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业财融合的国企预算管理路径探讨

2023-03-03李夏夏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业财融合国企预算管理

李夏夏

【摘  要】论文深入探讨了业财融合对国企预算管理的具体影响,包括预算的准确性提升、执行效率的增强、调整及控制能力的加强,指出了业财融合下国企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信息共享机制的不足、决策支持体系的不完善、预算执行的监控弱化以及业务与财务融合的不充分。针对这些问题,论文提出了相应的路径,包括建立全面的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决策支持系统、强化预算执行的监控与评估以及推进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战略。这些路径旨在为国企预算管理的优化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业财融合;国企;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F276.1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12-0102-03

1 引言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管理效率和效益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在预算管理领域,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国企的需求。业财融合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通过整合业务和财务数据,为预算管理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这种融合不仅提高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还增强了预算执行的效率和控制力度。然而,业财融合下,国企预算管理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技术手段,优化国企的预算管理,从而提升其整体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2 业财融合对国企预算管理的影响

2.1 预算准确性提升

业财融合在国企预算管理中的应用极大提高了预算准确性。传统预算管理中,业务和财务数据往往分离,导致预算编制基于有限或过时的信息。业财融合通过整合这两方面的数据,提供了更全面、实时的信息基础。这种综合运用使得预算制定更加依托于实际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减少了基于假设或过时数据所做的预算。例如,通过实时跟踪销售、成本和现金流数据,管理者能更准确地预测未来的收入和支出,从而制定出更接近实际情况的预算。这种准确性的提升不仅有助于避免资源的浪费,也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

2.2 预算执行效率增强

业财融合对国企预算管理的另一个影响是显著增强了预算执行的效率。在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中,预算执行往往依赖于烦琐的手工处理和多层次的报批流程,这不仅耗时而且容易出错。业财融合通过将业务流程与财务管理系统紧密结合,实现了预算执行的自动化和实时监控[1]。例如,采购和支出的每一笔交易都能即时反映在财务系统中,与预算进行即时比较,从而及时发现预算偏差。这种即时性不仅加快了预算执行的速度,也提高了透明度,使得管理层和相关部门能够实时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及时调整执行策略。此外,自动化的数据处理减少了人为错误和延误,提高了整个预算执行过程的效率和准确性。

2.3 预算调整及控制能力加强

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国企预算管理的调整及控制能力得到了显著加强。传统预算管理中,预算一旦制定就很难更改,这使得预算在面对市场和经营变化时显得僵化。业财融合通过实时业财数据分析,提供了更灵活的预算调整机制。实时数据分析确保预算管理能够快速响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市场需求波动、原材料成本变化或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管理者可以根据最新的业务和财务数据对预算进行动态调整,确保预算始终与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和市场环境保持一致。此外,强化的预算控制能力使得企业能更有效地控制成本和风险,避免预算超支,同时也能抓住市场机遇,迅速调配资源以应对突发事件。这种灵活和有效的预算调整及控制,不仅提高了预算的实际运用价值,也为企业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基于业财融合的国企预算管理问题

3.1 信息共享机制不足

第一,部门间的信息壁垒。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在信息流通上存在明显隔阂。业务部门在进行市场分析和项目策划时,常常无法及时获得财务数据的支持。这导致业务决策与财务规划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和一致性。同样,财务部门在编制和调整预算时,由于对业务活动的不充分理解,往往难以精确反映业务需求和成本变化。第二,信息系统的孤岛现象。不同部门使用的信息系统往往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整合。这种分散的信息系统架构导致数据无法有效共享,使得预算管理过程中的数据整合和分析变得复杂和低效。此外,由于信息技术平台的限制,即使数据可以共享,数据的格式和标准也常常不一致,进一步增加了预算管理的难度[2]。第三,对于信息共享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也是一个问题。在一些国企中,管理层对信息共享的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这种状况导致信息共享在实践中往往被忽视,即使有共享机制,也缺乏有效的执行和维护。

