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话在小学低段学生基础阅读能力培育中的运用

2023-03-12杨立芬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七色童话绘本

杨立芬

一、阅读童话绘本,激发学习兴趣

童话绘本具有图文并茂的优势,精美的图画和恰到好处的文字搭配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低段学生的理想读物。此时,学生认识的字比较少,即使是简单的绘本也需要在教师带领下才能阅读。笔者把班级每天阅读的时间安排在中午,学生或坐,或站,或蹲,自由选择自己最舒服的姿势,充满了快乐和期待。打开一本本关于认识万物、礼仪养成、想象激发等的绘本,学生猜测图意,教师不时提问,师生眼里闪着光,脸上布着快乐,审美能力持续滋长,为学生在愉悦中激起继续学习的浓厚兴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绘本阅读,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笔者就适当安排一些话题,让学生模仿绘本,结合自己的生活情境,写一句话,讲一段话,逐步养成自觉用普通话表达交流的习惯。

二、排演童话故事,实践语言能力

童话里往往还包含了神奇的魔法、惊险的经历、善良的小孩、凶恶的怪兽等元素,情节引人入胜,非常适合排演情景剧。除阅读和讲授,笔者还带领学生排演部分童话,让学生置身童话中,体会童话语言,体验童话的文学之美。实践证明,积累动词是童话排演的重要收获之一。

童话中的每个主角都能说,会笑,有自己的思想,有各式各样的动作,因为要排演,学生就必须留心观察,认真体会,努力模仿。在观察、体会、模仿、表演中,学生就掌握了一系列跟动作有关的动词。比如,在排演《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学生必须领会跑、跳、蹬、蹦、蹲、趴、跟、踢、甩、迎、追、披、露、鼓等一系列与动作有关的动词的意思并大概掌握区别,不然就不能有效且精彩地演好这个故事。

低段小学生对表演特别感兴趣。经过反复排演,表演的学生动作准确传神,活灵活现;看的学生津津有味,兴趣盎然,注意力格外集中。笔者据此设计的“小蝌蚪动作表演、积累词语”的练习,既轻松又有效,深受学生喜爱。通过排演,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动脚、动身,多感官参与,既加深了对词语意义的理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迁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效果很好。

排演中,筆者注意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和重音,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和语调,读出感情,读出趣味。在编排和展演情景剧中,学生兴趣高涨,投入感情,更容易体验情感,落实分角色朗读。慢慢地,学生在排演中做到了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体验“人物”情感变化,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三、精读童话文本,养成阅读习惯

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精读童话。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快乐读书吧”版块,推荐了苏联作家卡达耶夫的童话故事《七色花》,笔者是这样带领学生精读的:

首先,引导学生看封面,初识新书。笔者带着学生通过封面了解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再引导学生看封面插图,猜童话故事。笔者会问学生“你觉得封面上的这个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她吗?”“猜一猜七色花与小女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你希望自己有一朵七色花吗?”等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阅读热情。依据学生的自由发言,笔者适当梳理,提取关键信息,告诉学生故事的主人公是珍妮,故事的起因是妈妈派她去买面包圈,等等。

其次,引导学生看插图,借助插图提示语展开想象,想象故事情节如何发展。笔者会问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还发现了哪些信息,想象一下,接下来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让学生合理猜想和推测故事情节。这样一来,学生的探求欲望被大大激励,他们会依着自己的情绪和情感逻辑,到书里探个究竟。

最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提炼阅读情感。比如笔者会问“珍妮七次使用不同颜色的花瓣实现了哪些愿望?”“最后一次帮助跛脚男孩实现健康的愿望与前面六次实现的愿望有什么不同?”“这个童话故事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通过引导和讨论,学生基本会得出“贪心会让生活变得混乱,帮助他人才可以获得真正的快乐”的阅读领悟。在这一领悟的基础上,笔者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要求学生用彩笔画出心目中的七色花,然后围绕自己的愿望,把属于自己的七色花故事在班上分享给同学,回家分享给亲人。由于《七色花》这个故事抓住了儿童的情感特征,而且学生都有千奇百怪的愿望,因此整个阅读活动学生非常积极,表达了妙趣横生的愿望。

猜你喜欢

七色童话绘本
绘本
绘本
冰的七色梦
绘本
七色阳光
色彩斑斓七色土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高原绽放的七色花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