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实施策略探究

2023-03-11黄余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小学

流行色 2023年12期
关键词:色彩色谱小学生

黄余/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小学

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是指将色彩理论知识引入小学美术教育中,通过一系列教学策略和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和表现技巧。在色彩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探究色彩的特性、构成、搭配和运用等方面,鼓励他们通过实践和创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同时,通过色彩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意识和能力,加深对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提高学生艺术表现力和美感的关键。

1 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重要意义

1.1 提高小学生色彩表现能力和构图能力

色彩表现能力的提升能够使小学生更加敏锐地感知和理解色彩的深度、明暗、冷暖等特性,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运用色彩进行艺术创作和表现,达到更高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效果。在色彩表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小学生将学会选择和运用不同的色彩,使作品在色调、配色和色彩组合方面更加丰富多样,提升其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同时,构图能力的提升将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组织和安排作品中的元素,包括色彩、形状、线条等,使其作品具备更好的结构性和美感。通过构图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将学会运用对比、平衡、重点等构图原则,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视觉平衡感[1]。

1.2 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表现环境和情感

通过艺术创作,小学生可以通过色彩、形状、线条等艺术元素的运用,将自己对环境和情感的感知和体验转化为具象化的艺术形式。表现环境方面,小学生将学会观察和感知周围的自然景观、城市建筑以及人文环境等,通过绘画、素描等艺术媒介的运用,将其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小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和热爱,还能够培养其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环境文化的理解。在表现情感方面,艺术创作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泄和表达情感的平台。通过绘画、雕塑、手工等艺术形式,小学生可以将内心的喜怒哀乐、希望和憧憬等情感表达出来,增强情感的识别和情绪的调控能力,从而实现情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的合理表达[2]。

1.3 增强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审美意识是指个体对美的敏感性和理解力,审美能力是指个体通过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去识别、分析和欣赏艺术作品的美感特征。通过引导和激发小学生的感官体验,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更加敏锐地观察和感知美的元素,如色彩、形状、材质等,从而提高对美的敏感性。其次,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使他们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和评价艺术作品的美感特征。通过学习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知识,小学生可以了解不同艺术流派和风格的特点,学会运用美学原理和评价标准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审美判断能力。

2 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2.1 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美术色彩教学枯燥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美术色彩教学中存在普遍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学过程枯燥乏味,缺乏足够的学生参与和创造性思维。传统教学往往侧重于对知识的简单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在色彩教学中,学生只是被要求记忆和背诵颜色的名称、分类和基本搭配规则,而缺乏真正的实践体验和探索。这种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限制了他们对色彩的深入理解和掌握。除此之外,传统教学强调规定的标准和模式,要求学生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创作,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对色彩的创造性和独特性的探索和实践受到限制[3]。

2.2 学生在色彩的表达上缺乏故事性和叙事性

学生往往将色彩仅仅视为填充画面的一种装饰性元素,缺乏将色彩与情感、故事和主题相结合的能力。这种现象表明学生对于色彩的语义和象征性的理解有待加强。他们缺乏对色彩与情感、文化背景以及艺术主题之间的关联性的感知和认识,导致表达出的作品缺乏深度和内涵。此外,学生也缺乏在色彩表达中注重叙事性的能力,无法通过色彩来传递一个连贯和富有逻辑性的故事。这可能与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力的不足有关,他们难以将色彩与场景、人物或情节相联系,限制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2.3 学生对色彩的层次感和空间感缺乏表现力

学生往往只是简单地运用明暗和明度的概念来表达色彩的层次感和空间感,而缺乏对色彩深度和质感的把握。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缺乏对光影效果和物体形态的准确观察和感知,导致作品的色彩表现缺乏立体感和丰富的层次。此外,学生也缺乏对色彩在空间中的变化和影响的理解,无法准确捕捉和再现物体在真实空间中的形态和位置关系。这可能与学生对色彩理论和色彩交互的了解和应用不够深入有关,缺乏对色彩运用的细致观察和实践经验[4]。

3 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3.1 简单介绍色谱,帮助学生做好基本功

为了帮助学生在色彩学习中扎实打好基本功,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之一是通过简单介绍色谱的使用方法和理解色谱的原理,以提升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色谱是一种常用的工具,用于分析和表示色彩的属性和变化。在介绍色谱时,可以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光的三原色和三原色的组合方式对色彩的影响。接着,通过展示常见的色谱图(图1),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阅读和解读色谱。通过解读色谱图中的色彩分布和变化,学生可以逐渐理解色彩的明度、饱和度、色相和色彩组合等属性。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和引导学生进行色谱实验和调色活动,让他们亲自实践和探索色谱的使用。通过实验和活动,学生可以观察和感知色谱的变化和效果,进一步加深对色彩属性的认知和理解[5]。

