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阅读与鉴赏”的思考

2023-03-28裴红霞朱洁如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

裴红霞 朱洁如

摘要:从“阅读”到“阅读与鉴赏”,不仅仅是表述上的改变,更体现了阅读要求的渐进,教学也需要有相应的“升级”。“阅读与鉴赏”是引导学生融通书本与生活,用生活经验理解文字,再用文字阅读形成的新经验去感受生活、理解生活;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延伸学生的阅读思维,养成学生的阅读个性;关注从阅读策略到阅读能力、从阅读广度到阅读深度、从单篇阅读到整本书阅读的能级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标;学段要求;阅读与鉴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学段要求中的“阅读与鉴赏”板块可以视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阅读”板块的迭代。从“阅读”到“阅读与鉴赏”,不仅仅是表述上的改变,更体现了阅读要求的渐进,教学也需要有相应的“升级”。

一、从“阅读”到“阅读与鉴赏”,有哪些变化

(一)概念之变

理解从“阅读”到“阅读与鉴赏”的变化,首先需要厘清“阅读”和“鉴赏”这两个关键词的概念与内涵。“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1]对小学生而言,阅读是主动运用策略与文本互动,从而深刻理解文本内涵的过程。“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语文学习中的鉴赏,指的是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鉴赏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对材料的细读与细致分析[2];二是在细读、深思基础上对阅读材料意蕴的挖掘和发现;三是通过阅读形成更开阔的阅读视野和更高阶的鉴别能力。审视概念,会发现阅读包含鉴赏,鉴赏是阅读的一部分。

新课标提出“阅读与鉴赏”,将“阅读”“鉴赏”两者融合,是因为对于学生而言,“阅读”更多的是一个由外而内的接纳和吸收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仅仅通过阅读课本、参与语文学习去探知生活,以为书本世界就是生活世界,就和“阅读”的初衷相悖了。而“阅读与鉴赏”是引导学生融通书本与生活,用生活经验理解文字,再用阅读中形成的新经验去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因此,新课标提出“阅读与鉴赏”,就是主张拓宽学生的生活圈,融通广博丰富的社会生活资源与书本世界;通过阅读与鉴赏调动学生的感知、理解和审美能力,使之真正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二)目标之变

对比新课标与2011年版课标,对“阅读”和“阅读与鉴赏”的学段目标进行梳理和对比可以发现:第一学段,新课标整合2011年版课标要求,从7条变为5条,新增内容“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第二学段,新课标整合2011年版课标要求,从9条变为6条,新增内容“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乐于与他人交流”和“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新课标整合2011年版课标要求,从8条变为7条,新增内容“尝试使用多种媒介阅读”和“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3]

新课标中“阅读与鉴赏”目标要求的设定,是前后连贯并循序渐进的,主要体现在阅读方法、理解技巧、感受鉴赏、不同体裁、整本书阅读、积累背诵六个方面。我们必须以新课标为基准,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为主要媒介,不断优化语文教学,以期达到“阅读与鉴赏”的要求。

二、“阅读与鉴赏”教学要义

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指向,“阅读与鉴赏”更是关注阅读的系统性、联结性、深刻性和迁移性,指引学生走进文字深处,从阅读内容中习得阅读方法,最后形成阅读能力。换言之,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走向“不需要教”的境界,最终促使学生掌握方法、养成习惯,热爱阅读且有自主阅读的能力。

(一)探求内在价值

对一篇文章、一则或一组阅读材料,如果只是泛泛而读,那么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而鉴别和赏析就像潜水,只有真正深入海底,才能一窥冰山全貌,发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比如文章的言外之意、作者独到的观点,以及谋篇布局的匠心。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阅读与鉴赏”的提出,其实就是充分关注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独立人”,以生活经验为起点,以语文课堂为基点,不断走向自主阅读。文本是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整体,学生只有全身心投入、参与这一项阅读,才能让自己的情感自始至终与文本交融,从而碰撞出火花,产生共鸣。[4]从“阅读与鉴赏”出发,学生收获的是阅读的方法、鉴赏的技巧,培养的是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真正走向“大阅读”。

2.重视学生阅读思维的延伸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对于文本的阅读和理解,常常存在诸多可能性。“阅读与鉴赏”正是走向开放的通道。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分享,不断地相互碰撞交流,思维向纵深处延展,学习也从对同一文本整齐划一的表达,走向不同角度和层次的理解,走向多元和开放。

3.强调学生阅读个性的养成

纵向对比,不难发现各学段“阅读与鉴赏”目标中,都新增了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目标,关注学生阅读个性的养成。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足够丰富的语言文字,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纳和倾吐。同时,学生在获得语言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收获自己。“阅读与鉴赏”就是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

从“阅读”到“阅读与鉴赏”,指向的是高质量的阅读思维,而阅读思维是核心素养的直接体现。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好读书而求甚解。语文课才能成为充满阅读期待,真实发生的、具有高质量思维活动的阵地。

(二)关注能级提升

1.从阅读策略到阅讀能力

新课标中“阅读与鉴赏”的学段要求更加关注从阅读策略到阅读能力的提升。例如,第二学段增加了“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阅读教学的目标取向,更加关注和体现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和阅读心理的独特性。阅读学习的本质就在于探索新知、建构意义、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5],从具体阅读教学的课堂实例出发,让学生通过课堂习得具体的阅读策略,进而延伸拓展到自己的生活阅读中去。再如,第二学段提出“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对应课标来读教材,我们不难发现,第二学段的教材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经历从提问到交流再到交流解惑的过程,让语文学习充盈思维的智慧。三年级上册,在第一单元提出“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一语文要素。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侧重关注具有民族特色的词语和表达丰富的“的”字短语;《花的学校》关注形象生动的词语,如“扬起双臂”“跳舞”“狂欢”等,还有生动的拟人化的句子;《不懂就要问》则关注富有道理的句子。从关注词语、短语到句子,还要关注什么样的词语、短语、句子是有新鲜感的,这是一个层进的过程。学生在积累的同时,习得的不仅是词语,更是日常阅读中积累词语、句式的方法,这是横向阅读能力的提升,其思维能力也得到提升。