3.2 决策支持体系不完善

第一,许多国企在预算决策过程中仍然依赖于传统的、直觉驱动的方法。这种方法在面对复杂和动态的商业环境时,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导致决策缺乏客观性和准确性。第二,国企在使用决策支持工具方面普遍存在技术滞后问题。尽管市场上存在许多先进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工具,但这些工具在国企中的应用并不广泛。缺乏有效的工具意味着在预算编制和调整过程中,决策者难以快速地分析大量复杂的数据,从而无法有效地响应市场和业务的变化。第三,国企在培养决策支持相关人才方面存在不足。有效的决策支持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和工具,也需要具备相应技能的专业人员。在很多国企中,缺乏这样的专业人才,无法充分利用现有的决策支持系统,或者在面对复杂的数据分析任务时显得力不从心。第四,国企在决策过程中对于数据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不足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即便收集到了大量数据,由于缺乏深入的分析和理解,这些数据未能被有效转化为决策支持的信息。这种情况下,即使决策者手中有大量数据,也无法作出真正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

3.3 预算执行监控弱化

第一,监控体系的不完善。在许多国企中,预算执行的监控体系未能有效建立或维护。这意味着一旦预算确定后,对其执行情况的跟踪和监控不够及时或详尽。例如,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分析、成本超支的早期预警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措施。第二,预算执行的实时反馈机制不足。在当前的管理体系中,预算执行的数据反馈往往存在延迟。这导致管理层在作出调整决策时,无法获得最新的执行情况,从而影响对预算执行状态的准确评估和及时调整。例如,财务和业务数据的更新不同步,使得预算执行的评估和调整无法基于最新的业务情况进行。第三,预算执行监控中的人为干预和主观判断过多也是一个普遍问题。在某些情况下,预算执行的监控和评估过程中,管理层的主观判断会占据主导地位,而非基于客观数据和分析。这种做法导致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误判,从而影响整体的预算管理效果。

3.4 业务与财务融合不充分

第一,国企中业务决策与财务规划之间存在显著的脱节。这表现在业务部门在制定计划和执行项目时,往往没有足够的财务数据支持,导致业务决策无法充分考虑财务可行性和预算约束。例如,业务部门会为了追求业绩增长而制定过于乐观的计划,却没有考虑到财务成本和资金安排的实际情况[3]。第二,财务部门在预算制定和管理过程中,往往缺乏对业务活动深入的理解和参与。这导致财务部门在编制预算时,难以准确反映业务部门的真实需求和市场变化。例如,财务预算过于保守或脱离实际业务情况,无法有效支持业务的发展和创新。第三,国企内部缺乏有效的机制来促进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这不仅体现在组织结构和流程设计上,也反映在企业文化和管理策略上。在很多国企中,业务与财务部门的分工过于明确,缺乏跨部门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导致二者的信息隔阂和理解偏差。第四,国企管理层在业务与财务融合方面的推动力度不足。在一些国企中,管理层对于业财融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未能将其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推动,这导致业财融合在实践中缺乏足够的支持和重视,难以在组织中形成有效的融合机制。

4 基于业财融合的国企预算管理路径

4.1 建立全面的信息共享平台

第一,需要设计一个集成化的信息系统架构,这个系统应能够覆盖企业内所有关键业务和财务流程。这要求系统不仅能处理财务数据,还能与业务数据无缝对接,如销售、采购、生产等业务流程数据。系统设计应注重用户体验,确保易于操作,能够快速响应用户的数据需求。第二,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标准化是关键。企业需要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格式,以确保来自不同部门和业务单元的数据能够互相兼容和集成。这包括统一的账目分类、业务流程编码等。同时,应实施数据质量管理措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第三,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还需要强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这意味着在系统设计时要考虑到数据访问权限的设置,注重敏感信息的保护,同时确保相关的数据合规。第四,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平台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平台应能够灵活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如引入新的分析工具、支持新的业务流程等。第五,为确保信息共享平台的有效实施和持续优化,企业应建立一个跨部门的项目管理团队,负责平台的规划、实施和维护。这个团队不仅包括IT专家,还应包括来自财务、业务和管理层的代表,以确保平台能够全面满足企业的需求。同时,定期收集用户反馈,不断优化系统功能,确保平台的持续适用性和有效性。

