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2023-03-22

图书馆 2023年1期
关键词:馆藏医药文献

黄 刚 李 美

(1.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南宁 530200;2.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 南宁 530006)

1 引言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5 年3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以及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一带一路”进入全面实施的阶段,表明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1]。

“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成员国包括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老挝、缅甸、文莱和柬埔寨等10 个国家。中国至东南亚是“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段,中国与东盟各国海上相通、陆地相连,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04 年,第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召开,该会永久举办地设在广西南宁市,每年举办一次会议,从未间断,2010 年建立自由贸易区[2]。“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中国始终坚持和牢牢把握的和平发展战略、外交方针政策以及打造海洋强国等精神[3]。加强与东盟各国的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对于我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第18 届工作总规划对传统医药的定义为:“传统医药是每个国家传统的一部分并且是执业者世代相传的应用实践。受其保健的人群的接受性也是世代继承的。因此,传统医药是自然区域性的,而不是从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传播的。”[4]1999 年在京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传统医药国家政策发展研讨会”将其定义为:“传统医药是整体保健知识、技能和实践的总和,由于其保健和治疗的作用而让社会承认和接受。传统医药的基础是理论、信仰和经验,它们来源于不同的文化并世代相传和发展。”[5]事实上,人们对传统医药的认识与定义随着社会变化与形势需要一直在不断发展和衍变。比如,在某些国家,“替代医学”或“补充医学”成为传统医药的代名词,即传统医药作为“已经出现或重新出现新的疗法”,而世界卫生组织对新近出现的“替代医学”或“补充医学”的基本定义是“一种‘最近已进化对高技术医学起反应作用’的医学形式”。

特色资源指的是图书馆依托现有馆藏信息资源,根据特定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对某一学科领域或专题的信息资源按照一定标准与规则有序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利用等,以满足信息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的特定信息资源。东盟特色医药资源库的建设对于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特色资源建设与特色文献信息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因此,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推进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存储,保障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广大信息用户可以获取所需要的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推动“一带一路”前进步伐,是我国各类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当前与未来一段时期内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然而,现有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难以满足这些信息需求。所以,关注与研究“一带一路”,做好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保障与服务工作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对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进行分析与探讨。

2 建设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意义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对外开放、社会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政治、经济、生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对信息资源有着更大需求,其影响也日益增强。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记载着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化传承、历史渊源、发展水平等,对区域政治、经济、生活、文化建设与发展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1 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传统医药建设

截至目前,中国与东盟在传统医药方面就已经先后在广西南宁市和桂林市举办六届中国—东盟传统医药论坛(2009 年、2011 年、2013 年、2016 年、2018 年、2020 年)、在广西巴马县举办四届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2015 年、2017 年、2019 年、2021 年)、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三届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创新与发展论坛(2017年、2018 年、2019 年)。由此可见,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传统医药方面的往来比较频繁和密切。

建构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就是收集和整理东盟各个国家的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以供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信息用户参考与使用,帮助信息用户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东盟传统医药类专业信息内容。信息用户会通过自身专业素养对这些信息内容进行甄别与解读,通常会出现一条信息内容同时具有不同语种信息资源的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不同国家间医药信息资源的关联与往来。东盟作为由10 个国家组成的联合体,是共建共赢的区域组织,收集和整理不同语种的东盟传统医药信息资源就是最直接了解不同国家的基本手段与方法。对于广大信息用户来说,通过查阅不同原始语种信息资源可以更全面而直观地了解到不同国家对于同种或相近传统医药信息资源的研究层次和现状。对东盟国家不同语种传统医药信息资源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收集与整理,可以丰富和完善我国现有传统医药类文献信息资源,形成东盟特色医药馆,从而促进我国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信息用户的决策制定,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快速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传统医药信息往来。

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包含多个语种的文献信息资源,其范围广泛、内容丰富。而要实现这样的信息资源战略体系构想,就需要构建功能强大的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支撑平台。中医院校及科研院所图书馆应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的医药经济、医药文化等特点,努力开展传统医药特色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为例,该校是广西唯一的中医药高等院校,其图书馆主要收藏中医药类文献信息资源。广西是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合作与建设方面的中坚力量和重要参与者,该校图书馆抓好东盟传统医药特色文献信息资源的采购、收藏、整理等各种管理工作,尽快建立健全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6],可以为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在经济建设、文化发展、信息服务等工作方面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

