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肝为五脏之贼”论治偏头痛∗

2023-03-22马瑞山陈志兴杨俊邯李芳钊田军彪

西部中医药 2023年2期
关键词:肝血阳上亢脏腑

马瑞山,陈志兴,杨俊邯,李芳钊,田军彪

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偏头痛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其病因多为社会因素、情绪变化等。偏头痛发作时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性疼痛,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表现,光、声刺激及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1]。2013年WHO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人类最常见疾病中,偏头痛发病率已位列第三位[2]。目前,该病发病率高达7.7%~18.7%,其中成年男性为1%~19%,成年女性为3%~29%[3]。偏头痛作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神经系统疾病,病机较为复杂,与血管、神经、炎症介质、脑结构功能异常及基因遗传等因素有关[4]。因其发病机制不明确,目前临床上西医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舒马曲普坦等多用于偏头痛的急性发作,短期有效,但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副作用明显。近年来中医药因其疗效确切、无副作用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治疗偏头痛,中医认为偏头痛的发作涉及多个脏腑,与肝的关系尤为密切。

1 病因病机

1.1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五行属木,木喜调达,恶抑郁,可以使全身气机运行畅达,人体气血、经络、脏腑、器官等活动均赖于通畅的气机,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血调和、经络通利、脏腑器官活动正常,若肝疏泄失常,则气机运行失则,主要表现为气郁、气滞、气逆。

1.1.1 气郁当今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致使大多数人长期情志压抑,思虑过多,继而气机郁结。《丹溪医集》[5]指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与气郁相关,气郁不散,日久化火,肝火上炎,上灼清窍发为头痛。

1.1.2 气滞气为血之帅,气行血亦行,气滞血亦滞,日久成瘀,阻塞脉道,不通则痛。此外,气滞也会导致水液输布失常,停聚成痰,痰浊上蒙清窍而引起头痛。

1.1.3 气逆《黄帝内经临证发微》指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气逆则头痛。”[6]王叔和在《脉经·头痛》中指出:“足厥阴与少阳气逆,同上则头目痛。”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阴阳相合,则全身气机升降合度,动静适中,若肝阴不足,阴不维阳,风阳循经上扰清窍,故头痛发作,或肾水不足,不能制约肝阳,则肝阳上亢,发为头痛。

1.2 肝主藏血

1.2.1 贮藏血液《四圣心源》[7]中记载:“凡脏腑经络之血,皆肝家之所灌注也。”肝为血海,脏腑脑窍皆需肝血之濡养,《黄帝内经》[8]认为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则能视,足受血则能步,掌受血则能握,指受血则能摄。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又为髓海,凡五脏精髓之血,六腑诸阳之气,皆上聚于头,以充养脑髓,使清窍得养,元神得充,以维持机体的平衡[9]。若肝血不足,脑窍失养,不荣则痛,除了会导致脑窍失养外,还会导致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阳上亢而发为头痛。

1.2.2 调节血量《<黄帝内经>二十论》[10]中写道:“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肝主血海故也。”《血证论》[11]云:“以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遏郁,则血脉通畅。”强调肝的疏泄与藏血功能,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液的运行。机体活动剧烈时,肝通过其疏泄功能将血向外周经脉输布,当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机体对血液需求减少,则血液又重新归于肝脏,若肝调节血液机能失常,血液不能正常输布,日久成瘀,阻塞经络,发为头痛。

1.2.3 防止出血气能摄血,肝气充盈,则能固摄血液,使其行于脉道,不致溢出。同时肝主疏泄,可使全身气机运行畅达,气行则血流通畅而不出血。故肝主凝血[12]。明代章潢在《图书编》提出:“肝者,凝血之本”,认为肝阴充足,可涵养肝阳,阴阳协调,从而能发挥凝血作用,从而防止出血。

1.2.4 化生气血《黄帝内经素问语译》[13]中指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本草经解要》[14]云:“肝者,敢也,以生血气之脏也。”肝脏化生气血,与肾密切相关,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张氏医通》[15]曰:“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肾精充盛,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血充盛,有赖于肾精的化生。肾精与肝血,盛衰与共,休戚相关。

1.3 肝为五脏之贼肝脏为病,不仅表现在本脏,同时也会影响其他脏腑。《马氏医论》[16]指出:“人之五脏,惟肝易动难静,其他脏有病,不过自病……惟肝一病及延及他脏。”清代张璐[15]也指出:“肝藏生发之气,生气旺则五脏环周,生气阻则五脏留著。”肝在五脏中位置居中,上可扰心肺,下可及肾水,横可犯脾土,若肝功能失调,定会影响其他脏腑,从而产生气滞、血瘀、痰浊等病理变化,引起头痛。

1.3.1 肝与心心主血,肝藏血,两者相互协调,从而维持血液在脉道中的正常运行。《黄帝内经素问》[17]中记载:“肝藏血,心行之。”肝有所藏,则心亦有所主,使气血疏通,血液不致瘀滞。若肝不藏血,则心不行血,血液运行不畅,必留滞为瘀,不通则痛。若心血充盈,则血行正常,肝有所藏,疏泄有度,气血平和。

1.3.2 肝与肺肝主升,肺主降,二者相互协调。肝气上升太过,或肺气下降不及,会导致肝气上逆,上扰清窍而致头痛。气能行血,气机的运行便是气血的运行,肝藏血,调节一身之血。肺主气,治理调节一身之气。肺调节一身之气需要肝血之濡养,肝向全身各处输送血液又必须依赖于气的推动。总之,全身气血的运行须肺主治节、肝主疏泄和藏血作用相互配合,故两脏对气血的运行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若肝功能异常,肺气不利,血行不畅,则日久成瘀,瘀阻经络,发为头痛。

