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市穿芳峪镇农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路径探析

2023-03-14蒋秀丽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12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蒋秀丽

摘 要 农旅融合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经典模式,能够通过产业振兴使农民致富,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要求。但在农旅融合发展中,各地区还需进一步整合乡村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旅游业,打通农业、旅游业的产业壁垒,实现兴农、富农目标。为促进天津市蓟州区穿芳峪镇农旅融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总结穿芳峪镇农旅融合发展的优势,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配套设施,夯实农旅融合基础;深入挖掘农旅资源,打造特色农旅项目;健全农旅融合产业链,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等路径。

关键词 农旅融合;乡村振兴;天津市蓟州区穿芳峪镇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4.04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全面建设现代社会主义国家时,农村依然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区域。农村地区应将三农工作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积极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并通过产业融合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打造利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农村发展新态势。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的是让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成为社会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农旅融合则是通过把握农村资源、生态优势,挖掘农村产业发展优势,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好基础。但是应用农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战略时,还应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制订出利于区域经济建设的农旅融合发展方案[1]。

1 穿芳峪镇农旅融合发展的优势

1.1 地理位置优越

天津市蓟州区穿芳峪镇地处燕山南麓,紧邻城区,北部靠山,南部面水。镇域面积52 km2,东西宽

6.7 km,南北长7.8 km。包含26个建制村,其中平原村13个、山区村13个,区域内的交通较为便利,距离津蓟高速口仅21 km,津围北二线、通武线、喜邦线3条公路可通达,在发展农旅融合产业上有着非常明显的地理优势。同时能够生产大量的休闲农业产品,如草莓、柿子、核桃、蓝莓、西红柿,为农业种植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1.2 生态资源丰富

穿芳峪镇域内有南山、北山、牛山、大宗山、龙门山及转山等山地资源,有天津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元古奇石林风景区等旅游资源,其中元古奇石林风景区是中上元古界地质公园的组成部分。另外,穿芳峪水库雨水充沛时,可倒映出美丽的湖光、秋色,其与坝尺峪连翘花海、新水场“十里桃花谷”、东水厂神槐、穿芳峪唐槐等都是穿芳峪鎮的热门打卡地,并且东水厂盛产锰矿,果香峪的虾米石远近闻名。穿芳峪镇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平均气温11.4 ℃;无霜期160余 d,生态环境优良,是发展旅游产业的一大优势。

1.3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穿芳峪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1)果香峪朝阳洞据考古专家证实为10万年前古人类居住遗址。2)龙泉寺为东汉建蓟州区有记载的第一所寺庙。3)果香峪村清代石桥和陵寝为蓟州区文物保护单位。4)“穆柯寨的传说故事”被确定为蓟州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项目。5)包含包森养伤处、壕门惨案纪念碑、抗日八勇士遗址、东水厂村红色堡垒村纪念碑等众多红色历史资源。这些都是穿芳峪镇农旅融合发展中不可忽视的文化资源,可作为农旅融合产业的文旅项目、特色项目。

2 存在的问题

2.1 配套设施不完善

基础配套设施是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农旅产业的关键,但穿芳峪镇的农旅融合仍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3方面。1)旅游“软环境”需改善。相关从业人员服务意识薄弱、服务质量不佳,自身观念落后,缺乏先进的旅游经营意识。同时缺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无法满足日益壮大的旅游产业发展需求[2]。2)农家院向精品民宿的转型升级速度缓慢,很多农家院经营者没有树立正确的农旅融合理念,对旅游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系没有认识到位。3)农旅融合发展中的配套设施少、档次低,接待能力有限,很多游客基本上只能在农家院、民宿就餐。

2.2 缺少特色化农旅产品

穿芳峪镇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产业资源,但农旅融合发展中对各类资源的挖掘深度不足,缺少特色化、品牌化的农旅产品,从而无法利用产品的轰动效应吸引游客,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精品旅游线路。另外,乡村旅游项目的同质化问题突出,景区开发的线路没有吸引力,消费链条短、特色不鲜明,无法吸引游客[3]。例如,景区缺少能够反映穿芳峪镇特色的代表性文娱节目,或是文旅节目、农旅节目、旅游景点相衔接的娱乐项目,难以满足游客视听需求。