2.2 为中国与东盟各国传统医药商贸合作提供决策依据

建设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其实就是通过收集与整理东盟各国传统医药信息资源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类文献信息资源,提供广大信息用户了解这些东盟国家在传统医药方面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生活等信息资源数据平台[7]。当前,传统医药产业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推进和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之一,不仅推动了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商贸合作,而且成为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增进友谊的重要交流途径与手段。长期以来,中国与东盟各国交往密切、相互促进、共同繁荣,而在传统医药方面各自都具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发展独特的特色文化资源。因此,中国在与东盟国家进行政治协商、商贸合作的同时,也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融。信息用户对于传统医药信息的需求不仅可以促进东盟国家持续发展自身的资源环境、文化产业、经济建设等,还可以促进各个国家的官方合作和民间往来,从而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实现不同国家与民族间医药文化的相互借鉴和共同繁荣。

中国—东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政务、商贸、教育、文化等各类交往活动最活跃的区域之一,然而中国与东盟各国家间仍然缺乏深入了解,各自所掌握的各类信息资源都非常有限,这些客观现实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双方的全面合作与交流。而随着交流与合作的逐渐深入,各方都需要获得更多及时、权威、准确的相关文献信息资源。中国与东盟各国由于受地域、历史、文化等方面影响,一直以来相互间存在着非常频繁的商务合作与经贸往来。对东盟拟合作国家的传统医药信息进行全面了解特别是对关键信息的掌握非常有必要,详细知晓相互间的优势与缺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不同国家、企业以及个体间达成合作意向并提供具体实施意见。建构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就可以收集和整理东盟各国传统医药信息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类文献信息资源。这些资源不仅能够全面而系统地反映东盟各国传统医药在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的概况,而且可以直观体现东盟各国其他相关方面的基本情况,从而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传统医药商贸合作方面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与依据,进而提高其决策能力和工作效率。

2.3 方便各国专家学者进行学习研究

建构内容翔实、语种多样的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可以保证传统医药文献信息与数据事实的丰富性与系统性,为广大专家学者了解东盟各个国家在传统医药方面的发展现状、研究水平、实践经验等提供充分的文献信息资源,满足传统医药领域专家学者对东盟国家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

建构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可以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所需的必要文献信息资源保障。重点学科建设就是需要有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队伍、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以及专深的文献信息资源等作为基础和保障。对于高校及科研院所图书馆来说,首先应当尽力满足本单位内涵发展所必需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其次应当形成特色馆藏,在保证重点学科和基础学科基本原始文献信息资源收藏的前提下,努力形成一个与自身学科建设方向密切相关、具有突出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建构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是中医院校及科研院所图书馆满足自身学科建设与开展学科服务的重点发展方向。以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该馆在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已经形成基本涵盖医药古籍、图书、期刊、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说明书、科技报告、教学课件、处方、学术研究、教育研究、音频视频、教学试题等各种文献信息资源类型。目前该馆正在努力创建的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就是为了丰富学校特色馆藏资源、满足学科建设需要、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如果东盟传统医药特色馆藏能够顺利建成,不仅可以为学校学科建设提供深层次的特色馆藏服务,而且还可以为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及重点学科建设提供更专业更有特色的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更为重要的是,该特色馆将成为国内外首创的东盟传统医药特色馆,可以作为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中心服务于国内外有东盟传统医药信息需求的广大专家学者。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的传统医药学科发展存在较大差异,而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由于存在着很多的相似性与依存性,不同国家间的传统医药领域学科发展差异不是很大,反而存在着不少共性。相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于学科信息的需求虽然大致相同,都是建立在丰富文献信息资源基础之上,但是存在着一定的层次和需求差异,了解不同国家在同一领域的不同发展状况对于促进本国在该学科领域快速建设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对专家学者来说,获取原始资料和原始数据是进行科学研究与决策的前提条件,对这些原始资料和原始数据进行特定的分析与利用,可以为其研究带来积极帮助与启发。

3 建设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策略

在当前与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构建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能够为支撑和满足国家战略、区域合作以及行业发展对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服务[8]。本文分别从主观因素与客观条件对建设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进行积极探索,提出其实施策略与实现途径主要包括成立建设小组、信息资源收集、专业人员培育、信息技术支持、经费保障制度等五个方面。