4.2 完善决策支持系统

第一,需要从技术层面升级现有的决策分析工具。这包括引入高级数据分析软件和人工智能算法,以便更好地处理和分析大量复杂的业务和财务数据。同时,重要的是将这些分析工具与企业的核心信息系统相集成,确保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准确性。第二,发展和应用基于数据的决策模型至关重要。企业需要建立和优化各种决策模型,如风险评估模型、成本效益分析模型等,以帮助管理层作出更加科学和客观的决策。这些模型应基于实际业务数据,能够反映市场变化和内部运营情况[4]。第三,完善决策支持系统还需要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企业应培训现有员工,提升他们在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方面的能力。同时,引进数据科学家、业务分析师等专业人才,以提高决策支持系统的专业水平和效能。第四,实施定期的系统评估和升级也非常重要。随着企业环境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决策支持系统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和升级,以保持其高效性和相关性。这包括定期收集用户反馈、分析系统的使用效果,以及引入最新的技术和方法。

4.3 强化预算执行的监控与评估

要实现有效的预算管理,关键在于强化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控与评估。这要求企业不仅要制定合理的预算,还需要确保预算的执行情况能够得到及时和准确的监控,以及高效的评估。

第一,企业应建立一个实时的预算监控系统。该系统应能够实时追踪预算的执行情况,如实际支出与预算的比较、预算剩余额度等信息。通过这种方式,管理层可以及时了解预算执行的状态,发现偏差并及时调整。第二,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预算执行标准和流程。这些标准和流程应涵盖预算的批准、资金的分配、支出的审批等各个环节,确保预算执行的每一步都严格遵循既定的规范。第三,加强对预算执行的分析和评估也至关重要。企业应定期进行预算执行的评估,分析预算与实际支出之间的差异,识别造成差异的原因。这不仅有助于改进当前的预算执行,还能为未来的预算制定提供参考。第四,对于预算执行的监控和评估工作,应当引入先进的技术和工具。例如,使用大数据分析工具来预测和分析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和机会,使用移动应用程序来实时更新和查询预算数据,从而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4.4 推进业务与财务深度融合战略

推进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是实现国企高效管理的关键环节。这需要企业从组织结构、流程优化、技术应用和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打造一个融合度高、协同效率强的工作环境。

第一,组织结构的调整是实现业财融合的基础。企业应优化组织架构,确保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界限更加灵活,促进二者的紧密合作。这可以通过设置跨部门的联合团队或共享服务中心来实现,其中财务和业务人员共同工作,共同参与决策过程,确保双方信息的有效流通。第二,流程优化是深化业财融合的关键。企业应通过精细化管理,重新审视和设计业务与财务流程,消除不必要的环节,简化流程,提高效率。这包括但不限于采购、销售、库存管理等关键业务流程,通过整合和优化这些流程,确保财务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整体运营效率[5]。第三,文化建设是业财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需要培养一种协作共赢的企业文化,鼓励财务和业务部门的员工深入了解對方的工作,促进相互理解和尊重。同时,通过培训和交流,提升员工在财务知识和业务技能方面的能力,为业财融合提供人才支持。第四,不断迭代和创新是保持业财融合活力的关键。企业应持续关注市场动态和技术进步,不断调整和优化业财融合的策略。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策略,确保业财融合始终能够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变化的需要。

5 结语

总之,通过全面的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的决策支持系统、强化的预算执行监控与评估以及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国企不仅能够提升预算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还能在更广泛的层面优化整体运营效能。这些措施将有效地促进国企在现代经济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巩固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庄晓双.业财融合角度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思考[J].中国价格监管与反垄断,2023(11):76-78.

【2】黄梦佳.经济新常态下国企预算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理财,2023(09):8-10.

【3】张明.基于业财融合的国企预算管理路径探讨[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3(08):8-11.

【4】陈环.国企预算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与解决对策[J].商业观察,2023,9(18):73-76.

【5】孙茜.新时代背景下国企预算管理现状及优化措施[J].财会学习,2023(04):76-78.

猜你喜欢

业财融合国企预算管理
通信运营企业基于客户效益的业财融合研究及应用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食品行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国企改革的困境及出路:基于动态关系治理的新视角
业财融合助力企业发展探究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论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通信企业基于价值的业财融合分析浅谈