1.3.3 肝与肾肝为风木,肾为水脏,两者之间,木水相生,乙癸同源,关系密切,肝藏血,肾藏精,血的化生,依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而肾中精气的充盛,亦需血液的濡养,精和血之间互生互化。若肾精亏虚,可导致肝血不足,不能濡养脑窍,发为头痛。此外,在功能上肝主疏泄,肾主封藏,疏泄与封藏,相反相成,共同调节一身之气血,若肾封藏失用,导致肝疏泄太过,气血运行失常,从而引起头痛发作。肾阴充盛则能滋养肝阴,并制约肝阳不致偏亢,若肾阴不足,阴不制阳,则会导致肝阳上亢,上扰清窍,发为头痛。

1.3.4 肝与脾肝主疏泄,调节全身气血运行,有利于脾之运化;脾气健运,化生气血,则有利于肝之疏泄。肝脾相互配合,共同调节水谷精微之运化。肝主藏血,脾主统血,肝脾协调,共同维持血液的运行,使其行于脉道,不致溢出。若肝失疏泄,则脾运化失司,水液内停,聚而成痰,上蒙清窍,导致头痛发作。或脾失健运,血无生化之源,或慢性失血日久,导致肝血不足,脑窍失其濡养,发为头痛。

1.4 肝经循行《灵枢经》[18]提出:“肝足厥阴之脉……上出于额,与督脉会于巅。”指出厥阴肝经与督脉上会于巅顶。《临证指南医案》[19]指出:“头为诸阳之会,与厥阴肝脉会于巅,诸阴寒邪不能上逆,为阳气窒塞,浊邪得以上踞,厥阴之风火乃能逆上作痛。”指出肝与头痛关系密切,此外,偏头痛先兆期常伴有闪光、视觉模糊等症状,而肝开窍于目。王叔和在《脉经》[20]指出:“足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目痛”。

2 中药治疗

2.1 疏肝解郁张希等[21]发现偏头痛以肝郁气结型较为多见,应以疏肝理气为治疗原则,采用清脑舒郁汤治疗,疗效确切。宁为民等[22]认为,偏头痛基本病机为肝郁气结,采用开郁透邪方治疗偏头痛患者68例,效果显著。杨希文[23]以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偏头痛伴抑郁症患者,在缓解头痛程度减少发作频率、缩短持续时间、改善情绪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疏肝解郁胶囊主要成分是贯叶金丝桃提取物和刺五加两味药,可以明显抑制机体对5-HT的再摄取,起到激活松弛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24]。

2.2 清肝泻火陈敏等[25]采用泻火止痛汤治偏头痛患者,临床疗效满意。李文涛[26]认为本病病机多为肝火上炎夹瘀,治疗时应以清肝化瘀为主,自拟清肝化瘀方,疗效确切。厉秀云等[27]认为本病多由肝郁化火,循经上扰,久致瘀血阻络,治疗时应以清肝泻火兼活血为主,采用清肝活血汤治疗,效果显著。陈燕等[28]采用丹珍头痛胶囊治疗偏头痛(肝火上炎证)患者60例,总有效率90%。

2.3 平肝潜阳王子龙[29]临床观察发现偏头痛患者以肝阳上亢型多见,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总有效率达96%。朱若绮等[30]采用项六针联合平肝潜阳针法治疗偏头痛患者30例总有效率达93.3%。汪晶波等[31]用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患者60例,疗效确切。

2.4 养血柔肝刘瑞[32]研究表明,养血平肝汤可有效减少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张秋香等[33]采用养血平肝汤治疗偏头痛患者32例,能显著减少头痛发作次数,降低疼痛程度,缩短头痛持续时间。胡穗发等[34]采用柔肝愈偏饮治疗偏头痛患者60例,疗效确切。李辉[35]采用自拟柔肝熄风汤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患者106例,总有效率为88.68%,高于对照组,在偏头痛特异性量表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王会丽等[36]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患者60例,效果显著。

3 针灸疗法

陈显超[37]采取针刺手法治疗偏头痛患者30例,总有效率为96.67%。白忠勇等[38]以太冲、风池为主穴,肾虚者配太溪、悬钟;血虚者配心俞、脾俞,治疗偏头痛患者27例,总有效率为92.59%。杨宗保[39]认为偏头痛基本病机为肝失疏泄,久病及肾,治疗时采取太冲透刺涌泉为基本治法,总有效率达89.7%。

4 小结

偏头痛发病机制复杂,其病位在脑,涉及多个脏腑,病理因素为风、火、痰、瘀、虚等,肝主疏泄、主藏血,且肝经循行上达巅顶,由此可以看出偏头痛的发病和肝关系密切,又因“肝为五脏之贼”肝脏功能失常,常会影响其他脏腑,从而产生痰浊、瘀血等病理变化,其病机多为肝郁气结、肝火上炎、肝阳上亢,临床治疗多以疏肝、清肝、平肝、养肝为基本治法,针灸治疗多从肝经选穴施治,疗效确切。

猜你喜欢

肝血阳上亢脏腑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这些信号提示肝不好
肝之气血理论在桥本氏甲状腺炎中医诊疗中的作用探讨
漫话中医之十二经络的值班表
视疲劳当以养肝为主
天麻钩藤饮加减合复方羊角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
中医脏腑与西医内脏之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