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材料中的色彩语言与表达

2023-03-11刘影徐州工程学院

流行色 2023年12期
关键词:观者设计者色彩

刘影/徐州工程学院

在综合材料设计中,色彩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引导者和表达者的独特角色,成为创作者无声的语言和情感的传达媒介。色彩的独特地位体现在其深刻的内涵和多层次的文学性中。

色彩在综合材料设计中具有独特的引导功能。它如一位无声的导演,精准而默契地引导着观者的目光,将他们带入设计者构建的世界。色彩本身便是一种沉默而强大的语言,通过调和、对比和协调,创造出独特而丰富的视觉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色彩不仅仅是单一材料的属性,更是材料之间相互交织、融合的纽带,将不同材料的质感和特性以一种有机的方式呈现在观者面前。同时,色彩在综合材料设计中的独特表达呈现出深刻的文学性。设计者通过对色彩的巧妙操控,如同一位文学家选用字词一般,创造出独特而富有表现力的视觉故事。这个故事既是对材料本身属性的赞美,也是对设计者对于材料的深刻理解和创造性表达的展示。

色彩以独特的方式诉说着设计者的创意,传达着情感,引领观者进入一个独特的视觉领域。在这个领域中,色彩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对于材料的深入理解,呈现出深邃而富有内涵的设计语言。色彩体现了艺术家的本质和自身的经历、感受以及对世界的理解和态度。[1]综合材料的色彩让设计不再仅仅是形式,更成为一种感悟和沉浸式的体验。

1 材料的原始色彩

材料的自然属性与色彩紧密相联,这一连接不仅体现在视觉层面上,更深层次地揭示了材料的本质和性质。每一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物理属性,这些属性在光线的作用下,呈现出特有的原始色彩。因此,材料的原始色彩并非偶然的产物,而是其内在结构和组成的物理本质所决定的。

不同材料的基本色彩特征源于其分子结构和原子组成。例如,金属材料由于其电子结构的特殊性,常常呈现出金属光泽的银灰色。木材则因为其中的纤维和细胞结构,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棕色调。塑料材料由于其分子链的多样性,可呈现出广泛的色彩变化,从透明到不透明,从亮丽到深沉。

材料的颜色还与其对光的吸收和反射有关。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和颗粒,以及分子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共同决定了材料呈现的颜色。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自然界中,一片叶子在不同季节或不同环境中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这是由于光的角度和波长的变化,导致不同的光学效应。

对于设计师而言,深入理解材料的自然属性与色彩,需要考虑其分子结构、原子组成、光学性质等方面的因素。这种对基本色彩特征的理解,可以为设计提供更为丰富和深刻的灵感。材料原始色彩的物理本质不仅是科学的解释,更是设计过程中的创作灵感,使设计师能够更好地运用材料的本质,创造出令人惊艳的视觉效果。在设计中,对于不同材料的基本色彩特征的敏感感知,将有助于创造更具深度和层次感的作品。

作品“海生万象”(图1)综合视觉设计将纤维艺术与环保理念巧妙结合,以海洋的“万象”为灵感源泉,成为整个设计的核心。通过巧妙运用针织和编织技法,设计师以线的多样形态和形式感来呈现海洋的生动画面。

图1 海生万象

色彩的选择聚焦于毛线本身的原始色彩,色调以相对灰度为主,远离鲜亮的调色。这并非仅仅是对美学的思考,而是有意识地通过色彩来传达对海洋污染的深刻关切。这种灰度的选择并非抽象的审美判断,而是一种富有表达力的手法,试图以质朴的方式呈现出对海洋脆弱生态的担忧。

毛线和纱的直接使用使得原始色彩成为设计的灵魂,展现了材料的原始客观内容形象。而这种选择在情感传达上呈现出一种相对平和的效果,仿佛是在以娓娓道来的方式述说着海洋的遭遇。这一情感传达并非激烈的呼喊,而是通过原始色彩的直观表达,让观者在平和中感受到深刻的环保思考。

