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国有六万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策略

2023-03-14龙柱林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12期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策略

龙柱林

摘 要 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措施之一。为带动居民增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以广西国有六万林场为例,分析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意义、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并提出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林下经济发展策略。

关键词 林下经济;发展策略;广西国有六万林场

中图分类号:F127;F299.21;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4.037

林下经济具有经济增速快、整体发展潜力大等优势,已成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主要推动力。近年来,广西国有六万林场(以下简称广西六万林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绿色发展道路。在2022年上半年中,六万林场林下经济产值达3 405.16万元,有利带动当地居民增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故此,对其先进经验进行分析与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意义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提出要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经济指的是一种以山区丰富的林木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为依托,开展多元化的生产经营活动。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意义有4点。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一项生态富民产业,可在充分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利用林下空间、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下產业,提高林地综合效益,增加林业附加值,拓展农村产业发展空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保护自然环境。林下经济属于生态林业经济模式,多应用生态循环种养方式,具有保护自然环境的作用。例如,养殖业中动物的粪便可以作为肥料还田,或者种植业中的秸秆废弃物可以作为饲料等再次利用,这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我国的绿水青山。3)提供就业机会。劳动岗位的产生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增长,就业机会也会相应增加。林下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其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林下种植业和养殖业,能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岗位。4)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变化,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可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林下经济相对灵活,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和当地资源条件灵活调整产业结构,从而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2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六万林场地处玉林市福绵区、兴业县、博白县和钦州市浦北县交界处,经营面积约

2.85万hm2,是广西八角主要产地之一,素有“中国香海”的美誉。六万林场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响应上级领导号召,重视林下经济的发展,将《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国有林场“十四五”林下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落到实处,实现了林下经济一二三产业的良性融合发展。

1)一产。六万林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20.2 ℃,年平均降水量为1 388.7 mm,在发展八角种植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故此,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六万林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八角产业。截至2022年6月,六万林场建设八角标准化种植示范园133.33 hm2、八角低产林改造示范园13.33 hm2、八角先进技术集成展示园20.00 hm2、八角优良品种展示园3.33 hm2。除了在林下种植八角外,六万林场还在林下种植红豆杉6.67 hm2、金花茶60.00 hm2、白及34.67 hm2,林下养殖三黄鸡14.3万羽、肉猪1 000头、娃娃鱼5.3万尾。

2)二产。在发展加工业的时候,六万林场依旧以八角为主,于福绵区石和镇工业园区建设八角精深加工基地,用地6.67 hm2。目前,该基地每年可加工八角干果3 000 t,生产莽草酸150 t、茴油210 t。基地的建设有效改善了当地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不高、产品销路不畅的问题,一举突破周围地区乃至广西八角的产销瓶颈,成为广西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模范样板”。

3)三产。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身体健康格外重视,森林康养产业随之发展壮大。早在2020年,我国森林康养行业市场规模已超1 300亿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六万林场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打造了集八角文化展示、党性体验、森林康养、运动养生、中医药体验及特色森林生态休闲于一体的旅游康养示范基地。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六万林场打造的森林公园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实现收入350万元。

通过数年的发展,广西国有六万林场的林下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仅在2021年,六万林场林下经济产值5 370万元,带动173户农户就业,实现人均年收入5万元,建设林下种植金花茶示范基地1个、林下种植白及示范基地1个,引进企业建设林下养殖娃娃鱼示范基地2个,有效提高了当地农户收入。

3 林下经济发展策略

3.1 技术创新

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秉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信念,注重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当地种植模式,在提高林木生长速度和产量的同时,提升林下经济附加值,增加林产品的种类和品质,从而提高当地林下经济的整体效益,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例如,六万林场为充分保护和发展沙梨乡板栗资源,解决板栗大面积低产低效问题,自2019年下半年,引进板栗产业良种良法技术,前后投资约130多万元,在隆林县沙梨乡母施村构建了133.33 hm2板栗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通过抚育、修枝、间伐、重施有机肥等系列措施,该乡的板栗林产量由原来75 kg/667 m2提高为250 kg/667 m2以上,每667 m2

增收千元以上,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同时,该基地在当地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沙梨乡

3 666.67 hm2板栗林高质量发展,为沙梨乡产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3.2 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

