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疗愈与色彩效应在高校心理育人中的应用探析

2023-03-11刘颖北京电影学院

流行色 2023年12期
关键词:色彩效应育人

刘颖/北京电影学院

贺聪/北京理工大学

0 引言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如何运用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育人工作,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艺术疗愈和色彩效应,在高校心理育人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将首先介绍艺术疗愈与色彩效应的概念和特点,随后分析二者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以期更新理念、创新路径,提升高校心理育人工作质量。

1 艺术疗愈与色彩效应概述

1.1 艺术疗愈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9 年发布了艺术改善健康的报告,充分肯定了艺术对身心健康有着全方位的疗愈作用。艺术疗愈植根于艺术创作的创造性表达,为参与者提供表达自我、释放情绪的机会,促进心理健康状况改善,提升参与者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它是艺术与心理学交叉视角之下的疗愈艺术语言和方法论。在疗愈师的引导之下,将艺术作为疗愈的媒介,结合传统的疗愈方法,使参与者有目的地参与到艺术创作的过程之中,通过感觉认知、探索、发现个体的情感、情绪,发现自我、释放压力、放松身心和自我调节。艺术疗愈适用于全年龄段,无须特殊艺术技能,所有人都可参与其中[1]。

艺术疗愈的重点在于“愈”,是参与者自我感悟、自我成长的过程。它从现象学的维度出发,以经验为基准,阐述和分析方法论,从而建立起艺术疗愈学科的理论基础。主要具有以下特点:通过艺术媒介和非语言形式触及情感和情绪层面,绕过左脑导向的言语评判系统,获得更真实的信息;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即心理需要,如审美体验和内心愉悦的心理需求;帮助特殊人群,为难以用语言表达情感的人群提供可能,对缺乏词汇、认知能力较差或语言表达困难者特别有帮助;运用隐喻和象征协助参与者觉察、发展、转化、体悟、升华;通过艺术疗愈的体验设计,参与者为自己的作品赋予意义,完成自我赋能的历程,逐渐明晰生命意义的建构历程。

1.2 色彩效应

色彩效应一般又被称为色彩心理效应,是指人们在感知客观世界颜色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是大脑在不同的色彩环境中通过思考同过去的经历建立起联系,进而引发的一系列情绪、意志等方面的特殊心理反应[2]。借助色彩心理效应,可以观察个体对某种颜色的偏好,从而分析其性格特质,以准确把握其心理状态。同时,色彩也是艺术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可烘托氛围、表达情感。也可根据作品的主题和目的选择适合的色彩来传递特定的情感,例如在创作中选择明亮或黯淡的色彩,从而有意识地引导参与者产生特定的情感反应[3]。

色彩效应在人们的情感表达、艺术疗愈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色彩明暗度、对比度、饱和度、温度感和重量感能够影响情感表达:明亮的色彩能够带来积极、愉悦、轻快的情绪,而较暗的色彩常被用来表达神秘、沉稳、厚重的情感;高对比度和强烈的冲突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激动,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高饱和度的色彩被认为是富有活力和强烈的情感,低饱和度的色彩则更加柔和、稳重;暖色调给人以温暖、活力和积极的感觉,适用于表达热情和活力的主题;冷色调给人以冷静、安静和神秘的感觉,适用于表达冷静和幽雅的主题。不同文化和背景中,对色彩情感的理解存在差异,疗愈师需要考虑到受众的文化背景和认知,避免造成误解或产生不合适的情感反应。个体差异亦影响色彩好恶,不同大学生群体对色彩的好恶呈现出显著不同,了解当代大学生对色彩的各种反应,更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育人项目设计。

2 高校心理育人中艺术疗愈与色彩效应的应用

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艺术疗愈和色彩效应通过非语言形式展现内心活动状况,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为沟通桥梁,下文将探讨“三全育人”背景下当前各高校多元化的应用路径,以提升心理育人工作实效。

2.1 课程与专业建设及学术研讨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中融入艺术疗愈与色彩效应的相关应用。用表达性的艺术体验,引导学生投入到教学主题的体验之中,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互动性、积极性。在人格相关课程中,可开展“房树人”测验、罗夏墨迹测试等,帮助学生理解心理测试的多元化及心理投射的含义,结合色彩对个人特质做出辅助分析。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在自我认知相关课程中,请学生用彩笔绘制自画像,将自我概念可视化,结合色彩选择与运用,加深自我认知与体验。在高校美育公共选修课程中结合艺术疗愈与色彩效应的相关内容。结合艺术疗愈与色彩呈现进行创作不需要专业艺术基础,可在全校范围内面向多学科背景学生开放,让人人都能参与到自我表达与审美体验中,具有普适性与广泛性。非言语的方式可绕过语言的评判系统,将潜意识以艺术或色彩形式表达出来,拓宽认知范围,延伸自我察觉,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在美育氛围中疗愈自我,和谐发展。