2.3 农旅融合产业链尚未健全

农旅融合产业链尚未成熟,乡村旅游产业链无法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游客需求,区域内开发的旅游商品、乡村文化产品缺乏新、特、奇等地方特色,产业链上的饮食、住宿、采摘、旅游、出行的衔接不到位,无法通过完整的农旅服务带动区域经济,易出现“一次性”旅游的情况[4]。

3 具体路径

3.1 完善配套设施,夯实农旅融合基础

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穿芳峪镇在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农旅特色项目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提高农旅融合后的产业服务水平。

1)穿芳峪镇需要加快推进旅游休闲设施、旅游景区配套功能设施、农业采摘园服务设施建设,包括厕所、休息区、娱乐区等基础设施,以及农产品采摘品尝区、乡村文化观赏区、配套餐饮服务区等地区的设施,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在开发能够体现穿芳峪镇风土人情的旅游纪念品、农果特产品时,还应做好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项目建设,提高农旅融合的综合经济效益。例如,穿芳峪镇的悦水梦园项目于2023年1月开工。目前,主体施工已基本完成,正在对餐饮区、接待服务区等进行装修改造,同步推动绿化、道路、灯光等配套设施建设。该项目是集文化创意、研学教育、水上娱乐、亲子体验、休闲康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娱乐休闲度假区,能够填补穿芳峪镇东部综合性景区的空白,带动周边村庄、东部乡镇民宿及休闲农业产业发展,促进二次消费,助力村民增收,真正体现“弥补业态空白、扩充旅游元素、带动属地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原则。

2)穿芳峪镇需要增强农旅融合服务软实力,引领提档升级。例如,成立镇级旅游协会,建立会员活动之家,首批会员包括景区、部分中高端民宿、家庭农场等共计50家。先后组织召开全体会员大会、专题发展座谈会,引导从业者加强沟通交流,创新经营理念,提高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持续开展“银企对接”、民宿设计培训、实地参观学习等活动,为农家院解决资金与设计难题,促进农家院提档升级。借助穿芳大讲堂,定期举办文化、礼仪等相关培训,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软实力”。

3)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思路,以创建“特色乡村”为目标,通过土地流转闲置房屋、引进外来资源的方式,建立绿色文化名片、古色文化名片、红色文化名片,升级镇域内的农家院,提升乡村发展档次,使农民收入增加。

3.2 深入挖掘农旅资源,打造特色农旅项目

穿芳峪镇应将乡村旅游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立足乡村特色、本土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在农旅融合过程中提升乡村品质、挖掘农旅特色资源,打造精品农旅线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1)全力打造“穿芳峪镇乡村旅游线路”。例如,加快推进成立农业协会,形成“农旅”大联盟,把镇域家庭农场、采摘园、景区、农家院等资源串联起来,形成经典旅游线路。进一步优化协会服务职能,在农产品销售、景区宣传、民宿设计等方面发挥好协会主体和会员联动作用,助力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或是依托当地的文化旅游景点,把握“历史人文+乡村旅游+田园风光+果蔬采摘+景区旅游”的农旅融合新态势。因地制宜,打造个性化、差异化、乡土化的融合模式,提升乡村旅游产业增量,形成聚焦效应,逐步带动当地经济增长。

2)深入挖掘乡村旅游市场,探索农业、生态、旅游、文化一体化的特色项目,统筹当地产业资源,构建穿芳峪镇特色旅游品牌体系。例如,举办穿芳峪乡村旅游节、穿芳峪农民丰收节、晒秋节等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打造农旅亮点项目,促进农旅项目的宣传推广。