3.1 成立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建设小组

建构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一项涉及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态综合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有政府机关、职能机构、主管部门、具体人员的参与和支持,而且需要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灵活的协调机制,以及良好的政策支持和持续的经费投入,而这些就是建构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的工作基础。我国图书馆界有已经成功的协作组织经验可以借鉴,比如全国绝大多高校正在使用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LIS)、区域内部分高校正在使用的江苏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等,这些都是在政府机关和职能机构强有力的主导与指导下顺利完成。

从国内外成功经验来看,要想加快推进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的建设步伐,就必须首先成立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建设小组,尽快着手制定长期、中期、短期发展规划,积极主动向主管部门、职能机构、政府机关汇报工作设想并提交书面申请,设法征得主管部门的同意、获得职能机构的认可、引起政府机关的重视。高校图书馆可在以学校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及图书馆领导为建设小组成员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和协作工作小组,加强对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建设的指导和推进,做好立足科学规划、提高保障能力、贯彻政策法规、落实经费支持、充实服务人员等各方面具体工作。

3.2 建构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

将国家战略、区域合作、行业发展的现实发展理念融入面向全世界开放的东盟传统医药信息资源建设研究中,建构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能够保证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服务机构可以在国家对话、区域交流、地方合作中发挥文化传承、信息交流、知识传播等基本职能,也能够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医药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协会持续增长、创新发展。

构建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需要明确三个方面的事项。首先,应明确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作为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加工、存储、交流和传播的服务中心,所传承的是国家传统医药文化战略、区域医药交流合作、行业医药发展的基本职能;其次,应明确分析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所面临的内部与外部形势,合理编制资源中心的战略规划和布局,积极探索“职能定位+项目统筹”的战略实施方案,科学设计包含有综合指标与分项指标的战略评价体制,形成具有科学开放的战略管理体系,努力寻求外部支持的战略资源保障;最后,应明确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的战略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评估指标机制,及时调整影响资源中心工作效率的制约因素,准确把握加快资源中心建设的有利条件,牢牢掌控促进资源中心运营的有效措施,保证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的战略管理体系始终处于高效高质可控的闭环状态。

3.2.1 建构系统完整的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馆藏纸质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图书馆能够长期生存并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就是自身拥有完备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尽最大努力为广大读者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文献信息服务是图书馆的本职工作,但是要出色完成这样的工作任务并不能只凭一腔热血,具备完整性、多样性、特色性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是图书馆开展丰富、优质、高效服务的基本前提条件[9]。

图书馆针对不同信息用户开展不同信息服务的终极目标就是尽最大努力满足读者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10]。因此,建构系统完整的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馆藏纸质文献信息资源体系需要立足于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完整性建设原则。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应当以本馆馆藏纸质资源建设为主,统筹考虑不同国家、不同语种、不同类型的纸质文献资源,以采购数据库、自建数据库、电子图书资源为辅,建立健全馆藏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相结合、印刷文献与非印刷文献相结合、原始文献提供与文献资源传递相结合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逐步形成由馆藏纸质文献信息资源、馆藏电子文献信息资源、本地镜像文献信息资源、远程访问文献信息资源等各种文献信息资源所构建完整的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全面而系统地采购、收集、整理、揭示东盟各国传统医药领域的文献,注重多品种、少复本。

二是多样化建设原则。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不仅需要收集完整的纸质图书、数据库、电子资源等,还需要收集其他种类文献诸如期刊、报纸、处方等,也可以适当采集电子出版物、录音带、光盘等各种传统医药类的图片、文本、音频、视频等资料,建立健全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多媒体资源库、优化新型出版物的馆藏采集,形成馆藏纸质图书资源、馆藏非纸质图书资源、馆藏数字资源等不同类型多样化馆藏信息资源的相互协调与补充,打造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区域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知名品牌[11]。

三是特色化建设原则。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在遵循完整性与多样性建设原则的同时,还需要兼顾特色化建设原则。当前,国内外已经有部分图书馆或专业机构收藏和整理了中国—东盟文献信息资源,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应当以传统医药为其特色进行打造,可以依靠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大学等专业机构或科研院校作为牵头单位有序开展特色化建设,专门采购、收集、整理东盟各国传统医药类纸质、电子、音像、视频等各类信息资料,尽可能实现齐、全、专、精、深。