依托艺术类专业教学,开展艺术疗愈与色彩效应的相关课程、专业建设或学术研讨。纽约大学结合心理治疗和视觉艺术实践,进行临床评估和治疗。香港大学开办表现艺术疗法硕士项目,为医疗保健、教育和社区发展领域培养表现艺术治疗人才。中央美术学院设置艺术治疗专业,作为艺术学、心理学交叉学科,主要学习课程有视觉艺术、艺术学理论、艺术心理学基础、艺术治疗基础等。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围绕“全媒体+大艺术”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教育方法与康复实践研究。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展现辅导中心联合开展课程创作,将艺术疗愈与桌游设计融合,选课学生分组设计制作心理桌游,如不饱和色系的《述心》、色彩明度高的《心迹旅程》、粉蓝色调恋爱主题的《原来是你》、黑色主色调生命意义探索的《告别计划》等。江苏大学艺术学院探索将库淑兰剪纸艺术的疗愈特性与互动体验设计相结合,探索剪纸艺术的创造性传承,推动艺术疗愈本土化进程[4]。佳木斯大学将色彩心理与绘画治疗应用于美术教学中[5]。相关学术研讨也逐渐增多,同济大学于2022 年10 月举办“以艺为媒,以美为介”首届艺术疗愈国际研讨会,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与黄晓红叙事绘画治疗学院在2023 年2 月联合主办“大象无形:艺术治疗与社会介入”论坛,受到行业关注。

2.2 心理咨询辅导与第二课堂主题实践

将艺术疗愈与色彩效应运用于高校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理咨询师可采用多种方式,结合来访同学的表达性艺术作品,了解其语言未表达的心理状态,辅助个案概念化,助人自助,获得顿悟与疗愈。各高校开展的艺术疗愈工作坊百花齐放。罗非等发现曼陀罗绘画疗法对负性情绪具有调节效应[6],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开展写意曼陀罗绘画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进行干预,可有效缓解社交焦虑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提升其自尊和自我接纳水平[7]。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针对扩招班学生群体,利用曼陀罗绘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改善学生情绪状态,重构积极情感,提升自我接纳程度[8]。同济大学开展创意禅绕画团体体验、墨迹分析和绘画分析工作坊。中央美术学院基于绘画疗愈的特色,融合舞动等艺术形式,开展“蜉蝣之所”艺术治疗工作坊、艺术治疗工作坊。上海戏剧学院开展“艺起心疗”艺术表达与身心平衡团体心理辅导。南京大学开展手绘减压工作坊、心灵涂鸦绘画疗愈工作坊、照片疗愈工作坊等,北京电影学院开展基于色彩的艺术疗愈团体辅导(图1),帮助学生们放松心情、调整情绪,疗愈身心。

图1 色彩艺术疗愈团体辅导

在第二课堂学生活动、社会实践、劳动教育实践等环节,结合艺术疗愈与色彩效应,利用优势与资源因地制宜,拓展适合的教育实践项目。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引领党员参与艺术疗愈进入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将艺术疗愈规范有序融入到社区志愿服务中,是创新性促进绿色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主题实践活动专业化落地的有效手段。

2.3 校园心理服务空间与疗愈景观

校园心理服务空间环境按功能划分,包括心理咨询室、预约接待/等候室、团体活动室、心理沙盘室、心理测评室、放松减压室、心理宣泄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文化墙等,适合的环境色彩可帮助来访者放松心情,打开心扉,加强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效果。每个功能间按需求、用途进行颜色搭配设计,有助于舒缓情绪,辅助心理服务开展。预约接待/等候室、等候区、阅览室等组成的公共区,作为来访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心理服务空间,可选择低饱和浅色系来营造轻松、柔和、温馨、包容的氛围,使来访者增加安全感,比如将接待室的墙壁刷成浅米色[9]。也可采用浅橘色、浅黄色等暖色做小面积点缀色,比如黄色椅子,带动来访者的情绪。个体咨询室的墙壁、地板以及窗帘建议使用温和、平静的色系,如让人感到安全、平和的苹果绿色系,让人感到温暖、亲切的米色系,地板可采用柔和的米灰色木纹砖。这种温暖柔和的环境色,更加有利于来访者放松身心,与心理咨询师深入沟通。团体活动室等其他功能间色彩搭配上可结合本校特色,在选取颜色更自由一些,但应尽量避免使用高饱和度、对比强烈的色彩,让人感到紧张、压抑或冲击过大,引发来访者的情绪波动,不利于心理辅导等推进。

纽约联合国国际学校建设涂鸦疗愈花园(图2),其地面采用可涂画材料铺装,学生可在地面自由涂鸦宣泄负面情绪,也可放飞想象力以表达性绘画艺术展示内心世界[10]。北京电影学院在新校区建设中组织学生在井盖、校园装饰建筑外立面进行艺术创作,多种多样的主题、五彩缤纷的颜色,将艺术疗愈与色彩效应结合,装点校园,改善环境,增进校园文化氛围。长安大学校本部北院以压力缓解理论为基础,从景观空间、物理环境、人群需求三个维度分析考虑,设计出可食花园、“多巴胺”广场、观影空间等适合大学生群体使用的疗愈景观,为师生提供在学习工作之余缓解身体和精神疲劳、释放压力的绿地[11]。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空间色彩的合理搭配,不仅有利于读者更好地融入场景式的阅读气氛中,也能作为校园疗愈景观。冷色调通常会产生稳定和冷静的效果,可用于个体阅览学习区,而暖色调通常会引发积极的情感和兴奋感,可用于互动交流区。图书馆可以在导视系统中充分利用色彩效应[12],通过空间识别和区分、情感引导和心理激发、信息传达和认知增强等方面,在提升心理育人方面发挥作用。

图2 涂鸦疗愈景观

3 结语

艺术疗愈和色彩效应的应用在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和促进其全面发展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潜力,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但仍需注意其局限性和挑战,例如,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制定个性化的艺术疗愈和色彩干预方案,如何科学评估艺术疗愈和色彩效应的效果等。这些问题需要持续地研究和实践,从而进一步挖掘其潜力,为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提供更多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推动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色彩效应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神奇的色彩(上)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