因此,“海生万象”设计所体现的原始色彩在综合材料创作中,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对环境问题的真挚表达。这种表达方式通过纤维艺术,通过原始色彩的直接触及,引导观者深入思考海洋污染问题,形成一次富有深度的视觉与心灵的碰撞。这不仅是对环保的呼吁,更是一场对原始色彩深刻运用的视觉盛宴,为保护海洋发声,以艺术之力传递深远而宏大的警示。

2 材料色彩的改造

色彩的改造在创作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通过创新技术和艺术手法的运用,设计者能够赋予材料崭新的生命和表现力。色彩改造不仅是对材料的外观进行微调,更是对创作主题的深刻表达,从而在视觉和情感层面产生强烈的效果。具体设计都需要通过使用具体的材料,并进行加工才可以体现出来。[2]

色彩转化的创新技术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化学处理,设计者能够引发材料色彩的变化。这种处理不仅仅是对色彩的简单调整,更是一种对材料本身的重塑和再创造。例如,通过氧化反应,金属材料的颜色可以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呈现出独特的质感和寓意。先进工艺的运用则更进一步,通过微观结构的调整,材料的色彩可以在不同光线和视角下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实现了对原始色彩更精细控制的可能。

艺术手法与创造性改变是另一种丰富多彩的色彩改造方式。艺术家通过对材料的色彩进行重新构思和演绎,以达到对主题更为贴切的表达。这种创造性的改变往往涉及从传统到前卫的色彩演变,通过艺术家独特的视角和审美观点,使得材料色彩的表达更具独创性和深度。例如,对于自然材料的重新着色,可以通过调整色调和颜色的对比度,使材料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色彩层次。

色彩改造在创作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其能够深刻地传递主题和情感。通过对材料色彩的改造,设计者能够更精准地呈现创作的核心理念,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张力。这种改造不仅仅是对视觉的挑战,更是对观者情感的引导,色彩的变化能够唤起观者对作品更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共鸣,形成更为持久和深刻的艺术印记。

综合而言,色彩改造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创作时提倡新型材料的同时也运用传统的创作材料,[3]通过创新技术和艺术手法,设计者能够赋予材料新的视觉和情感寓意,为作品注入独特的艺术气质。这种改造不仅仅是对外在色彩的调整,更是对内在表达和创作主题的深刻思考,从而达到更加丰富、引人入胜的创作效果。

作品“微界”(图2)以自然界微小植物为灵感,通过综合材料创作将这些微小植物以独特的方式融入人们的生活。在作品中,桑皮纸被选作主要材料,借助色彩改造和草木染技法,赋予桑皮纸以生动的绿色调,呈现出自然生机感,同时通过蜿蜒曲折的叶子造型设计展示出自然界的自由与美好。

图2 微界

桑皮纸作为主材料,具有轻盈、透气、质感独特的特性。通过对桑皮纸的巧妙运用,设计者巧妙地将微小植物的纤细之美转化为整体作品的质感。这一选择并非仅仅是因为其物理性质,更是对微小植物的敏感表达,使得作品在触感上能够与自然产生更为亲近的联系。

选择好材料之后,对其进行色彩改造成为作品中的关键一环。通过草木染的技法,设计者在桑皮纸上赋予了第二次色彩生命,呈现出充满自然生机感的绿色调。在这个过程中,色彩的浓淡和虚实关系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设计者追求色彩的通透感,力求达到自然生态的呼吸感觉,使得色彩改造既是对原始材料的美学提升,更是对微小植物生命力的深刻诠释。通过对桑皮纸的巧妙选用和色彩改造,作品展现出了自然生机与艺术美的完美融合,使观者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对微小植物的独特赞美和对自然之美的无尽敬意。

3 色彩的情感共振

设计创作中运用色彩达到情感共振的目的源自情感心理学与色彩的深刻交互关系。色彩不仅仅是一种视觉感知,更是直接触发人类情感的力量。这种影响深远而直接,使得色彩在创作中成为一种强大的情感表达工具。

在情感心理学与色彩的关系中,色彩对人类情感产生深远的影响。暖色调如红色、橙色往往能够引发观者的激情和热烈情感,而冷色调如蓝色、绿色则更容易营造出冷静、沉着的氛围。这种直观的感受并非巧合,而是因为色彩在大脑中引起生理和心理的反应。通过巧妙运用色彩,设计者能够操控观者的情感状态,使其在作品中产生共鸣。

