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以不定式充当定语和结果状语为例

2023-03-24江苏省外国语学校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定语状语语法

肖 梅|江苏省外国语学校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1]。其中,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2]。近年来,对学生文化意识的考查也是高考的重要关注点。例如,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全国卷I)英语的语法填空题型讲述的是嫦娥四号探测器取得的重大发现及其意义,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全国卷II)英语的语法填空题型讲述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等等。因而,对文化意识的培养应贯穿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种活动中,以不断渗透文化元素,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

语法是语篇意义建构的重要基础,参与传递语篇的基本意义,影响语言的准确、达意和得体。语法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法知识是口语、听力、阅读和写作学习的基础。下面以译林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译林版教材”)必修三Unit 2 Natural disaster的不定式充当定语和结果状语为例,探讨聚焦文化意识培养的语法教学。

二、聚焦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一)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Unit 2 Natural disaster的话题是“灾难”,属于“人与自然”主题语境,语法项目是不定式充当定语和结果状语。Grammar and Usage 板块由“A Exploring the rules”和“B Applying the rules”组成。“A Exploring the rules”呈现的是一段关于“飓风经历”的采访,要求学生找出含有不定式充当定语和结果状语的句子,并总结规则。“B Applying the rules”由B1、B2 和B3 三个部分的练习组成。B1是单句层面的语法连线配对练习,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并理解不定式充当定语、宾语、宾语补足语、目的状语和结果状语的句法功能;B2是语篇层面的日记填空;B3是写、说结合的补全对话练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不定式充当宾语、宾语补足语、目的状语和“意料之中”的结果状语的语法知识。同时,他们还将在译林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一Unit 1 Food matters中学习不定式充当主语和表语的句法功能。

(二)教学目标

基于《高中课标》中阐述的“语法知识是‘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体”[4]和《高中课标》对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要求,笔者以教材编排为明线,以文化意识培养为暗线和焦点,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学习后,学生应能够:

①在情境体验中了解不定式的形式,发现、概括、总结不定式充当定语和结果状语的规则,拓展文化知识;

②通过比较、赏析、探究,理解不定式充当后置定语和“意料之外”的结果状语所传达的意义,并在认同、汲取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③通过完成连线配对、补全对话或日记、应用文写作等练习,在真实情境中使用不定式充当定语和结果状语,传播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三)教学过程

1.理解语法形式,拓展文化知识

英语学习不是简单地学习一种语言系统,而是要看到和理解语言背后的社会习俗、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以及该语言使用群体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语法形式指语法的构成方式,如不定式充当定语的语法形式主动态为“noun/pronoun+to do”,不定式充当“意料之外”的结果状语的语法形式为“only+to do”。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存在的物质基础,既为内容服务,又取决于内容。教师在学生理解语法形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与文本、老师、同学互动,观察、分析和对比英语语法形式与汉语语法形式的异同及其所突显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涵养人文和科学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首先,在导入环节,笔者呈现一个包含多个不定式短语的“自我介绍”微型“语境”,引导学生在识别各个不定式语法项目的基础上,了解它们的句法功能,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初中所学的不定式充当宾语、宾语补足语、目的状语和“意料之中”的结果状语的语法知识,以及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定式充当定语和结果状语”。“自我介绍”微型“语境”如下:

I’m Mayshaw. Every day I have a lot of things to do, ranging from preparing lessons to doing professional studies.My family are always supporting me.I have a dream to cultivate more qualified students. To achieve the goal, I’ve decided to overcome many difficulties. I believe it is worthwhile to do so because it’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

然后,笔者呈现表1(斜体部分为学生填写内容),让学生阅读“A Exploring the rules”的“飓风经历”采访语篇并找出其中不定式充当定语和结果状语的句子。

表1 不定式充当定语和结果状语的句子

接着,笔者针对各个不定式语法项目,通过提问、图示标注、同义句改写、英汉互译、中英比较等手段和方法,在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并归纳不定式充当定语和结果状语的语法规则[当不定式充当定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名(代)词之后,当不定式充当“意料之外”的结果状语时,经常与only连用]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例如,在探究不定式充当定语时,笔者呈现同义句改写、图示标注和英汉互译的示例,在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并归纳不定式充当定语的语法规则的同时,使学生意识到由于思维方式、历史、社会、文化背景等的不同,英汉之间存在很多差异,如英语属“形合”语言,汉语属“意合”语言,现代汉语的定语成分多出现在中心词左侧,英语中有大量的后置定语现象和定语从句[5]。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一条学习和记忆英语语法知识的有效途径,减少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并以此调整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行为,为后续准确而得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奠定基础。

2.探究语法意义,涵养文化品格

语法意义指语法单位在组合和聚合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意义。在学生对语法意义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开展渗透文化知识的语法意义探究活动,有助于涵养学生的文化品格,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进而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例如,在探究充当定语的不定式与它所修饰的名(代)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时,笔者首先呈现例1、例2和例3,并提出问题Q1~Q3,以使学生意识到例1的逻辑关系是verb-object、例2 的逻辑关系是subject-verb、例3的逻辑关系是apposition。

例1 A person needs just three things to be truly happy in the world — someone to love, something to do and something to hope for.