图1 色相环示例图

3.2 创设活动场景,提升学生兴趣

通过在教学中创造丰富多样的活动场景,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适当的环境和场景,如色彩展览、实验室、创作工作室等,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具有色彩元素和创造力的氛围中。这样的环境创设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更容易投入和参与到学习中,增强他们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还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如色彩实验、绘画创作、角色扮演等,以提供学生多样化的参与方式和体验机会。通过实践和互动,学生可以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获得切身的学习体验,提高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游戏元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通过在活动场景中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理论知识,还能够通过实践和实验探索色彩的奥秘,提高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6]。

在浙美版小学二年级美术《我们喜欢的动画形象》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的动画展览馆,展示来自不同动画的卡通形象和色彩作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欣赏,感受到色彩的多样性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色彩实验,学生可以亲手体验混合颜料、探索色彩的变化和反应,培养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在绘画创作中,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创造,表达自己对动画形象的喜爱和想象。而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画角色,用色彩和动作来诠释角色的特点和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游戏元素,如通过配对游戏来让学生熟悉不同动画形象的色彩特点,或者通过角色竞演游戏来让学生展示自己对动画形象的理解和表达。通过在活动场景中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理论知识,还能够通过实践和实验探索色彩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使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和探索(图2)。

图2 某班级教学过程中选出的最喜欢的四个动画形象

3.3 引导学生创作,把握色彩层次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示范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色彩层次变化,并帮助他们理解明暗、对比和层次在色彩表达中的重要性和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和感知色彩的明暗关系和层次感,可以培养学生对色彩变化的敏感性和艺术视觉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丰富多样的创作任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自主选择和运用适合的色彩层次表达方式来呈现自己的创作主题和情感。通过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和创造空间,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色彩层次组合和表达技巧,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个别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色彩层次的原理和方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色彩表达能力和作品的艺术品质。通过个别指导和反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作品中的色彩层次表达是否准确和有效,并逐步提升对色彩层次的把握能力。

比如在浙美版小学二年级美术《做一棵大树》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制作不同时节下树叶色彩的变化,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色彩层次的表达。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示范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自然界中树叶在不同季节下的色彩变化。如春季的嫩绿色、夏季的深绿色、秋季的黄、红、橙色等。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可以感知到树叶颜色的明暗关系和层次感,并理解色彩层次在表达季节变化中的重要性。接着,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任务,让学生根据不同季节选择合适的色彩层次表达方式来制作树叶。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和反馈。通过指导和反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层次的原理和方法,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准确和生动地表达季节变化(图3)。

图3 某学生绘画的大树有不同的树叶色彩

3.4 利用新技术展示,提升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丰富的色彩作品和艺术创作实例,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不同色彩的魅力和表现力。通过展示绘画、摄影、设计等领域的优秀作品,可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他们对色彩的观察和欣赏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来介绍不同艺术家的色彩运用技巧和创作理念,激发学生对色彩表达的兴趣和好奇心。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和应用工具,展示色彩的明暗、对比和层次关系。通过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上进行实时演示,教师可以直观地展示色彩的明暗效果和层次感,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色彩特性。教师可以使用调色板工具,在画面上增加或减少明亮度和饱和度,展示不同色彩层次的效果。教师还可以使用图层工具,让学生观察不同色彩层次的叠加和变化,培养他们对色彩层次的敏感性和把握能力[7]。

3.5 结合生活实际,理清色彩语义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色彩图像、广告和产品设计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色彩与社会文化、心理情感的关联。通过分析不同场景和文化背景中色彩的使用方式和特点,学生可以逐渐领悟色彩在社会内涵和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其次,教师可以设计情感表达和文化传承的色彩创作任务,引导学生运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通过自由创作和审美讨论,学生可以深入体验色彩的情感力量,理解色彩对个体与群体心理的影响。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实地考察和社区服务活动,以探索当地文化和社会色彩的特点和意义。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社交互动来感知和理解色彩的社会内涵和情感表达。

4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实施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构图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环境和情感,增强审美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引入色谱、创设活动场景、引导学生创作、利用新技术展示以及结合生活实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全面的美术发展。这些策略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表现力和欣赏力,推动美术教育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色彩色谱小学生
《色谱》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的缩略词
《色谱》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的缩略词
《色谱》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的缩略词
《色谱》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的缩略词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神奇的色彩(上)
我是小学生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