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穿越焦作矿区段变形监测分析

2023-03-08吕存宣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3年7期
关键词:基准点干渠监测点

吕存宣

(河南省水利勘测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3)

0 引言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在河南省境内焦作段穿越煤矿采空区。虽然前期经过了大量的技术经济论证工作,渠道基本避开了采空区,但仍有多处采空区距离渠道较近,地表沉陷影响边界的3处采空区,仍有可能对总干渠安全产生影响。在方案比选及初步设计阶段,勘察设计单位在收集煤矿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类似经验及地表地面调查工作,对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了宏观分析和定性评价,但没有进行过相关数值模拟计算等定量分析工作,而煤矿采空区的稳定性是工程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之一,其是否还对渠道工程产生影响是十分突出的技术问题,随着工程的相继开工建设及运营,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通过建立专用变形监测系统和地下水观测设施,及时掌握和提供地基岩土体和支护结构变形信息和工作状态,及时预报地基险情,以便采取措施。监测采空区在施工前、施工期、运行初期的变形情况,联合高校等科研机构,评价总干渠沿线下伏采空区的稳定性,判断采空区对总干渠渠道及建筑物的影响并预测发展趋势,为采空区段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1 工程概况

焦作矿区段穿越总干渠段全长约25 km,基本沿凤凰岭断裂以南及九里山断裂延伸边缘通过,基本避开了采空区。

1.1 监测内容

监测范围包括受采空区影响的渠段。以渠道场地、地裂缝两盘及地下水位监测为主。监测内容包括垂直位移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场地岩土体内部变形监测和地下水位监测,监测点布设范围充分结合地质稳定性条件、地裂缝的空间分布位置和采空区的影响边界。

1.2 基本原则

采用GNSS对地表水平位移进行监测(三等平面),利用精密数字水准仪进行垂直位移观测(二等水准),同时深层埋设多点位移计和测斜仪对采空区现状岩层位移进行监测,观测频率为每月1次。

1.3 主要工作量

共布置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监测点各6 座,垂直位移变形监测基准点2处各3座,监测点28座。渠段地基岩土体内部多点位移计2个,测斜仪2个,分别在不同深度布置测斜仪传感器13支。监测时间为2010-2017年。

2 变形监测

2.1 地表变形监测

第一,布点原则:结合渠道布置和矿层走向、开采方法及上覆地层产状,采用平行和垂直煤矿层走向成直线断面布置,长度超过地表移动变形范围。观测点间距为100~200 m。

基准点埋设在稳定的地方,监测点埋设在敏感的地方。

岩体内部监测点结合地裂缝发育情况布置,多点位移计、测斜仪埋设在地裂缝上盘渠道左侧红线附近。

第二,监测点埋设:平面位移点带强制归心装置,为增加监测点的稳定性,在底盘下用洛阳铲掏挖4个3 m长度稳定桩。

第三,变形监测:项目涉及2个沉陷区,平面基准点统筹布置,高程基准点分别在2处沉陷区各埋设3座。

基于减水河MIKE11建库后对水环境的影响………………………………………卢 慧,董红霞,轩晓博(6.20)

垂直位移观测选用天宝Dini03 电子水准仪配合因瓦条码水准标尺进行;水平位移监测采用8台徕卡GX 1230型双频静态GNSS接收机同步观测。

2.2 岩土体内部变形监测

在变形监测部位埋设多点位移计和测斜仪,并按照一定的频率采集数据。使用基康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BGK-A3 型多点位移计,测斜仪为BGK-6150垂直测斜仪。

2.3 地下水位监测

按时采集地下水位数据。

3 变形分析

由于变形量本身较小,邻近于测量误差边缘,为区分变形与误差,提取变性特征,必须设法消除较大的超限误差,从而尽可能地减少观测误差对变形分析的影响。

①外业数据检核:对各观测数据进行检核。②内业数据检核:通过不同的方法验算、不同人员的重复计算来消除原始资料中的粗差。③原始资料的逻辑分析:通过绘制过程线推测其一致性,或者通过对临近点的变形监测值推测其相关性。

