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单元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视频教学*

2023-03-24林小燕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教师进修学校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3年9期

林小燕∣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教师进修学校

一、问题的提出

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英语课程教与学的核心任务[1]。视频作为多模态语篇形式之一,能够再现现实生活经验,密切与观看者的互动,建构语篇整体意义[2]。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人教版教材”)的各个单元均设有Video Time板块,其以单元主题语境为依托,具有拓展、强化单元主题,与单元其他内容共同构建完整的主题意义的作用。

除了观看视频内容外,Video Time板块的教学(以下称为“视频教学”)还应当关注视频内容的内在逻辑及其对单元主题意义建构的作用,推动有效、有意义的学习,助力课程育人。换言之,学生应会“看要点、看细节、做推论、有选择地看、做预测,理解视觉信息的内容与意义”[3]。然而,在目前的视频教学中,不少教师未能意识到视频辅助单元主题意义建构的作用,教学仅停留在了解视频内容的层面,也有不少教师忽视了视频的多模态特征,教学片面化,缺乏对学生综合语言技能的训练,学生只看不说、只听不看,不利于深化对单元主题意义的理解。

二、基于单元主题意义探究的视频教学原则

(一)关注视频与单元主题的关联性

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教师要认真分析单元教学内容,梳理并概括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统筹安排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拓展主题意义[4]。Video Time 板块是单元内容的一部分,与单元其他内容一起建构起单元学习任务链和主题群。这就要求教师在视频教学时着眼于单元整体,横向拓展主题内容,纵向深挖主题意义,构建主题知识结构化体系。具体而言,教师应准确定位Video Time 板块在单元学习中的地位与功能,开展连续性学习任务,如结合单元主题引导视频学习以调动学生关于主题的相关经验、厘清课时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引导学生在视频学习中调用并巩固单元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使学生探索并明确视频所承载的主题观念及其对单元主题意义的建构与推进作用,完善对单元主题意义的理解。

(二)落实主题意义探究活动的层次性

根据认知和思维发展的特点,视频教学至少具有解码表层信息、理解中层内涵、启迪深层审辨三个层次[5],分别对应于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实现对主题意义的深度探究。因而,在视频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具有梯度、连贯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视频信息、审辨评判价值,帮助学生实现对主题意义的学习、内化乃至迁移。具体而言,教师可先通过介绍背景知识、提出引导性问题、提供主题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题认知,然后通过灵活多样的视频观看方式,引导学生提取重要信息、解析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视频内容及其内涵,初探主题意义,再通过创设围绕主题的描述、分析、评价、创造等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技能,进行深度思考,深化对单元主题意义的探究。

(三)发挥多模态对主题意义的建构性

视频是融合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模态的高密度语篇形式,包含大量的视觉元素和视听体验[6]。教师应充分发挥多模态对主题意义的多维建构作用,优化视频学习方式,助力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先通过多次、多样的视听活动,帮助学生厘清视频内容要素和组织表达方式,再通过开展语言综合实践活动,如以主题意义为主线的项目学习、口头或书面表达活动等,帮助学生深挖主题内涵,促进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深层领悟;二是综合使用主题图片、片段视频、无字幕或有字幕的完整视频、思维导图、课件关键词高亮或加粗、板书结构化等手段,将视频学习内容具体化,以使主题内容形象化、主题意义显性化。

三、基于单元主题意义探究的视频教学例析

下面以人教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三Unit 4 ADVERSITY AND COURAGE中的Video Time板块为例,具体阐述基于单元主题意义探究的视频教学。

(一)链接单元主题,明确主题意义探究维度

Unit 4 ADVERSITY AND COURAGE 的主题为adversity and courage,它主要通过讲述南极探险故事,彰显并培育优秀品行与正确的人生态度。单元内容包含多种融语言、思维、文化于一体的学习活动,其安排遵循“了解历史事件→塑造优秀品质→勇于挑战逆境”的从“知”到“行”的逻辑主线。Video Time 板块通过讲述Jon Krakauer 及同伴攀登南极大陆边缘Mount Rakekniven的故事,展现登山者的乐观、积极与奋进的精神。该板块落脚于“为何应对逆境”,旨在激励学生直面挑战、积极奋进(单元主题意义维度之一),与其他板块共同架构起完整的单元主题意义,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基于此,教师设置如下教学目标:

在完成本课时学习后,学生应能够:

①获取视频的主要事实性信息,了解Jon Krakauer及其同伴的登山故事与面临的登山挑战;

②分析、归纳登山者应对挑战的策略,学习优秀品质;

③反思个人遇到过的挑战及相应处理方式,辨析挑战对个人生活和成长的积极作用,进而形成勇于面对挑战的人生态度。

(二)盘活背景知识,铺垫主题意义探究基础

在导入环节,教师应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铺垫必要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引出要解决的问题[7]。

首先,教师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单元主题图和教材主要插图,以使学生产出主题词汇courage、perseverance、teamwork、willpower等,建构主题认知。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Q1~Q3,在突显主题、激活主题情境、激发学生主题意义探究热情的同时,帮助学生快速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后续的主题意义探究活动预留充足的时间。

Q1:What is Antarctica?