不妨再关注教材,同样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从第一单元的“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到第二单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是“阅读与鉴赏”能力的递进。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感知,而是深入的理解,更加关注学生理解能力、“阅读与鉴赏”能力的提升。值得关注的是,教材中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能很好地落实新课标理念,将教学的关注点从知道和理解阅读策略,上升到如何理解和运用阅读策略。三到六年级逐级编排的四个策略单元(“预测”“提问”“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有目的的阅读”)的教与之学,对促进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对改变长期以来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都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2.从阅读广度到阅读深度

新课标中“阅读与鉴赏”的学段要求更加重视从阅读广度到阅读深度的漫溯。仔细对比两版课标,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标将“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进行了合并,阅读不只是看和读的过程,而需要更加关注对阅读内容的体悟和理解。同时,阅读的能级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阅读理解仅仅是对阅读内容的“知道”,是浅层次的复述性理解;“阅读与鉴赏”则指向一种欣赏的能力,是真正走进阅读内容,对阅读内容有更加真切的感受与感知;阅读评论指向一种阅读评价能力,是用自己的思维体系、用批判的眼光去读、去理解、去内化,并且形成自己的输出系统,走向解释性理解、评价性理解和创造性理解等阅读的高阶思维。[6]

例如,三年级下册《花钟》一课的教学解读和教学设计,不仅要关注到它是一篇蕴含丰富科学知识的科普小品文,更要明确它还是一篇美文。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不能仅仅传达文中的科学现象、科学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并且可以和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教学第一小节中“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的内容时,可以设计三个教学板块。第一板块,“初识花钟—绘制花钟”,意在让学生深入文本寻找关键信息。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插图,借助插图,审视标注的位置是否正确。这样的过程,就是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持续获取信息、不断思考的过程。第二板块,“介绍花钟—对比差异”,是让学生对自己绘制的花钟进行简单的介绍。此时,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再读一读文中的表达,与同伴的介绍进行比较,说说更喜欢哪一种表达。在对比阅读后,语言文字的密码就被学生破解了。学生能够从优美的表达中,体会到科普小品文语言的准确性。从生动的语言到精准的表达,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次提升。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能够在对比阅读中理解科普小品文的表达特点。接着,顺势引导学生进入第三板块,“再品语言—发掘表达”。学生再次朗读文本,在变化形式的表达中,发现句式不是唯一的,“开放时间”“花儿名字”“开放方式”三个信息的组合是可变化的,这能让表达更丰富。同时,引入课后练习“仿照课文中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写一写你喜欢的花”,让学生读写结合。整个阅读过程,锤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能力与阅读鉴赏能力,让阅读潜入深处。

3.从单篇阅读到整本书阅读

“阅读与鉴赏”尤为注重从单篇阅读到整本书阅读的推进。对比两版课标,最大的改变应该是每个“学段要求”中的“阅读与鉴赏”都提到了“整本书阅读”。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的课程目标,要以培养阅读兴趣和体验阅读的成就感为基础。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一以贯之地强调阅读分享,强调体会读书的快乐;“教学提示”指出“应创设自由阅读、快乐分享的氛围,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7]。这些都在提示课程实践中要特别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保鲜”。此外,要重视基本阅读策略的学习和运用。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教材编排方式下,“快乐读书吧”的内容与单元课文篇幅的选择、语文要素的设定都有着紧密且直接的联系。因此,教师要密切关注单元课文教学对语文要素的落实以及转化,为“快乐读书吧”中的整本书阅读做好储备,让学生从学会到熟练运用基本的阅读方法和策略,真正实现“学六年,管用六十年”,甚至受益终身。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一个典型的小说单元,《桥》《穷人》《金钩的鱼钩》都是经典短篇小说。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教学时,教师就要以语文要素为抓手,以单元课文为载体,着力引导学生从情节、环境和人物三个不同的角度阅读小说, 使学生在体悟和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策略。这个单元的课文中,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与“快乐读书吧”的推荐书目高尔基的《童年》,都反映了沙俄统治下底层人民的生活境况,在表达主题、民族文化和时代背景方面有着诸多联系。教师可以将这篇小说的阅读与指导作为推荐学生阅读《童年》的踏板,为单元导读的实施奠基。

新课标提出的“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通读整本书,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重视序言、目录等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是“阅读与鉴赏”的明确导向。教师要明白,教阅读策略,就是教思维方法;運用阅读策略的过程,就是有迹可循的思考过程。阅读的快乐和成就感,从根本上来说,就来自思考的过程和思考的收获。

从“阅读”到“阅读与鉴赏”,既体现出寻根溯源和理性回归,也代表了当前语文阅读教学观念的理论深化与时代重构。这一变化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更关注“学”,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真正的美,从而提高鉴赏探究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2.

[2] 杨思静.浅谈美的鉴赏与欣赏[J].大观,2016(3):10.

[3][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812,33.

[4] 方智范.高中语文必修课“阅读与鉴赏”目标解读(一)[J].语文建设,2003(11):10.

[5] 唐明.聚焦意义建构的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2:79.

[6] 朱洁如.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层级特点与结构优化[J].上海教育科研,2015(7):75.

猜你喜欢

新课标小学语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