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国家安全观的生成逻辑、主要内容及其当代价值

2023-03-14

山东社会科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安全观人民出版社国家

李 婧 蔡 芳

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不仅在党领导人民改造旧中国、创建新中国的斗争中做出了无与伦比的卓越贡献,而且为维护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毛泽东国家安全观的生成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深入研究毛泽东国家安全观的生成逻辑、主要内容及其当代价值,对于准确理解和掌握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应对当下国家安全所面临的新挑战,持续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毛泽东国家安全观的生成逻辑

毛泽东国家安全观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逻辑战胜帝国主义侵略逻辑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思想同中国国家安全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新中国积极应对国家复杂安全形势、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实践成果。

(一)毛泽东国家安全观生成的历史逻辑

毛泽东国家安全观生成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以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反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本国反动势力的历史进程之中,是这一伟大斗争产生的重要成果。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引领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潮流。然而,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次次侵略战争,使中国一步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腐朽的清王朝在应对列强侵略中屡遭失败而被迫签订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致使中国国土丧失,人民饱受屈辱苦难;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北洋军阀政府却不能从战败国手中收回自己的领土和主权;国民党反动政权面对日本侵略者一再妥协退让导致大片国土沦丧,而在抗战胜利后又与美国签订各种新的不平等条约,以此换取美国支持其进行反革命内战。近代中国毫无国家安全可言,“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1页。。

抗日战争作为近代以来中国反对外来侵略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是正义之战、进步之战、人民之战。抗战胜利以后,“人民渴望和平,蒋介石则破坏人民一切争取和平的努力”(2)《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35页。,抗日战争虽取得胜利成果却未能给中国人民带来和平与安宁。国民党蒋介石反动集团不顾人民渴望和平民主的强烈愿望,在美国政府的扶持下挑起反革命内战,使人民重新陷入苦难的深渊。美国对国民党蒋介石反动集团的所谓军事援助,“实际上只是武装干涉中国内政,只是以强力支持国民党独裁政府继续陷中国于内战、分裂、混乱、恐怖和贫困”(3)《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24页。。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坚定地贯彻了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方针,带领全国人民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民主运动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既为新中国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根本条件,也深刻揭示了毛泽东国家安全观生成的历史逻辑,这一逻辑就是以人民力量的不断壮大为支撑的革命逻辑战胜以资本为支撑的帝国主义侵略逻辑。

(二)毛泽东国家安全观生成的理论逻辑

马克思既深刻揭示了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的本质属性,又明确指出了国家所担负的缓和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的职责,并以此为依据,揭露了现代资产阶级国家在本质上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页。,进而戳穿了资产阶级国家自诩“全民的国家”“超阶级的国家”的谎言,阐述了用无产阶级专政政权代替“资本借以压迫劳动的全国政权”(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6页。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时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5页。,公社“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2页。,而公社的失败一方面在于欧洲各国资产阶级统治者们的联合绞杀,另一方面则在于公社没有组织一支有战斗力的军事力量。马克思的国家观中实际上已经蕴含了国家安全的思想。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创造性运用马克思关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重要论断,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新生苏维埃共和国一经成立,就遭到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极端仇视和联合围剿。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列宁提出了政治上强化无产阶级的领导核心,经济上发展生产和消除饥荒,文化上将意识形态教育放在国家工作的首位,国防上全面加强军事武装等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和国家安全思想。

毛泽东国家安全观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与革命的思想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安全观。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毛泽东提出有三种类型的国家:一是旧形式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共和国;二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三是中国式的、特殊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8)参见《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5页。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又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9)《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从无产阶级专政到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再到人民民主专政,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家观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为毛泽东国家安全观的生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毛泽东还深刻阐释了新中国所要担负的国家安全职能:“将革命战争进行到底,消灭残余敌军,解放全国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巩固国防,保卫领土主权完整,反对任何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联合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民族和人民……共同反对帝国主义者挑拨战争的阴谋,争取世界的持久和平”(10)《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48页。等,由此形成了新中国新型国家安全观的初步框架。

(三)毛泽东国家安全观生成的实践逻辑

毛泽东国家安全观是新中国在积极应对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各种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新中国维护国家安全进而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胜利所取得的实践成果。