Q2:What challenged Shackleton on the expedition to Antarctica?

Q3:What helped the team overcome adversity?

Q1~Q3基于主题,分别聚焦“在哪里?”“有什么挑战?”“如何克服逆境?”,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接着,教师让学生阅读视频文字简介,并结合Jon Krakauer以前的登山故事和视频标题对视频内容进行预测,为主题意义探究作准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尝试完成教材Before You Watch中的事件排序练习。

(三)解构视频信息,剖析课时主题观念

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应围绕主题语境,基于口头和书面等多模态形式的语篇,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层递进的语言、思维、文化相融合的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8]。

首先,教师让学生观看事先截取的关于Antarctica、Mount Rakekniven、rocks、weather、Jon Krakauer的五个无字幕视频片段,并运用记笔记策略梳理视频基本元素,旨在引导学生厘清登山者所面临的主、客观挑战。

然后,教师呈现图1(斜体部分为学生所填内容),让学生观看完整的有字幕视频并完成图1,以使学生在有意识地提炼数字、动词,以及事、物、人等关键信息的过程中,意识到登山者坚韧不拔、勇于挑战的精神。

图1 Antarctic Challenge信息图

接着,教师提出增进视频主题观念理解的引导性问题Q4~Q7,引导学生聚焦特定画面的潜在意义,品读关键语言所隐含的信息。

Q4:Why did Jon Krakauer put his flag on the mountain top?

Q5:Why was the challenge“not only physical,but personal”?

Q6:According to the video,“He has reached his goal.”What could be his goal?

Q7:What qualities can you see in the climbers?

在Q4~Q7 的引导下,学生深入探析登山者的内在品质,进而形成应对挑战的正确策略和态度。

(四)体悟视频意蕴,完善单元主题意义理解

视频借由多模态传递信息,需要学生运用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进行复杂的认知加工,才能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为了建构准确完整的单元主题意义,教师在学生对视频内容有一定了解后,应为学生提供多次思考、表达的机会。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Why was Jon Krakauer so determined to climb despite the hardships?”“What can we see from‘enjoy’?”,引导学生在分析登山者如何应对挑战的基础上,意识到登山的困难与登山者的积极心态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感受到登山者不折不挠、勇于挑战的精神。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Why is the story narrated in the present tense?”,引导学生探讨并体会视频客观、直接的叙述方式所呈现的真实性、力量感,领略登山者克服挑战的决心和勇气。

接着,教师设计任务“Suppose you’re one of the climbers.Speak out what you think in the video,or describe how you feel.”,让学生在推测、模拟登山者的动作、语言和情绪反应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登山者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在此过程中展现的超越自我的精神,进而坚定决心、勇毅前行。

最后,教师提出问题Q8~Q1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已学语言知识,分享自身遇到的挑战及其积极作用,以使学生从了解如何应对挑战,进阶到拥有直面挑战的精神和行动力。

Q8:What was the challenge?

Q9:Why was the challenge difficult?

Q10:What did you do with the challenge?

Q11:How did the challenge benefit you?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明确“为何应对逆境”,与前几课时的“正确认识逆境”“如何面对逆境”等形成连续而递进的意义链,达成对单元主题意义立体、深刻且完整的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呈现登山家马洛里的名言“Why climb Mount Everest?—Because it is there.”,强化登山者的品质,深化学生对主题意义的完整理解。

四、结语

视频是具有互动交流性、知识链接性、主题拓展性和意义建构性的阅读,可以助力课程育人。视频教学应综合多种语言技能,在关联单元主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剖析视频信息和内涵,驱动学生对单元主题意义的探究、理解与深化,促进深度学习的达成,实现英语课程的育人目标。需要注意的是,视频作为特殊的语篇形式,其音响、音调、声音的频率,口音、口气,字体形状、字号大小,空间的布局等,都能够辅助、补充语言意义的传递,对整体意义的表达十分重要,甚至可以改变整体意义[9]。因而,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多角度分析视频内容,进而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视频内涵,探究单元主题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