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3-03-16何国新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小学

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中华德育传统

何国新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小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与教育观念的转变,小学德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显然,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德育是培养和造就一个合格公民最重要的途径,于学生而言是终身受益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在发展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反映各民族独有风貌的民族文化。教育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通过教育可以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自信。教育需要新颖的题材,传统文化中就蕴含着许多新颖的教育题材,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一、德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德育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项教育。学校德育的首要任务是健全学生人格,让学生学会做人。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和道德精华。德育中渗透的传统文化既能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又能让学生升华道德情操,还能促进其健康成长,一举两得。因此,把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德育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两者相辅相成,德育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了德育的深入。

(一)发扬传统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与碰撞,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文明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被逐渐保留下来。传统文化作为国学的一个分支,通过个体所接受的教育过程,被更多人、更多民族和更多国家所熟知和接受,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和生生不息。

(二)完善德育体系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重视,小学德育也被置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小学德育体系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小学德育体系的完善,促进小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培养,同时可以进一步消除家校和社会各方面的顾虑,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稳定进步。

(三)提高国民素质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启蒙教育阶段,是塑造和培养一个人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礼仪文化和道德文化随处可见,儒家有五常“仁义礼智信”,如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等许多成语故事,就是让小学生懂礼守信、尊长敬老、依法守法、自尊自爱、爱国爱家,长大后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所以必须把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德育教学中,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素养。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难以发挥作用的原因

(一)缺少对内容的挖掘

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很多时候只是一个口号,且把重心放在了“教”,而不在“育”。学生能够将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背得滚瓜烂熟,考试时候也都能够回答出来,但让他举例说说对于传统文化和德育的理解,那一定是说不出来的。比如,我们讲孝顺,那么真正理解何为孝顺的学生有多少?我们讲爱国,多少学生能够理解何为爱国?优秀传统文化、德育更像是一本工作手册,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完全没有发挥出来,这对于文化传播、德育、学生发展来说都是一种文化缺失。

(二)缺乏良好的氛围

德育很多时候都停留在课堂上,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有效的传播方式。在小学教学中,教师把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主课的学习上,放在了提升学生分数上,德育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当然并不是说成绩不重要,而是说教学中缺少德育的良好氛围。课堂上的德育、传统文化教育基本停留在表面,且教学方式单一。正因为教师对德育不够重视,加之教师自身素养参差不齐,教学绩效很多时候也难以评价,德育越来越弱化,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更是无从谈起。

三、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一)将传统文化有选择地纳入德育教材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丢掉了传统文化,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所以将传统文化内容有选择地纳入德育教材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所依赖的主要工具,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就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小学阶段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师可将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加以重点强调,增强教育意义,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以传统文化为引导,有意识地教育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促进其自身的成长和进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认识其具有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讲道德的优秀品质。教师在德育课中,要将家国情怀和人格培养作为重点教育内容和主要方向,更好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使其具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

(二)创立传统文化的故事情境

新课改要求教师从多元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情境教育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情境教育能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从而完成学习目标。在小学德育课中,教师就可以创立一定的传统文化故事情境,以故事形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工作中,以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知识和内涵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能够在故事中明白德育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利用故事情境进行教学,符合现代化多元教育的要求,能够进一步推动小学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教师在课前可以准备几个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故事,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给学生创立故事情境,让学生融入故事情境中去掌握知识。例如,《孔融让梨》代表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尊长谦让;《程门立雪》是尊师重道精神的体现;《凿壁偷光》代表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勇于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精神。类似这样的故事更直观地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达到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最终目的。

(三)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内容相融合

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德育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以德育课本内容为主线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前,德育更多的时候是以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为载体展开教育,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这门课程的内容比较简单,而这个阶段也是小学生接触社会的开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植入传统礼仪教育。如教育学生如何与同学相处,教师可以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团结、友爱、自信等内容,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正确对待集体与个人。到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第一单元的内容就是“与班级共成长”,正确理解什么是集体,为什么要制定规则,教师可以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无规矩不成方圆”“求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等进行教育。当然,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可以以文化为核心进行教育,如古代的家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可以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家庭的重要意义,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达到德育的目的。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人的思想道德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发生变化,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德育工作中,要注重从校园文化开始抓起,使学生在校园生活和学习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有些学校认为,课堂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因此加大了对课堂精力及资金的投入,而忽略了校园文化建设。岂不知,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起到了美化校园环境的作用,也使得学生能在校园中时时处处零距离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比如学校可以设置校园文化长廊,在长廊中列举一些比较经典的传统文化中的故事和典籍,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故事,既能够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也能在无形中夯实基础文化知识。同样,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校内课外活动,摆脱枯燥的课堂理论学习,使学生置身于生活实践当中,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利用假期时间拓宽学习视野

小学道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理论教育,还要积极开展户外活动,使学生在户外实践中亲身体验,掌握相关知识,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因此,德育教师需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有效地把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实践活动中。很多人认为,学生学习的场所在学校,应把大量时间放在课堂上。事实证明,除了在校时间,学生的假期时间也是可以利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完全占用学生的假期时间,教师应合理规划和指导学生在假期拓展知识。合理利用假期时间,比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参观博物馆的假期活动,带领学生去博物馆了解更多文化古迹,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了解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六)定期开展社团主题活动

要想提升德育教学质量与效率,仅仅依靠教材内容知识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组织和开展多种多样的德育主题活动,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推动其自身品格的养成与发展。

1.组织丰富的社团活动

如播音社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绘画社开展以“护法守纪”为主题的绘画比赛,古诗社开展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诗歌比赛等。通过组织和开展社会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步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其文化积累,丰富其文化体验,在无形中丰富其思想情感,提升其道德水平能力,更好地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人格魅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2.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少工委可以挑选出《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广为传颂的经典作品,可以利用早读课、课前5 分钟、大课间前5 分钟开展经典诵读。每周举行一次诵读比赛,通过评比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诵读,爱上诵读,深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3.组织课外阅读活动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大量的经典故事和优秀作品都蕴藏着十分可贵的德育价值。古典文学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资源,因此,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阅读材料。如面对小学低年段学生,教师可以多讲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探索征服世界的精神。对于小学高年段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古典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

4.开展红色基地研学活动

小学低学段,可以组织由家长陪同的烈士陵园、红色管家“叶季壮故居”、铁肩广场等参观活动;小学高学段,可以举行“家乡的名人故事知多少”等研学活动。通过评选最佳解说员,促使学生了解、触摸和探究更多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感受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培养其爱国、爱家、爱自己的良好品质。

5.开展节庆活动

利用我国重大的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德育。例如,端午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的含义以及由来,体会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屈原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精神。在重阳节,要求学生为自己的长辈做一件事,比如为父母洗一次脚等等,表达对长辈的感恩和感谢。

(七)建设教师团队,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是教育开展的中坚力量,要想保证教育的高效性,增强德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效果,就必须建立优秀的师资团队,以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的教育技能来开展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德育素养。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设计良好的教学方案,保证教育实施的有效性。如教师需要积极学习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氛围,还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德育内容。还可以利用各种平台观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融合的网课内容,积极借鉴网课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系统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所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通过将传统文化内容有选择地纳入德育教材、经典诵读活动、传统节日活动以及社团活动等方法,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有效融合,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观念与品质的形成,使其在小学这一关键阶段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为其未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猜你喜欢

中华德育传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