新中国的成立,改写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和压迫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并开始主导自己的命运。然而,新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安全挑战又是极其复杂严峻的。从国内看,全国解放战争尚未完全结束,国民党还有上百万军队在南方负隅顽抗,并有大批残余力量同恶霸、惯匪相勾结,严重危及社会秩序;旧中国留下的生产萎缩、通货膨胀、民生困苦的烂摊子亟待解决,如何把国内经济形势稳定下来,进而在政治上站稳脚跟,成为当时更为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从国际上看,妄图称霸全球的美帝国主义,在极力阻挠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遭到失败后,又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的反动政策,利用朝鲜内战出兵朝鲜,侵占台湾海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再度受到严重威胁。面对当时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毛泽东和党中央采取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全国进军、开展大规模剿匪作战,建立各级人民民主政权,制定和实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和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等重大战略举措,特别是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并肩战斗,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强大敌人,成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捍卫了国家安全,使我国拥有了长期建设发展的和平环境。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因苏共领导集团对中国采取了错误的大国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走向破裂。在此期间,某些周边国家受到美国和苏联的利诱和挑拨,接连对中国提出了无理的领土要求。退守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始终没有放弃反攻大陆的企图,不断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袭扰和破坏。同时,原西藏地方政府中的极少数反动分裂分子也在外国势力的策动下发起了地区性的武装暴动,阴谋实行所谓“西藏独立”。如何应对国家安全的新挑战,毛泽东进行了有益探索:一方面,通过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特别是大力发展国防工业,研制出“两弹一星”,不断增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以确保国家安全;另一方面,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广交朋友,积极发展同各种类型国家的外交关系,在不断巩固同其他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外交关系的基础上,陆续同美国以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并推动中美关系的缓和和中日关系的改善,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仍一直坚持并发展其国家安全思想,他始终“警觉地注意维护我国的安全”(11)《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15页。,通过对内建设比较强大的国防、对外实行有效的外交来维护国家安全,进而为新时期国家安全工作创造了根本的政治社会条件。

二、毛泽东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国家安全观内容丰富,其中包括以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核心的政治安全思想,以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为基础的经济安全思想,以打赢抗美援朝战争和其他边境自卫战争、建设现代化国防和军队为保障的军事安全思想,以扫除旧文化、建设和发展新文化为支撑的文化安全思想,以建立和发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支持被压迫民族独立解放为突破的外交安全思想,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社会主义的国家安全观。

(一)国家政治安全思想

国家政权是维系国家安全的政治基础,“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12)《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页。。毛泽东在新政协筹备会议上的讲话中即明确提出,“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13)《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5页。,充分展示了即将成立的新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安全的决心和信心。如何维护新中国的国家政权,毛泽东提出“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及其代表人物站在我们方面”,要求全党“必须学会在城市中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并向帝国主义者作外交斗争”,并提出要动员一切力量恢复发展生产,建立党的组织,建立并巩固人民政权,为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14)《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7—1429页。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领导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通过宪法“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15)《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8页。,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为国家政治安全奠定了根本政治条件和制度基础。特别是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16)《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3页。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把执政党的建设问题置于国家政治安全的首要地位。政权安全的实质是党的执政安全。毛泽东及时提出革命胜利以后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7)《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1439页。,要求全党加强内部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克服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进而为国家政权的安全提供根本保证。

(二)国家经济安全思想

国家经济发展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和前提。早在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就明确指出,“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18)《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0页。。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指出,“现代性的工业占百分之十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百分之九十左右”,这是“在中国革命的时期内和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他强调,“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并将生产建设作为党的“中心工作”。(19)《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8—1430页。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国民经济严重衰退和全面萎缩的严峻形势,毛泽东亲自参与制定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方针和政策。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他明确提出要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土地改革、合理调整工商业、大量节减国家机构所需经费。毛泽东事实上始终关注着新中国的经济安全问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没收官僚资本,管制、征用和收购在华外资企业,初步建立起新中国的国有经济,使新生的人民政权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提出和贯彻以完成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建立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国家经济安全奠定经济制度的基础;明确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并将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作为宏伟目标,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国家安全物质基础的奠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国家军事安全思想