3.1 基准网稳定性分析

定期观测,以确保其相对稳定性,必要时,可以使用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整体检验,挑出不稳定的点。

3.2 垂直位移变形分析

一般用Excel表格统计,并绘制随时间变化的位移曲线(分段为施工期和运行期),并进行分析。

3.3 水平位移变形分析

依观测量位移之X、Y值,绘制水平位移曲线并进行分析。

3.4 岩土体内部变形分析

依据岩土体内部埋设的传感器采集的位移量变化,绘制位移曲线并进行分析。

3.5 地下水位分析

绘制时间水位变化曲线,分析地下水位变化及年变幅。

4 外业巡视检查

整个施工期间,每天均有专人巡视。

4.1 检查内容

①总干渠构筑物及周边邻近环境状况:总干渠渠坡衬砌板、渠底板有无裂缝和隆起,背水坡有无沉陷;总干渠邻近建筑物,特别是曾经遭受采空区变形损坏的建筑物裂缝发展情况;邻近道路及地表有无裂缝、沉陷;总干渠周围地面堆载情况,有无较大规模的填土等。②施工工况及异常现象:注浆施工地面隆起、裂缝变形情况;场地雨季或汛期地表、基坑积水、建筑物基坑地下水排放情况;总干渠基坑开挖发现的土体裂缝、空洞等不良地质现象;基坑开挖情况、填筑堤施工情况等。③监测设施状况:基准点、监测点完好情况;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等。

4.2 检查方法

巡视检查方法以目测为主,辅以摄影、钎探、量尺、放大镜等工具,对建筑物裂缝等特殊对象采用简易观测法,设置固定铆钉量测或石膏片观测。每天的巡视记录及时整理,并结合仪器监测数据综合分析。

4.3 检查结论

第一,从2010 年以来,施工初期的地表附属物清理、重载车辆、渠基回填碾压施工等对监测条件影响较大,监测数据局部异常变化反映了施工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

第二,总干渠场地红线范围内地质巡视没有发现地面、土体有沉陷变形现象,渠坡及衬砌板等亦未发现有裂缝、隆起、沉陷等变形迹象。

第三,原地裂缝经过总干渠开挖绝大部分已挖除,仅在总干渠左岸场地有出露,经工程处理后,在地面和总干渠渠坡相关部位未发现变形迹象。

5 监测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一是水平位移监测点,除部分点发生跳跃最后趋于稳定外,其他点均未超过设计中误差允许值,有些点因总干渠通水后出现向北正直移动现象,但趋势向稳,应注意加强后期观测。平均而言,各平面监测点无明显变形。

二是距总干渠最远的监测点累计最大沉降63 mm,最近点沉降最大值20 mm。结合地表巡视,场地填土,新建的移民新村房屋没有变形损坏的现象,亦验证本渠段是稳定的。

部分点在施工期受右岸渠堤道路重车及碾压影响,微有隆起,目前已经稳定。其余监测点变形量较小,沉降历时曲线趋势表明,虽有轻微的沉降变形,但总体沉降量较小,近几年的变形基本稳定。渠坡相关部位地质巡视未发现变形迹象。

三是地裂缝邻近的地表监测点初期有下沉趋势。总干渠通水后上升趋势明显,后期下沉,走向不定。

四是地下水位监测表明,总体呈下降趋势。

五是监测成果结合地表巡视表明,3 处毗邻采空区的渠段,地表和岩土体的变形总体稳定。地裂缝局部存在较小的变形现象。对于地裂缝的监测,建议仍作为下一步观测的重点。

5.2 建议

后期联合科研单位,建立GIS模型,整合DEM数据,叠加航片和变形监测点,生成工程数字孪生模型,采用现代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利用最大位移和位移速率两种方法,分析采空区变形规律及稳定条件,并开发预测分析处理系统。

猜你喜欢

基准点干渠监测点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建筑日照设计中基准点相关问题的探讨
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监测布局优化
地铁隧道自由设站变形监测基准网稳定性检验
南干渠儿童活动空间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我省举办家畜血吸虫病监测点培训班
超声波流量计在兰干渠上的应用
东河塘干渠防渗改扩建工程设计
GPS网中基准点的数量及位置分布对精度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