3.2.2 加强中国—东盟传统医药网络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的开发与整合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日益普及,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但是网络信息资源存在总体数量庞大、内容杂乱无章、来源复杂多样、真假信息难辨等客观事实,特别是由于广大用户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无形之中增加了其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难度,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中国—东盟传统医药网络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

加强中国—东盟传统医药网络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需要通过及时、准确、系统、完善的专业方法和技术手段,实现对中国—东盟传统医药网络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管理、开发和整合[12],充分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建立信息资源导航程序,按照不同特点、范畴、类型对网络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有序分类和加工处理;建立健全网络文献信息资源专业链接与指引库,形成本馆的虚拟馆藏网络文献信息资源。这样的工作机制不仅可以丰富馆藏文献信息资源,而且能够帮助读者顺利进入指定网址或网站,快速准确获取所需文献信息资源。

3.2.3 促进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的共建与共享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和信息资源无限扩展的形势下,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理念已经得到广大业界人士的普遍认同,也是世界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基本发展趋势。我们应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统一协调、高等院校的学科优势、科研院所的专业优势、文化部门的资源优势等,统筹区域内外相关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以及科研院所图书馆在文献采选、联合编目、资源共享、国际合作、信息沟通、文献交换、资料交流、馆员培训、业务指导等方面进行广泛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实现区域范围内不同类型图书馆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加强我国政府部门、高等院校、文化部门、民间团体及友好人士与东盟各国的交流和合作,携手共谋东盟区域传统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体系[13]。

首先是馆藏文献资源工作的共建与共享。由于受到经费保障制度、领导重视程度、馆藏建设要求等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各馆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东盟各类原版文献的收藏:①通过非订购途径征集东盟原版文献。南宁市作为广西首府是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广西区域内拥有各种各样的东盟研究机构,各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科研院所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东盟各国领事馆、政府部门、学术组织、民间团体、友好人士等的沟通与联系,主动征求并获得他们的图书捐赠,设法收集政府出版物、学术组织出版物、民间团体和友好人士的图书资料等,从而有效补充东盟原版馆藏文献采购的不足。②建立国际捐赠和交换机制。广西区域内设置有东盟小语种专业的高校或机构比较多,它们都已经与东盟沿线国家搭建起长期稳定的友好交流和合作关系,建立了相对固定的海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可以充分利用区位、地缘、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积极与东盟国家建立国际捐赠和交换机制,在平等、自愿、互利、互惠、互助的基础上,通过双方定期或不定期的图书捐赠和交换,根据双方需求,在图书资料上互通有无,使图书馆获得所需的东盟原版图书,这应当是东盟原版图书采访的一种重要补充手段[14]。③建立健全捐赠奖励制度。由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和交往比较密切,人员来往比较频繁,我们可以倡导广大留学人员、访学人员、交流人员、出差人员、友好人士等向图书馆捐赠图书,建立健全捐赠奖励制度,可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

其次是东盟原版图书采编工作的共建与共享。完成东盟原版纸质图书采编工作涉及东盟语言翻译和图书分编知识,仅靠一家图书馆的采编工作人员很难快速、准确、高效地完成全部工作任务,因此需要增强馆际交流与沟通并加强与图书供应商的合作:一是增强馆际采编工作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在东盟原版纸质图书采编工作方面,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各有优势,高校图书馆拥有东盟小语种专业的人才队伍、读者需求等,而公共图书馆则拥有稳定的编目工作人员队伍和图书采购经费投入等,如果能够增强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间采编工作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实现交流合作、互通有无,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东盟原版纸质图书采编困难的现实问题,通过建立合作联盟、确立区域协调中心、成立东盟原版纸质图书联合编目中心、完善统一书目制作标准与格式等,实现东盟纸质图书采编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二是加强与图书供应商的合作。图书馆与图书供应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团体,虽然两者在具体工作职责、方式、目标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在完成图书采购工作任务这一主要目标上是一致的。单家图书馆采购东盟原版纸质图书数量并不是很多,如果能够联合其他图书馆与图书供应商共同搭建成立东盟原版纸质图书联合编目中心,借助东盟原版纸质图书供应商和全国其他图书馆的力量,搭建东盟原版纸质图书书目共享平台,共建与共享书目数据,则可解决在东盟原版纸质图书采编工作方面的问题,从而满足全国各类图书馆的不同需求。