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和根本保障。鉴于近代中国屡遭侵略、“有国无防”的惨痛教训及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严重的国家安全威胁,毛泽东指出,“任何地方我们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来了,我们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20)《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76页。。他提出要坚决进行反侵略战争、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制定国防现代化战略等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重要思想。在军事战略决策方面,针对美国的战争威胁,毛泽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针对印度方面不断在边境挑起事端、蚕食我国领土的行为,作出组织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决定;针对苏联霸权主义陈兵百万于中苏和中蒙边境,挑起边境军事冲突的行为,果断进行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这些军事战略决策和决定,既捍卫了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安全,又为顺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安全保障。在加强人民军队的现代化革命化建设方面,毛泽东在近代中国革命残酷的斗争中,很早就形成了“所谓国家权力,首先就是军队的武力”(21)《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2页。的重要认识。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已经逐步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核武器化的国外敌对势力,毛泽东把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视为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他提出要在建设强大陆军的基础上建设强大的空军和海军,并基于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军队职责和使命发生的重要转变,提出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确保人民军队永葆革命本色,还提出要高度重视高尖端技术和设备在现代化国防中的作用。他强调:“我们的陆军、空军和海军都必须有充分的机械化的装备和设备,这一切都不能离开复杂的专门的技术。今天我们迫切需要的,就是要有大批能够掌握和驾驭技术的人,并使我们的技术能够得到不断的改善和进步。”(2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3页。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新中国不仅拥有了体现现代科技水平的一般武器装备,而且拥有了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等尖端武器和人造卫星,为保卫国家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技术基础,对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反对霸权主义也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在制定国防现代化战略方面,毛泽东认为,应对现代化战争威胁,既要具备现代化的军队和武器,又要制定现代化的国防战略。因此,他确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并提出要搞“三线建设”,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不仅使国防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而且使国家安全得到根本保障。

(四)国家文化安全思想

文化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指出文化是除拿枪的军队以外,“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23)《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7页。。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把对旧有文化事业的改造视为“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的极其重大的问题”(2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71页。,强调要把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知识分子中和广大人民中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25)《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在西方国家将对华战略手段由武装颠覆转为“和平演变”以后,毛泽东又率先提出反和平演变的要求,提醒全党必须警惕“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26)《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264页。对党和国家造成的潜在危险,要“把防止党和政权变质与反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结合起来进行思考”(27)李慎明:《毛泽东是应对西方“软实力”的大战略家》,《党的文献》2013年第6期。。毛泽东先于苏联预见到西方国家战略转变将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国家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及时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警惕意识形态斗争风险的预警,并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战略举措,在意识形态领域捍卫了国家安全。

(五)外交战略及国际安全思想

毛泽东认为,中国真正的独立和在国际上的平等地位,主要是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而绝不能靠外国的恩赐,这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一条基本原则。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国家安全,毛泽东始终致力于通过制定和调整中国的外交方针和策略,建立和发展反帝、反霸的国际统一战线,支持各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斗争,为维护中国国家安全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一是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基本外交方针。毛泽东亲自出访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当时的国际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相继同苏联和所有人民民主国家、若干亚洲民族独立国家和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通过废除旧中国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全部取消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彻底结束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外交的百年屈辱史。二是提出实行“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毛泽东多次呼吁要结成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的国际统一战线。伴随中、美、苏关系发生的重要变化,为维护我国独立自主地位,反对苏联霸权主义,毛泽东适时提出实行“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并通过逐步启动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成功地改变了中国对外关系格局,从而更好地维护了我国国家安全和利益。三是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顺应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渴望早日实现国际和平的愿望,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将热衷推行霸权主义的美苏超级大国划入第一世界,将有着殖民统治经历的较为发达的国家划入第二世界,将包括中国在内的饱受殖民摧残之苦的广大亚非拉国家归入第三世界,为逐步打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相对立的格局,巩固和壮大国际和平统一战线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也为我国赢得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国家的尊重和支持,为开拓新中国国家安全的新局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引领。

总之,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和领导中国人民改变自己命运的一代伟人,在新中国成立后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斗争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彰显人民立场、较为系统完整的国家安全观,为维护新中国国家安全、彰显大国地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三、毛泽东国家安全观的当代价值

毛泽东国家安全观为党在新时代应对国家安全的新挑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也为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提供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新样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28)《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43页。伴随中国和世界安全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共产党应对国家安全风险挑战的战略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当今世界,随着国际局势的加速演变,“地缘政治、传统安全、和平议题等再度成为全球安全治理的显性议题”(29)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新特征新态势》,《人民论坛》2023年第12期。,国家安全风险挑战呈现出的延续性,使毛泽东国家安全观的价值取向、构建思路及贯穿其中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毛泽东维护国家安全的价值取向具有当代价值

毛泽东国家安全观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价值取向,进而回答了新中国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怎样才能真正维护国家安全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毛泽东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价值取向集中回答了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人民是一个历史范畴,不是一成不变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30)《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5页。。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明确回答了人民是什么的问题。他强调,“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31)《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5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路线,以及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根本作风,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推进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第二,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在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的最主要成果,也是维护新中国国家安全的根本保证。“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32)《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5页。毛泽东认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目的是“为了保卫全体人民进行和平劳动,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33)《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7页。。只有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中国才有可能维护国家安全。他指出,对于胜利了的人民来说,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权力是“如同布帛菽粟一样地不可以须臾离开的东西”(34)《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02页。,有了人民的国家和政权,人民才有可能拥有自己的一切。

