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023-03-16刘晓路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第三实验小学

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素养信息

刘晓路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第三实验小学

信息化时代,人们在生活中可以随时接触到各种网络信息。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学生只有在具备了信息素养之后才能够更好地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从而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作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需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从而有效提升自身处理重要信息的能力,并具备明辨不良信息的能力,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信息素养具体来说,指的是学生具备能够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并将其转换为自身的一项技能。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除了要学会一些基本的网络信息知识以及电脑操作技术,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懂得分辨网络上的不良信息,这样才能够处理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在小学信息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学生只要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会对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更加感兴趣,并能主动探讨信息技术知识,并能够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提升学习效率,解决各种问题。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现如今,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使用电脑或者是智能手机来上网,学生接触到的网络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大部分学生都对网络以及相关的信息技术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一般会涉及一些和理论相关的内容,学生感觉到难以理解,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需要适当在教学课堂中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并为学生营造有趣的教学氛围,从而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在学习信息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探究自己不懂的领域。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都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和游戏相关的内容。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如何打字时,可以在电脑小程序上加入“吃苹果”“抓小兔子”等打字游戏,对于这样的游戏学生十分感兴趣,开始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打字速度,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了使用键盘打字这一技巧。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再如,学生在练习打字的小游戏中掌握了打字技能之后,对指法练习也更加熟练。此时,教师就可以继续给学生传授一些电脑的其他功能,这样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出使用鼠标完成“复制”“剪切”“粘贴”等过程,学生对这种操作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这样也能够增加学生对信息知识的兴趣。

(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获取所需信息的渠道也变得更加多样、便捷。需要注意的是,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有些不良的信息会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诱导他们做出不良行为。还有部分信息道德水平不够高,学生接触到这些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从而思想上出现偏差。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甚至会沉迷于网络,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对于网络上的信息要学会鉴别,不要随意转发不良信息,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要讲究真实性,这样才能够维护网络上的良好秩序。此外,教师还需要让学生了解网络黑客的危害性,明白掌握信息技术是为了解决问题,传播正能量,而不是使用这些技术去做违法犯罪的事情。此外,信息技术教师还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教会学生辨别不良信息,并给予适合学生学习的相关信息技术资源。如果发现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以及网络游戏,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帮助,纠正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不良习惯。学生要充分认识到上网并不只是为了娱乐,而是利用网络技术获取一些比较重要的学习资源,通过网络学习更多的知识。因此能够有效区分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中,会涉及一些和信息技术理论相关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难免会觉得困难,也不具备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最有价值的信息技术。首先,学生要具备最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比如能使用键盘和鼠标进行简单的操作,如打字、新建文件夹等,还需要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能够在规范的网站上搜索自己想要的资料。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技能,才能够提升上网的效率,从而节约时间。在小学信息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和其他同学交流,这是因为不同的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基础是不同的,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能够有效提升信息技术能力。此外,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学会提升自学能力,学会“举一反三”,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要进行深度反思以及总结,分析不同知识之间是否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并多进行实践操作,这样学生才能够将学到的知识用到实处,久而久之,学生就积累了更多的学习经验。比如,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给学生多布置一些具有实践性质的教学任务,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给自己的母亲制作一张贺卡。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素材,对素材进行加工,并增加一些自己的创新点子,这样制作出来的贺卡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母亲节礼物送给母亲比较合适。这种实践性的作业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够将技术内化为自身的技能,从而解决在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比如,学生在上完数学课之后,数学教师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搜集一些平面图形,此时学生就可以利用网络来搜集这些资料,这对于学生加强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来说有着积极作用。

(四)加大资金投入,夯实课程教学基础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包含有大量的信息技术知识,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能够自行去检索相关的信息,从而提升信息整合的能力。这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这一课程和其他的课程有较大的差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十分频繁。所以,如果相关的软件或者是硬件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大部分农村小学的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设备缺乏或不完备。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就需要学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保证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需要建立起专门的经费部门,加大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投入力度,结合现如今的信息技术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教学设施,创建出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以及学生的学习负担。此外,学校可以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教育资金,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获得一定的物资支持;也可以争取社会企业的赞助,增添相关的硬件和软件设备,并对信息技术课程做进一步的优化,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技术课程。学校还需要配备专人对学校的教学设备进行维护,并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制以及相关的奖惩机制,这样才能够为开展信息课程创造较好的条件。

(五)优化教学内容,发挥学生创造力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理论知识,更要通过学习知识来提升自身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学生将知识进行串联运用,从而举一反三,解决生活以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时,会发现有很多的教学内容属于重复教学。比如,在电脑上,相关的操作界面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的,都是由工具、文件、帮助以及编辑等组成的。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窗口教学时,窗口中基本上都包含有画图、IE、资源管理器、Word 以及Excel等工具,教师只需要介绍其中的一个即可,其他的模块使用迁移教学法就能解决,这样能够进一步节省课堂时间,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得到了有效凸显。再比如,教师在教学“如何在Word 中插入表格和图片”时,就可以让学生观察在菜单中插入这一选项,学生在学习到了这些知识之后,可以自己在word 中适当加入其他的内容。教师还需要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自己制作精美的幻灯片,这样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自行完成幻灯片的制作,学生经过多次的实践能够有效掌握各种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说要将所有的信息技术技能都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和学习这部分技能。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的就是如何迁移知识,并借鉴其他优秀的教学经验,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理念来教授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具体的课堂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问题,就需要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教师此时的作用就是给予学生帮助,并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励学生,这样学生才会有信心解决问题,乐于探究信息技术知识,而且在自主解决问题中,学生也能获得成就感。

(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信息素养

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阶段。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正确上机、维护好机房环境等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操作相关电脑软件时,学生就需要在最开始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将双手都放在键盘上避免打字时出现“一指禅”的情况,进而提升打字的速度。在建立文件夹时,需要将文件夹保存在C盘并做好归类,切记不能乱删别人的文件夹。学生在使用word 时,可以将窗口最大化,选择标准的页宽,之后再选择合适的输入法,在完成文字编辑工作之后及时保存文档,避免文档丢失。

(八)科学评价,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有很多的课堂作业都是需要通过提交作品的方式来完成。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借鉴和欣赏他人作品时,就能够发现自己作品中存在的缺陷,经过详细对比之后,学生会得到更多的经验,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比较成熟的系统,比如,信息技术云课堂系统。学生在完成作品之后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这一系统中,教师提前要设置好相应的评价标准,这样学生在上交完作品之后,就能够根据评价标准得到相应的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是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一般自尊心都比较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多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这样能够让学生树立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信心。对于教师来说,要和学生共同进步,并吸取其他教师的优秀经验,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做的就是掌握各种前沿信息知识,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开阔眼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而信息素养需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计划,有效提升学生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对于学校来说,要加大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投入,不断完善相关的基础教学设施,为信息技术课堂提供一定的支撑,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素养信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