3.3 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培育机制

建设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不仅需要加强信息资源建设,还必须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育。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提供服务质量的高低与好坏。建立健全弹性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育机制就是要加强对信息资源中心管理员、资料员、技术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素养教育,帮助他们认清形势发展、职业价值以及行业格局,勇于开拓创新、忠于岗位职责,培养行业服务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只有努力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培育信息处置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熟悉东盟背景知识、掌握东盟国家语言等,才能保证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建设得到持续的高水平发展。

成立以医药学科、东盟语种和图书情报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建设团队,是开展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建设工作的前提与基础。从事信息资源中心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团队需要努力实现知识储备结构化、专业结构多元化,其培育机制可以从三个方面有序进行:一是岗位技能培训。通过针对性岗位培训可以快速提升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管理员、资料员、技术员的传统医药知识水平、传统医药信息辨识能力、信息组织能力、信息素质意识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等。二是招聘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公开招聘,把医药、图书、情报、档案等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吸引到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建设团队中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专业优势。三是培养全科馆员。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是全科馆员。虽然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学科划分日益精细、人才纵度更加专深,但是这样的专业发展态势也导致专业走向更加狭窄,比如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对于图书情报专业知识一无所知、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或博士没有图书馆实践业务经验、流通管理员只知道图书的收集与整理以及流通管理员不知道图书的分编等等。而全科馆员不仅能组织线上教学、学科咨询,而且能依托网络信息技术、融合图书情报知识、依靠综合素质技能等解决系统建设的各种问题。图书馆在工作实践中可以通过专业培训和工作锻炼使年轻馆员快速成长为全科馆员,使其成为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建设的重要人才支撑。

3.4 把握信息技术支持力度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日益完善和飞速发展,并已经迅速应用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比如: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人工智能、三维图形、人机交互、传感等应用信息技术模拟构成具有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全方位、高仿真的数字化自然环境;增强现实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所形成的虚拟物体可以叠加并展示在现实世界中,能够把虚拟物体和现实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信息用户可借助眼镜、头显、手机等多种设备与虚拟物体进行沉浸效果交互;混合现实技术作为技术组合是虚拟现实技术的更替,在虚拟环境中引入仿真现实场景信息,为用户在虚拟与现实世界中搭建一个相互反馈的交流回路,增强用户的真实体验感[15]。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必须要适应形势发展和顺应读者需求,努力把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于信息资源中心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之中。

3.4.1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的信息资源类型多样、数量庞大,在信息资源采购、收集、整理方面,需要综合考虑信息资源中心建设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应当遵循有针对性、分侧重点、遵照规划等基本原则选择所需文献信息资源[16]。在纸质文献信息资源管理方面,应该统一采用科学合理的中图分类法,并使用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全部纸质文献进行分类、编目、加工、入库、流通等专业化信息管理。在采购和自建数字文献信息资源管理方面,应当参照纸质文献分类办法进行统一的分类和标引等。而在网络文献信息资源管理方面,则可以通过参与联盟组织或加入网络平台共建共享的方式,参照纸质文献分类办法进行统一的分类、标引、链接等专业化信息管理[17]。

当前,虽然部分图书馆物理空间增大、馆藏总量丰富,但是这些条件对于信息用户的无限信息需求来说,都是极其有限的,因此需要借助VR 和AR 技术。首先,帮助信息用户随时随地获取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其次,打造仿真数字图书馆,更好发挥馆藏珍稀文献的价值;第三,为信息用户呈现和共享文字、视频、音频、图片、触摸、投影等多媒体与多维度的文献信息资源内容;第四,有机整合馆藏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实现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一站式检索。

3.4.2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信息资源的传递与检索

当前,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都相对比较发达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之中,智能化和数字化信息资源检索方式成为主流模式,取代了传统的联机和卡片信息检索方式,其查准率、查全率都已经大大提升。大数据信息时代,信息数量更多、传递速度更快、检索难度更大、种类更繁杂、辨识度更低,也正因为如此,广大信息用户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很难快速又准确地获取自己真正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源,这就需要加强文献信息资源的传递与检索管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在文献信息资源管理的传递与检索方面不仅需要考虑读者用户的实际信息需求和潜在信息需求,还需要帮助他们对信息资源进行精准检索,并提供智能筛选和推荐功能。