在建设林下经济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林下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例如,六万林场作为对口帮扶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后援单位,帮助其塑造了下南“景阳”、东兴“香宝”、川山“绿风”、东兴“久鹏”等知名的林下经济品牌,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

在进行品牌建设的同时应当采用多元化的市场营销手段,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例如,六万林场积极通过电商平台、合作社等途径销售林下经济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方式,林下经济产品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进入市场,从而优化销售环节,有效提高销售效率。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模式的出现还有利于加强六万林场品牌的宣传。具体地说,通过推广和营销,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林场和产品,从而将林下经济品牌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3.3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由于小农经济天然的脆弱性,大多数农民对于新兴事物持有强烈的不信任感,这给林下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困难与障碍。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原国家乡村振兴局召开全国乡村振兴系统培训工作视频推进会,并着重强调:“要完善系统化经常化实战化教育培训机制,落实分级分类培训责任,整合培训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为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提供人才保障。”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通过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科普等措施,帮助农民更好地认识林下经济的优越性并将其落实。

六万林场牵头组织东兴镇平安村农民开展培训、考察等活动,加强农民对林业种植技术的认识。在开展培训活动的时候,广西国有六万林场主要通过两大方式。1)开展杉木中幼林抚育和木材初加工等产业技术培训,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致富产业。通过培训,农民可以掌握相关的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杉木种植、抚育、采伐和木材加工等环节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从而增加收入。2)组织村“两委”、示范户外出进行产业项目参观、考察、学习,不断拓宽农民视野,积极探索适合发展的优势产业。通过参观和考察,可以让农民了解更多的产业发展模式和经验,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意识。同时,可以借鉴其他村庄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本村的发展提供思路和

参考。

此外,有关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最新的市场信息、科普知识、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有关林下经济的技术和市场动态。有关部门还可以利用网络直播、专家在线讲解等方式激发农民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其技术水平,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林下经济的有关知识和技能。通过这一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林下经济的效益和质量,从而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发展[1]。

例如,在2022年9月,六万农场与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开展合作,以“弘扬林业优势,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进行直播培训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根据玉林市当地林业产业特色,围绕多树种混交、肉桂高产栽培、桉树良种高效经营、八角低产林改造等林业发展思路、理念与实用技术等方面进行授课。直到直播结束,线上共有3.6万人次收听收看。这次直播活动可以提高农民对于林下经济的认识[2]。

3.4 生态环境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林下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动力来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提供肥沃的土壤,提高林木的成活率,保障林区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同时,高效开展生态保护工作,有利于林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优化林业产业结构[3]。例如,通过保护野生动物,可以吸引大量外地游客,促进林下旅游行业的发展。故此,有关部門应加强生态保护宣传,加强农民的环保意识[4]。

六万林场积极借助“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爱鸟周”等活动,通过网络直播、召开座谈会、张贴保护宣传专题板报等方式,开展一系列的宣传科普活动,科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介绍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及其保护意义。同时,科普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从而加强当地农民的法律意识[5]。

通过这些宣传教育活动,有关部门可以与当地农民进行互动交流,大力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通过让农民更加深入地了解林下环境的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种类及其保护意义,真正让农民深刻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支持和参与林下经济的发展[6]。

4 结语

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环保的经济发展方式,林下经济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林下经济的重要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支持和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让广大农村地区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实现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通富.贵州省黔东南地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施秉县为例[J].耕作与栽培,2021,41(4):120-121.

[2] 吴亚萍.林下经济视角下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初探:以东台市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康养基地为例[J].现代园艺,2021,44(10):164-165.

[3] 李倩,谭思怡,徐成康,等.广东省阳山县林下经济发展调查:以阳山县三连阳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9):9-11.

[4] 孙小明,张学鑫,郑丽聪,等.南方林区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思考:以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林业总场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22):4-5.

[5] 张毅.基于“两山论”林下经济发展的技术路线研究:以福建武平县为例[J].林业勘察设计,2018,38(4):66-70.

[6] 李俊,郭利青,王忠平,等.基于能值法对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以林下种植为例[J].生态经济,2022,38(9):131-136.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林下经济发展策略
泸水县发展林下经济初探
邢台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临湘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考
吉林省林地清收背景下林下经济推广的研究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