例2 He is always the first to come and the last to leave.

例3 She expressed her wish to go back to school earlier.

Q1:What’s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love”and“someone”,“do/hope for”and“something”?

Q2:What’s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the first/last”and“come/leave”?

Q3:What’s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her wish”and“go back to school earlier”?

然后,笔者呈现法国著名作家Andre Gide与英国政治家、演说家Winston Churchill的两句名言,让学生在探究其语法意义的同时,学习并理解其背后的历史环境以及文化内涵等,汲取人类社会的文化精华,涵养文化品格。两句名言如下:

Man cannot discover new oceans unless he has the courage to lose sight of the shore.——Andre Gide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toil,tears and sweat. ——Winston Churchill

又如,在探究不定式充当结果状语的用法时,笔者首先呈现Stray Birds中的一句话(如例4所示),让学生在探究其语法意义的同时,理解不定式充当结果状语表示“意料之外”的结果。然后,笔者让学生根据所给汉语提示补全例5和例6。

例4 Once we dreamt that we were strangers.We wake up to find that we were dear to each other.——Stray Birds

例5 He lifted a roc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却砸了自己的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金条和金币需求市场,本季度需求呈上升趋势,同比上升了25%,至86 t。分析认为,中美贸易战局势升级,国内股票和债券市场纷纷受挫,本季度金价再次下跌,投资者纷纷涌入黄金市场。同时,受益于七夕、中秋节,以及营销策略的不断创新,本季度金饰需求旺盛。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王立新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金条和金币市场,本季度中国实物黄金投资需求实现了28%的大幅增长。这再次体现了黄金在投资组合中不可替代的避险作用。从第三季度数据来看,中国金饰消费需求受到特定节假日影响十分显著。金饰零售商也恰当地利用机会开展产品营销活动,从而推动销量并提升品牌忠诚度。

例6 We hurried to the cinem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却被告知票已售罄).

接着,笔者呈现与北京冬奥会相关的四幅图片,让学生看图并运用不定式充当后置定语或结果状语的句子来进行描述。

上述教学通过渗透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在具体体验和抽象领悟中探究不定式充当定语和结果状语所表达的语法意义,了解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文化价值,有助于涵养学生的文化品格,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进而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3.落实语法使用,传播中华文化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语法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在社会情境中通过一系列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使用所学语法知识来表达思想、传递意义。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是“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6]。在学生对语法形式、语法意义有了深入了解后,教师应创设渗透文化知识的社会情境,以使学生在内化语法知识的同时,传播中华文化。

首先,笔者让学生自主完成B1 的练习,使学生回顾、内化不定式充当定语、宾语、宾语补足语、目的状语和结果状语的句法功能。然后,笔者让学生两人一组完成B2和B3,使学生通过对话、合作准确使用语法项目。上述教学过程的语法“使用”只是对新语法结构的形式操练,是一个加深理解和内化的过程。事实上,真正的语法“使用”应是学生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来解决社会情境中的新问题的过程。因而,在聚焦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活动的落实语法使用环节,笔者借助北京冬奥会顶流“冰墩墩”友好大使的身份,建构跨文化交际语境,设计与高考对接的应用文写作任务,促使学生传播中华文化。应用文写作任务如下:

假定你是李华,收到美国好友John发来的邮件。他称赞中国举办的冬奥会向世人展示了中国飞速发展的伟大成就,表示非常喜欢吉祥物“冰墩墩”,并询问“冰墩墩”的造型设计以及象征意义。请你写一封回信(尽可能多地使用不定式充当定语和结果状语的句式),内容包括:

2.阐释“冰墩墩”的造型设计以及象征意义;

3.承诺送他一个“冰墩墩”。

参考词汇:吉祥物mascot

冰墩墩Bing Dwen Dwen

在学生自主完成写作后,笔者一方面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交流,并推选出佳作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组际互评与修改、完善。

三、结语

聚焦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习得相关语法项目,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拓展文化知识、对比文化差异、理解文化内涵的过程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找准语言教学和文化意义培养的结合点,采取导入、渗透、比较等灵活多样的方法施教。具体而言,聚焦文化意识培养的语法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认真研读教材内容,确定教学主线。教材只是载体,教师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基本理念。对于学生不熟悉的教材编排内容(如文化知识),教师可以把其作为暗线,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验、赏析、应用所学语法知识来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

二是用心搜集教学素材,设计综合活动。“灌输式”的语法教学和“强加式”的文化知识传授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教师采用一系列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总结、归纳语法规则和意义,进而使用所学语法知识来表达思想、传递意义,树立并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三是重视创设教学情境,实施即时评价。教师要改变碎片化的、脱离语境教授语法的教学方式[7],有目的地创设具有文化氛围的教学场域,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思考相关语法知识,学会用得体的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或观点,并通过自评、互评等即时评价,有效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

猜你喜欢

定语状语语法
状语从句热点透视
被名字耽误的定语从句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在状语从句中探“虚实”
英语定语从句跟踪练习
状语从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