3)打造休闲农业,深耕农旅融合。打造“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特色小镇新业态。大力推动特色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引进鲜食“甜红子”山楂、油盘桃等优质水果,持续扩大芳峪村“甜柿子”种植规模,打造特色品牌,申请“寿比南山仙桃”“群山环绕甜柿子”等优质水果商标,以及新水场“微量元素鸡蛋”绿色食品标识,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在此过程中,配合文旅活动开展特色农产品展销和采摘园推介,进一步推动农旅融合,让好品种产出好产品,好品质带出好销路,好品牌卖出好价钱。

4)预防乡村农旅同质化,发挥镇域特色优势。穿芳峪镇在农旅融合过程中,还应避免乡村农旅项目同质化,利用好镇域范围内的生态优势、區位优势,做好前期规划设计,重视乡镇和相关部门的对接服务,促进镇域特色项目的建设与完善。例如,在升级新水厂村民宿时,还应结合农旅融合发展、区域内民宿升级新要求,提前与经营者深入交流民宿发展规划、运营管理模式,鼓励民宿经营者拓宽思路、丰富“卖点”,不断提升民宿吸引力和知名度,从而通过精品民宿的打造,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此外,穿芳峪镇还应大力推广政府引导、公司运营、整村打造的农旅融合模式,进一步丰富民宿、乡村旅游的特色资源,同时健全农家院、民宿管理体系,推动民宿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

3.3 健全农旅融合产业链,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穿芳峪镇需要立足镇域范围内的特色优势,积极引导当地农户、企业家、旅游企业深入挖掘农旅融合后的产业资源,开发旅游衍生产品,延伸产业链条,从而增加各方收入。

1)结合当地农旅融合项目发展农业产业园区,围绕甜柿子、山楂、微量元素鸡蛋、桃子等农产品建立集生产、加工、销售、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多功能产业园区。在完善产业链时进行差异化布局,在推广镇域内特色农产品的基础上,发展养生旅游业,打造林果观光采摘、现代农业科普体验、乐园游玩等农旅融合模式,有效推动农村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农旅融合的本质是融合发展农业、旅游业,构建农业景观、农村空间景色吸引游客游览消费的农业旅游新形态。为完善农旅融合产业链,穿芳峪镇应采用“产业打底、旅游增收”战略方案,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作为农旅融合的出发点,实施全镇域的乡村旅游战略,促进传统农业提档升级,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培育生态游、观光游、文化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产业,开发乡村旅游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延伸农旅融合产业链、价值链、增收链,满足农民增收、乡村发展、农业升级的基本需求,因地制宜地走出穿芳峪镇的特色农旅融合产业道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5]。

3)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步伐,按照“项目化、数字化、品牌化”的要求,立足实际,在保护当地山水资源的基础上,统筹农业、旅游、文化等资源进行全员全域全产业链招商,建设让居民、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山水小镇。将旅游业作为穿芳峪镇的主导产业,同时结合土地、宅改政策,引进新兴健康产业,全力促进农旅融合,用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例如,穿芳峪镇用高标准创建东水厂村、小穿芳峪村、毛家峪村等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按照“一村一美景”的要求,打造特色旅游村,使乡村旅游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成为农旅融合发展的中坚力量。

4 结语

为通过农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还应根据农村地区绿色生态、乡村文化等资源优势,总结区域特点,打造“农旅融合品牌”,从而扩大农村地区旅游项目的知名度,吸引更多外来资源、外来游客,促进农旅产业的深度融合。穿芳峪镇应坚持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着力打通农文商旅融合发展路径,实现以产促农、以产兴农、以产富农,让旅游产业作为立镇富民的支柱产业,促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李丹.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旅融合发展动力系统的构建[J].农业经济,2023(7):135-137.

[2] 刘冕.农旅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新业态[N].南昌日报,2023-07-05(6).

[3] 杜晨,四郎央吉,刘飞.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现代农业,2023,48(3):13-18.

[4] 郑长灵.农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破茧成蝶[N].农村金融时报,2023-06-12(A6).

[5] 丁慧,刘德欣,李雨红,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旅融合宣传多模态话语研究[J].海外英语,2023(10):67-70.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