尽可能提高观众自主获得知识的容易度和有效度。此外,针对青少年群体,博物馆需根据展览主题策划举办一些富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社会教育活动,以培养青少年的观展兴趣,充分利用博物馆的展览资源,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

4 结论

博物馆更多是为满足观众的需求而存在的,应将观众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观众放在主体和中心的位置上。通过观众调查与研究,客观科学地分析观众参观展览的心理,在清楚了解观众的需求、构成、动机等方面的基础上,才能举办更多有针对性的特色展览,吸引更多的观众,更好地服务大众,惠及民生。

猜你喜欢

文物展辽金西京
《辽金历史与考古》征稿启事
辽金之际高永昌起义若干问题浅谈
文物展柜内环境温湿度的调控与监测
听海
凿壁偷光
北京房山云居寺辽金刻经考述
“又见红山”精品文物展开展
信念·精神·传承——写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馆藏文物展”开展之际
策展“活”方能使文物“活”——以鞍山市博物馆“鸡年大吉——暨馆藏十二生肖文物展”为例
编辑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