材料色彩在情感共振中的作用更是凸显。不同的材料色彩不仅仅是单纯的视觉元素,更常常融入文化符号体系,通过文化解读,为观者提供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例如,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通常代表着繁荣和喜庆,而在西方文化中可能与激情和爱情联系更为紧密。通过对材料色彩的文化解读,设计者能够在创作中借助这些文化符号实现情感的精准引导。

在不同主题创作时,色彩的运用也有不同的要求和效果。比如,在表达温馨家庭的主题中,暖色调如柔和的橙色和淡淡的粉红色可以渲染出温馨和睦的氛围,引起观者对家庭温情的情感共鸣。而在表达冷峻科技的主题中,冷色调如冷静的蓝色和沉稳的灰色能够传递出科技的理性和前沿,激发观者对科技的敬畏和好奇。

色彩在设计创作中的运用是一场深情的交流,是情感的共振。通过对情感心理学与色彩的理解,以及对材料色彩的文化解读,设计者能够巧妙操控色彩,达到在不同主题下引发观者情感共振的目的。色彩不仅是创作的一部分,更是观者与作品之间情感的桥梁,让创作更为深刻、丰富,与观者之间形成一次深刻而富有文化内涵的情感对话。

在综合材料创作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进行主题设计时(图3),运用传统配色不仅能够唤起观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更能够通过色彩共振产生更为深刻的情感连接。

图3 非遗文化主题创作

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搭配通常包括红、黄、蓝、绿等鲜艳明快的颜色。其中,红色象征着热情、喜庆,黄色代表着富贵和金光闪闪的辉煌,蓝色则寓意着宁静和深远,绿色则与生命、自然相联系。这些色彩不仅在传统绘画、陶瓷、丝绸等传统艺术中得到充分体现,也在当代创作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在主题创作中,充分利用这些传统配色,设计者能够唤起观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比如,在表达非遗文化的主题中,运用鲜明的红色和黄色,可以让作品呈现出喜庆和热烈的氛围,强调非遗文化的传承是一种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过程。同时,搭配蓝色和绿色,可以在表达文化传统的同时,传递出宁静、深远的文化底蕴。

通过传统配色实现民族文化认同和情感共振的同时,还可以在创作中进行巧妙的创新,将传统色彩与现代元素相融合。这种创新不仅使得传统文化更具包容性和时尚感,同时也激发了观者对传统文化的新鲜感和兴奋感。

总体而言,在这一主题创作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配色是一种富有深度和文化内涵的创作手法。这种手法不仅能够在视觉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作品,更能够通过色彩的情感共振,引发观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实现艺术与文化的有机结合。这样的创作不仅在形式上具有传承性,更在情感上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共振,构建起观者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情感纽带。

4 结语

综合材料中的色彩语言与表达在艺术创作中扮演着引领性的角色。通过对原始色彩和色彩改造的深入探讨,我们不仅揭示了材料色彩的本质和艺术家的创新手法,还为创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原始色彩是材料的自然属性,而色彩改造则赋予了这些材料全新的艺术生命。我们通过情感心理学的视角,深入剖析了色彩与情感的共振关系,使观者在作品中能够体验到更为丰富、深刻的情感交流。

在艺术创作中,色彩创新超越了传统的艺术界限,对社会和文化产生着潜在而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文化中色彩理解的探讨,艺术家能够借助色彩的独特语言跨越文化,实现文化符号的传递与融合。色彩创新不仅仅是一种审美的追求,更是对社会多元性和包容性的呼唤。在跨界创新的视角下,色彩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应用也逐渐崭露头角,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多元的审美体验,激发了创新思维和文化多样性。

色彩语言与表达不仅是综合材料设计的灵魂,更是艺术创作中的源泉。它不仅提供了对材料的审美理解,还通过情感共振传递着艺术家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艺术创作中的色彩创新,是推动社会文化进步的力量,打破了传统的界限,促使人们对于美与文化的理解不断拓展,为社会和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

猜你喜欢

观者设计者色彩
端午节观龙舟赛
2020德国iF设计奖
2019德国IF设计大奖
神奇的色彩(上)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杨敬:深水区医改设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