第三,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安全要相信谁、依靠谁?毛泽东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主张通过发扬人民民主,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通过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在政治上,他主张依靠人民群众推动人民政权的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强人民群众对政府机关、对党员干部的监督,防止党和人民政权腐化变质;在军事上,提出既要有“强大的正规军”,“还要大办民兵师”(35)《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430页。;在经济上,提出贯彻民主管理和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原则;在文化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强调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36)《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6页。;在外交上,强调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团结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同时寄希望于帝国主义国家人民的觉悟,建立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努力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二)毛泽东维护国家安全的斗争精神具有当代价值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善于斗争、善于胜利,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所取得的宝贵经验,也是他领导中国人民维护国家安全斗争中始终坚持的宝贵精神品格。

第一,不惧怕任何强大的敌人,敢于同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斗争到底的大无畏气概。毛泽东提出“美国就是个纸老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等著名论断,并认为“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37)《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95页。,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夺取胜利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定信心。毛泽东认为,对于一切敢于来犯之敌,必须树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的斗争气概,以敢于压倒敌人而不被敌人压倒的强大气势,应对敌人从各个方面所作出的挑战。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安全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但不论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欺骗,霸权主义的压制和干涉,还是各种反动势力的捣乱和破坏,都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都不能阻止我们进行必要的斗争。

第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斗争艺术。毛泽东认为,同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一样,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也有两重性,它们是真老虎又是纸老虎,它们“在面临人民的决死斗争的时候,也还有这样的两重性”(38)《毛泽东选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55页。。面对新中国错综复杂的安全形势,毛泽东一方面强调要敢于斗争,敢于以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制止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敢于打击武装到牙齿的强大敌人;另一方面又提出要善于斗争,善于有效应对敌人的各种挑战,如他提出了要抓住主要矛盾,不要四面出击,要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分化瓦解敌人,集中力量打击当前最主要的敌人等策略,特别是提出了要把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同战术上重视敌人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打败一切敢于来犯之敌等重要思想。

第三,正确认识斗争与团结的关系。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39)《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4页。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维护国家安全,既要讲斗争,敢于同一切危害我国安全的反动势力进行坚决斗争,又要讲团结,重视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团结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建立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统一战线。“对我们来说,朋友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40)《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2页。正确认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理解和把握斗争和团结的关系,把对极少数敌对势力实行的专政同对大多数人实行的民主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就可以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将坚持敢于斗争作为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经验,党的二十大又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三个务必”之一,充分彰显了坚持斗争精神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三)毛泽东维护国家安全的方法论具有当代价值

维护国家安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毛泽东坚持科学运筹、果断决策,正确认识和处理战争与和平、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的关系,提出许多具有创新性的理论观点,在维护国家安全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方法论。

第一,正确认识和处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毛泽东不赞成那种认为战争与和平“只是互相排斥,毫无联系,战争不能转化到和平,和平不能转化到战争”的错误观点,他认为战争与和平并非绝对对立的两方,而是互相排斥,又互相联结,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41)《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4页。他坚决反对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动辄使用武力或者以武力相威胁的做法,同时,他也强调当国家遭遇严重安全威胁而又无法通过和平的方式进行协商解决的状况下,绝对不作无原则让步,要敢于用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粉碎一切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主张用坚定的反侵略战争维护国家安全,捍卫世界和平。

第二,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国防建设能力是一国保持独立稳定的基础。早在抗战胜利以前,毛泽东就明确指出,“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42)《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0页。,而没有工业也就不会有巩固而强大的国防和富强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又提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43)《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17页。。此后,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他又提出“国防不可不有”,但“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为此就要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要正确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44)《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27页。

第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的关系。毛泽东认为,维护国家安全“不但求一国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45)《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76页。。他一直倡导所有国家都应当遵循“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样大家知道的五项原则”(46)《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16页。,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安全政策。他强调,在安全方面,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国际社会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存在很多互利的安全交集。面对持续变化的国际形势,毛泽东十分重视同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团结,强调第三世界应该团结起来,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他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对新中国建立和发展同第三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共同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战争威胁发挥了重要作用,既有力地维护了我国国家安全,又促进了世界和平。

猜你喜欢

安全观人民出版社国家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