比如,在实际工作中,信息用户造访实体图书馆或图书馆网站,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查找自己所需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如果能够把VR、AR、MR 技术应用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传递与检索工作,那么信息用户就可以通过语音功能对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智能检索。其检索字段可以是关键词、关键字、标题名、主题词、著者或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等多种维度,还可通过与虚拟智能小助手的语音对话,检索到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源。而通过AR 技术,可以在实体图书馆环境内额外增加投影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功能,帮助信息用户把检索到的文献信息资源通过平面或立体形式展现出来,使用资源定位功能快速而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

3.4.3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信息资源的参考与咨询

在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需要配备更加人性化与智能化的信息服务模式即参考咨询服务。比如信息用户在搜索、筛选、使用所需信息资源过程中,如果对信息产生任何的疑惑,都可以通过实时在线、离线留言、自助服务、电子邮件等形式多样的参考咨询服务获得帮助和解答,而这样的服务模式需要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支持。参考咨询服务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为广大信息用户提供无接触服务,不会受到营业时间、馆藏空间、活动场地等现实条件限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咨询。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信息用户、专家学者、咨询人员之间的高效沟通和无缝对接,既保证了咨询服务的工作效率,又增强了信息用户的服务体验。

图书馆通过参考咨询服务可以为广大信息用户提供预约借阅、送书上门、素质拓展、技能培训等各种服务。用户在使用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时如果遇到困难,就可以与参考咨询馆员或与其他信息用户进行沟通和互动。通过VR 和AR 技术构建的虚拟又真实的交流与沟通场景,信息用户不仅可以查看相关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简单介绍、总访问量、用户留言、体验评价等,还可以通过系统的视频和音频等功能对馆藏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演绎与再造[18]。

3.5 落实经费保障制度

每年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经费都相对有限,而对于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来说,不仅需要兼顾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的关键领域、重点行业、基础设施、总体目标等,而且还需要充分考虑不同资源类型的建设经费分配比例,更需要全面了解不同专业领域信息用户的现实与潜在信息需求,持续关注和跟踪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进展与科研立项,在保证完成图书馆基本保障和必要采购的前提下,设立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专项购置经费,具体落实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的采购工作,保障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有序进行。

虽然图书馆的业务领域和发展水平一直保持持续发展与不断壮大的良好趋势,但图书馆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前景仍面临着严峻考验。自2020 年以来,各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采购经费逐渐缩减已经成为常态,再以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该馆近10 年来一直保持100 万元纸质图书和240 万元数据库的购置经费,面对纸质图书和数据库价格的不断攀升,在自身总经费不变的前提下,其实质就是文献资源采购经费的缩减。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如何建构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已经成为该馆所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与长远规划问题。其常规工作思路应当是加强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优化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结构、强化馆藏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把握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学科导向,立足于全面了解并精准把控一流学科和重点学科的信息用户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尽力满足并保障他们对电子图书、科技期刊、会议论文、整合文献等各种数字信息资源的需求。图书馆不仅要保障馆藏数量,而且更要保障馆藏质量,不断优化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结构,通过构建全方位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创造条件和引入专项资金保障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可以尝试通过上级拨款、部门筹措、校友捐赠、社会资助等各种形式获得所需资金[19]。

4 结语

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作为一项综合服务系统基础工程,涉及的因素比较多,主要包括文献信息资源、专业技术人员、信息技术应用、专项经费保障等,其中建构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该项工程的基础和前提,需要有良好的政策支持和持续的经费投入。新冠疫情对全世界的生产、工作和生活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图书馆作为提供社会服务的公共场所受到直接影响,很多图书馆被迫全面关闭或限制开放,数字资源的独特优势得以凸显。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平衡数字资源和纸本资源采购经费比例已经成为各图书馆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建构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应当兼顾电子资源和纸质资源建设,根据一流学科、重点学科、总体规划以及建设方针,贯彻图书馆的馆藏发展原则和保障读者用户的信息需求,合理配置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采购经费比例,努力实现纸电资源相互补充,在经费非常有限的情形下,尽力满足广大信息用户的现实与潜在文献信息需求。

猜你喜欢

馆藏医药文献
馆藏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传统医药类非遗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